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戰機拚光 中國打美國航母竟如此困難

(2010-02-24 17:40:58) 下一個
  雙航母戰鬥群的防禦部署和火力配係:


  打擊航母,首先了解一個航母戰鬥群的防禦部署和火力配係。以雙航母編隊為例,根據防空(AAW)、反潛(ASW)、攻擊(STK)、反艦(ASUW)、兩棲戰(AMW)、水雷戰(MIW)和後勤支援(LOC)等7種新的作戰模式要求,將采用如下編隊方式:


  總兵力:


  2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每艘航空母艦各載有1或2個反潛巡邏機大隊(6架或12架S-3B)和1或2個反潛直升機大隊(6架或12架SH-60F);


  6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峴;每艘巡洋艦載有2架SH-60B反潛直升機,


  8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I型或Ⅱ型);每艘驅逐艦載有1或2架SH-60B反潛直升機。


  4艘攻擊型核潛艇(“海狼”、“洛杉磯”,“弗吉尼亞”級);


  2艘專用彈藥運輸船和補給船


  一、中央核心:


  2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和 2艘專用彈藥運輸船和補給船組成的整個艦隊的核心,兩艘航母平行在戰鬥風向上平行排列或呈梯隊排列,間距在1鏈(185米)到5鏈(925米)之間,兩艘補給艦在航母側後方1鏈到5鏈之間;


  反潛火力配係:航母所載的反潛直升機通常配置在航母的前方,距航母11~15海裏。


  防空火力配係:3座“海麻雀”防空導彈係統總備彈量72枚,4座“密集陣”近戰武器係統


  二、內防區防空圈:


  編隊中4艘防空導彈巡洋艦、4艘驅逐艦呈環形部署在核心外圍8—10海裏處,每艦間距4--5海裏,采用環形部署可保證航母轉向機動時隊形穩定,所形成的防空圈不至產生空隙。


  防空火力配係:


  1、按照高防空要求,配置440枚“標準”防空導彈(每艘巡洋艦110枚防空導彈和12枚戰斧)攔截中距離的來襲飛機和導彈。


  2、目標接近至距艦隊約15公裏時,可使用約192枚“北約海麻雀”點防禦導彈和約20座高平兩用炮進行攔截。


  3、最後一道防空反導防線由約16套“密集陣”近防武器係統和RBOC電子戰係統組成“密集陣”可對100~200米的低空掠海目標進行末端攔截。


  三、防空圈外是內防區反潛屏障。


  4艘反潛驅護艦(按照1艘巡洋艦和3艘驅逐艦配置)呈半園形部署在編隊核心前方20—25海裏處,目的是將潛入內防區的敵潛艇攔截在使用魚雷武器距離(20—40公裏)之外,各反潛艦間距在一般溫深條件下大約為15—26海裏。


  反潛火力配係:


  戰鬥群內各艦所攜共約220枚MK46、MK44魚雷和160枚“阿斯洛克”(ASROC)反潛導彈,可對10公裏內的敵潛艇實施攻擊。


  四、中防區防空前出


  進入高威脅區或預警機已明確報知敵空中威脅方向時,編隊防空指揮官可派出2艘防空艦沿威脅方向前出20-30海裏擔任外層防空任務,有時可擔任編隊防空指揮艦。


  防空火力配係:


  1、按照高防空要求,配置110枚“標準”防空導彈攔截中距離的來襲飛機和導彈。


  2、目標接近至距艦隊約15公裏時,可使用約48枚“北約海麻雀”點防禦導彈和約20座高平兩用炮進行攔截。


  3、最後一道防空反導防線由約16套“密集陣”近防武器係統和RBOC電子戰係統組成“密集陣”可對100~200米的低空掠海目標進行末端攔截。


  五、中防區反潛配置


  距航母前方100海裏處部署2艘攻擊型核潛艇,擔任編隊前方和側翼的反潛警戒或實施區域反潛,編隊後方30海裏部署1艘攻擊型核潛艇,以防敵艇尾追攻擊。另有1艘攻擊型核潛艇先於編隊3—4天隱蔽出航,提前趕到編隊必經咽喉要道或預設待機區實施偵察警戒、驅潛等作戰行動,以保障編隊水下安全,掌握航線上和待機區的戰術態勢。


  六、外防區防空和反艦配置


  距航母165公裏處,由F—14、F/A—18或EA—6B擔任空中戰鬥巡邏(CAP),一般采用雙機編隊,主要對空,作為前沿預備力量攔截突入之敵。同時,F/A—18兼有反艦任務,隨時準備與EA—6B配合消滅向航母編隊接近之敵小型艦船。尤其是各類高速導彈攻擊艇;


  距航母200—250公裏處通常部署有1—2架E一2C預警機,可向全編隊防空和反艦武器係統提供預警和目標指示,並且對在中防區和外防區的所有留空飛機實施指揮控製,


  距航母325公裏處,一般設有1—3個CAP,由2—5架F—14擔任空中巡邏,其任務首先是尋殲敵戰鬥機,確保製空權;二是保護預警機和外防區內遠程航空反潛兵力的安全,三是消滅一切來犯的空中目標,特別是攻擊機和巡航導彈,


  七、外防區反潛配置


  編隊的遠程航空反潛任務由艦載S—3B與岸基P3C擔任,作戰距離一般為350到400公裏,P3C的作戰範圍更大,可直至1000公裏以上。這兩型反潛機均攜有“魚叉”反艦導彈,可兼作反艦兵力,同時又受到巡邏中的F—14的掩護。


  分析:


  1、以上為高防禦狀態下的雙航母編隊的全部防禦力量配置,除艦艇之外,有2架預警飛機和至少3個防空戰鬥巡邏編隊和1個反潛戰鬥巡邏編隊共計8架艦載機和2架直升機參與防禦巡邏,按照巡邏編隊每天3次不同輪換計算,總計有24架艦載機和6架直升機為防禦巡邏。每艘航母預留20架飛機用於控製製空權和防禦空中突防作戰,按照每艘航母攜帶90架飛機計算,雙航母編隊用於進攻性打擊打擊的飛機總計有116架,每艘58架。


  2、以高防空防禦狀態分析,戰斧與標準導彈按照12:110比例配置,則用於對地和對艦打擊的巡航導彈數量為96枚;


  最外圈戰鬥群的防禦分析和攻擊推算:


  E一2C預警機一般配置在航母編隊正前方200公裏處一架或左右側22.5度前方250公裏處各一架,單預警機可覆蓋距離從航母核心圈計算為前方600公裏縱深800公裏正麵範圍,雙預警機配置可覆蓋前方600公裏縱深,1200公裏正麵的範圍。


  預警機最外圈距離航母核心325公裏的CAP編隊距離預警圈邊緣距離為275公裏,從我方預警飛機前出偵察邊緣發現敵航母外圍巡邏飛機,我預警飛機距離航母核心圈距離為725公裏範圍,距離對方預警機距離為525公裏,距離敵前出警戒艦隊675公裏,屬於敵航母編隊直接攻擊的作戰邊緣距離,並且有125公裏不被敵預警飛機發現的安全距離。我預警飛機可繼續前出50公裏,對敵巡邏編隊進行鎖定和呼叫打擊。


  我總計動用:


  預警飛機兩架,雙機編隊5個,巡邏和對敵巡邏兵打擊;


  第一批對艦作戰飛機40架,各攜帶遠程反艦導彈四枚,用於打擊敵前出警戒艦艇;


  第一批製空作戰飛機100架,用於製空權掩護作戰;


  第二批製空作戰飛機100架,用於製空權掩護作戰;


  整個戰局推演和戰損分析:


  一:突襲巡邏兵


  我預警飛機發現敵巡邏機群以及方向之後,我預警飛機可指導我方戰機升空,先以三個雙機編隊從三個方向突入進行作戰,前出125公裏後距離敵預警機400公裏,距離敵巡邏編隊275公裏,按照1300KM/H的飛機速度和500米/秒的導彈速度計算:


  敵迎戰,迎擊狀態下6分鍾雙方相對距離為150KM時,可相互鎖定發射,按照1:1.5的攻防損傷,我方損失3架,敵方一個巡邏編隊被殲滅;敵退卻,我五個巡邏編隊中2個繼續巡邏和保護預警飛機,另三個編隊向敵預警機進擊。


  二、攻擊預警飛機迫使其收縮


  如敵後撤等待救援編隊,航母中層防空圈前出30海裏(55公裏)的兩艘艦艇攜帶的防空中程導彈有效射程110公裏,因此165公裏處即成為預警機相對安全位置,預警機後撤85公裏時間為4分鍾左右;


  三、攻擊前出警戒艦艇編隊


  如我飛行至敵前出警戒艦艇前方280公裏,在敵導彈防禦有效射程之外發射反艦導彈,從被預警機發現到實行發射,我飛機總飛行距離為190公裏,飛行時間為9分鍾,按照導彈500米/秒的飛行速度,導彈飛行9分半鍾,以前出雙艦110枚標準導彈和48枚海麻雀4:1的防禦比例,可防禦40枚反艦導彈的攻擊。


  我一個雙機編隊各掛彈四枚計算,5個編隊針對其中之一進行40枚導彈打擊可破掉其雙前出艦艇的導彈防禦體係,發射後撤離戰場,此時距離被發現9分鍾;


  第二波打擊在第一波打擊後半分鍾展開,各編隊根據指引對前出兩艦艇各自發射剩餘反艦導彈,發射後撤離戰場,此時距離被發現9分半鍾;


  第19分鍾,前出警戒艦艇被擊沉或擊傷。


  我前兩波攻擊部隊和我第一批出戰戰機第9分半鍾撤離戰場,此時飛行距離為670公裏,從預警機發現我戰機開始計算航母艦載機增援時間,按照航母每分鍾可起飛4架計算,起飛後距敵100公裏距離可以根據預警機鎖定目標計算,敵方起飛飛機離開核心圈為200公裏,距離我飛機為135公裏,第一批到達飛機為4架;計算其個攜帶4枚空空導彈,總計發射16枚,被我釋放幹擾後1/2命中,我方損失8架飛機,此批編隊返航。


  四、攔截打擊


  我剩餘飛機返航,此時接應的製空空戰戰機100架在兩架預警機引導下進入我基地前方戰區迎擊,在我方陸基防空力量的配合下,分高空、中空、低空對敵戰機進行攔截和打擊,如敵前出到核心圈外700到800公裏範圍,我第二批出動的製空戰機100架出動,視第一批編隊的纏鬥情況先行迂回,準備在其返航徒中500KM處尋找其加油機編隊進行打擊,並對其飛行路線進行阻滯,使其在纏鬥中消耗燃油而導致可能出現的降落故障,如有可能,我少量編隊以緊密尾隨之勢跟隨敵機返航,如有需要以必死之決心對其航母進行破壞性打擊。


  戰損分析:


  1、按照第三步驟結束敵開始後撤計算,我方損失戰鬥機8架,發射160枚反艦導彈,擊中敵巡洋艦一艘、驅逐艦一艘(暫判定一傷一沉)。


  2、如敵軍進行空中報複,同時發射戰斧導彈對我陸基機場進行打擊,按照在我陸基防空力量配合下我與敵機戰損比例1:1.5計算,我200架飛機全軍覆沒,敵機損毀133架,未能打擊其航母本身,敵攜帶戰斧導彈發射100枚,在我防空導彈、防空炮火攔截以及電子幹擾下命中率為四分之一,共計有25枚命中目標,造成我一定損失。(這種可能幾乎不會,因為當美艦隊戰機損失133架之時,我部空軍必定傾巢而出,在敵防空導彈射程之外使用反艦導彈進行飽和攻擊,近防區632枚防空導彈和航母配載72枚防空導彈按照4:1的攔截,我需要動用200枚反艦導彈破防,之後剩下的事情就是點殺了,計算再用100枚反艦導彈。)


  根據以上分析,實現此作戰,有幾個必要條件:


  一、我軍陸基飛機的作戰半徑之內,即機場至航母核心區距離1000KM之內,計算前出警戒編隊距離50公裏,以及YJ導彈最大射程280公裏,我飛行編隊可以在700到800KM的戰鬥半徑內進行對其前出警戒編隊的打擊,如我加強對西沙的控製和防衛,在西沙預備加油機在戰鬥機前出或戰後進行空中加油支援,我對南海的可控範圍可以達到自西沙基地為半徑的600至700KM之內,如我能夠對南沙群島收複並進行防衛控製,則以海南為基礎基地、西沙為中間基地、南沙為前出基地,可實現對南沙前出700KM半徑內的掌控;


  二、如我能夠對南沙群島基地進行掌控,西沙增強加油機編隊進駐,可以使海南陵水、廣東佛山的軍用機場作戰半徑增加到1500公裏,可以在南沙群島上空進行支援性空戰,而敵航母戰鬥群編隊退到南沙群島半徑1000米之外,其航母戰鬥群將對我大陸以及西沙失去打擊和控製力。


  三、如敵航母戰鬥群改變編隊隊形,前方30海裏不設置前出艦隊,則敵預警飛機和巡邏編隊同樣收縮50KM的防禦範圍,前方核潛艇同樣需要後撤50KM,改用一種防禦姿態在南海進行封鎖,運用戰斧導彈對我南沙以及本土進行打擊,以及運用遠程戰略轟炸對中國本土進行打擊。這將演變成另一種戰爭模式,我們在以後的文章中進行探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