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東媒體爭論中國是否屈從美國壓力製裁伊朗

(2010-02-22 21:21:27) 下一個

  據2月23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昨日抵達利雅得。比他先到一步的美國國務卿希拉裏15日在利雅得公開呼籲沙特就製裁伊朗對華施壓,卻隻換回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親王“中國無需沙特提醒”的回答。
  有分析人士認為,沙特雖然1990年才和中國建交,但兩國關係一直不錯。“9·11”後,沙特與美國的關係雖有過小波折,但總體上也沒有大問題,因此,沙特具備在中美之間做中間人的能力,

  但費薩爾親王的表態說明沙特並不想卷進中美矛盾的漩渦。巴林《海灣每周鏡報》21日說,沙特的推托不僅是希望在中美間兩邊不得罪,也是因為意識到石油杠杆對中國沒有用,要想真正對中國施壓,海灣國家必須用一個聲音說話,告訴中國、俄羅斯和國際社會,海灣國家絕不允許伊朗或以色列成為核國家,否則不惜戰爭或一切後果,這樣才能讓大國重新考慮自己的做法。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已被西方媒體捧為“阻礙製裁伊朗的先鋒國家”,這也影響了阿拉伯媒體對中國的看法。在倫敦出版的阿文媒體《生活報》21日說,如今的伊朗核問題有3件事是可以肯定的:美國想嚴厲製裁伊朗;一旦得出壓力失效的結論,俄羅斯也願製裁伊朗;過去坐在阻礙製裁駕駛室裏的是俄羅斯,而現在是中國。文章說,中國可能被迫放棄躲藏,在安理會投票時,中國將敦促巴西和黎巴嫩這兩個非常任理事國投棄權票,以免自己被孤立。而到最後的關鍵時刻,尤其當俄羅斯支持製裁伊朗時,中國將不得不在中伊關係與中美關係之間選擇,最終中國會選擇後者。

  更讓人吃驚的是,《生活報》稱,對於美國讓海灣國家增加對華石油出口換取中國支持製裁伊朗的建議,中國起初遲疑,但很快就同意了。根據協議,到2010年中期,阿聯酋向中國的石油出口將從每日5萬桶增加到15萬至20萬桶,而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則分別同意將今年對華石油出口量增加100%、50%和12%。文章說,希拉裏本月的中東行就與此有很大關係。

  也有媒體認為中國不會就這樣被收買。以色列《特拉維夫財經》說,這是因為沙特的石油紅利遠不足抵消中國在伊朗獲得的石油利益,保守的沙特人不可能像伊朗人那樣給中國企業更多的開采權和投資份額。沙特《阿拉伯新聞》說,在伊朗問題上向華盛頓屈服對於北京來說是很難的。中國的崛起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能源安全,其主要供油國依次是沙特、安哥拉和伊朗,這份很有意思的名單本身就能傳遞政治信號。文章說,一旦支持製裁伊朗,中國失去的不止是12%的石油進口,在伊朗的800億美元投資、價值數百億美元的石油期貨合同,更重要的是將失去伊朗———巴基斯坦———中國這條遠離美英艦隊、無比安全的陸地石油管道。(●駐沙特、加拿大特約記者 石清風 陶短房 ●特約記者 陳一 柳玉鵬 ●記者 黃培昭 盧長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