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俄軍透露:中國航母將出現非常奇怪的情況! (圖)

(2010-02-18 03:37:29) 下一個


改造中的瓦良格 圖1

日本繪製的瓦良格服役圖2

來源: CHN強國網 

近日有消息稱,中國在多年前從烏克蘭購買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艦有望在一年內被編入海軍,作為艦載機飛行員訓練之用。

-
俄羅斯《觀點》報日前刊文指出,中國組建航母編隊的計劃很可能會因艦載機項目的滯後而受到延誤。

近日有消息稱,中國在多年前從烏克蘭購買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艦有望在一年內被編入海軍,作為艦載機飛行員訓練之用。


雖然以中國目前的技術和經濟實力,建造航母已並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即使其在不久的將來擁有了航母,也很難在短期內形成作戰能力--由於中國近年來一直在仿製俄羅斯的戰鬥機生產技術,導致兩國間有關出售艦載機的談判陷入困境,因此中方可能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缺乏可靠的艦載飛機。

有國外媒體報道稱,中國已開始完成“瓦良格”號的最後建造工作,目前正在著手為其安裝動力係統。該艦於1988年11月25日在尼古拉耶夫下水,本應成為前蘇聯建造的第一艘航母:該艦原計劃將裝備與“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上相同的蒸汽彈射器。安裝彈射器不僅可節省燃料(減少飛機發動機在啟動過程中的工作時間),而且還能增加戰鬥機的作戰載荷和飛行距離,並允許像遠程預警機這樣的重型飛機從艦上起飛

在前蘇聯解體時,“瓦良格”號僅完工了67%。根據烏克蘭與俄羅斯簽署的協議,這艘未完工的航母被劃歸烏方所有。1998年,中國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購得了該艦。當時中方宣稱將把“瓦良格”號改裝為海上遊樂設施,但後來的事實表明,真正對其感興趣的乃是中國軍方。

在將“瓦良格”號出售給中國之前,烏克蘭方麵曾多次建議以優惠價格將其轉讓給俄羅斯,但當時的俄方領導人對該艦卻並不感興趣。

在經過近兩年的海上旅行後,“瓦良格”號於2002年2月20日被拖抵中國的大連港。隨後不久,其便被塗上了中國海軍艦艇所普遍采用的色彩。外界對其真實用途也不再有任何懷疑:其絕不會被改裝為遊樂場。由於在交付中方前,烏方專家已對“瓦良格”號上的關鍵部位事實了破壞,因此在最近幾年中,中國的造船廠一直在對該艦進行維修。在中國海軍領導人於於2008年11月首次透露中國準備建造航母的消息後不久,“瓦良格”號幾乎是在一夜之間換了“容顏”:其船體上出現了“83”的舷號並擁有了一個新名字--“施琅”號。

最初曾有消息稱,該艦可能會在2008年開始進行航行測試,但由於向烏克蘭訂購的動力裝置未能及時製造完畢,導致測試被迫推遲。今年4月27日,“施琅”號被運往一幹船塢--有專家認為,此舉是為了最終完成動力係統的安裝工作。中國媒體暗示稱,其很有可能會在最近幾個月內服役。

不過,目前分析人士還在猜測“施琅”號的最終用途:到底是貨真價實的航母,還是作用單一的訓練艦?除了動力係統尚未準備完畢外,該艦上也未安裝對於保障艦載航空兵安全飛行來說必不可少的雷達以及導航和通訊天線。同時,也未看到任何防空和反潛裝置。

基於上述幾點,“施琅”號能否再今年服役是非常值得懷疑的。

除了航母本身的原因外,艦載機也是製約中國海軍打造航母編隊的一個重要因素。現在還不清楚中國準備如何為自己的航母配備艦載機。

《觀點》報之前已報道過,由於俄方不滿中方竊取蘇-27和蘇-33的生產技術,因此中斷了雙方在出售蘇-33艦載機問題上的談判。需要提醒的是,中方此前隻準備購買不超過12架的蘇-33,而俄方則擔心蘇-33重蹈蘇-27SK的覆轍--中方已完全掌握了後者的生產技術並且使用國產零件製造出了J-11B。

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俄方在談判中堅持要求中方購買至少24架蘇-33,最好是50架。俄方的立場無疑使中方陷入了非常複雜的局麵之中。

事實上,製造艦載機的複雜程度遠遠超過了製造普通的陸基戰鬥機。在將陸基戰鬥機改裝成艦載機的過程中,不但要為前者安裝著陸掛鉤和經過加強的起落架,還要設計可折疊機翼(這項工作尤其複雜)。此外,還需對飛機機體和機載設備做防海水腐蝕的特別處理。

最近有消息稱,中國上海的611研究所正在以第一種國產的第四代戰鬥機--J-10為基礎研製艦載機。不過,這種戰機並不適合作為艦載機使用:其隻裝備有一台發動機。

專家們認為,為了保障可靠性,艦載機應裝備兩台發動機。單發的艦載戰鬥機隻適合在距離海岸或航母不遠的水域扮演攻擊機的角色。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過任何雙座型J-10的照片。

中國曾從烏克蘭購得一架T-10-3,也就是蘇-33的第一架原型機。很明顯,中國的技術人員已經對其進行了非常細致和全麵的研究。

唯一可能遺憾的是,T-10仍采用的是固定機翼設計。由於在艦載機研製上的嚴重滯後,因此很可能會出現一種非常奇怪的情況:中國的航母在誕生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擁有與之配套的艦載機。盡管可以使用單發的J-10來訓練艦載機飛行員,但要用其充當艦載機無疑將會是非常瘋狂的舉動。

需要強調的是,雖然中國在研製J-10的雙發動機型號--J-10B,但後者裝備的中國仿製的AL-31F發動機卻並不可靠,根本不適合裝備艦載機。就目前的進度來看,中國的專家們至少還需5-7年的時間才能研製出合乎標準的艦載機來。

正是由於這一原因,中俄雙方有關出售蘇-33的談判很可能會在最近一兩年內重新活躍起來,而中方的立場也有可能發生改變。

在將“瓦良格”號出售給中國之前,烏克蘭方麵曾多次建議以優惠價格將其轉讓給俄羅斯,但當時的俄方領導人對該艦卻並不感興趣。

在經過近兩年的海上旅行後,“瓦良格”號於2002年2月20日被拖抵中國的大連港。隨後不久,其便被塗上了中國海軍艦艇所普遍采用的色彩。外界對其真實用途也不再有任何懷疑:其絕不會被改裝為遊樂場。由於在交付中方前,烏方專家已對“瓦良格”號上的關鍵部位事實了破壞,因此在最近幾年中,中國的造船廠一直在對該艦進行維修。在中國海軍領導人於於2008年11月首次透露中國準備建造航母的消息後不久,“瓦良格”號幾乎是在一夜之間換了“容顏”:其船體上出現了“83”的舷號並擁有了一個新名字--“施琅”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