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建4大對華情報體係 偵察力度隨時可加大 (圖)

(2010-03-15 03:21:16) 下一個

資料圖:我國船隻與美軍“無暇”號監測船對峙



  分析人士認為,奧巴馬調低對華情報搜集等級是件好事,但絕不能因此就過於樂觀。因為,美國目前已經建立了十分全麵的對華情報搜集體係,其運作本身具有強大的慣性。而隻要美國將中國看做是未來對手的心態不變,美對華情報搜集工作就不會放鬆。

  美情報界可能“陽奉陰違”

  據《華盛頓時報》報道,美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向情報機構作出指示,要求把針對中國的情報搜集等級,從“第一等級”降為“第二等級”。

  從美國情報機構的工作程序來看,每年情報機構都會規劃出本年度的工作重點,以等級的形式表明情報搜集活動的優先順序,並作為預算和裝備等情報資源分配的依據。

  在中國從“第一等級”調低後,目前保留在該等級的國家包括朝鮮和伊朗等被認為對美國國家安全利益具有重大威脅的國家。而“第二等級”則包括海地地震後的人道主義災難和南亞次大陸安全形勢等問題。

  白宮的這項政策變化一經宣布就立即遭到了來自情報界的廣泛反對。據美國媒體報道,2009年10月,該政策建議首次以情報備忘錄的形式提出之時,就遭到了包括美國家情報總監丹尼斯布萊爾和中情局長帕內塔在內的情報界高級官員的強烈反對。

  情報界內部匿名反對人士指出,這項政策將導致針對中國的戰略情報,無論是情報數據搜集還是情報分析,都會隨著時間而減少,這將損害美國情報機構針對中國政治、經濟以及軍事的情報活動。而且這項決策可能對美國16家情報機構發出了錯誤的信號:即中國並不重要。

  不僅是情報機構,美政界人士也對奧巴馬政府的這一決策表示抗議。眾議院情報委員會資深共和黨議員彼得胡克斯特拉聲稱,針對中國的情報搜集活動應當排在頂級,根本不應該被調低。

  有評論指出,盡管白宮方麵具有行政決策權,但從政策執行角度講,這項政策能否得以貫徹還需要情報界高官們的支持。2009年9月,在由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所製定的《國家情報戰略報告》中,中國與俄羅斯、朝鮮和伊朗被定義為對美國國家安全利益構成重大威脅。這說明美情報界對於中國的“情報價值”具有共識。

  在情報界對中國的認知迥異於白宮的情況下,特別是美情報界一直標榜“獨立”的背景下,單單依靠奧巴馬政府的一紙命令,很難改變美情報界對華的情報搜集力度,“陽奉陰違”有可能成為情報界應付奧巴馬的手段。


被稱為“坎大哈之獸”的美軍無人機偵察機亮相阿富汗戰場

  偵察力度隨時可以加大

  據國外媒體報道,當前,美國依據其強大的技術優勢,已經針對中國建立了包括海、天、空、無線電偵察4大手段在內的情報搜集體係,呈互為補充之勢。如美軍海上間諜船和間諜飛機經常貼近中國實施偵察活動。

  更加隱秘的則是空間衛星和無線電情報搜集活動,這兩種手段時時刻刻都在悄無聲息地搜集中國的情報。據悉,美國現在至少擁有50餘顆各類衛星在空中擔負直接或間接的偵察任務。通常情況下,平均每6個小時就有1顆美國的偵察衛星從中國大陸及沿海的上空飛越,可以實時為美國軍政領導人提供相關的動態情報。

  如果說間諜衛星是美國偵察中國的“眼睛”,那麽,美國家安全局和三軍情報部門在中國周邊地區設立的各種電子偵察基地,就是刺探中國情報的“耳朵”。目前,美軍已在日本和韓國設立了十幾座監聽站,對東亞地區的態勢展開密切的監控。這些監聽站中建有先進的雷達天線,可以廣泛地搜集中國境內的電報信號進行數據分析,以圖從中獲取有價值的情報。

  此外,除各種技術偵察手段外,傳統的人力偵察手段,即真正意義上的間諜,依然在美國對華情報工作中得以延續。由此可見,美國情報機構針對中國的情報搜集活動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體係,猶如一列正在高速運轉的列車,即使踩了一腳刹車,依然具有強大的慣性。

  從搜集手段來看,美國情報機構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備的對華情報搜集“基礎設施”,如,間諜衛星和無線電偵察等,隻要開機,就會不停地工作。

  情報機構不會因為奧巴馬的命令而造成設備的空轉和資源的浪費。不過他們為了執行奧巴馬的命令,可能會采取一些應付措施,比如,減少間諜飛機和海上間諜船在中國附近活動的次數,以降低表麵上情報搜集活動對中美關係造成破壞而招致奧巴馬不滿的可能。但必須看到的是,由於此類活動具有很大的彈性和潛力,在政策環境再次發生變化的情況下,美情報機構隨時可以加大對華情報偵察力度。

  美軍的RQ-4“全球鷹”高空長航時無人戰略偵察機



  對華態度決定一切

  軍事觀察家指出,情報搜集活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高層決策服務。對於美政府而言,無論是采取以合作為主軸的對華接觸政策,還是以對抗為主軸的遏製政策,抑或“接觸+威懾”並行,都無法繞開對華情報搜集和分析這一基礎性的工作,否則美國的對華政策將是建立在沙灘上的堡壘。而當前美國內政壇的對華態度更是決定了對華情報搜集工作難以放鬆。

  “中國威脅論”在美國國內政壇甚囂塵上、不斷發酵已成為“流行”趨勢,美國對中國的和平發展所抱持的警惕態度難以輕易消除。近來,包括西班牙和法國在內的部分歐洲國家開始醞釀解除對華武器禁售政策,卻依然步履蹣跚。實際上,這項已經實施了20年的政策令歐洲國家的利益遭受了不少損失,歐洲國家內部時有傳出要求解除禁令的呼聲,但遲遲未能解決,背後的關鍵因素依然是美國在作祟。這是美對華保持警惕的典型表現。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政壇對於對華情報搜集工作並不滿意。即使是主張對華接觸的前美太平洋總部司令基廷海軍上將,也曾對外公開宣稱,他本人對情報界缺乏有關中國軍事力量的戰略性情報感到十分擔憂。基廷指出,這些戰略性情報包括諸如中國潛艇部隊的發展情況、中國推動“區域拒止”戰略將使用何種武器、反衛星武器的發展情況、網絡戰能力等。

  對於這些,美國情報部門一直捉摸不透。基廷強調,由於對華戰略性情報存在的缺口,致使長期存在的問題更加突出,即美國一直不清楚中國的軍力水平已經發展到何種階段以及意圖是什麽。

  現任美太平洋總部司令威拉德海軍上將在從基廷手中“接棒”後,也有過類似的擔憂,2009年11月他對外表示,中國軍力水平經過10年的發展已經遠遠超過了美情報機構的評估。軍方內部的消息人士稱,在軍方高層的不斷催促下,最近美軍4個軍種的情報部門正在研究如何切實加強對華情報工作的相關舉措。


 

美軍的RQ-4“全球鷹”高空長航時無人戰略偵察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