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戰將吳瑞林和毛澤東在中南海談兵論戰
(2010-03-25 19:26:47)
下一個
史海回眸>>人物長廊
學 賢
吳瑞林(1915一1995),四川巴中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川陝甘少年先鋒團營長,少年先鋒團政治委員,紅四方麵軍政治部共青團團委副書記,共青團通江縣縣委書記,少共川東北特委書記,大金省委組織部部長兼少共大金省委書記,大金省幹部大隊大隊長兼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魯東南臨時特委書記,八路軍山東縱隊第2支隊政治委員,中共泰山地委軍事部長,魯中軍區第l、第2軍分區司令員,山東軍區警備第2旅旅長兼政治委員,第2軍分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遼東軍區參謀處處長,東北民主聯軍安東軍區司令員,遼南軍區司令員兼獨立師師長,東北野戰軍第5縱隊副司令員,第四野戰軍第42軍軍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誌願軍第42軍軍長,海南軍區司令員。1960年任海軍南海艦隊司令員,廣州軍區副司令員兼南海艦隊司令員,海軍常務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吳瑞林是我軍著名戰將之一。將軍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1915年出生在四川省巴中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原名吳尚德,10歲時沿路討飯到了通江磚瓦廠當了一名童工,13歲時在工友們的帶動下參加了秘密工會和工會組織的3次罷工,並在黨的地下工作者呂子謙、齊應元的幫助教育下,參加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從此離開了磚瓦廠,當上了地下黨的交通員,成為一名職業革命工作者。1932年,17歲的吳瑞林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幾十年革命戰爭的烽火中,他身經百戰、智勇雙全、出生入死、屢建奇功。18歲時,受紅四方麵軍總指揮徐向前的派遣,參加了與四川軍閥楊森的談判,是以傅鍾為首的4名談判代表中年紀最小的;1935年6月,他帶領紅四方麵軍總部和川陝省委工作團,隨紅30軍在川西懋功迎接剛剛翻過大雪山後北上的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陝甘寧邊區後,在中央黨校學習時,他第一個報名要求奔赴抗日前線,受到中央領導的表揚;他受黨中央派遣率隊赴蘇聯學習飛行未果,轉赴山東抗日戰場,浴血奮戰,在反日軍“七路圍攻”的一次戰鬥中連續兩次負傷,渾身上下留下9處傷口,經搶救死裏逃生;解放戰爭中,他率領東北野戰軍第5縱隊南攻北擊馳騁遼西,圍殲廖耀湘兵團;帶著遼沈戰役的硝煙他率隊入關,長途奔襲,橫掃平北、平西,提前52個小時搶占豐台,堵住傅作義突圍的通道,頂住了國民黨軍6個師的輪番進攻,一次繳獲敵人106輛坦克;他率領42軍一夜之間第一批秘密跨進鴨綠江抗美援朝,阻止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和南朝鮮偽軍的進攻,並第一個突破了被吹噓為銅牆鐵壁的三八線。就像眾多具有傳奇色彩的將帥一樣,吳瑞林戰鬥的一生,與中國共產黨的領袖、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統帥毛澤東始終有著不解的情緣。
毛澤東感慨地說:“正是有了你們這些同誌堅持指揮戰鬥,我們什麽也不怕了。”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27日,美國宣布幹涉朝鮮內政。為了保衛我國東北地區的安全和在必要時支援朝鮮人民的反侵略戰爭,7月13日,中央軍委作出《關於保衛東北邊防的決定》,並抽調13兵團38、39、40、42軍等部隊組成東北邊防軍。10月7日,美軍越過“三八”線繼續北犯,企圖占領朝鮮全境,並向我鴨綠江侵犯。
10月8日,毛澤東發布命令,將東北邊防軍組成為中國人民誌願軍,援助朝鮮反擊侵略者,保家衛國。10月19日晚,誌願軍4個軍分別從安東(今丹東)、寬甸河口、輯安等處跨過鴨綠江,開始抗美援朝作戰。吳瑞林率領剛剛放下手中的鋤頭,解除屯墾任務,由生產隊轉為戰鬥隊,經過短短兩個月參戰訓練的42軍,從輯安隱蔽神速地跨過鴨綠江後,連續參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戰役和橫城反擊戰,殲敵2萬多人,打敗了美2師、美5師,有效地阻擊了美陸戰1師。接著轉入陣地防禦作戰。
1951年5月下旬,誌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奉黨中央、中央軍委和毛澤東的指示,指定誌願軍副司令員鄧華率第一批出國赴朝作戰的4位軍長(39軍軍長吳信泉、40軍軍長溫玉成、42軍軍長吳瑞林、38軍軍長粱興初因病由政委劉西元參加),回國向毛澤東匯報朝鮮戰場的情況。回到北京後,大家抓緊時間看材料,準備向毛澤東匯報。乘此時機,劉西元、吳信泉和溫玉成3人赴天津參觀並介紹抗美援朝情況,吳瑞林因檢查身體未去。5月底的一天,吳瑞林剛吃完晚飯,總參謀長聶榮臻辦公室主任安東來飯店接吳瑞林,他以為聶榮臻要找他談話,拿上文件包準備走,安東說:“這些就不要帶了,帶上鋼筆和筆記本就行了。”直到上了車,安東才告訴吳瑞林:“是毛主席要接見你呀。”吳瑞林一聽心裏既興奮又緊張。
汽車經新華門進中南海,直駛到毛澤東的住房外停下來,吳瑞林一下車就看到毛澤東站在門口迎候,他趕緊上前兩步向主席敬禮,毛澤東握住吳瑞林的手說:“你太瘦了!我聽說你在戰場上累得吐了血,是怎麽回事呀?”
吳瑞林告訴毛澤東:“那是內傷,過去的傷口破裂而出血。經治療現在已經很好了。”
毛澤東又問:“你是突破三八線時傷口破裂的吧?能堅持嗎?”
吳瑞林說:“是的,當時我雖然吐了血,但對群眾采取保密,下麵幹部都不知道。當時彭總都把他的藥送給我了,以後軍委和東北軍區專門送藥給我。突破三八線時,我坐著擔架,指揮戰鬥。”
毛澤東感慨地說:“正是有了你們這些同誌堅持指揮戰鬥,我們什麽也不怕了。”
毛澤東說:“美帝國主義有飛機、大炮、坦克的優勢,我們有山頭,有石頭嘛!”
進屋以後,毛澤東請吳瑞林坐下來,讓他脫下上衣,又遞給他一把芭蕉扇,然後點了一支煙,深深地吸了一口,對吳瑞林說:“現在言歸正傳吧,我要問你幾個問題。”
吳瑞林首先向毛澤東匯報了對抗美援朝戰爭的認識,接著就講起了入朝作戰在軍事方麵做了哪些準備工作。他談了對付敵人空中優勢,誌願軍采取夜戰、近戰、不良氣候條件下作戰;對付敵人坦克、裝甲車,采取依靠地形地勢,利用爆破箱、小包炸藥等我軍傳統戰法;當談到對付敵整體裝備優勢的炮兵,采取集中火力重點使用,在將劣勢變成優勢時,毛澤東說:“好呀!你們抓住了要害,解決問題具體,方法對頭,這是我們的優勢嘛!”
當吳瑞林說到在國外作戰,首先教育部隊要尊重朝鮮人民的風俗習慣,要尊重朝鮮的領導,團結朝鮮人民軍隊,才能取得勝利時,毛澤東又說:“這又是你們抓住了更重要的要害呀!隻要堅決地堅持下去,就能打敗美帝國主義及其幫凶軍呀!”
吳瑞林又談到對付敵人的毒氣戰,采取每人準備一塊手巾大的沙布或白布,用水浸濕捂在口鼻和眼睛上;在山上如無水可取,則可用尿代替,亦可預防。並講起在抗日戰爭中,遇到這種情況就曾用尿當水來防毒氣時,毛澤東稱讚說:“我們的老同誌有經驗嘛,這種辦法要及時往下傳達,這很好嘛。土辦法對付洋東西這是我軍的光榮傳統嘛!”
毛澤東問吳瑞林:“過鴨綠江,你們軍在一夜之間,3個步兵師、l個炮兵師和運輸車輛都過去了,遠的過江後還前進了六七十裏,近的也走了三十裏,你們是怎麽這樣快過橋的呢?”
吳瑞林說:“過江前,我和副軍長看了3天地形,了解到步兵從火車道上走障礙多,步伐很慢,我們就設法把木板搭在枕木上,與鐵軌鑲平,用爪釘釘住,火車通過沒有問題,步兵4路縱隊通過也沒有問題,一個團40分鍾就過完了。另外,我們還在江水淺的地段用石條鋪水下橋,橋頭兩麵修急造公路,修一段偽裝一段,車輛馬匹從水下橋通過,可以防空襲,萬一橋被炸,就從水下橋上通過,做了兩手準備。”
毛澤東聽後大笑道:“好呀!好呀!北朝鮮江河多,均可采用。這個辦法現在可用,將來也可以用,這就叫天無絕人之路嘛!”接著,毛澤東很有興趣地說:“我從電訊上看到吳瑞林在公路上炸石頭,炸毀、炸傷敵人的坦克車十餘輛,你說說,是怎麽回事啊?”
吳瑞林說:“第一次往黃草嶺作戰,敵人出動坦克沿著山邊的公路向我們進攻。我想起在抗日戰爭期間,看見過日本鬼子修公路炸石頭。我就采用了這個辦法,叫工兵在山縫中塞上小包炸藥,擴大口子,再裝上200公斤炸藥,電發火,用電話機起爆,飛起的石頭一下子炸毀敵人坦克車5輛,炸傷8輛,敵人不知道我用的什麽戰術和新式武器,地麵部隊五六天不敢行動。第四次戰役在三個不同的方向(龍頭裏、元寶山、中元山)都使用這種方法,炸壞了敵人大批坦克。”
毛澤東點點頭說:“美帝國主義有飛機、大炮、坦克的優勢,我們有山頭,有石頭嘛!”說完用手指著吳瑞林的頭繼續說道:“還有這幾千、幾萬、幾十萬的頭腦嘛,這就是我們強大的優勢。”說著毛澤東拿起吳瑞林遞給他的兩份表格說:“我看了這兩份表,你們打了近三個月的防禦戰役,還有兩萬九千人啊,還有一個兩千人的完整團呀。”
吳瑞林說:“這是主席的中國革命戰爭戰略問題的教導嘛。”
毛澤東問:“你保持一個兩千人的完整團的意義是什麽?”
吳瑞林回答說:“我當時考慮留這個團的作用有三:一是防止敵人空降。二是防止敵人從海上偷襲登陸,保證側翼安全。三是萬一哪個地方出了漏洞,就用來補漏。”
毛澤東說:“好嘛,打仗要有預備隊,以防萬一嘛。你考慮得很細、很好呀!高級指揮員要有各種應變能力,這是非常必要的。”
毛澤東高興地說:“高級指揮員在現場了解情況,若遇威脅全局的問題,就應當機立斷……”
毛澤東喝了幾口茶,又問吳瑞林:“你軍單獨在東線執行任務,而且任務很重,你們建議,留後梯隊師守熙川以南的妙香山,你是怎麽考慮的?”
吳瑞林回答:“熙川是個戰略要地,是三條鐵路交叉的交通樞紐,其中兩條直通我國邊界,另外一條通元山、鹹興到清津,也與我國邊界有聯係。若敵人的機械化部隊占領了熙川,則直接威脅我東西兩線作戰,也威脅到我國輯安、臨江兩條戰略運輸線。因此,我建議留後尾師守住妙香山,同時建議預備軍開上去接替,我後梯隊師直接控製這一戰略要地,將使敵人無法破壞我東西兩線聯係。我正麵雖然少了一個師,但地形對我有利,我即可節節抗擊敵人,又可保證兩條鐵路供應線的安全。”
毛澤東聽了高興地說:“高級指揮員在現場了解情況,若遇威脅全局的問題,就應當機立斷,這是非常重要的,我立即批準了你的建議。兵法曰‘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喲。這是個帶有全局性威脅的問題,又是個有戰略意義的大問題。你這次一麵執行,一麵報告,不是等批了再執行,這樣做是對的,不然就會耽誤了大事呀。”“還有”,毛澤東接著說:“我要你軍派一個營,控製小白山製高點,你們也執行得很好。控製要點,是兵家常識。戰爭中,敵人控製了戰略性的製高點,對我們則十分不利呀。對了,你向彭老總建議,要9兵團留一個團控製協汗嶺,作用是什麽?”
吳瑞林說:“協汗嶺比小白山還重要,小白山離作戰區遠,對9兵團執行任務影響不大,協汗嶺是在總司令部署範圍之中,利於守而不利於攻。假若敵人占領,用一個營加榴彈炮控製,9兵團很難執行圍殲敵人的任務。而且此處又是東西南北公路的交叉點,也威脅熙川鐵路,控製它,既可保護戰略要點,有利於9兵團在協汗嶺以東的長津作戰,還有利於我東西線的聯絡。”
毛澤東說:“你是在實地看到的,我們是在地圖上才看得清楚,彭老總立即采納了你的意見,9兵團也執行了,很好哇!”說著,毛澤東站起身來,在屋中邊踱著步邊說道:“一個高級指揮員,既要堅決執行命令,又要根據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善於提出改進部署的建議,這才是很好地執行命令呀!這是我們高級指揮員必須注意的重要問題嘛!我從來就主張,指揮員依據實際情況,作出切實可行的決定。”
這時,毛澤東扭轉身子,麵對吳瑞林問道:“我聽說從敵占區找回來的朝鮮人民軍部隊指揮員,都想找吳瑞林軍長談談,是怎麽回事呢?”
吳瑞林挺直了身子回答說:“那是因為我熟悉他們的幹部比較多,時間也長些,他們想找我了解我們誌願軍的情況。他們想知道,我們支援他們參戰,是長期的還是短期的,對此,他們心中沒數。我是根據彭總的指示,和他們30多個師團級幹部、4個軍級幹部談了話。這些人中,有我在三個不同時期認識的三批人,他們都認識我或者知道我。”
“噢,你說在三個不同時期,是怎麽回事呀?”毛澤東問道。
吳瑞林回答說:“第一批是在1945年,我們剛從山東到東北的安東時,在那裏招收學生辦軍隊的學校,肖華同誌叫我兼任校長,一下子就招收了1600多人,其中有朝鮮的學生600多人。我一個星期抽時間去講一兩次話。金日成同誌回國路經安東時,我根據中央指示曾向他匯報過,後來他派崔鏞健副總司令來看望這些朝鮮族學生,他們感到很好,就把這批人要回去了。第二批是我們到東北後,組建了一支朝鮮族的隊伍,支隊長是李紅光,有6000多人。這支部隊全副武裝,很能打仗,後來金日成同誌將該部隊要去改編成為5軍團。第三批是中央軍委曾把各野戰軍的朝鮮族同誌集中起來整編成立了一個加強師,我軍那時駐河南鄭州。因為其中朝鮮族人原屬四野的最多,四野首長把此任務交給我軍擔任,這個師共編了4個步兵團,l個炮兵團,1個技術營。我給他們講過幾次話,所以認識我的各級幹部都有。”
毛澤東說:“這很好嘛!這對朝鮮人民軍的建設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嘛。”
“可是就因為我去執行這項任務,卻耽誤了直接指揮在新倉裏消滅美騎1師一個團的穿插任務。”吳瑞林說。
“一個團是戰術問題嘛,而與人民軍幹部談話,要他們回去找部隊,這是個戰略性的任務哇!你執行彭總的指示是對的,是有重要意義的。”毛澤東嚴肅地說。接著,毛澤東又語重心長地對吳瑞林說:“我們中朝人民是一家,中朝軍隊也是一家。我們戰爭時期,他們與我們一起戰鬥,包括金日成同誌不也是在東北參加戰鬥的嗎?所以說中朝人民是一家人,這是群眾的稱呼,群眾的語言,是有根據的。以後你不是派了一個副師長去當顧問嗎?中央感到很好,你們今後要堅持下去。”
毛澤東說:“是你們軍第一個突破敵人號稱‘銅牆鐵壁防線’的‘三八線’的”。
接著,毛澤東和吳瑞林討論起抗美援朝作戰的艱難程度,吳瑞林講到有時彈藥供不上,有時衣服穿不上,有時糧食吃不上,就發動群眾自己打草鞋,自己做棉襪子,打垮了敵人,用繳獲補充自己,保持戰鬥力。
毛澤東感歎地說:“是啊,抗日戰爭時期不是有個歌,‘沒有吃,沒有穿,敵人給我們送上前’嗎?這在紅軍時期是如此,抗日戰爭也是如此,解放戰爭還是如此,抗美援朝也是這樣嘛!”
當吳瑞林談到穿插成川,是不得已被迫走的一著險棋時,毛澤東說:“當時感到有點冒險,但亦考慮到,這一行動,不僅使清川江敵人動搖,而且把平壤的敵人也動搖了。果然未出所料,使敵人全線崩潰,向三八線潰逃,故而徹底打敗了麥克阿瑟的聖誕節在鴨綠江飲馬的夢想。所以說,有條件時,冒險也可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當年我在陝北,全黨全軍都很擔心,打電報問,我回電說:‘穩如泰山,放心好了!’”
吳瑞林又講到42軍和66軍突破三八線,把主攻方向放在天險道城峴,也是做了兩手準備的。當時主要突出部隊由42軍的兩個師和66軍的一個師組成,主要突破點――天險道城峴是個強點,也是個弱點。所謂強點就是一條羊腸小道,上下都是陡岩,三個師和軍指揮部都要從這一條小道通過,而且要從冰上爬上去,難度極大。但此處敵人的工事薄弱,無鐵絲網地雷,無防禦工事,隻在山口修了一個炮樓,又是敵人兩個師防禦的結合部,敵人很麻痹,我們的偵察員曾兩次在敵人的炮樓下觀察了兩個多小時,敵人未曾發現。戰前,突擊部隊在冰路上搞爬雪山冰坡的訓練,準備了穀糠,每人帶一包,邊走邊灑,以起到鋪路防滑作用。萬一道城峴突破不成,在主攻點15華裏的地段,還有三個師可以打進去。
毛澤東聽後,微笑著說:“好呀!你的準備工作做得細致。敵人認為我無飛機,吹不可能突破的‘牛皮’,被你們給徹底粉碎了,俗語說‘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我們長征時,過大渡河、臘子口時,蔣介石就說我們會步石達開的後塵,但也被我們紅軍突破了。是你們軍首先突破敵人號稱銅牆鐵壁防線的三八線,你們突破三八線,再一次證明,任何天險,隻要認真對待,就能克服。以後你們要好好總結經驗,教育部隊。”
接著,當毛澤東講到如何理解和貫徹積極防禦的戰略思想,在今後的抗美援朝戰場上采用“零敲牛皮糖”的方針,進行殺傷戰、消耗戰時,吳瑞林說:“抗美援朝戰爭往戰略上看,我們是防禦的,戰役、戰術指導思想是積極防禦,而不是消極防禦。我們在出國作戰集結準備時,就組織各級幹部學習,強調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如何貫徹執行殺傷敵人的戰術。第一次戰役就采取正麵守側麵攻,以後的戰役運用得更多些,在第四次戰役中,致使敵人的進攻每天隻能前進0.75公裏。再就是打反擊殺傷敵人,大的反擊,如反擊橫城、平裏、原州,小的反擊,在我軍近70華裏的正麵防線中,差不多天天有。我們吃掉敵人一口就走,一夜之間,就在好幾個地方襲擊敵人,這是我們殺傷敵人的戰術。采取積極防禦殺傷戰術,我軍傷亡一人,敵人就要付出三至四人的代價。”
毛澤東說:“好呀!我想的就是殺傷、消耗敵人的戰術嘛!”
當吳瑞林講:“這也是被敵人逼出來的”時,毛澤東說:“逼出來的也好嘛,我敢與蔣介石作戰,敢與日本人作戰,都是被逼出來的。我們的所有對策都是被逼出來的,我們幹革命也是逼出來的,中國人民頭上有三座大山壓頂,因為壓迫得沒有辦法生存,就得鬧革命,逼迫人民鬧翻身,逼迫人民起來推倒三座大山。我去重慶,不是被逼迫的嗎?抗美援朝戰爭,是美國人逼出來的喲!”
一個晚上,最高統帥與他麾下一位馳騁沙場的戰將,就抗美援朝的戰略、戰役、戰鬥以及戰術,談兵論戰,暢所欲言。正如毛澤東後來談到的:“我與吳瑞林談了三個多小時,他講得實在、具體、生動,符合我軍曆來的‘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的方針。”能有機會與毛澤東談兵論戰3個多小時,這在全軍野戰軍的軍長中是少有的。
吳瑞林在朝鮮戰場的卓越戰績,至今仍給西方的軍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90年代,一位在美國一所著名的軍事學府深造的中國留學生,曾被校方的一位三星將軍叫住問道:“你知道中共的吳瑞林將軍嗎?”
當留學生茫然時,這位將軍說:“吳瑞林是位了不起的將軍,我十分敬佩他,你回國之後,在戰術、戰略上要好好向他學習。”
原來,他曾是吳瑞林的俘虜兵,吳瑞林親自審問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