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中美關係無需太悲觀 zt

(2010-02-28 03:46:22) 下一個

(2010-02-27)


● 王衝
  有道是世事難料,2009年上半年還在熱炒G2、中美國概念,2009年11月奧巴馬總統還在故宮、長城開心地遊玩,中美關係可謂順風順水。可從奧巴馬總統結束訪華開始,風雲突變,中美在各方麵的摩擦都出現升溫。

  國與國關係總是在變化中,而像中美這樣的兩個大國之間,出現摩擦是難以避免的,關鍵是如何看待這些不安定因素,以及如何在現實層麵減少矛盾。

  乍一看,中美之間麻煩多多。在經濟領域,美國一而再、再而三的對中國的產品提高關稅,壓迫人民幣升值在暫停一段時間後再度抬頭,是否把中國定位為“匯率操縱國”也像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在中國的頭上;在政治領域,美國先是高調對台售武,後是奧巴馬總統在白宮會見達賴,這等於直接向中國的核心利益開刀,而中國也不像以前那樣隻是來幾句口頭的抗議,而是明確宣布對美國的相關公司進行製裁,中美之間一幅劍拔弩張之態。在全球問題上,中美之間也隨著合作程度的加深而分歧增多。

  對於中美關係的現狀,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也承認“很困難”。在2月份筆者參加的一次小型聚會上,他說中美關係正在經曆困難的時刻。顯而易見的是,2010年比2009年更困難,更加難以處理,經貿摩擦、對台售武、會見達賴、穀歌事件加在一起,讓中美之間熱點頻出,也麻煩頻出。或許,比2009年更差,但無需過於悲觀,中美關係的起伏屬於正常。指望中美關係太好,不現實;預想中美關係太壞,太悲觀。把熱點逐個剖析,或許可以弱化悲觀態度。

中美沒有摩擦反而不正常

  首先看經濟。貿易額超過3000美元的兩個國家之間,如果沒有摩擦,反倒是不正常的,貿易摩擦是兩國經貿合作發展的表現形態之一。麵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升溫,中國謹慎應對,盡力避免貿易戰。2009年,中國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這個第一實際上是沒有地位的,對此中國官員心知肚明。中國財政部的一位高官曾對筆者坦言,你要知道,賣方作為乙方,是沒有地位的。此一句話,道出了中美貿易關係的實質,美國扮演甲方,中國乙方,美國的市場對於中國經濟來說具有重大意義。貿易戰,通常發生在擁有對等籌碼的雙方,顯然中國不希望貿易戰(當然,美國也不希望),因此,中國擴大內需,保護知識產權,人民幣近年也實際上升值20%多,且還有進一步升值的可能。另外,取代戰略經濟對話的戰略與經濟對話機製,也可以有效的減少貿易摩擦。從這些方麵看,中美貿易摩擦雖然是難以避免的,但整體上是可控的,無需過分悲觀。

  敏感的對台軍售激起中國的強烈反應,但如果細看,就會發現這其實是個曆史遺留問題。1979年,美國與在台灣當局“斷交”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建交後,美國國會製定《與台灣關係法》,並由美國總統簽署生效,以規範往後的美台關係。美國方麵的邏輯是,“美國支持一個中國政策,但統一如何以和平方式達成要靠雙方進行兩岸對話。如果大陸企圖以武力而非對話來達成,美國將提供軍事物資使它無法成功”。

  中美建交以來,美對台售武時有發生,這是因為美國軍工企業遊說能力強大,總統如果拒絕對台售武則“違法”,而批準軍售則麵對中國大陸的抗議,兩者之間權衡,美國總統大都會選擇批準對台售武。既然是曆史遺留問題,恐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也在一定範圍內可以容忍,因為對此容忍是鄧小平確立的政策。這次中國明言製裁、中止部分軍事交流,是國力相比以前上升的反應,也是迫於“民意”,不得不發的表態。而美國總統奧巴馬會見達賴,是要給國內鷹派一個交代,布什見了,奧巴馬也要見一見,否則“難辭其咎”,而中國方麵的反應都屬於例行表態,既讓美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又留有餘地。

  2月23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再度表示,美方應切實恪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和中美聯合聲明確定的原則,尊重中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慎重妥善處理有關的敏感問題。最後,他還加了一句,為中美關係的改善和發展創造條件。等於把球踢給了美國,希望美國就此收手,雙方暫時休兵。就是說,美國該做的做了,中國該說的說了,下一步,創造條件,言歸正傳,恢複正常運轉。由此看,對中美之間的磕磕絆絆實在是無需太悲觀。

作者是北京資深媒體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