正文

30日淩晨4時韓美軍隊大規模集結? 東亞脆弱的穩定 zt

(2010-04-01 19:37:48) 下一個

2010-04-01 09:03:11 來源: CHN強國論壇 

韓、朝方麵處在一種非常緊張的對峙狀態的情況下,這些信息出來是要非常謹慎的,可能引發進一步的武裝衝突,在東亞處在這個微妙的局勢的情況下,中國不但要加強戰爭的能力,還要有麵對戰爭的勇氣。
-
編者注:二戰日本襲擊珍珠港前夕與美大唱和平讚歌,甚至日本譴特使至美國表示兩國友好和平,幾小時後珍珠港事件爆發了。1939年8月23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蘇聯與納粹德國在莫斯科所秘密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1941年6月22日,阿道夫·希特勒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執行巴巴羅薩計劃,對蘇聯發動猛烈進攻,蘇德戰爭爆發。戰爭往往是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時候突然降臨。

正文如下:


國際文傳電訊社引述俄羅斯軍方一名高層官員說,30日淩晨四時有跡象表明韓國海軍第二海軍艦隊向西海白翎島西南方1.8公裏海域集結。

該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總參謀部官員說,昨日跡象表明韓國海軍不斷向西海白翎島西南方1.8公裏海域集結戰鬥群。雖說韓國一再強調是出於對“天安”號,失蹤人員的搜索,但是從派出救援艦隊來看多為戰鬥艦艇,跡象表明大有發生大規模海上報複衝突可能!


鑒於3月26日發生韓國海軍“天安”號發生突然爆炸,且眾多跡象表明該艦的確是在來自朝鮮的攻擊致使該艦沉沒,鑒於目前該地域局勢突然緊張,受美國國防部指示,海軍“尼米茲”號核動力航空母艦即將結束在加利福尼亞沿海為期八個月的訓練演習,隨時準備開赴朝韓海域。

中國軍事專家、《艦船知識》雜誌網絡版主編宋曉軍表示:“天安”號事件反映出韓國海軍的訓練和組織管理存在著較多問題,內部爆炸導致“天安”號警戒艦沉沒的可能性較大。

艦船爆炸沉沒後的救援困難重重

據韓國媒體報道,韓國海軍對“天安”號警戒艦展海底搜救工作3月31日因為天氣惡劣暫時中斷。一名潛水員在30日的搜救當中由於高強流速和強大水壓不幸身亡。宋曉軍介紹,艦艇爆炸沉沒後的救援麵臨著很多困難。

宋曉軍說:“艦艇沉沒以後的救援難度如果說按照通用標準來說,首先是由於當地的風浪比較大,底下的海流情況也比較複雜,救援的過程一般來說是潛水員要到水下探摸情況。如果說這個船沉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還要清理一些雜物,以免在托帶的時候發生一些斷裂。或者有一些浮桶綁在沉船上它能不能固定住,來把它浮起來。再有一個有可能它的結構以經通過壞損它可能以經損壞了,還要經過反複的考察,它浮起來的過程中會不會造成再一步的結構性破壞,最後還是一下給它弄散了。

資料圖:韓國天安號巡邏艦

目前就說“天安”號來講,它的船體下沉之的後分成了兩半,現在韓國一直在尋找當中是不是還有生還者,這個過程就更麻煩,他們要派潛水員下去,在短時間內不管海流或是風浪有多大,先要探摸下麵有沒有生還者。”

事件暴露出韓國海軍存在的問題

“天安”號警戒艦沉沒事件被稱為韓國海軍史上最大慘案,艦上104名官兵中目前隻有58人生還。宋曉軍認為,“天安”號事件暴露出韓國海軍在訓練和組織管理方麵存在著較多問題。


宋曉軍:“我覺得這次韓國對這次的應急事件分兩部分,一部分這個危機公關部分我覺得做得相對來講比較差。首先就是船發生爆炸之後出來的信息,從軍方不同渠道出來的信息、包括從國防部出來的信息,都是很混亂的,象韓、朝方麵處在一種非常緊張的對峙狀態的情況下,這些信息出來是要非常謹慎的,因為它可能引發進一步的武裝衝突,或加劇朝鮮半島的局勢,所以整個看出來他們在應急公關信息發布問題上,出現了很多的漏洞。

第二個就說具體的這條艦的救助問題上,也是比較混亂,首先艦長出來說他聽一聲炸,完了他很快就棄船了,那麽按照艦艇條例規定呢,隻要這個船沒有沉,要想盡一切辦法在破損情況下防止它的下沉,采用一些損管措施,保證艦艇能夠不下沉,這些措施的細節他都沒有說,那麽如果說是這樣的話,那就是瞬間爆炸。瞬間爆炸沉沒的話,那可能會跟他們前麵說的原因又有區別。比如前麵說可能是水雷或魚雷,水雷和魚雷從以往的戰例上來看。

老式的艦艇有一下擊中彈藥艙然後產生瞬間爆炸,但現在新式的艦艇,二戰以後他這個船是70年代設計建造的,爆炸物被魚雷或炮彈擊中引爆的保險裝置實際上現在都做的水平比較高了,引起彈藥庫爆炸的可能性就很小。

另外從公布錄像上來看,發生了火災,那麽一般來說,如果說是水雷擊中這個艦船的話,直接發生火災的可能性相對比較小。它有可能是間接火災,那麽也就是說它船上的管理問題,比如說燃油啊、彈藥問題啊,管理上發生間接火災,這個管理上也是有一些紕漏的。

總之這一次的整個船沉沒,無論從輿論宣傳上、還是從船受損、然後組織抗沉、棄船的這個過程,反映出韓國海軍的訓練以及組織管理這方麵的問題相對來講比較多。”

“天安”號很可能由內部爆炸導致沉沒

“天安”號警戒艦爆炸沉沒後,爆炸原因成為一個難解的謎。普遍認為存在著內部爆炸、與礁石碰撞、水雷爆炸、魚雷攻擊四種可能性。對此,宋曉軍認為:內部爆炸導致“天安”號警戒艦沉沒的可能性比較大。



宋曉軍說:“我分析最大可能是內部爆炸,因為天安號艦長最早出來表態,說他聽到一聲響,完後五分鍾之後他被水兵救出來,他就發現船已開始下沉了,尾部開始下沉。那麽在這種情況下,一般來說是內部爆炸造成的這種破壞比較大,進水的體積比較大。如果說是外界爆炸的話,短期之內一般來說不會有這麽快的下沉,如果說是它是被外部物體擊中的時候爆炸這種概率是極低極低的。”

韓國沉船暴露東亞秩序混亂 處於戰爭威脅邊緣

隨著事態的發展,韓國國內的局勢變得非常的戲劇性了。軍方的長官成了千夫所指,失蹤家屬的怒氣正在淹沒無能的政府,而且隨著韓國隊此事件的聲明閃爍其詞,更加重了韓國國內的不滿情緒。按照這種局麵發展下去,韓國恐怕會陷入新一輪的動蕩。那麽通過韓國的這些舉動,我們看到,雖然東亞及東北亞的高速經濟發展,但是政治和軍事還是存在很大的波動的,而波動的大小最直接的關係,往往是國際局勢波動的大小,從而也看到這個整天牛皮哄哄的韓國,也不過是一個悲情的角色。

韓國不是以色列,隻能在夾縫中生存

以色列也是一個小國,但是以色列的鐵血政策在中東地區是有名的,正是這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鐵血政策,逐漸的沉澱出了有太民族的個性。韓國不同,這個收到儒學熏陶的國家,身處世界性大國的中間,還時時刻刻的受到朝鮮的威脅,雖然表麵上是風風光光,但是實際上是戰戰兢兢的過日子。這樣使得韓國隻能在夾縫中求生存。

驗證了:“戰爭是手段,不是目的”的真理


從韓國這次事件,我們更深刻的體會到了這個真理——那就是戰爭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軍艦沉沒之後,圍繞各方的政治角力已經開展。但是本來是讓韓國美國驚出一身冷汗的事件,卻被周邊國家出奇的冷漠掩蓋了。尤其是一些大國,更是沒有一個字的告慰。這不得不讓韓國覺得自己依舊是渺小的,渺小到,在東亞的這盤棋裏,自己根本微不足道。

在這次事件後麵,除了韓國,都是贏家。中國,在這次軍艦一炸下,使得美國不得不正視東北亞的安全狀況,如果將中朝逼到死胡同,那麽美國絕對不是最大的受益者。



俄羅斯,本來其中沒有俄羅斯什麽事情,但是聯係到此前俄羅斯在日本海軍事演習的警示,我們不難看到,抵製美國戰術突進中俄朝,存在著巨大的意義,而俄羅斯軍力的展示,也使得韓國真真切切的認識到,如果再在朝鮮核問題上糾纏不清的話,隻能自掘墳墓。

朝鮮,可以說是最大的贏家,一方麵此事件發生在朝鮮訪問中國之前,也是六方會談重啟的前夕,不但強硬的表明朝鮮有可能打擊美國,更有可能摧毀韓國;另一方麵,朝鮮也是在為自己政權的交接做準備,是在為第三代領導人立威。
尤其是朝鮮領導人的交替問題上,作為第三代領導人,如果不能服眾,是不能進行造神運動的。現在有了巨大的資本,可以說,朝鮮第三代領導人,已經呼之欲出。在未來的朝鮮訪華時,我們將可以看到,第三代領導人的身影。

從這一團亂麻中,我們看到朝鮮爭得意洋洋的看著韓國驚慌失措,暗自數著到手的利益。

談判桌,是打出來的,不是請出來的

有時候,我們看到了太多的談判,還沒有談什麽,別人就已經知道你的底牌了,用不著談,透露底牌的一方,就已經失去了談判的機會。而且在別人強硬的時候,不但不能展示強硬反而還要請對方再來,在談判;如此循環往複,最終失敗的隻是某些國家而已。


但是通過這次韓國沉船事件,我們可以看到,真正的談判,是打出來的。試想如果現在舉行六方會談的話,那麽朝鮮是不是有很足的底氣了呢?同時如果中國和俄羅斯同樣的采取這種方式,那麽東亞的局勢將呈現一麵倒的狀態——美國將很難再東亞布局了。

這也側麵的說明了,當某種勢力均衡成為一團亂麻的時候,就需要利用一種手段,來快刀斬亂麻,理出頭緒——戰爭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手段。

縱觀,中國最近一段時間許多的談判,是為了談判而談判,反而失去了那種,你不想談,咱就撕破臉的氣魄。

東亞國家的危險,不在戰爭,而是麵對戰爭的勇氣

韓國的一團混亂,也印證了韓國作為一經濟強國,但是是政治弱國的具體體現。這麽一點的風吹草動,就讓韓國全國上下,一片驚慌,那麽如果真的朝鮮進攻,或者中國憤怒呢?

可以說在東亞這幾個國家中,韓國是最弱的。尤其是麵對戰爭的勇氣!

反觀現在一些東亞的國家,日本已經在不斷的經濟發展下,喪失了或者淡化了當年那種麵對戰爭的衝動;俄羅斯雖然有對戰爭的能力和意願,也不缺乏勇氣,但是大國間的各種關係已經控製了俄羅斯的動向。而作為中國來講,三十年沒有戰爭了,我們還行嗎的質疑之聲不絕於耳。而一些中國的表現也確實讓西方國家認為中國不缺失戰爭的能力,但是惟獨缺少勇於麵對戰爭的勇氣。

所以,在東亞處在這個微妙的局勢的情況下,中國不但要加強戰爭的能力,還要有麵對戰爭的勇氣。


總之,東亞的穩定是建立在不懼戰爭的相互製衡之下的穩定,東亞之間的和平也是在兩個戰爭間歇之間的沉默的火山,因此,如何在未來的可能爆發的戰爭中,取得最終的勝利,一方麵要求中國有戰爭的能力,還要有為了正義,為了尊嚴,為了中國的未來勇於麵對戰爭的勇氣。這種勇氣,就是要敢於藐視強大的敵人,就是要敢於亮出自己的寶劍,敢於為了最終的勝利,不惜一切。

也隻有在這種氣勢和局麵下,東亞的力量才能保持最大的有利於我的平衡,東亞之外的各種力量才不能輕易的插手進來。否則,那個困擾了幾代人的問題:長城是怎麽倒掉的?就又會出現!那麽長城是怎麽倒掉的呢?他不是風雨,不是敵人,倒掉的,而是自己人拆的。(作者 春風楊柳萬千條 從韓國沉船後的混亂——看東亞戰爭威脅下穩定的脆弱)

韓國不敢公開“天安艦“通訊日誌 低調處理沉沒事故


韓國軍方為何不公開天安號艦艇通訊日誌

據韓國《中央日報》4月1日報道,韓國國防部部長金泰榮昨天表示,3月26日沉沒的天安艦和當時在附近執行任務的束草艦的通訊日誌上因為涉及軍事問題的內容很多,所以不便公開。

金泰榮在國防部記者見麵會上稱:“通訊內容中幾乎沒有可供查明事故原因的決定性內容,我們也正努力在日誌中尋找可以用於推測的內容。”

對於事故原因,他強調:“現在在討論內部以及外部因素有關的所有方案。因為發生在夜裏,所有的證物都在水中,誰都不能迅速做出判斷。因此先提出來再進行下一步討論。”


對於“事故發生當時朝鮮出動了戰鬥機”的報道,他表示:“朝鮮飛機出現的地方離北方界線(NLL)足足30多公裏,應該是執行日常任務”,否認了其中的關聯性。

韓國考慮在國際法框架內解決“天安艦”沉沒事故

據韓國《朝鮮日報》中文網31日報道,韓國政府開始探討在有關國際法框架內解決天安艦事故,以應對沉艦事故若被查明為朝鮮或第三方有意攻擊和水雷管理疏忽造成的情況。

韓國政府當局人士30日表示:“因為事故原因尚不清楚,所以考慮各種可能性,研究適用有關國際法也是其中之一。”據悉,關於探討適用國際法的工作由韓國外交部國際法律局負責。如果事故是韓國軍隊的失誤造成的,則無需研究國際法。由此可見,韓國政府研究適用國際法是在懷疑朝鮮或第三國用魚雷或水雷攻擊天安艦的可能性。


該當局人士說:“根據目的和動機的不同,如,敵對性的襲擊行、水雷流失之類的失誤和鬆開水雷之類的故意失誤等,韓國政府隻能采取不同的方式應對。政府正在等待事故原因查明。”

根據國際法規定,水雷流失等水雷管理失誤造成的事故,向放置水雷的國家追究責任。據悉,韓國外交部還對1946年英國軍艦在經過阿爾巴尼亞領海時被水雷炸毀的“科孚海峽”案的國際法判例進行了分析。當時國際法院審理後認為,阿爾巴尼亞應對觸雷爆炸事件負責,因為沒有事先告知在領海放置的水雷的危險性。根據國際法,受害方要證明加害方的責任所在,所以韓國必須要掌握證明事故原因的材料。


如果是朝鮮有意襲擊,韓國政府將如何的應對?韓國政府當局人士對此表示,按常識考慮就行。但是,如果實施違法行為的國家不承認責任,則不可能在國際法院能討論該問題的。作為第二個方案,可以考慮將此案提交聯合國安理會。

韓“天安艦”搜救工作因沉沒海域天氣惡劣暫停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軍艦“天安”艦沉沒第6天的31日,因天氣惡化,韓國海軍投入潛水員等海底搜救工作暫時被中斷。

按原定計劃,韓國海軍當天上午9時許,要將潛水員再次投入到船頭和船尾,試圖進入船艙內,但因氣象惡劣,搜救隊無法開展搜救工作,正在海上待命。

截至上午9時30分,白翎島近海在降雨,海流流速2.8~2.9海裏,東南東風風速每秒8.7米,浪高1米,視程300米。

據預測,當天停潮時間為上午9時20分、下午3時20分和下午9時30分,但因為天氣情況不利,搜救工作將中斷一定時間。


韓國海軍有關人士表示:“目前沉沒海域的浪高達2米以上,因此無法進行搜救工作。搜救隊正在海上待命,天氣一旦好轉,將立刻進行搜救工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