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影葉蘭

神奇的法則:真實、美麗、仁善。順之則昌,逆之則汰。相由境生,境由靈成,靈由心修,心由身造。本博無版權,歡迎選用,謝謝!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人生的境界

(2013-09-13 09:51:11) 下一個

發了“拎不清的世人和人生悲劇-----《萬箭穿心》後感”此博文後,二天沒來,今一來,嚇一跳,這麽多的評論,逐一看下來,非常感動,感動二十多條的評論,竟沒一個髒字,感謝各位網湖好漢好女的指下留情。感謝之餘,不免懊悔,懊悔當初博文寫的倉促而欠周詳,忙躍動指尖,略做改動,希望亡羊補牢未晚。在第二段,婚後,加了一條寶莉的拎不清。
俗話說:一千個人眼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電影《萬箭穿心》也一樣,相信一千個人看他,也一定會看出一千個不同的人心和人性。

紛繁複雜的人心和人性,和紛繁複雜的世界一樣,你根本沒辦法去個個讀懂他,其實人心和人性也不需要去讀懂他,因為你永遠也讀不懂,你隻需要去認知人世間的真善美,直麵人世間的假惡醜,自己要有心中的價值觀標準,珍惜它,愛護它,改善它,提防它,並調整自己的身體和靈性去適應它,教育它.....這樣,你在處理複雜問題時就能審時度勢,而少有扁差,而不再留下又一個輪回的惡因。

為表示感謝,我給大家推薦一篇文章,是馮友蘭寫的《人生的境界》,希望大家能喜歡。

 
             人生的境界        作者:馮友蘭

哲學的任務是什麽?我曾提出,按照中國哲學的傳統,它的任務不是增加關於實際的積極的知識,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在這裏更清楚地解釋一下這個話的意思,似乎是恰當的。

我在《新原人》一書中曾說,人與其他動物的不同,在於人做某事時,他了解他在做什麽,並且自覺地在做。正是這種覺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對於他有了意義。他做 各種事,有各種意義,各種意義合成一個整體,就構成他的人生境界。如此構成各人的人生境界,這是我的說法。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覺解程度不 同,所做的事對於他們也就各有不同的意義。每個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與其他任何個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若是不管這些個人的差異,我們可以把各種不同的人生 境界劃分為四個等級。從最低的說起,它們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個人做事,可能隻是順著他的本能或其社會的風俗習慣。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樣,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並無覺解,或不甚覺解。這樣,他所做的事,對於他就沒有意義,或很少意義。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說的自然境界。

一個人可能意識到他自己,為自己而做各種事。這並不意味著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後果有利於他人,其動機則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種事,對於他,有功利的意義。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說的功利境界。

還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會的存在,他是社會的一員。這個社會是一個整體,他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有這種覺解,他就為社會的利益做各種事,或如儒家所說,他 做事是為了"正其義不謀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嚴格的道德意義的道德行為。他所做的各種事都有道德的意義。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 所說的道德境界。

最後,一個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會整體之上,還有一個更大的整體,即宇宙。他不僅是社會的一員,同時還是宇宙的一員。他是社會組織的公民,同時還是孟子所說 的"天民"。有這種覺解,他就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種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義,自覺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這種覺解為他構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說 的天地境界。

這四種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現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應該成為的人。前兩者是自然的產物,後兩者是精神的創造。 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後是天地境界。它們之所以如此,是由於自然境界,幾乎不需要覺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較多的覺 解;天地境界則需要最多的覺解。道德境界有道德價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價值。

照中國哲學的傳統,哲學的任務是幫助人達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別是達到天地境界。天地境界又可以叫做哲學境界,因為隻有通過哲學,獲得對宇宙的某些了 解,才能達到天地境界。但是道德境界,也是哲學的產物。道德認為,並不單純是遵循道德律的行為;有道德的人也不單純是養成某些道德習慣的人。他行動和生 活,都必須覺解其中的道德原理,哲學的任務正是給予他這種覺解。

生活於道德境界的人是賢人,生活於天地境界的人是聖人。哲學教人以怎樣成為聖人的方法。我在第一章中指出,成為聖人就是達到人作為人的最高成就。這是哲學的崇高任務。

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說,哲學家必須從感覺世界的"洞穴"上升到理智世界。哲學家到了理智世界,也就是到了天地境界。可是天地境界的人,其最高成就,是自己與宇宙同一,而在這個同一中,他也就超越了理智。

中國哲學總是傾向於強調,為了成為聖人,並不需要做不同於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跡,也不需要表演奇跡。他做的都隻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於有高度的 覺解,他所做的事對於他就有不同的意義。換句話說,他是在覺悟狀態做他所做的事,別人是在無明狀態做他們所做的事。禪宗有人說,覺字乃萬妙之源。由覺產生 的意義,構成了他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所以中國的聖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國的哲學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隨著未來的科學進步,我相信,宗教及其教條和迷信,必將讓位於科學;可是人的對於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將由未來的哲學來滿足。未來的哲學很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在這方麵,中國哲學可能有所貢獻。

(謝謝閱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綠蘭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ax77054' 的評論 :

謝謝觀覽,謝謝評論。
綠蘭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鬱二光' 的評論 :

謝謝觀覽,謝謝評論。
max77054 回複 悄悄話 這個論點已經在過去幾十年中失落了,哲學能解決的問題非常有限,中國的哲學、宗教始終沒有解決好入世和出世的問題。
鬱二光 回複 悄悄話 老馮的境界原來如此之低。無怪乎招致許多人的詬病以及個人行為上的缺陷。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