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解放軍無力挑戰美軍 或重演冷戰

(2010-02-23 16:54:01) 下一個


文章稱在國防開支方麵中美差距是最明顯的,中國在這方麵的投入,還遠遠落後於五角大樓。

美國外交政策網站22日發表文章,稱美國目前過度擔憂中國軍力增長還為時尚早,現今的解放軍並沒有可在太平洋挑戰美國的軍事實力。

解放軍尚無力挑戰太平洋美軍力量

文章稱,在過去長達多二十年的時間裏,中國向其武裝部隊投入了總值高達數百美元的龐大軍費。經過如此規模宏大的軍事現代化之後,雖然其在亞太以外地區尚不能對美國構成威脅,但其在亞太地區挑戰美國的能力卻正日益提高。自然,中國在過去數年裏采取的一些措施,使華盛頓進一步認為“中國是嚴峻威脅”。

不過,中國領導人並未解釋其在這場新軍備競賽中投入重資的理由。來自北京官方說法是,中國希望能夠抵禦外來侵略,趕上西方國家的步伐,因為其在十九世紀的時候未能做到這一點。

在中國領導人鄧小平於1979年開啟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他決定取消軍事投資的優先地位,重點發展國內經濟。不過,十幾年後的第一次海灣危機給北京敲響了警鍾,中國開始思考如何利用實力不濟的軍隊打敗西方裝備精良的部隊的問題。

事實變得越來越明顯,毛澤東的人海戰術已無法滿足二十一世紀中國的國防要求。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中國的國防計劃者便開始深入進行理論研究,並謀求為解放軍獲得先進的西方技術。他們還作出了重大的戰略轉移,即縮小部隊規模,強調使其趕上美國及其他潛在對手的新技術。

世界其他國家應該對此感到憂慮嗎?中國堅稱屬於自己領土的台灣正處於其彈道導彈及常規力量的射程之內,自然會感受到威脅。即便近年來台灣兩岸關係不斷升溫,但中國還是在台灣對麵部署了更多的中程導彈。亞洲另外一個未來的超級大國印度,看起來也越來越不安。不過,或許這還遠遠不能引起美國人的恐慌。許多密切關注中國的軍事專家一致認為,雖然中國的軍事現代化的確提高了其阻止美國靠近中國沿海地區的能力,但現今的中國並沒有可在太平洋挑戰美國的軍事實力。

文章稱,中國有著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武裝部隊,然而實際情況取決於你的計算方式。目前解放軍兵力主要由正規軍構成。雖然解放軍於1985年至2005年間實施了大裁軍,且現在規模仍在縮小,但其目前扔有220萬現役軍人。這遠遠超過了擁有140萬現役軍人的美軍。美國還擁有70萬國防部文職雇員以及大量難以計數的承包商。在伊拉克與阿富汗,承包商員工及正規軍數量大體相當——承包商約有25萬人,正規軍則約為18萬人。不過,在中國,正規軍也負責許多承包商替美軍執行的任務。國防開支的差距是最明顯的,中國在這方麵的投入,還遠遠落後於五角大樓。

中國的“獨生子女一代”會削弱其軍力

解放軍曾經遲緩、守舊且落後,但這種情況已不複存在。現在,盡管自身軍力尚無法與美國相抗衡,但自1949年建國以來,解放軍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過去20年間,盡管中國縮減了其軍事人員總數,但增強了其士兵和軍官的才能及技能,並且提高了他們的工作效率。

現如今,解放軍士兵基本上已不再配備蘇聯時期的二流裝置。雖然並非每支解放軍部隊都擁有尖端設備,但中國軍隊正在不斷地綜合新型武器、學說、武器以及指揮及控製係統。在許多密切關注中國事務的國外觀察家看來,雖然近期中國軍隊不會成為美國的對手,但至少是一支“快速學習型軍隊。”在經曆初期挫折後,中國觀察家認為解放軍已在掌握進口平台的維護及運作方麵獲得了重大進步。

目前,解放軍的硬件正逐漸增強,但其征兵情況卻不容樂觀。外界普遍認為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造就”了驕縱且負責過重的一代,那些被冠以“小皇帝”之名的男孩子們受到了四位外祖/祖父母的溺愛,而他們的父母不得不在田地、工廠及辦公室內辛苦工作,以支撐全家人的生活。雖然有時這些情況會被誇大,但因該政策所導致的始於1979年的人口巨變必定會對解放軍產生影響。到2006年,解放軍中的“獨生子女士兵”已占半數以上,而在此10年前其所占比率僅有20%。從而使中國具備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支獨生子女占數的軍隊。

在這種背景下,意識到新兵通常都是年邁父母及祖父母唯一支柱的事實後,解放軍縮短了他們的服役時間。而且,身為獨生子女的軍官大都傾向於退役並進入私營部門工作,在那裏他們能夠更好的孝敬父母、支撐家庭。

當然,人們很難正確判斷由獨生子女士兵組成的部隊是否會成為有效的作戰力量——自20世紀70年代末期以來,解放軍一直未曾參與實戰。不過,解放軍已經發現,與擁有兄弟姐妹的同事相比,獨生子女士兵擁有更強的交流和計算機能力。但在其他方麵,這些士兵則表現平平。而且,獨生子女新兵的意誌並不堅定,他們不想經曆高強度訓練所帶來的痛苦。


中國所有作戰計劃不再唯一針對台灣

“中國所有作戰計劃都與統一台灣有關”的說法已經過時了。雖然模擬中國對台灣的“D日”戰爭可能折射了解放軍的核心任務,但現在這支武裝部隊正在發展新能力及軍事理論,以保衛中國逐漸擴大的全球利益。

或許會有這一天。在冷戰高峰期,蘇軍艦艇遊弋在世界海洋上,其飛機也在國際領空飛翔。相形之下,中國的海軍罕有離開其海域,雖然其也到過更遠的地方,但並未走出太平洋。不過,中國無疑正在穩步提高其遠距離投射能力。2002年中國海軍環遊世界就是一個裏程碑,而去年的反海盜巡邏也暗示著中國期望能夠獲得更多在全球範圍內活動的機會。

毋庸置疑,中國國防規劃人員已經預見到中國將能夠保衛自己的沿海地區,而且其海軍的活範圍將拓展到“第一島鏈”(北起日本列島、琉球群島,中接台灣島,南至菲律賓、大巽他群島的鏈形島嶼帶)之外,並最終將“第二島鏈”包括在內(從日本向南,經關島,至澳大利亞)。

文章稱,一些人想弄清楚,中美之間是否會爆發衝突。先前,位於華盛頓市新美國安全中心的高級研究員羅伯特·卡普蘭(Robert D. Kaplan )曾在其發表於《大西洋》月刊的文章中指出,中國海軍不斷向太平洋推進的舉動,“將會使得美國海軍及空軍不願意改變其在亞洲大陸沿岸的部署”,從而重演長達數十年的冷戰,但這次的重心不在歐洲,而是在太平洋的環狀珊瑚島上。毫無疑問,中美兩國在戰略領域存在根深蒂固的不信任。中國迅速的經濟增長以及穩定的軍事現代化正逐漸影響中國大眾的期望,並且該國向其他大國妥協的可能也在日益減少。

盡管這種做法不會使爆發衝突成為必然,但會引起美國長期的關注並且影響美國為避免與中國敵對所做出的努力。在中美關係中,軍隊與軍隊之間的交流遠遠落後於其他方麵。此外,美國在中國專屬經濟區所開展的海上偵察行動是兩國間的另一個爭議點。不過,中美雙方正逐漸達成一種共識——中美兩國應該彼此溝通、努力避免發生衝突,因為一旦爆發衝突就必定會使雙方遭遇毀滅性的打擊。

盡管閱兵式上的中國軍隊英姿闊步,但其還遠遠不可能對美構成與蘇聯類似的威脅。同時,中國戰略家對中國的崛起非常自豪,但他們都異常謹慎,竭力避免發出征服地球或建立海外基地、哨所或供給站等豪言壯語。(編譯:春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