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俄原油管道穿越黑龍江界主要工程完工

(2010-03-19 03:21:46) 下一個


和俄羅斯打交道要謹防小心早在六十年代前蘇聯為了他國的利益,就翻臉撕毀中蘇友好協議撤走支援中國建設的軍事和工業建設的蘇聯專家並強迫中國限時清還二戰和援朝戰的軍火債錢,因此中國為了還蘇聯的債務才造成了三年災害,俄羅斯可稱是陰陽臉變化無常,蘇聯軍事確實發達就連美國也怕它三分,它又是中國周邊國家,中國最好不要招惹這條翻臉狗,在不影響我國的利益下最好聯合起來對付美國,因美國欺軟怕硬對中國變本加利的對中國較勁,早就幻想把中國變成美國所指揮的下屬國家。所以中國要同俄羅斯盡量聯合起來支持伊朗,委內瑞拉,朝鮮等國家凡是有利於我國利益的事都要支持。在當前與超級大國處事太難了,隻追求和諧丟掉國家的尊顏和人民的利益那是賣國求和,而更促使侵略者對中國得寸進尺的行逕。


就近期來講,今年3月下旬,習近平副主席將應普京總理的邀請對俄羅斯進行正式訪問,並出席在俄羅斯舉行的“漢語年”開幕式。我想以上的會晤、訪問都將為我們兩國關係的發展注入新的、巨大的動力,我相信中俄關係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中方建築施工官員17日對新華社記者說,中俄原油管道穿越界江——黑龍江的主要工程已經完工。


中國石油集團公司管道局第三工程處處長李長才表示,中俄原油管道穿越黑龍江的鑽孔及四次擴孔工程已經完成。鑽孔和四次擴孔工程共曆時6個多月。


盡管已是3月中旬,但黑龍江畔依然寒風刺骨、滴水成冰。這裏是中俄原油管道穿越黑龍江工程的建設最前沿。


李長才說,下一步的施工任務是,把預先焊接好的金屬管道沿著江底的孔道回拖,從而把界江兩岸的輸油管道連接起來。


中俄原油管道穿越界江主要工程完工


他表示,相對於複雜的鑽孔和擴孔施工而言,預計月底進行的回拖工作將“很輕鬆”,僅需一兩天時間就能完成。


“穿越黑龍江”被稱為中俄原油管道建設的“咽喉工程”,也是施工難度最大的工程。穿越工程采用定向鑽工藝和對穿技術在兩岸同時施工,由中俄雙方專家共同進行的工程設計和論證耗時2年之久。


在可供選擇的盾構(開掘小型隧道)、大開挖和定向鑽工藝等作業方案中,中國石油集團公司管道局力主並最終決定采用成本最低、工期最短的定向鑽工藝。曾持反對意見的俄羅斯專家認為這是“世界上最大膽的工程”。


盡管中國石油集團公司管道局曾成功實施黃河、長江、淮河、錢塘江、珠江、尼羅河等大型河流和山體的穿越任務,但是在穿越黑龍江過程中還是遇到了很多始料未及的困難。


“由於涉及卵石層、岩石層、交互層等不同地質段,局部塌方、大塊岩石掉落的情況時有發生。”李長才說。


自2009年9月1日破土動工以來,穿越工程還遭遇了黑龍江畔近些年來最為寒冷的一個冬季,氣溫經常在-40℃以下。


“惡劣的氣候條件,也為施工增加了不小的難度,但總體說工程進展較為順利,符合進度設計要求,”李長才說,“到今年6月30日全部完成穿越工程沒有任何問題。”


中俄原油管道穿越黑龍江部分的總長度為1090米,最深處距江麵約50米。管道分為主道和備用道兩條,平行間隔25米。擴孔後孔徑1.1米,在地層鬆軟、易造成塌方的卵石地帶,敷設了孔徑1.2米的套管。


作為未來中國油氣進口東北方向的一條戰略要道,中俄原油管道北起俄羅斯斯科沃羅季諾市,南至中國大慶市,其中俄羅斯境內長約70公裏,中國境內長約900多公裏,設計年輸送原油能力1500萬噸。


為了確保穿越黑龍江“咽喉工程”的順利進行,中俄兩國政府批準設立了項目建設封閉區和各自的專用臨時口岸,為人員、設備和材料進出境實施“全天候”服務。


中俄原油管道俄羅斯段已先於中國漠河――大慶線和穿越黑龍江工程在2009年4月末開工建設。而中國境內的管道建設工程去年5月以來分15個標段陸續開工,沿線穿越11條大中型河流、15處鐵路和26處2級及2級以上公路,截至目前,各項工程建設進展順利。


據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齊振林介紹,中俄原油管道境內使用L450級優質鋼材,管道口徑813毫米。


另外,在距離穿越黑龍江施工現場數公裏的漠河縣興安鎮漠大線首站,為進口原油中轉和加壓的6座大型油罐主體也已建設完畢。


按照計劃,中俄原油管道將於今年建成並投入使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