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總參謀長陳炳德披露汶川大地震用兵過程 zt (圖)

(2010-02-15 01:48:56) 下一個

部隊官兵在搶救傷員。

開篇語

講述幕後故事。解密重大決策。

日前,一部可與《星火燎原》相媲美的英雄史詩《強軍之路———親曆中國軍隊重大改革與發展》大型叢書在京首發,引起強烈反響。

這套由包括15位軍委首長在內的120名將軍帶頭寫作、全軍上下共同撰寫的回憶錄共10卷,收入文稿416篇,最大限度地公開了我軍曆史事件的重要細節和幕後故事。

本報從今日開始,連續7天推出軍事解密專欄,摘錄叢書中的精彩片段,與讀者共溫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14.6萬名中國軍人抵達災區抗震救災,涉及地域之廣、動用力量之多、投入速度之快,都創下了我國軍隊抗災曆史紀錄。國外媒體稱:中國軍隊在震後的反應之快令世界震驚,並稱這一壯舉為“救援大長征”。

這14萬軍隊是如何調遣的,有什麽幕後故事?作為軍隊抗震救災指揮組組長,中央軍委委員、總參謀長陳炳德在《強軍之路》書中,首次披露了這一用兵過程。

地震兩分鍾後就接到電報

地震發生兩分鍾後(汶川地震發生時間: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編者注),一份特急電報“四川汶川發生7.8級地震(後修正為8.0級),具體災情正在了解之中”送到我麵前。

我心頭一震:32年前唐山大地震也是7.8級,有上百萬人被埋壓,24萬生靈歿沒,地麵建築幾乎全部倒塌。這次可能是一場罕見的巨大災難。

判明情況才能定下決心。早一分鍾了解災情,才能早一分鍾製訂出兵方案。胡主席和軍委首長要求,動用一切手段,不惜一切代價,以最快的速度、用最短的時間查明災情。

重要信息可用白紙條傳

我立即傳達貫徹這一重要指示,特別交代應急辦:“這是特殊時期,要建立特殊機製,簡化程序,急事急辦,特事特辦,重要信息不必綜合,可以直接用白紙條傳來。”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大部分災區受損情況逐漸探明,但震中汶川等重災區一直杳無音信,成為令人揪心的“孤島”。這些地方災情到底怎麽樣?幾十萬群眾是生是死?我心急如焚。

我通過軍委一號台搜尋第一線的指揮員,迅速接通了正在帶隊奔赴災區的四川省軍區副參謀長向懷樹。他邊走邊報告:災情異常嚴重。成都軍區處於地震的最前線,大量第一手信息要從那裏傳出。我接著打電話到成都軍區作戰值班室:“要迅速出動趕赴災區救災,部隊人員進去時要帶通信分隊,盡快查明災情報上來!”

15名傘兵請戰空降茂縣

當晚,某集團軍一支22人的突擊隊徒步向震中映秀鎮進發,於13日中午12時到達,第一時間報告映秀鎮災情。

13日23時15分,200名武警官兵冒著生命危險,強行軍到達汶川縣城,用海事衛星電話首次報告汶川災情。

14日12時25分,空降兵某大隊15名傘兵寫下請戰書,在沒有地麵引導、沒有地麵標示、沒有氣象資料、能見度差、地麵山川河流縱橫的地區,從近5000米高空雲縫中空降茂縣。

說實在話,在氣象、地形等極為複雜的情況下,超常規實施傘降,風險是很大的。他們成功地安全降落,並及時報告災情時,我揪著的心終於放下了,為我們的空降勇士在心裏打了一個滿意的10分。

地震一小時後簽呈首份出兵令

地震發生後,軍隊應急機製全麵啟動。根據胡主席和軍委指示,成都、蘭州軍區迅速派出部隊奔赴災區救援。

正在昆明部隊調研的軍委副主席郭伯雄,立即對組織部隊參加抗震救災作出安排,並迅速趕赴災區現地指揮抗震救災。軍委副主席徐才厚則在北京召開專題會議,對部隊抗震救災進行研究部署。

12日15時40分,我簽呈第一份出兵命令:“派某集團軍工兵團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趕赴災區。”

18時10分,胡主席打來電話,詢問部隊救災準備情況。我報告:“部隊4400人正在向災區機動,但道路保障情況不好。”

19時20分,我給四川省軍區作戰值班室打電話,要求值班的四川省軍區副司令員蘇巍:“馬上組織部隊進入災區,民兵預備役部隊可以直接行動,現役部隊也可邊行動邊報告,在災區附近的一切部隊都可以使用。”

直電濟南軍區下達預先號令

但隨著災情陸續報來,我越來越意識到,僅靠駐災區附近的部隊遠遠不夠,必須立即大規模增兵。根據1998年抗洪的經驗,為加快部隊投入速度、便於組織指揮,同時考慮到當時全軍部隊執行戰備訓練任務情況,初步形成“集中使用濟南軍區部隊、適當調集其他部隊、多路多方式開進”的方案。

21時34分,我顧不得平時那些繁瑣的程序,拿起電話直接給濟南軍區範長龍司令員下達預先號令:“濟南軍區兩個集團軍立即做好執行抗震救災任務的準備,隨時待命出動。”

胡主席火速調遣14萬官兵

當晚22時34分,胡主席來電話指示:“當務之急是救人。兵力出動越多越好、越早越好、越快越好!”

胡主席還詢問了救災部隊輸送問題。我說:部隊輸送有兩條措施:一是空運,空軍和地方運力結合起來,據了解,機場問題不大,可以保障起降;二是後續部隊鐵路輸送和摩托化開進相結合。並簡要匯報了用兵方案。

“可以這麽定下來,”胡主席進一步指示,“現在的關鍵是速度,要抓緊救人!”

我隨後向主席建議:為加快速度,建議派空軍的空降兵趕赴災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派小分隊傘降查看災情。主席當即同意,並要求注意空降兵傘降的安全。我馬上報告軍委首長,並與空軍領導通話商定有關事宜,要求空降兵某部隨時準備出動。

當晚23時50分,胡主席再次來電話詢問部隊抗震救災部署情況。我報告說:“重災區是汶川、北川、綿竹、什邡等地,成都軍區某集團軍1萬人正準備緊急機動,空軍空降兵某軍6000人13日早上8點即可出發,防疫醫療分隊同時趕赴災區。”

一個小時後,經胡主席和軍委首長審批,總參謀部發出《關於參加抗震救災的命令》,調動3.4萬名官兵參加抗震救災。

但兩天來不斷傳回的情報顯示,地震災情比最初預想的要嚴重得多,災區還需要增兵。

14日12時20分,胡主席打來電話:“前方說兵力不足,還需要再出動3萬人。”

我報告胡主席:“再出3萬人沒問題。濟南軍區還有2.2萬人做好了準備,空降兵還可出部分兵力,海軍陸戰隊1個旅也已準備出動。請主席放心,兵力需要多少就出動多少。”

災區大部分地區道路不通,大多處於山區,空運空投急需大量直升機。14日晚20時,徐才厚副主席主持召開空運空投協調會,傳達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精神,決定立即從全軍調集增派直升機。

夜裏23時,我向胡主席報告了兩個情況:一是直升機已組織好了,二是今天增派的3萬多部隊已開始出動。胡主席指示,“直升機除了已在前麵的36架,還要再出動60架,民航也出30架。”

隨即,我簽呈命令,增派陸航直升機趕赴災區。

現在回想起來,數日之間,軍隊先後調遣14萬多部隊進行抗震救災,涉及地域之廣、動用力量之多、投入速度之快,都創下了我軍抗災曆史紀錄。某集團軍“紅軍師”先遣部隊25小時機動1200公裏,海軍陸戰隊某旅43小時機動1860公裏,火速趕往災區,贏得了搶救生命的寶貴時間。快速高效的指揮和機動部署能力,與我軍裝備發展、投送能力提高是分不開的,反映了以軍事鬥爭準備為牽引帶動部隊全麵建設的成果。

整理:本報記者 彭美 資料來源《強軍之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