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媒:150年關係顛覆 西方對中國焦慮致歇斯底裏 (圖)

(2010-02-12 20:33:15) 下一個

“武器禁運沒有阻止中國變成一個軍事強國”

新加坡《海峽時報》2月10日文章,原題:中國須行動起來 美國再度對台灣售武引起中國異乎尋常的激烈反應,而西方媒體在這件事情上的表現近乎歇斯底裏,這顯示西方麵對愈加自信的中國正日益焦慮。

這種焦慮始於中國對美國64億美元一攬子售武計劃的反應,還有最近發生的一連串事件。正如《華盛頓郵報》一篇社論宣稱中國“充滿傲慢”,“想要試探初出茅廬的美國新任總統能被逼到什麽程度”。該社論最後認為,奧巴馬先生應“戳破北京野心日漸膨脹的泡沫”。而在歐洲,歐洲改革中心的《簡報》稱中國人“驕傲自大”。文章說,“鑒於西方似乎實力減弱,(北京以為它能)更強勢地伸張中國的利益”。該《簡報》敦促歐洲國家團結一致,與美國聯手提升影響力,認為“作為一個極現實的國家,中國隻看得起實力”。

這種緊張不安在一定程度上源於西方因全球金融危機而導致信心喪失。同時,西方有一種挫敗感,因為中國大大受益於西方與其交流,但在政治上並沒有西方化。他們覺得,冉冉上升的中國日益強勢,愈加不願聽命於西方。

難道中國摒棄鄧小平的“韜光養晦”,開始公然挑戰西方?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教授認為其實不然。他指出,鄧小平那句格言的第二段提到“有所作為”,中國現在強調的是鄧小平教導的這一部分。

在過去,中國願意為美國的需要調整自己的政策,希望融入由美國建立起來的世界體係。但中國現已發展到可要求美國考慮其核心利益的階段。他對本報表示:“這是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首次(可以)為(保護)核心國家利益而對西方製裁。”這完全顛倒了150年來的那種關係。

當前之所以出現關係緊張,是因為美國不準備為一個更自信的中國作出調整。現在,中國自認可以有所作為。鄭警告說,“如果不想開啟戰爭或公然對抗”,西方有必要考慮這種變化,西方不應期待一個像中國這樣的古老文明像西方一樣。

不過,中國也應與西方進行更多對話,照顧到後者的不安全感。鄭教授認為中國應主動跟西方交流,而不是坐等別人來接觸。▲(汪新華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