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越南以一種不尋常姿態紀念中越邊界戰爭30周年

(2010-02-23 23:26:49) 下一個
2月17日,是1979年中越戰爭的紀念日。如今,這場戰爭過去31年了。

在這場戰爭30年的紀念日時,中越官方都沒有舉行紀念活動。那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薑瑜在記者會上回答相關問題時,隻用一句“中越之間有過一段不愉快的曆史”輕輕帶過。她強調,中越已經建立全麵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兩國領導人和兩國人民都就開辟中越關係的美好未來達成廣泛共識。但官方的沉默並沒有撫平那場血腥戰爭帶給兩國民眾的傷痛和記憶。越南也在一種不尋常的平靜中度過和中國邊界戰爭30周年紀念。越南政府對媒體關於30年前那場戰爭的報道進行嚴格控製,一些出現在互聯網上的反華言論遭到刪除。英國BBC曾引述前越南駐北京外交官楊銘怡說,“中越兩國間有一個很深的創傷,隻有兩國人民致力於真誠地醫治才能愈合。我們不想談論那場戰爭,是為了中越兩國共同的利益,不是因為我們越南人害怕提及或是已經忘掉了那場戰爭。”
 
但官方的沉默並沒有撫平那場血腥戰爭帶給兩國民眾的傷痛和記憶。

/來自中華網社區 club.china.com/
那場戰爭造成雙方10多萬人傷亡,多個城鎮被毀,中越之間親密無間的“同誌加兄弟”關係不複存在。直到今天,進入越南境內作戰的中國軍隊的傷亡數字仍有多個版本。對兩國民眾、尤其是戰爭的參加者和傷亡者的親屬來說,那場戰爭從根本上改變了他們對越南或中國的看法,曾經共同抗法抗美的戰友變成麵目可憎的敵人。
 
談到對越南的看法,河南信陽市的王先生一連用了幾個負麵詞匯表達他對這個國家的不屑。王先生的哥哥在那場戰爭中陣亡,雖然受到官方大力褒揚,但王先生和家人至今也忘不了哥哥的犧牲帶來的悲慟,並一直認為那場戰爭起因於越南的“忘恩負義”。而在越南胡誌明市的戰爭博物館,媒體記者詢問一名年輕的導遊:“越南如果有另一場戰爭,會與誰打?”這名導遊很快回答說:“中國!”。

中國大陸在1949年後,一直大力援助胡誌明領導的越南共產黨進行抗法抗美戰爭;到1978年,中國對越南的援助總值達200億美元(按當時國際市場價格計算),其中無償援助占93.3%,另有4000多名中國軍人在抗美援越戰爭傷亡。1976年毛澤東去世後,鄧小平等中國領導人決定實施改革開放,開始與美國等西方國家改善關係,於是中越關係迅速惡化,越南完全倒向中國的對手蘇聯,驅趕華僑,並出兵占領了柬埔寨。為此,1979年2月17日,中國出動20萬軍隊分別從廣西、雲南攻入越南北部邊境,先後占領老街、高平、涼山、同登等越南北部重要城市,直逼越南首都河內。3月5日,中國政府宣布從越南撤軍,3月16日,中國軍隊全部撤回國境線。所以,在中國大陸,官方對中越戰爭的稱呼一直是“自衛反擊戰”。中越雙方都宣稱取得了戰爭的勝利。越南宣稱中國軍隊傷亡6萬多人,中國對外報道說傷亡4000人,內部統計則是犧牲6954人,受傷1萬4800多人。中越戰爭後,雙方在邊界的衝突一直持續了10年。1991年,中越關係開始正常化。1999年中越簽署了邊界條約。

時隔31年,國際政治格局發生重大改變,中國與越南這兩個迄今仍然掛著社會主義標簽的鄰邦,也在繼續致力於克服障礙,發展友好的雙邊關係。但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在中越戰爭31周年紀念日,回顧為什麽導致這場戰爭,很有必要。

從這個意義上說,也許就是因為這場戰爭,更加堅定了鄧小平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

如今,中越戰爭已過去31年,但兩國邦交卻很難恢複很正常很友好,現在仍然存在南海等爭端。不過,世界現在已進入“後冷戰時期”,過去困擾中越關係的問題,比如蘇聯的因素等等已經不存在了。尤其是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尤其是東盟已經建立所謂自由貿易協定;中國在所謂“軟力量”方麵在東南亞的影響主要是正麵的。人們會注意到,這麽多年來越南都在效仿中國實行經濟方麵的改革,但在政治體製改革上,中國比越南更為保守和緩慢。從這個角度看,中越兩國可能會在體製的改革上產生一些互動作用。因為中越有一些差不多的問題,比如兩國都是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改過來的,所以共同麵臨的問題比較多,相互具有參考的價值。但目前,越南在政治改革這方麵比中國進行得更快。
 
越南黨內已經開始黨和國家領導人差額直選,同時在國家公權力領域實行個人財產申報的陽光製度,甚至越南律師敢於將總理直接告上法庭,等等。越南民主化的進程遠遠超過了中國大陸。可以預料,越南在可以預期的時間內,成為民主憲政的國家。越南期望跟某些國家發展更多的關係,比如越南非常積極主動地跟美國和西方世界發展友好關係,同時與其他東南亞國家發展同盟關係,融入東南亞,尤其是東盟。由於政治體製改革的快速與成功,卻在不斷拉近和美國以及西方主流社會的距離,積極融合於當今世界的主流社會。

人們記得,31年前,正是鄧小平在取得美國的諒解與支持的情況下,才毅然決然地“教訓”越南。隨著越南在政治製度與美國的距離拉近甚至等同,那麽31年後,越南會不會聯手美國來“教訓”中國?!這不是一個危言聳聽的問題,而是有曆史事實教訓之存在。在中日甲午戰爭前,中國人誰都不相信小小的日本居然可以戰勝龐然大物的大清天朝。可後來的結果是,惶惶天威的大中華,在小日本麵前不堪一擊。而導致這種結果的根本原因,是日本在政治體製上進行了成功的改革,明治維新取得輝煌的成就,而中國的“同光維新”卻在中國腐朽勢力的既得利益麵前一敗塗地。遺憾的是,當今中國的不少人,還陶醉在自我的“優越性”上,做著“中華盛世”的美夢,在自我迷醉“強大”裏……
 
中共創始人之一的陳獨秀曾說,“曆史不會重演,但錯誤是會重演的”。也許,在中越戰爭31周年紀念日,這句話值得中國人很好地去思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