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來國外也過“清明節”(多圖)

(2010-04-02 10:52:46) 下一個


世界上不是隻有中國,才會有有拜奠先人親友節日。其實國外也有隻是叫法和名稱不一樣,但是理由是一樣,都是為了勉懷生前和我們曾經在一起的親朋攀友。筆者根據互聯網的一些資訊進行了統計整理,完成了此篇,原來國外也有“清明節”。在此也為2008四川5-12去世的同胞們,以表哀思。


1月7日 巴勒斯坦 死難烈士紀念日

  春天本來是萬物複蘇、充滿生機的季節,即便在追憶親人的時候有點淅瀝的小雨,也是詩情畫意,哀而不傷。但在炮火不斷的巴以地區,人們祭奠親人的心情也常常會被仇恨攪亂。


  每年公曆5月左右,以色列人都要連續紀念“大屠殺紀念日”、“死難烈士紀念日”和以色列的國家“獨立日”。由於巴以衝突持續不斷,以色列幾乎家家都有“烈士”,所以這些看似很官方的節日在以色列卻直接與萬戶千家的感情相連。每當這些日子來臨,以色列人都會手捧鮮花,舉著蠟燭來到各自的親人墓前,用猶太民族特有的風俗———往親人幕碑上擺象征永恒的石子來表達內心的哀思。

  巴勒斯坦人本來沒有專門的節日祭奠死者,他們習慣在親人辭世後的第7日、第49日和周年祭日時舉行追念儀式,但自從和以色列結仇以來,巴勒斯坦特別把每年的公曆1月7日定為“死難烈士紀念日”,以追悼在衝突中死去的親人。



4月5日 泰國 清明節

  在泰國,中國傳統節日中的春節、中秋節、清明節是華人社會最隆重的三大節日。幾乎早在清明前半個月,人們就開始準備香燭、供果等祭品。清明時節,一家人及親戚們從各地聚集到先人墓地,除草培土,獻花上供,有的還在墓前臨時搭設祭棚、供案。許多家境殷實的華人,除清明節隆重掃墓外,還常年雇人清掃親人墓地。由於華人在泰國數量很大,影響不小,所以近年來許多當地的泰人也開始過起了清明節,他們祭祖、拜廟,滿像那麽回事。



曆7月15日 新加坡 中元節

  新加坡華人的風俗稍有不同,比起清明節他們更看重每年陰曆七月十五的“中元節”。據說這個節日也是從中國傳過去的。“中元節”的風俗和清明節非常相似,也是給先人上點供品、祭拜一下,不過他們的舉動有時更具迷信色彩,不少人在整個七月都盡量避免遠行,搞得新加坡的飛機票那個時候特別便宜。



5月6日 敘利亞烈士節

 敘利亞把每年初夏的5月6日定為“烈士節”,這是由政府規定的法定節日,全國都十分重視,在這一天,全國各地都要舉行紀念活動,向烈士碑敬花圈,為烈士墓掃墓,慰問烈士家屬。




5月30日 是美國大多數州的“陣亡將士紀念日”。

 “陣亡將士紀念日”是美國大多數州都要紀念的節日,時間原為5月30日,後許多州將它改在5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一。

  美國南北戰爭中,無數將士在戰火中陣亡。戰爭結束,為祭奠戰爭中陣亡的將士,不分南方北方,都在春天向雙方死者的墓地奉獻鮮花,他們將這一舉動視為民族團結的象征。今天這已經成為一個全國性的祭掃日,意義同我國的清明節十分相似。人們起初在“陣亡將士紀念日”這一天僅祭奠所有的戰爭死難者,後來在民間逐漸演變為一般家庭祭奠去逝的親人。每逢“陣亡將士紀念日”,美國的現役軍人和老戰士便排起長長的隊伍前往墓地,特別是美國阿靈頓國家公墓。人們將眾多十字架插在沙灘上,他們在向烈士們敬獻花圈的同時,還仰天鳴槍向陣亡將士致意,並吹響軍中的熄燈號,讓死難的將士安息、長眠。



陰曆7月13至15日 日本盂蘭節,機關、企業放假3天,城裏人返回鄉下祭掃先人墓地。

  日本是個把佛教與本民族的神道教生死觀結合在一起的國家,在日本人看來,人的肉體生命就仿佛煙花,絢爛而短暫,而人的靈魂不滅,可以永生。所以在日本,與祭奠亡靈、追悼故人聯係在一起的法事、祈福活動十分繁多,像每年春分和秋分前後的“彼岸會”、死者周年、50歲、70歲和百年大祭等層出不窮。

  日本最盛大的節日盂蘭盆節也和追祭亡人聯係在一起。每到陰曆的七月十三至十五左右,全日本都放7天左右的長假歡度盂蘭盆節。據說在這段時間裏,逝去的祖靈都會回到家中,為了不讓祖靈找不到家,人們會在家門口擺放歡迎的火盆,並在屋內掛上燈籠。每年盂蘭盆節初日的傍晚都會舉行“迎火”式,即為迎接先祖之靈在門前焚燒麻竿,而節日的最後一天就有“送火”式,即把供物放入河裏或海中,代表恭送祖靈而



8月份,印度教徒點燈紀念故人

  恒河被印度教徒視為心中的聖河,是天上的神灑在人世間的甘露,因此廣大教徒最大的願望就是生前能在此沐浴,死後骨灰撒入恒河。許多一貧如洗的窮人為了實現這個願望,經常在臨死之前,想盡各種辦法來到恒河邊的印度教聖城———瓦納拿西。因為這樣,他們死後的遺體將由政府開辦的火葬場焚化,他們的骨灰也能順利撒入恒河。

  為寄托哀思,印度人通常在家中、辦公室甚至自己開設的商店的顯著位置掛上死者的遺像,並用黃色的萬壽菊花環裝飾像框。印度每年最大的節日———燈節(其重要性等於同中國春節)那天,等到夜幕降臨,家人會在樓梯、走廊、陽台以及屋裏都安放上點燃的一根根蠟燭,為死者祈禱,並期盼亡靈保佑家人平安。每逢死者忌日,家人還會舉行一種叫“沙拉達”的儀式來祭祀,參加儀式的人通過吃一種特製的米糕來緬懷故人。




9月1日是突尼斯的全國掃墓日,又叫英雄節,用以紀念在獨立鬥爭中殉國的烈士


9月2日 坦桑尼亞哀思節

  為悼念為國犧牲的烈士,把每年9月2日定為“哀思節”。每到這一天,人們都到墓地獻花掃墓。國家領導人也到陵園墓地參加掃墓活動,到獨立廣場紀念碑獻上花圈,以寄托對烈士的哀思。




10月1日 剛果掃墓日

  每年10月1日是剛果的掃墓日。這天,全國放假1天,人們身穿黑禮服,扶老攜幼,紛紛來到墓地,先拔去墓上的雜草,擺上鮮花、食品,再點上燭燈,表示對死者的悼念。


10月31日 墨西哥亡靈節



  10月31日是墨西哥的亡靈節(也譯作萬靈節),晚上人們穿著奇裝異服,戴上祖輩相傳的假麵具,對著先人的亡靈又唱又跳。相傳這源自印第安人的風俗。


11月1日 法國萬靈節

  11月1日 是法國的萬靈節。人們除祭掃先人陵墓,還到巴黎公社紀念碑獻花。


11月11日 加拿大陣亡將士紀念日
  11月11日是加拿大和美國的“Remembrance Day”和“Veterans Day”, 這一天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紀念日,中文譯成“軍人紀念日”、“陣亡將士紀念日”、“國殤日”和“和平紀念日”等。屆時加拿大人都會佩戴一朵紅色罌粟花以紀念為加拿大犧牲的人。



日期不定:隻要有人死亡,非洲人就會為了葬禮不上班

  非洲人對死亡的態度以及對死者的悼念按宗教的影響基本分成三個群體,除基督教、伊斯蘭教徒外,還有許多自然神教信奉者。一般這裏的人悼念親朋好友,都是按照自己信奉宗教的教規來操辦。


非洲人認為死亡隻是生命的寂靜期,所以在非洲的許多部落、村莊裏依然為故去的祖先保留著生活的空間。傳說如果把先人的生活場所維護得好,先人就會降福,保佑活著的人們。



  非洲人視葬禮為解決問題的機會,搞得十分隆重。因為在他們看來,葬禮的成功與否將決定死者在另一世界的前途,同時葬禮也是化解與死者恩仇的最好機會,所以他們會努力在葬禮上唱歌跳舞以博取亡靈的歡心。



  在現代非洲都市,人們依然保留著這些傳統,不過有所變通:不惜重金在報紙上刊登訃告是眼下非洲最時興的追念方式。像筆者所在的科特迪瓦,各主要報紙上,悼念亡人周年或是安葬的訃告有時竟要占去報紙1/4甚至1/3的版麵。而這種太過敬畏亡者和看重葬禮的習俗與現代高節奏的生活常發生碰撞。有時候你會發現,政府機關的某個辦公室裏沒一個人上班,因為所有的人都請假跑去參加親屬、朋友或朋友的朋友的葬禮去了。

[ 本帖最後由 風鬥士 於 2010-4-1 10:35 編輯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