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社科院專家:朋友之間也要講原則 中國反對伊朗有核武

(2010-02-24 03:42:09) 下一個

從2006年起至今,針對伊朗核問題,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1個警告伊朗的決議,和3個關於製裁伊朗的決議。對這4個決議,中國都投了讚同票,並且嚴格執行了安理會對伊朗實施製裁的決議,這不僅是對國際社會,也是對伊朗負責的態度。也就是說,中國原則上並不反對在必要情況下對伊朗實施製裁,隻不過態度顯得更穩重一些。
因為伊朗核計劃的的確確影響到了地區的穩定,引起了包括阿拉伯國家在內的一些國家的恐慌和警覺。自從伊朗開始核計劃之後,海灣國家大量購買美國武器,將自己的防衛力量增加數倍。我們應意識到,如果伊朗核計劃不得到控製和製止的話,那麽中東地區就會出現一輪難以遏製的核競賽。
在西方人眼中,似乎中國政府對新一輪的製裁伊朗抱有遲疑態度。實際上,中國對伊朗核問題上一直堅持兩個原則:第一個原則就是維護核不擴散體係的尊嚴,也就是說伊朗不能發展核武器;第二個原則是,對伊朗核問題實行政治解決,避免不必要的過度的製裁。
現在國際社會認為,在伊朗核問題上,球在中國一邊。可事實上球從來不在中國一邊。鑒於伊朗是伊朗核問題的主體國家,大多數時間球都在伊朗一邊,特別是現在。
伊朗和西方國家的核材料交換談判是一種很積極的政治嚐試。在伊朗核問題上政治解決的時間和空間都是存在的,所以中國堅持政治解決的必要性。這樣的立場並沒有什麽差錯。
實際上,我們應該看到,目前的解決階段不僅僅是一種政治解決,也是一種經濟解決。但如果適當的經濟解決和政治解決收不到成效的話,解決方式可能會發生變化,將是更深入更廣泛的經濟和政治解決,甚至是軍事打擊。
作為伊朗幾十年來的朋友,中國盡力維護了與伊朗的關係,中國是伊朗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伊朗在受到西方連續幾十年的貿易製裁的情況下,同中國發展貿易合作,也是符合伊朗國家利益的一種積極選擇。至今,伊朗與中國的合作是雙贏的,互利的。正因為中國把伊朗視為朋友,才要求伊朗在國際社會上采取一種可以接受的姿態,不要無視國際社會的普遍的呼聲,不要鋌而走險。
如果伊朗一味地采取強硬的態度的話,伊朗核問題必定要以一種悲劇的方式收場。
目前中國與中東所有國家都保持友好關係,包括遜尼派的20來個阿拉伯國家,什葉派的波斯人的國家伊朗,突厥人的國家土耳其,猶太人的國家以色列。不管是出於對過去曆史的認識,還是出於中國作為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所擔負的責任,還是出於中國自己的國家利益,中國都希望中東的四大主體民族之間維持和平的正常關係,不希望在中東出現新的衝突。
中國是伊朗的朋友,但朋友之間也是要講原則的。中國不可能不考慮到國際社會對伊朗的普遍要求,中國也非常清楚,中東的阿拉伯朋友、土耳其朋友、猶太朋友,都不希望看到伊朗核問題以悲劇方式收場。我們在中東實行的是一種全方位的外交,在任何情況下中國都不會做取悅伊朗,而傷害包括阿拉伯國家在內的其他國家的感情。
我們理解伊朗擁有核威懾力的願望。中國的核威懾能力也是在西方國家的壓力下艱難形成的。但時代變了,中國和伊朗都是核不擴散條約的簽字國,都應該遵守這個原則。
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說的那樣,“製裁不是目的”。中國之所以在以往安理會框架內的製裁協議都投了讚同票,就是希望使伊朗清醒起來。中國是在對朋友盡責。當伊朗去年承認在德黑蘭以南大約280公裏的地方,背著國際原子能機構,秘密地建設第二座鈾濃縮廠的時候,中國也明確表示不悅,要求伊朗嚴格執行安理會決策。由於西方國家當時已經掌握相關證據,如果伊朗沒有主動交代的話,我們可能就看到伊朗核問題的悲劇發生了。(作者: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所研究員殷罡,本文由楊婷婷采訪整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