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專家稱兩岸協防南海:解放軍管打 台軍供糧草! zt

(2010-04-01 19:02:12) 下一個
 來源: CHN強國論壇 

將來一旦出現南海爭議需武力解決,台軍可以提供後勤補給便利。我的看法也是如此,真的有事,台軍隻要提供後勤補給,直接的武力較量由解放軍負責就可以了。
-
加拿大中國統一促進會會長、南中國戰略研究所理事長、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梁偉洪三年前曾經提出兩岸應該攜手防衛南海,引起關注。而今兩岸建立軍事互信的呼聲日漸強烈,且兩岸政治人物相繼放話兩岸軍事互信機製可以適時探討,為進一步瞭解梁偉洪先生有關“兩岸協防南海”這個概念的內涵與可行性,有媒體日前專訪了梁偉洪。以下是中評社的專訪文章:

中國海權受到威脅兩岸需要共同維護


記者:您曾經提出過兩岸協防南海的觀點,能否詳細談談這個觀點的起因和內涵?協防南海對兩岸的意義體現在哪裏?

梁偉洪:2007年我曾經提出過兩岸建立軍事互信的觀點,而從軍事互信角度來看,兩岸應該攜手聯防南中國海,以聯合的軍力來保護共同的海洋資源。


捍衛南海主權


之所以這樣想,是因為中國將近300萬平方海哩的海洋國土中,有近60%的領域是存在爭議的。“海洋經濟”對將來兩岸通盤的經濟發展非常重要,尤其是牽涉到能源問題。當時我提出兩岸攜手聯防南中國海的概念,是呼籲保護和利用好本屬我們的資源、能源,有利於進一步發展海洋經濟。

協防保衛南海的問題,最近解放軍少將羅援也有提到,兩岸軍人應該攜手維護中華民族的固有疆域比如共同協防南海,將來一旦出現南海爭議需武力解決,台軍可以提供後勤補給便利。我的看法也是如此,真的有事,台軍隻要提供後勤補給,直接的武力較量由解放軍負責就可以了。台灣方麵可以這樣看待這個問題,如果台灣不納入這個聯防體係,台灣在南海的利益和安全也是不可能得到保障的,早加入一定比晚加入好。



台軍據守的太平島可以起降作戰飛機,對保衛南海具有重要軍事價值。

以台灣今日的經濟而言,最近台灣剛剛向美國購買了價值64億美元的軍火,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兩岸達成了軍事互信,台灣納入了兩岸聯防體係,這64億的美金不是用於購買軍火而是用於的教育、就業發展等等方麵的話,對台灣社會的發展幫助的意義豈不是更大嗎?

兩岸協防南中國海,能夠更好地共同發展海洋經濟,更好地共同利用海洋資源。

海洋經濟的市場是很大的,既有國內的市場也有海外的市場。比如,能源非常重要,現在台灣一直在主打IT業等,已經達到一定發展飽和程度;如果能與大陸聯手開發南海的能源,這對台灣經濟而言無疑是營建一個堅實的經濟新支柱。同時,台灣海運業發達,且長久以來希望營建航運中心,共同發展海洋經濟、聯手維護兩岸在南海的權益,對台灣無疑是有利的。


想要實現在南中國海攜手聯防、共同發展海洋經濟,兩岸和平協定必須有所進展:一是政治,要做到兩岸一中;二就是軍事,要先解決軍事互信問題。總而言之,兩岸協防南中國海,聯合發展海洋經濟,利用好海洋資源,台灣經濟的出路會更光明。



大陸海軍追趕與經濟實力相稱的能力,負有保衛南海的重任。

協防南海的基本條件成熟不應坐失良機


記者:在目前的兩岸關係條件下,兩岸協防南海的可能性是不是比您當初提出這個概念的時候更大了?

梁偉洪:是比當時的可能性大,而且我相信將概念轉變為現實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大。


第一,從現在的環境看,先拋開兩岸統一議題不談,台灣要用什麽方式持續發展社會經濟呢?

2000年我曾經提出,如果台灣再不跟大陸發展經貿關係,其“邊緣化”的趨勢將會越來越嚴重。事實證明不出我之所料,在大陸政府宣布開放大陸居民赴台旅遊事項之前,台灣經濟算是一路跌到了穀底。雖然最差的境況已經過去,但現在回過頭看,兩岸經貿交流全麵解凍和恢複確實是來得遲了。當前兩岸關係回春,經貿交流日益深化密切,中國大陸發展海洋經濟的呼聲也日漸強烈,台灣可以通過攜手大陸發展海洋經濟,為台灣經濟注入新的動力。 www.chnqiang.com CHN強國網

第二,隨著台灣民眾對於大陸的瞭解越來越多,兩岸協防南海也會越來越具有社會基礎。

在過去,台灣民眾最害怕和擔心的,莫過於大陸打過去,這樣的想法毫無疑問源自兩岸數十年來的政治對立與隔絕互斥。而經過兩岸政界、民間的頻繁互動,現在這種想法在台灣民眾心裏已經逐漸淡化了,為什麽?因為沒可能啊--就像溫總理說的,“兄弟雖有小忿,不廢懿親”。經過多年來的文化交流、經濟往來等等,台灣對大陸的觀感已經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敵意、排斥已經大為降低甚至消除。現在即便是很多所謂台灣“本土”意識很濃重的人也逐漸意識到“魚是離不開水的”。我認為,台灣是無法脫離大陸的而生存和發展的,如果脫離,那不叫“夢想”,叫幻想。

兩岸政界互動增加、互信加強,民間的瞭解也日益加深,可以說軍事合作聯防南海的民意基礎已經建立,相關條件已經比較成熟。攜手維護自己的海洋權益,對兩岸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相信“前車之鑒”會提醒兩岸相關人士,不能在這樣的問題上錯失良機了。


將來一旦出現南海爭議需武力解決,台軍可以提供後勤補給便利。我的看法也是如此,真的有事,台軍隻要提供後勤補給,直接的武力較量由解放軍負責就可以了。
-

政界人士言論表明兩岸軍事互信需求增強

記者:最近,兩岸相關重要人士包括國台辦發言人楊毅以及台灣“行政院長”吳敦義都在公開場合表示,兩岸軍事互信機製可以適時探討,這您如何看待這個政治信號的呢?


梁偉洪:自從“胡六點”提出,兩岸經濟及各方麵的發展都是有目共睹的,大陸的善意是不容置疑的。兩岸間軍事互信是比較敏感的話題,雙方對此都一直比較慎重。這個時候,兩邊的重要人士都認為可以適時推動開展兩岸軍事互信及交流問題,說明在其他方麵的互信不斷深化的基礎上,對建立兩岸軍事互信的需求增強了。

就兩岸軍方的合作問題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軍事合作的信心評估問題。對台灣軍方來說,評估權當然掌握在領導人的手裏。我認為,台灣方麵應該瞭解到,除非要“獨立”,否則兩兄弟沒有理由會打架,沒有理由中國人打中國人的。



加拿大中國統一促進會會長、南中國戰略研究所理事長梁偉洪

現在台海已經局勢大為緩和,已經在考慮達成和平協議了,發生武力衝突的可能性已經非常的小了。有句話說,兩岸合則兩利分則兩害。所以,現在信心評估要考慮的因素,就是如何共同發展,如何攜手合力拓展海洋經濟經濟,如何在將來從一個整體的國家民族發展戰略上,來為兩岸民眾節省更多的資源、發現更多的機遇、創造更多財富,從而造福兩岸民眾。

記者:開展兩岸軍事合作的信心,兩岸應該如何共同努力?

梁偉洪:我認為這個問題是兩個方麵的,解放軍也要安心與台軍合作。如果解放軍沒有這個信心,或是台灣方麵猶豫不決,大家存在猜忌就無法實現協作完成聯手防衛南海了。

舉個例子,台灣方麵一直對於大陸東南沿海的導彈部署耿耿於懷,直言要求撤去。我認為這隻是一種心理障礙,大可不必:第一,導彈24小時便可以完成部署,撤不撤完全沒有意義;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台灣方麵要意識到,如果實現兩岸軍隊協防南海,形成合作機製,那麽這些東南沿海部署的導彈,就肯定不是為了實施所謂的對台攻擊,根本不會形成對台灣的威脅,而是用於大家聯合防衛,協防南中國海。所以,兩岸和平發展過程中,軍事互信是如此重要,兩岸軍方一定要在互相交流,以及向將來的目標即聯防合作來發展。

南中國經濟協作呼喚兩岸軍事互信

記者:你曾經提出過,“南中國經濟協作區”這個概念,似乎可以作為兩岸協防南海的理論支撐之一,請您詳細的介紹一下?



梁偉洪:南中國經濟協作區是2000年我提出的一個區域經濟概念。這個區域經濟將南中國地區包括香港、澳門、台灣、廣東、福建和海南六個地區結合,形成一個相互結合相對更加緊密的經濟區域,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化解當時台灣可能出現的經濟邊緣化。

當時考慮到,台灣經濟的邊緣化是會帶來兩個問題,一是加速了武力統一,當時大陸的對台白皮書有三個“如果”,聲明如果台灣社會經濟狀況發生無法控製的動蕩情形,就會不排除使用武力收複台灣情況的發生。當時的目的,也是希望“台獨”力量不要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一意孤行,避免兩岸走向武力解決的境地。今天回過頭來看,至少這個概念的出發點是高度善意的。

南中國經濟協作區所涉及的香港、澳門、台灣、廣東、福建和海南六個地區,都與南中國海關係密切。如果這個區域想要合作發展、是離不開海洋經濟的。而在南海拓展海洋經濟,並非隻有兩岸存在興趣,一些周邊力量對此也是虎視眈眈。同時,發展海洋經濟必須在安全上得到相應保證,這也就要求兩岸軍方能夠為南中國經濟協作區在南海的經濟行為給予安全保障。從這個角度看,南中國經濟協作區的概念與需求,的確可以作?兩岸協防南海的理論支撐之一。

自連戰2005年訪問大陸特別是2008年5月以來,兩岸和平氣氛一路提升,在經濟、文化等方麵實現了非常好的交流。我認為,南中國經濟協作區,目前已經應該增加一些新的內涵,因為海洋經濟將是帶動整個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重要支撐,我們需要更宏大的戰略思考。
從南中國區域經濟來看,台灣隻是這一整個戰略性發展的一個環節,台灣要是脫離了這個經濟發展帶,一定會很難生存,各方麵都很難得到發展。我們也要看到,台灣在整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中可能不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從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角度出發,台灣應該好好地利用好這個區域經濟帶充分地與大陸合作,在中國發展海洋經濟的大潮之中,為台灣實現利益最大化。

從長遠的發展戰略看,建立兩岸軍事互信已經明顯具有迫切性。


海洋權益對大中國具重要意義兩岸軍方越早合作越好

記者:經濟合作的重要性兩岸都可以透過頻繁的商業行為深刻體會,但就軍事合作的重要性而言,如何才能讓台灣方麵意識到,攜手聯防南海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必須的呢?
梁偉洪:如果以中國的海洋疆域來說,列入中國版圖的海域達到兩百九十六萬平方海裏,但就像剛才我說的,其中有爭議的地區達到了60%,而這60%的海域資源長期以來都是被一些國家強行占據並進行資源開采的;如果兩岸不派遣力量進行有效保護,這些爭議海域不僅會引發更難解決的法律糾紛,該海域內的資源也終究被開采枯竭。

有資料顯示,在南中國海的外國鑽井機就達到了2000多台,24小時不停工作,大量石油、天然氣都被非法開采。對於這種大規模戰略資源的流失,如果台灣軍隊沒有能力保護,又不協助解放軍保護,那就不僅是喪失資源,甚至還要掏錢購買本來屬於我們自己的資源。對此,兩岸怎麽可以無動於衷呢?我感覺,大陸方麵是很希望與台灣軍方聯手協防南海的,台灣方麵應該盡快摒棄兄弟之間的“小忿”,為維護兩岸共同的長久利益?起手來。

還有就是,南中國海區域的海盜、走私問題等等,都亟需兩岸軍方聯手開展合作。難道一定要等到問題到了非常嚴重的境地才開始談論合作嗎?我認為大可不必,兩岸軍方聯手開展合作,越早越好。

因此,兩岸軍方現在應該麵對和解決聯手協防南海的問題了,軍事學者們更盡早深入研究聯手協防南海的戰略與戰術,包括如何充分利用目前台軍駐守的南海最大的島嶼太平島。就是說,要充分考慮相關問題,盡快尋求解決的途徑,形成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合作聯防機製。這種機製一旦形成,對保護兩岸的海域資源和更好地利用海域資源,都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當然也會帶來豐厚的經濟利益。


合作才能雙贏,不合作就會雙輸。兩岸都要及時地意識到,南海資源的大量流失,真的非常令人痛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