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澤東中南海的生活----晚年時候他最多一次吃過1斤2兩紅燒肉

(2010-03-25 19:01:35) 下一個

來源:環球網 時間:2010-03-26


  1954年1月,毛澤東主持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


  假如時光倒回數十年,走進中南海的菊香書屋,每天總有那麽一兩次,你會聽到屋裏傳出一陣 “啪啪啪啪”有節奏的敲擊聲。這,隻是書屋的主人開始用餐的標誌而已——每到這個時候,毛澤東總是一邊夾菜吃飯,一邊用雙腳不停地在地板上拍打。毛澤東自己給它取了一個形象的名字:擂鼓。

  而這張可以“擂鼓”的小餐桌,成了毛澤東生活的必需品。

  用餐少不了“老三樣”

  手裏舉著毛竹筷,腳下踏著“鼓點”,“古怪”的毛澤東,餐桌上到底都吃些什麽呢?

  吳連登(毛澤東的生活管理員):一個是辣椒,主席吃飯的時候,必定要有一盤辣椒。

  程汝明(毛澤東的廚師):辣椒吃得特別多以後就牙疼,護士長就跟他提出來了,主席,上火了就牙疼,你能不能不吃辣椒啊,吃辣椒是上火的。以前主席說過,什麽上火,吃辣椒是清火的。

  王鶴濱(毛澤東的保健醫生):另外就是主席幾乎每一頓都有廖師傅做的湖南腐乳。

  毛氏風格口味也並非一無是處,在毛澤東的“韶山風味”中,也有符合科學標準的“好菜”,比如馬齒莧。

  於是,每到毛澤東“擂鼓”之時,那雙毛竹筷子上下翻飛,總離不開辣椒、黴豆腐和馬齒莧這源自韶山的“老三樣”。

  一頓吃了1斤2兩紅燒肉

  他說“我喜歡吃的,證明我身體缺少了,需要了,就能消化得好、吸收得好,吃得心裏也舒服,如果你們勉強要我吃那些我不想吃的東西,你們說有營養,我不愛吃,吃到胃裏不舒服”,他說“吃飯的事,你們不要勉強我,我想吃的就是需要的”。

  吳連登:主席喜歡紅燒肉,到晚年的時候,他最多一次吃過1斤2兩紅燒肉,我們第一次給他做了一頓8兩,過了幾天主席就講了,他說“你們紅燒肉也不經常給我吃,做一次你們也不給我吃夠,你們啊太小氣了”。後來我們就給他弄了1斤2兩,他別的基本上都沒吃,就把那紅燒肉給吃完了。

  人生來不是為了“吃世界”

  事實上,毛澤東並不缺少補品,擁有崇高威望的他,每年都要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數不清的禮品,從他收到的禮品清單來看,人參、鹿茸、熊掌、靈芝這些罕見的高級補品可謂無所不包,但與其他禮品一樣,他對這些補品的處理辦法,總是登記造冊,全部交公。

  1964年,印尼華僑代表曾給毛澤東一次送來了31.5公斤高級燕窩,與以往一樣,毛澤東交代工作人員將這些燕窩送到了人民大會堂去招待外賓。

  直到1975年,毛澤東身體已經極其衰弱,想盡辦法為毛澤東增加營養的工作人員,也希望能給他服用一些高級補品。於是,他們又想起了那些燕窩。

  吳連登:我們把這個燕窩配到流食裏麵,給他吃了一點,一直到最後,7兩燕窩都沒有完全吃完,最後還剩了一點。

 一雙毛竹筷,一張被雙腳踩得砰砰響的簡陋餐桌,幾盤辣椒黴豆腐,毛澤東一生似乎都借此維持著自己獨特的“營養平衡”。他顯然並不具備當美食家的潛質,也沒有成為美食家的打算,他最大的原則,隻不過是吃自己喜歡吃的。

  而在堅持著從小養成的飲食習慣的同時,他真正堅持的,是人為什麽而吃飯的原則,這一點,這位理論家早就有所總結: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是為了吃世界,而是為了改造世界。這才是人,人跟其他動物就有這個區別。

  一雙拖鞋穿了20多年

  從上世紀40年代末到70年代,一雙拖鞋,毛澤東穿了二十多年。一位大國領袖,有必要節儉到如此地步嗎?

  這,也許源於他成長的環境。

  破到鞋匠也不肯補的鞋

  1966年6月的一天,長沙街頭一家修鞋鋪內,有位顧客送來了一雙皮拖鞋要求修理。接過鞋子一看,修鞋師傅愣住了:“這麽破的鞋,怎麽補?買雙新的吧。”修鞋師傅把鞋扔到了一邊。送鞋來的顧客卻反複懇求。

  肖根如(原湖南省委接待處 處長):我說這是我的爺爺喜歡穿這雙鞋子,請您補下。拿了中華煙一人發了一根,一麵抽一麵和他們聊天,聊了一下,感動了他們,把這雙皮鞋補好了。

  同樣的一幕,發生在三年後的武漢,不過這回,這雙鞋的運氣沒有上次這麽好。武漢的鞋匠死活也不肯再補它。

  這雙鞋的主人,就是中國人民的領袖——毛澤東。

  穿的服裝很多打了補丁

  夏佑新(韶山毛澤東同誌紀念館 館長):毛主席出生在一個農家,在韶山當地來講,是比較殷實的農家,應該說是不愁吃,也不愁穿,但是他的父母親克勤克儉、吃苦耐勞,因此家庭對毛主席節儉樸素品德的形成應該說是有很大影響的。

  《西行漫記》解說:我穿得比別人都寒酸。我隻有一套像樣的短衫褲,我平常總是穿一身破舊的衫褲,許多闊學生因此看不起我……

  這個因為穿得太差而被同學看不起的窮學生,選擇了用成績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張建儒(延安紀念館專家):我們後來從主席的許多照片上看,延安時期主席穿的這個服裝,大多都打了補丁,甚至有的服裝袖口或者肘部棉花都露在外麵。所以說主席是很儉樸的一個領導人,因為主席也說過,“我們少穿一件衣服,前方的戰士就可以多買一顆子彈”。
 【字幕:1949年1月31日 北平和平解放】

  【字幕:3月23日,中共中央準備從西柏坡遷入北京】

  李家驥(毛澤東的衛士組長):臨走的時候,毛主席跟總理交談,總理說要走,主席說“好,我們要走,我們要進京趕考”。

  熟讀史書的毛澤東太清楚李自成的結局了。1944年3月,郭沫若在重慶《新華日報》上發表了著名的《甲申三百年祭》,敘述明末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隊伍攻入北京後,因腐化墮落而迅速走向敗亡的過程。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曾把這篇文章列為延安整風運動的學習文件,要求全黨領導幹部引以為鑒。

  而現在,輪到他進京了,殷鑒在耳,他的心中,依然警鍾長鳴。

  穿著始終保持“中國特色”

  但是,假如以為毛澤東隻是一味地敝帚自珍,甚至不分場合地不修邊幅,那就大錯特錯了。他,也有穿著講究、一身筆挺的時候。

  周福明(毛澤東的衛士 理發師):會見外賓,他一般都是衣冠非常整潔,而且提前到,從來不要外賓在那等著。

  更讓人們熟悉的,是毛澤東獨具特色的灰色中山裝,這種為毛澤東特別定製的禮服,因為式樣與顏色的別具一格,甚至有了一個專門的名稱——“毛氏服”。

  而在高檔與莊嚴的背後,細心的人們也許會留意到,從早年的長衫,到晚年的毛氏服,一生講究對外形象的毛澤東,唯獨從未穿過西裝。在這一點上,他不與國際慣例接軌,而是始終保持著中國特色。

 故事背後的故事

  那些“山寨”版的家具

  在韶山毛澤東同誌紀念館裏,有很多毛主席用過的家具和生活用具:床、餐桌、沙發、烤煙箱等等。如果仔細一點的話,你會發現這些都有點與眾不同,因為這些,都是工作人員自己動手設計的“山寨”版——大多粗糙,但很實用。

  床是曝光率最高的。由於主席喜歡在床上辦公、看書,所以他的床很寬,半邊加高了,用來放書。餐桌也是根據他的特別生活習慣——“擂鼓”而特製的。

  一張沙發是在他老年身體不太好之後特製的,海綿坐墊抓了許多孔,坐久了好透氣。在這張沙發上,他神采奕奕地接見了包括尼克鬆、田中角榮等外國政要。

  烤煙箱也是工作人員自己動手做的,他有不少的雪茄煙,天氣一潮就容易發黴,於是工作人員做了個箱子,裏麵裝了個燈泡,走到哪打開了就可以烤煙。

  【家庭生活賬本】

  稿費上億之說純屬謠言

  1990年10月,碧瓦紅牆的中南海內一片忙碌,中共中央警衛局與韶山毛澤東同誌紀念館之間清理交接毛澤東生前遺物的工作正在進行。

  劉斌珍(原韶山毛澤東同誌紀念館 館長):那個生活秘書叫周福明,他突然想起,他說“有一些東西你們要嗎,在地下室我帶你們去看看咯”,走到了一個角上的時候,腳下有一大堆紙張在那裏(擺放)。

  翻開這堆塵封的紙張,所有人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居然是毛澤東一家的生活開支賬目。

  工資“高”開支也大

  那麽,賬本的背後,毛澤東究竟是怎麽掙錢、花錢的呢?

  最有發言權的,當然是負責記賬的人。這個人叫吳連登。

  吳連登(毛澤東的生活管理員):毛主席的工資是404塊8毛,江青的工資是243塊,當年來講工資應該是高工資了,但是毛主席這400多塊錢,(要用於)家裏的開支呢,因為全家的開支比較大。

  兩個女兒、姨姐、侄子每人每月30元的生活費,資助親戚、朋友、工作人員的一筆筆款項,種種負擔,賬目上曆曆在目。甚至,許多時候,連身邊工作人員的醫藥費與出差補助,毛澤東都自掏腰包。

 美國總統住白宮,不必交房租。毛澤東住在中南海卻是要出房租的,甚至水電、煤氣、取暖、家具樣樣要交錢,總額占到工資收入的四分之一。

  更有甚者,哪怕在公務活動中喝杯茶,毛澤東也得私人付錢。

  吳連登:因為主席講了,我們這國家不隻我一個人吃、一個人喝、一個人花,如果說我要隨便吃了、花了、用了、拿了,部長也可以,省長也可以,縣長村長都可以,這個國家就沒法治理了。

  與工作人員“約法三章”

  上有所行,下必效之,毛澤東明白這個道理。為了全黨的廉政建設,他必須以身作則。

  也因此,他與身邊的工作人員“約法三章”。

  “凡首長需要的一切東西,托當地辦的,必須貨款兩清,對方不要錢,我們就不收東西。”“嚴格認真地執行中央關於不準請客送禮的通知中五條指示。不得大吃大喝、請客送禮、公私不分、鋪張浪費。不得用任何名義向地方要東西不付錢。”

  巨額稿費之說純屬造謠

  吳連登:現在社會上有人造謠,說毛主席的稿費有1.31億,我從好幾個雜誌上麵看到,心裏不舒服……人家造謠,我們有必要出來澄清,如果我們這些人再不講,那白的都讓他說成黑的了。

  這一點,毛澤東的賬目足以證實,他的稿費清單即明確記載:

  “1959年底結存款二十四萬八千六百八十九元三角”,所謂上世紀50年代即達百萬稿費之說,顯然不實。

  吳連登:毛主席臨終的時候稿費是124萬(舊幣)多一點,用在家庭的也隻是幾萬塊錢,送那些民主人士,還有些就是為他搞的一些設施,也是從主席的稿費裏出的,他沒有任何的遺產留給自己的子女,他把這些錢歸了黨了,歸了人民了。

  吳連登:臨終的時候家裏隻有幾百塊錢,這是毛主席的全部財產,最後這個錢也交了公了,另外毛主席在銀行裏沒有一分錢存款。




抽煙是毛澤東的嗜好。為外出攜帶方便,工作人員的來雙貓空煙盒,裝入煙卷。冬季氣候幹燥,煙卷幹得掉渣,不好抽,工作人員就將兩片油菜葉子放進煙盒裏,下鋪上蓋,保證煙不幹,好抽。毛澤東經常教育工作人員:火柴用完了,火柴盒不許扔,買來散火柴裝上再用。這是毛澤東反複用過的火柴盒。




這個包裹通常裝著鉛筆、放大鏡等辦公用品和煙、茶、食鹽、牙簽等生活用品。在北京開會時帶著它,到各地視察時也要帶著它。坐在汽車上,它就放在毛澤東身邊;爬山時,工作人員就拿著它。1970年以前,它陪毛澤東遊曆了長城內外,走遍了大江南北。




毛澤東用過的毛巾




這是毛澤東最喜歡穿的棕色皮鞋,鞋後跟處修補過。
1956年,當毛澤東在中南海勤政殿接待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事後毛澤東走進來檢查一下布置的情況,當他看到室內擺放的一台外國收音機時卻皺起眉頭說:“中國也可以生產收音機,為什麽要外國的?”當毛澤東穿著這雙合心意的皮鞋準備走開時,羅瑞卿靠近來說:“主席,你還是換一雙黑皮鞋吧?”“為什麽?”毛澤東問。“按照國外慣例……”“為什麽要按照國外慣例呢?”毛澤東大不以為然地輕跺下一皮鞋:“我們中國人要按中國人的習慣穿。”平時,毛澤東都穿布鞋或拖鞋,外事活動時,就拿這雙皮鞋,也不解鞋帶,腳直接一直往裏一伸就行了



布鞋是大柵欄內聯升鞋店做的,鞋沿口已換過,鞋底也釘過。


毛澤東的拖鞋。




這是毛澤東建國以後春秋兩季一直穿的睡衣,補了67個補丁,領子全換過,袖子已麵目全非。



毛澤東在中南海一直讓身邊的工作人員給他理發,而且要求越快越好,不吹風,不抹頭油。理發時,他隨便往普通靠背椅上一坐,手裏拿著書、文件和鉛筆,一邊看,一邊批。有一次他風趣地對為他理發的師傅說:“你辦你的公,我辦我的公”。“我坐著,你站著,這太不合理了,你是不是也坐著呢?”毛澤東原有一個理發箱,從延安時起一直用到1958年,已破舊不堪。這個箱子是1958年成都會議時買的,一直用到臨終。現被韶山毛澤東紀念館收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