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陸軍學者:美在阿富汗不會輕易重蹈蘇軍覆轍 (圖)

(2010-02-26 00:24:01) 下一個




圖1.在馬爾賈作戰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員

西方史學家保羅·肯尼迪曾有一個著名的論斷:帝國的過度擴張必然導致敗亡。當年,入侵阿富汗曾使蘇聯在國內外陷入空前孤立,如今的美國會步其後塵嗎?

2月中旬,美英聯軍與阿富汗政府軍對塔利班發動了代號為“共同行動”的軍事攻勢,這是自2001年阿富汗戰爭以來最大的一次聯合軍事行動。1979年至1989年,蘇聯武裝入侵阿富汗,與阿抵抗力量之間展開了一場侵略與反侵略戰爭,也稱阿富汗戰爭。與蘇聯在阿富汗戰爭中損失慘重不同,美國在阿富汗戰場上的諸多軍事打擊都出乎意料地迅速取得了成功,其戰爭經驗頗值得人們認真思考和研究。

在戰略籌劃上,美軍與蘇軍赤裸裸的入侵性質不同,其阿富汗戰爭始終都打著反恐大旗,並得到了世界多數國家支持

1979年,蘇聯經過精心策劃和周密準備,乘美國與伊朗關係惡化和南亞動亂之際,采用突然襲擊的方式,對阿富汗發動了全麵入侵。蘇軍動用9個師、十幾萬人,以陸、空協同的突擊行動,7天之內席卷了阿富汗全境,並建立了由蘇聯直接控製的卡爾邁勒政權。

蘇軍入侵後,阿富汗抵抗力量開始為反抗軍事占領而進行民族解放鬥爭,阿富汗人民以菲薄的物質基礎,極其簡陋的裝備,用自己的聰明智慧創造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戰法。

在阿抵抗運動的沉重打擊和國際輿論的強大壓力下,1989年2月,蘇聯撤走了全部侵阿蘇軍,曆時10年的阿富汗戰爭宣告結束。蘇聯發動的阿富汗戰爭的性質是蘇聯赤裸裸地對一個主權國家的侵略。

反觀美國的阿富汗戰爭,至少其性質是由“9·11”事件直接引發並定位的反恐戰爭,且得到了世界多數國家支持。不可否認,2001年9月28日,安理會全票通過的1373號決議,為美國打擊“9·11”恐怖襲擊的元凶“基地”組織和庇護者塔利班開了綠燈,是美國發動阿富汗反恐戰爭的合法依據。塔利班倒台後,阿富汗建立了由阿富汗各族人民選舉出來的政府,經曆了議會選舉和兩次總統大選,阿富汗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受到了尊重。

在戰術運用上,美軍與蘇軍單純的軍事打擊不同,美軍非常善於心理戰手段的運用,合理運用了“文化軟實力”

按照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的觀點,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既包括由經濟、科技、軍事實力等表現出來的“硬實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識形態吸引力體現出來的“軟實力”。所謂“軟實力”是指一國的文化、價值觀念、社會製度、發展模式的國際影響力與感召力。

蘇軍占領阿富汗,是強行推進“硬實力”的結果。戰爭中有100多萬阿富汗人死亡,其中大多數是平民。蘇軍在對阿富汗遊擊隊根據地掃蕩時要燒殺搶掠;對村莊農田要布撒殺傷地雷、施放“黑雨”化學武器。1980年1月,蘇軍在喀布爾鎮壓反對蘇聯入侵的示威民眾時,就槍殺了1500多人,逮捕數千人。麵對侵略者的暴行,阿富汗民眾不分男女老幼、不分民族宗教,全民奮起抗戰。

蘇聯-阿富汗戰爭期間,阿富汗抵抗武裝擊落的蘇聯直升機。(資料圖2)

相反,北約聯軍為了最大限度地孤立塔利班,積極參與阿富汗重建。修路架橋、打井建校,提供免費醫療,得到了阿富汗大部分民眾的支持。當然,美軍造成了一些阿富汗平民傷亡也是事實,但真正誤傷的無辜平民並不多。

為了贏得當地人的民心和支持,駐阿富汗的一支美軍海軍陸戰隊,每到一個地方就向孩子撒糖,並鼓勵官兵到雜貨店購物。這支美軍海軍陸戰隊的指揮官認為,去當地雜貨店購物能塑造親民形象。

在這次“共同行動”中,美軍就把重點放在了對平民的保護上。為了保護平民,部隊在“奪城”之後的部署也不同於以往“碉堡式”的駐紮,而是分散開來,以達到針對性保護的目的。美軍還為此一直製造輿論,稱這次行動最終目的是為了讓當地居民感受到阿富汗政府的良好服務。

盡管如此,有時候美軍也必須麵對武裝襲擊對無辜平民造成的影響。據美國媒體報道,2月23日,駐阿富汗美軍最高指揮官麥克裏斯特爾將軍通過視頻就這次軍事行動中傷及平民事件公開向阿富汗人民道歉、向阿富汗總統道歉,並承諾將付出更多努力爭取重獲阿富汗人民的信任。

9年來,盡管美國阻止塔利班勢力在阿富汗發展壯大的企圖似乎並未奏效,但其“人道主義努力”也許會成為未來獲勝的關鍵因素。美國軍方也認識到:未來的阿富汗戰爭,應實行集中精力保護平民的“反叛亂”戰術,致力於爭取阿富汗當局的忠心,而非單純地收服塔利班力量。


在作戰對手上,塔利班武裝與當年阿富汗遊擊隊無法相比,與後者得到較多國際社會支援不同,塔利班僅是孤軍作戰

上世紀80年代,裝備精良的蘇軍,向阿富汗遊擊隊開戰,打了整整十年,最後隻得草草收兵、敗退回國。到了本世紀的頭一年,在同樣的國度,同樣對付遊擊隊,美軍為何動用比蘇軍少得多的作戰力量,隻進行了50多天的戰爭級軍事行動,就基本控製了戰局?

阿富汗是多民族組成的國家,曆史上有反對外來侵略的光榮傳統。阿富汗的各個部落,特別是東部和東北部一帶的部落,一向堅守民族複仇的信條。蘇軍入侵後的4年多中,殺害了阿富汗平民70多萬人,迫使400多萬阿富汗人逃到鄰國,激起了阿人民的極大憤慨。他們開展了一場全民遊擊戰爭來反抗蘇聯侵略者。遊擊隊組織遍布阿28個省的廣大山區和農村。

從阿富汗撤退的蘇軍裝甲車隊(資料圖3)

蘇聯入侵阿富汗,遭到世界上除蘇聯仆從國以外所有國家反對。美國、埃及、巴基斯坦、伊朗和海灣產油國家都向阿富汗遊擊隊提供幫助。特別是美國提供的毒刺地對空導彈,1986年9月開始投入戰場後,兩年內在阿富汗共擊落200多架蘇聯直升機和戰機,打破了蘇聯的絕對空中優勢。

反觀塔利班,庇護“基地”組織遭到美國製裁,支持車臣非法武裝鬧獨立得罪了俄羅斯,扶助中亞各國反政府的三股惡勢力引發中亞國家的公憤,加上殘殺伊朗外交官和劫持印度客機事件,就連原先承認塔利班的沙特和卡塔爾也因為塔利班拒絕交出拉登而與其斷絕關係,造成了在國際社會上的空前孤立。其抵抗得不到任何外部支援,武器缺乏不說,被聯軍繳獲的各類輕型武器就有數萬件。

當前,兩場戰爭已經讓美軍凸顯疲態。能否前車之鑒,擺脫史學家的預言宿命,關鍵還看其下一步的戰略選擇

西方著名史學家保羅·肯尼迪曾有一個著名的論斷:帝國的過度擴張必然導致敗亡。入侵阿富汗,使蘇聯在國內外陷入空前的孤立。為抗議蘇軍入侵阿富汗,中國、美國、原聯邦德國等國家聯合抵製了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在蘇聯國內,不斷聽到反對入侵的聲音。在阿富汗,侵阿蘇軍士氣渙散。而阿富汗人民風起雲湧的反抗運動,更使侵阿蘇軍陷入了難以自拔的泥潭。

從目前情況看,盡管美軍吸取了蘇軍的作戰教訓,伊拉克戰爭的經驗也派上了用場,但不可否認的是,伊拉克戰爭與阿富汗戰爭已經讓美軍疲憊不堪,阿富汗戰爭的最終結果如何還不可知。當前,美軍在阿富汗有5.5萬人的軍隊,美國的核心目的是扶植起一支既聽命於美國、又具有戰鬥力和凝聚力的阿富汗國民軍,從而使自己能得以脫身。但美國政府花費9年時間和幾百億美元武裝起來的阿軍與伊拉克新軍差不了多少,仍是一支試驗性力量,仍是一支離開了美軍就無法“單飛”的隊伍。

盡管包括美軍在內的北約聯軍一直在努力改變自身在阿富汗民眾中的形象,但在一個民眾基本看不到電視和報紙的國度裏,各種在其他地方屢試不爽的信息化宣傳手段基本上發揮不了什麽作用。更何況,美國在伊、阿的軍事存在本身就是招致動亂的原因。因此,繼加拿大、芬蘭宣布從阿富汗撤兵後,24日,荷蘭也宣布將於8月履行諾言撤出駐阿軍隊。這給信誓旦旦要在今年讓阿富汗局勢改觀的美國和北約一記不小的打擊。

在阿富汗,塔利班和其他武裝紛紛以伊斯蘭教義和嚴密宗教組織為基礎,建立形形色色的“舒拉”(抵抗委員會),他們依靠毒品、恐嚇乃至利益誘惑,控製了當地社會。很難想象美國可以僅憑大筆美元和西式操練,就能建立可以與塔利班組織抗衡的政府軍。可以預料,一旦美軍撤出,阿富汗局勢不會比伊拉克強多少。

蘇聯人走了,留給阿富汗人民的,是一個永遠的傷口;如果美國人最終也走了,帶給阿富汗人民的,又是一個什麽呢? (作者孫曄飛 西安陸軍學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