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的周邊外交,必須著眼於未來的戰爭 zt

(2010-03-16 19:32:58) 下一個

作者:溫靖邦

美國的經濟形態決定了它是所有資本主義國家中最具掠奪性的一個。二十世紀以降,其跨國壟斷集團如毒菌般破土而出,多達歐洲同類組織總和的數倍以上;其采取後殖民主義的“軟性”方式盤剝後進國家財富也多達歐洲數倍以上。龐大的軀體決定了龐大的需求,這個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當周期性經濟危機呈連環型衝擊,衝擊波席卷美利堅經濟圈而長時間無法擺脫時,戰爭就成了它唯一的選擇。也就是說“軟性”方式掠食已緩不濟急,它不得不換用“硬性”方式,武力掠奪後進國家資源同時圈占其市場,用於為北美大本營的經濟僵屍輸血送氧。

戰爭就是這樣發生的。

所以戰爭不可避免。

中國沒有完全綁在美國的經濟戰車上,又保留了一點國家幹預機製,資本主義周期性經濟危機對我衝擊不會太嚴重,中國將依然保持旺盛的發展勢頭。用不了多久,中國就會成為美國在全球最大的競爭對手。這對美國的霸權是莫大的威脅。它一旦走投無路的時候,首先要打的就不能不是中國了。這是溫靖邦的隅見,未省可有一點道理否?

如果中美爆發戰爭,如今能與我國並肩作戰的國家如鳳毛麟角。原先與我友好的國家紛紛與我疏離,有的甚至向歐美靠攏。溫靖邦認為,這裏麵的原因很多,主要在於我們的外交戰略失誤。

例如朝鮮退出六方會談,明明是美國的霸權主義行徑所造成的,我國外交部一個不曉事的發言人秦某居然不問根由對朝鮮大加喝斥。這恐怕不隻是讓朝鮮寒心的問題,周邊與我交好的國家恐怕也會為之側目:一個與中國有共同的政治信仰、有血肉凝成的戰鬥友誼的國家,你們尚且如此待之,遑論我們呢?中國不可恃,轉而求取別的保護傘就再自然不過了。

再如南奧塞梯、阿布哈茲的問題,誰都看得出當時俄國很需要我們在輿論上給予支持。我不明白我國為什麽緘默不語。是顧忌歐美的不快,還是為了格魯吉亞的情緒?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中俄友誼不能出現任何罅隙!中美一旦開戰,即使俄國不出兵助我,其豐富的石油資源和先進的兵器工業都可以對我們作充分的戰略補充,其遼闊的國土也可以成為我們的戰略後方。而這,是需要友誼來保證的。中俄友誼已經遭到削弱,俄國對印度的支持不能說沒有包含某種怨氣。我們還須清醒地看到,現今的俄國與歐美有著共同的社會製度和價值取向,要把俄國推向歐美是很容易的;它哪一天索性加入北約我們怎麽辦?中美戰爭一旦爆發,腹背受敵之窘可想而知。所以,中俄友誼不可丟;我們怎麽能把水磨功夫花在美國身上而輕忽俄國呢?我們必須把俄國放在外交戰略的首要位置。

越南是我們的傳統友邦,由毛澤東、胡誌明這兩位偉大的馬列主義者所締造的中越友誼曾煥發出無窮的力量,使帝國主義喪師失旅而從此不敢東窺。讓人扼腕的是,毛主席、胡主席去世以後,兩國陰差陽錯地打了一仗。從此交惡,要和好如初須花大力氣。至於南海歸屬問題,完全可以坐下來談,沒有必要再采取傷感情的措施了。既然我們與美國交往時都具有那麽大的耐心,作出了那麽多的忍讓,對自己的兄弟鄰邦為什麽不可以如是為之呢?溫靖邦太蠢,參不透外交決策者是何玄機。

伊朗生產出20%純度濃縮鈾,使歐美列強驚恐萬狀,合謀啟動安理會製裁機製,對伊朗實施嚴厲打擊。屆時,若有一個常任理事國投反對票,此舉便會落空。而可能投反對票的中俄兩國的態度,對美國來說就變得至關重要了。不久前,據說因種種原因,俄國已允諾投讚成票。基於此,西方媒體對改變中國的態度越來越有信心了。路透社將中國的沉默解讀為可能妥協;美聯社則威脅,若中國對製裁伊朗投反對票,美國將不保證中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利益,並對台灣作出更多支持。

伊朗是我國西部最大的防護牆,與我國另一友邦巴基斯坦連成一片;同時可協助我們瞰製阿富汗美國勢力。戰略位置不容小覷。我們可不能受西方的誤導!

上次安理會討論就達爾富爾問題製裁蘇丹,中國就做了一次錯事——投棄權票,未能對友邦蘇丹伸出保護之手。此事會不會讓中國在非洲的傳統友邦寒心,溫靖邦不敢妄猜。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這次我國又是棄權退縮,伊朗必遭列強製裁;伊朗也必將小瞧我們,最終勢必像俄國那樣疏離我國,甚至轉而靠攏歐美以求自保亦未可知。然則與伊朗同族同教的阿拉伯國家將如何看待我們?

至於緬甸受到美國慫恿用兵果敢地區一事,我與戴旭上校的觀點有一點不同。我們決不能采取任何對抗的姿態,上校主張的架設大炮調動兵力以事威懾決不可為,隻有一條道路是正確的——協商勸解,和平解決。如果我們與緬甸的關係從此下行,一旁的美國正樂觀其成。須知我們的敵手隻有一個——美國。明白這一點,我們與緬甸的麻煩就沒有解決不了的。



戰爭一旦爆發,盟國的多少可不隻是個簡單的數字,其牽製作用有時候至關重要。所以,再不要為美國為西方去得罪朋友了!特別是我們周邊的國家!

以上不過是溫靖邦的草野耕夫之見,幸為當局者察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