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院士痛心疾首:中國戰略資源“第二國寶”慘遭流失! (圖)

(2010-03-09 21:22:08) 下一個



大水溝碲礦床區域地質略圖

我有科技議案

“這等於是用我國的資源、我國的市場以及我國政府的補貼政策,去發展國外的新能源技術和產業!”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上海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心主任褚君浩痛心疾首。

一直潛心研究光伏技術的褚君浩,此次卻帶來了一份呼籲修改《礦產資源法》的議案。在這份長達13頁的議案後麵,30位代表鄭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其所披露的事實令人觸目驚心——

“四川石棉大水溝碲礦是至今全世界唯一發現的碲獨立原生礦床,被稱為僅次於大熊貓的‘第二國寶’,但現在卻麵臨著被國外公司購買的危險……”

給褚君浩議案提供線索的並不是中國人。“最初一個美國同行問我,能不能幫他從四川買到碲礦。我當時並沒有在意。去年11月,我去美國出差,遇見以前的一個學生,他告訴我,美國一家公司買下了四川的一個碲礦。因為我們都是搞薄膜電池的,知道此事的敏感性,大家都覺得這對中國不是一個好事,於是我回國後就開始關注這件事。”褚君浩告訴記者。

根據他的調查,四川石棉大水溝碲礦的采礦權原本屬於當地一家名叫“四川阿波羅太陽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企業。2008年,美國一家名叫Wincroft的空殼上市公司收購了該公司,更名為美國阿波羅太陽能有限公司,並全資擁有四川石棉大水溝碲礦的獨家開采權,據說,根據其采礦許可證,其采礦權至少延伸至2013年。

如果不是因為近年來新能源的迅猛發展,而碲又是製造碲化鎘太陽能薄膜電池的主要原材料,或許此事的嚴重性還不至於如此。此外,碲礦資源的分布特性也加劇了事態的嚴重性。褚君浩告訴記者,碲礦資源分布稀散,獨立礦床少,大都伴生在銅、鉛、金的礦物中,或以雜質狀態賦存於其它礦中。我國的碲礦資源儲量雖居世界第三位,但隻有大水溝碲礦是獨立礦床,尤顯珍貴。

但緊接著,褚君浩就發現了另一件更令他揪心的事情:2009年4月,世界最大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商——美國第一太陽能公司,已與這個阿波羅公司達成協議,其主要內容就是碲及碲化鎘的資源供應。

“據我了解,第一太陽能公司最近將在我國內蒙古的鄂爾多斯市建造一個2兆瓦的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發電站,預計2019年完工,這將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工廠。根據即將公布的《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到2020年,我國的太陽能發電量將達到20兆瓦。這就是說,屆時僅該企業一家的發電量,就將占據整個中國光伏市場1/10的份額。”褚君浩的語氣中有一種憂慮。

他表示,在太陽能電池的多種技術路線中,碲化鎘薄膜電池在解決發電成本過高這一方麵表現突出,第一太陽能公司在2008年第4季度末已達到每瓦成本0.93美元,以一般傳統煤的發電成本來看,其成本已與許多高電價地區的成本相當,不需補貼低於傳統電力上網成本。由於這一技術優勢,未來3至5年內,碲化鎘太陽電池的市場份額將大幅增長。

至於國內,褚君浩直言,還沒有一家可以生產碲化鎘薄膜電池成熟產品的企業。“我們在這個領域,無論是研發還是產業化,與國外相比都有著巨大差距。難道要坐等國外公司在中國發展壯大起來,再賣技術賣產品給我們嗎?難道我們在發展新能源的時候還要再走引進的老路嗎?”褚君浩的聲音顯得有些激動。

因此他呼籲,應限製碲礦外流,創造條件和環境,加快發展我國的碲化鎘薄膜電池核心技術。“應對全國的碲礦實行保護性開采和統一調控,尤其是要將四川石棉縣大水溝碲礦的開采權收歸國有。”

同時,應在立法層麵加強對像碲礦這樣戰略型資源的保護,他建議對《礦產資源法》加以修改,在第一章總則中增加一條:“國家各級人民政府必須加強礦產資源的保護,對於可再生能源生產的關鍵材料,其開采權歸國有,實行保護性開采,優先滿足國內需求,限製出口,並製定戰略儲備政策。” (本報北京3月9日電)



元素簡介(元素符號:Te)

  碲(音帝),TELLURIUM,源自tellus意為“土地”,1782年繆勒(Muller von Reichenstein)發現。除了兼具金屬和非金屬的特性外,碲還有幾點不平常的地方:它在周期表的位置形成“顛倒是非”的現象──碲[1]比碘的原子序數低,卻具有較大的原子量。如果人吸入它的蒸氣,從嘴裏呼出的氣會有一股蒜味

元素描述
  有結晶形和無定形兩種同素異形體。電離能9.009電子伏特。結晶碲具有銀白色的金屬外觀,密度6.25克/厘米3,熔點452℃,沸點1390℃,硬度是2.5(莫氏硬度)。不溶於同它不發生反應的所有溶劑,在室溫時它的分子量至今還不清楚。無定形碲(褐色),密度6.00克/厘米3,熔點449.5±0.3℃,沸點989.8±3.8℃。碲在空氣中燃燒帶有藍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碲;可與鹵素反應,但不與硫、硒反應。溶於硫酸、硝酸、氫氧化鉀和氰化鉀溶液。易傳熱和導電。

元素來源
  碲是稀散金屬之一,有兩種同素異形體,一種為結晶形、具有銀白色金屬光澤;另一種為無定形,為黑色粉末。結晶形碲的熔點為449.8℃,密度為6.24克/厘米3。性脆。碲的化學性質與硒相似,在空氣或氧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碲,發出藍色火焰;易和鹵素劇烈反應生成碲的鹵化物,在高溫下不與氫作用。
  從電解銅的陽極泥和煉鋅的煙塵等中回收製取。

元素用途
  碲消費量的80%是在冶金工業中應用:鋼和銅合金加入少量碲,能改善其切削加工性能並增加硬度;在白口鑄鐵中碲被用作碳化物穩定劑,使表麵堅固耐磨;含少量碲的鉛,可提高材料的耐蝕性、耐磨性和強度,用作海底電纜的護套;鉛中加入碲能增加鉛的硬度,用來製作電池極板和印刷鉛字。碲可用作石油裂解催化劑的添加劑以及製取乙二醇的催化劑。氧化碲用作玻璃的著色劑。高純碲可作溫差電材料的合金組分。碲化鉍為良好的製冷材料。碲和若幹碲化物是半導體材料。超純碲單晶是新型的紅外材料。
  主要用來添加到鋼材中以增加延性,電鍍液中的光亮劑、石油裂化的催化劑、玻璃著色材料,以及添加到鉛中增加它的強度和耐蝕性。碲和它的化合物又是一種半導體材料。

元素輔助資料
  碲與它的同族元素硫相比,在地殼中的含量少得多。碲成單質存在的礦是極難找到的。
  碲在一般狀況下有兩種同素異形體,一種是晶體的碲,具有金屬光澤,銀白色,性脆,是與銻相似的;另一種是無定形粉末狀,呈暗灰色。密度中等(6.240 g/cm3),熔、沸點較低(449.6 ℃、989.9 ℃)。它是一種非金屬元素,可它卻有十分良好的傳熱和導電本領。在所有的非金屬同伴中,它的金屬性是最強的。
  
碲在自然界有一種同金在一起的合金。1782年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一家礦場監督牟勒從這種礦石中提取出碲,最初誤認為是銻,後來發現它的性質與銻不同,因而確定是一種新金屬元素。為了獲得其他人的證實,牟勒曾將少許樣品寄交瑞典化學家柏格曼,請他鑒定。由於樣品數量太少,柏格曼也隻能證明它不是銻而已。牟勒的發現被忽略了16年後,1798年1月25日克拉普羅特在柏林科學院宣讀一篇關於特蘭西瓦尼亞的金礦論文時,才重新把這個被人遺忘的元素提出來。他將這種礦石溶解在王水中,用過量堿使溶液部分沉澱,除去金和鐵等,在沉澱中發現這一新元素,命名為tellurium(碲),元素符號定為Te。這一詞來自拉丁文tellus(地球)。克拉普羅特一再申明,這一新元素是1782年牟勒發現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