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降低軍費增幅是在“安撫”西方嗎? zt

(2010-03-14 06:03:46) 下一個
  與曆年“兩會”一樣,中國公布的2010年國防預算依然是西方媒體關注的焦點,不過稍有不同的是,中國22年來首次將兩位數的增幅降為個位數,讓西方媒體從往年一邊倒地高喊“中國軍事威脅”變成了“令人意外”。當然,從報道的基調來看,“意外”背後也出現了明顯的分化,有媒體本能地對7.5%的增幅提出懷疑,繼續在中國公布的數字之外尋找“中國軍事威脅”的論據;有的則認為這是中國主動“安撫”外界擔憂的政治聲明。無論是“懷疑”還是“安撫”,都凸顯了一個中國無法回避的問題,那就是綜合國力迅速增長的中國如何看待和處理與其他國家之間的軍事互信問題。


  就這次西方媒體對中國國防預算的解讀,有觀點認為“不必在意”,中國軍費的任何變動都應建立在中國自身防衛需求基礎上,不應以西方媒體是否炒作中國軍事威脅為參照。也有人從“軍事透明度”的角度分析這一問題,認為中國應進一步增加國防建設和軍費開支的透明度,幫外界讀懂中國和平崛起的戰略意圖。有評論稱,“公布國防開支的更多細節是大勢所趨,也是一個大國自信的表現。目前,中國正處於崛起的過程中,任何軍事舉動,都會引起鄰國和世界的關注和猜測。增加國防開支的透明度有助於人們理解中國的國防意圖。特別是通過增加一些重大國防項目的透明度,更會幫外界讀懂中國和平崛起的戰略意圖,減少外界的誤判,一些猜疑和謠言也會因此而不攻自破。”


  以上兩種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一方麵,西方媒體這些年來毫無新意地玩概念遊戲,回避中國軍費“基數”小、“總量”也遠未達到滿足國防需求的客觀事實,過度放大軍費“增速”對其他國家的影響,無法不讓人懷疑它們的真實意圖就是為了炒作“中國軍事威脅”。如果以西方的解讀為參照,那中國可能沒有任何增加軍費的理由。另一方麵,增加透明度是化解疑慮,構建互信的必由之路,中國軍事這些年確實也正邁向“透明”。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以上“不必在意”以及“更加透明”的觀點都有待商榷。在中國經曆了30年高速發展、即將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今天,我們應該認識到,中國任何的“自身需求”都不再是完全意義上中國自身的事情,很多情況下完全可能是“我們的需求變成了別人的擔憂”。這一點在“零和”性不突出的經濟領域都時有表現(比如稱中國為資源“吸塵器”的觀點),何況“零和”性最強的軍事安全領域?也就是說,至少首先我們在思維方式上要放棄那種“自身需求”掛帥、“不必在意”的想法,從更廣的領域、更大的視角思考和推進軍事現代化。


  “透明度”這些年成了西方國家的尚方寶劍,在軍事問題上敲打中國時總不忘提及,在它們看來,中國在這方麵有著天然的“道德劣勢”。雖然增加軍事透明度是世界趨勢,但別忘了西方國家掌握著對透明度的解釋權,某國軍事是否“透明”,裁定權在它們手中。在目前階段,即使中國對外公布的國防預算細化到每個軍事基地部署多少兵力、每位軍人每頓飯攝取多少卡路裏熱量,西方也不會覺得中國軍費“透明”了,也不可能打消西方對中國和平崛起戰略的疑慮,更做不到“讓西方的猜忌和謠言不攻自破”。中國軍事確實應該增加透明度,但要按照自己的步伐和標準推進,在這一點上倒是不必過分在意西方的說教。不可否認,軍事透明度確實是一種趨勢,但它還有另一層意思:西方製造的話題。


  我們不要以為單純在軍事上“透明”了就能消除西方國家中國軍事威脅的聲音,懷疑將會伴隨中國崛起的全過程。在目前以西方為主導的國際體係裏,中國是一百多年來唯一一個有潛力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上全方位崛起的非西方國家,西方以懷疑的眼光解讀中國一舉一動並不奇怪。我們目前所要做的是從戰術層麵減小中國軍事現代化對外部的衝擊,而不要指望完全化解這一衝擊。這就需要我們做到“在意”而不是忽略,比如推進“中國版”軍事透明進程。與此同時,這也要求我們不能過度糾纏於“透明度”話題,更不能為了“安撫”西方而放緩軍事現代化進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