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75年河南垮壩24萬人死亡被隱瞞 (轉)

(2010-05-06 09:26:55) 下一個
2005年5月28日discovery中“10 top technological catastrophe in the world”節目告訴人們,在世界曆史上十大“人為技術錯誤造成的災害”名列第一的,是1975年河南板橋水庫垮壩,居印度博怕爾化工廠泄毒事件和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事件之上,打撈到的屍體10萬多具,後續因缺糧、感染、傳染引起的死亡14萬,共24萬多人死亡,與次年的最大自然災害唐山大地震死人數相仿。
<往事>2004年第4期發表了吳有仁口述經孫夢秋整理出來的這段曆史,盧國卿推薦到四川在線發出,2004年11月24日,網易新聞中心轉發了如下的文字.
  1975年8月,本來就多災貧困的河南駐馬店地區,遭遇曆史上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幾天之內,全地區有大小26座水庫相繼崩堤垮壩,9縣1鎮東西150公裏,南北75公裏範圍內一片汪洋。400多萬群眾被洪水圍困,10多萬群眾死傷,30多萬頭大牲畜漂沒,300多萬間房屋倒塌,直接經濟損失34.97億元,相當於建專區以來十幾年財政收入的總和。
  大災的發生是有預兆的。1975年7月31日,3號台風在太平洋上空形成,8月4日,台風掠過我國台灣省,在福建省晉江登陸。8月7日,進入駐馬店地區。在台風尚未到達時,駐馬店地區就已經開始大麵積普降暴雨了。
  暴雨來臨前,駐馬店地區的物候變化異常,先是出乎意料的悶熱,嗣後一些縣市,連續幾天在日出日落時,都觀測到天空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紫色。烏雲接日,南虹出現。螞蟻搬家上樹,喜鵲成群結隊,老鼠亂竄,狗不吃食。雞落在樹枝上不下來,蛇在洞外遊弋不回窩。種種跡象預示著,一場大的自然災難即將來臨:
  受3號台風影響,8月4日中午前後,駐馬店地區開始零星降雨。8月5日中午水勢猛漲,出現第一次洪峰。此後,大雨直到8日後才停止。曆時5天,共有3次大規模普降暴雨過程,每次降雨量均創曆史新高。在狂風暴雨中,不斷有樹木被雷電劈倒燒焦,被狂風吹倒折斷。居民的房頂被狂風刮跑,房牆被暴雨淋塌。天邊的悶雷和刺眼的閃電,把暴雨中的村莊撕扯得絲絲縷縷,淒慘恐怖。
  位於泌陽縣境內汝河上遊的板橋水庫,是這次大洪水的“禍首”。連續幾天的暴雨使板橋水庫水位暴漲,加之通訊不暢,水庫管理人員在沒有得到上級命令的情況下,不敢大量排水泄洪,而外地區石漫灘水庫的大量洪水急驟流入板橋水庫,加快了板橋水庫水位暴漲的速度。8月7日19時30分,駐守在板橋水庫的中國人民解放軍34450部隊的戰士們,用部隊的通訊設備向上級部門發出特特急電稱:“板橋水庫水位急遽上升,情況十分危急,水麵離壩頂隻有1.3米,再下300毫米雨量水庫就有垮壩危險!”僅僅7個小時後,8日零時20分,水庫管理局第二次向上級部門發出特特急電,請求用飛機炸掉副溢洪道,確保大壩安全。可是,同第一封急電一樣,這封電報同樣沒能傳到上級部門領導手中。
  40分鍾後,高漲的洪水漫壩而過。水庫管理局第三次向上級部門發出特特告急電,報告水庫已經決口。4時,水庫當地駐軍冒著被雷劈電擊的危險,將步話機天線移上房頂,直接在房頂上與上級有關部門取得聯係,報告了板橋水庫險情。同時,為及時報告水庫險情,讓下遊群眾緊急轉移,在無法與外界溝通的危急情況下,駐軍曾幾次向天空發射紅色信號彈報警。可是,由於事先沒有約定危急時刻的報警信號,下遊群眾看到信號彈後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
  8日淩晨,洪水像脫韁的野馬,衝出板橋水庫的決口,以每秒6米的速度奪路狂奔,鋪天蓋地地向下遊衝去。僅僅6個小時,板橋水庫就向下遊傾泄7.01億立方米洪水。至遂平縣境內時,水麵寬10公裏,水頭高3-7米。昔日人歡馬叫的遂平縣城,俄頃之間一片汪洋。沉睡在夢鄉中的人們,在渾然不覺中被埋在水底,變成水底的冤魂。
  洪水鋪天蓋地向下遊奔騰而去。所到之處,水庫垮壩,堤塘決口。決口的洪水與上遊來水合二為一,匯合成更大更猛的洪水一路狂奔,劈頭蓋腦地淹沒了廣大的城鎮和鄉村。據後來統計,整個駐馬店地區96%的麵積受災,許多地方一片汪洋,平均水深3-7米,300多萬人口被圍困在洪水中。
  洪災發生後,駐馬店地委十萬火急,向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河南省委及全國各兄弟省、市發出緊急求援電報,並及時組織全區各級黨員幹部,組成救援分隊,深入抗洪一線,搶救人民群眾。
  8月8日,河南省主要領導和新華社駐鄭州記者一起,不顧雷電雲霧風險,乘飛機飛抵受災最嚴重的遂平縣察看災情。上午11時,中央防總負責人也飛抵鄭州,之後又飛抵災區視察,看著機翼下一片汪洋,飛機裏每個人都淚流滿麵,泣不成聲。
  在此情況下,上麵終於作出炸開劉埠口小洪河左堤、洪窪(大洪河和分洪道之間的窪地)圈堤及河上阻水堤壩的決定。14日,有關領導親自乘直升飛機飛抵排水爆破現場,指揮炸堤。人民空軍的飛機也迎風起飛,飛抵作業區域。至15日,爆破工作順利進行。災區的水位迅速下降,仍被洪水圍困的災民得救了。
  從災難發生的8月8日,到1975年9月5日,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從北京、廣州、南京、蘭州、濟南、成都、武漢7大軍區,和北京鐵道兵司令部、北海艦隊、東海艦隊、河南省軍區等單位,趕赴駐馬店災區抗洪搶險的部隊,已達66個單位、42618人。
  據災後統計,在這次大洪水中,除國家援助駐馬店災區的3億多元外,全國各界群眾和人民解放軍幹部戰士自發捐助的錢物,按當時價格計算也達3億多元。

王維洛:1975年河南板橋水庫潰壩誰在隱瞞真相
  
國際上所指的“板橋水庫潰壩事件”,是指1975年8月河南省眾多水庫發生潰壩所造成人民生命財產損失的大事故,死亡人數23萬人。  
  
一、事件始末:
  
1975年八月,河南省南部駐馬店地區出現暴雨,板橋水庫和石漫灘水庫兩座大型水庫及竹溝、田崗等數五十八座中小型水庫幾乎同時潰壩,遂平、西平、汝南、平興、新蔡、漯河,臨泉七個縣城被水淹數米深,共29個縣市受災,涉及一千二百萬人,毀房680餘萬間,衝毀京廣線鐵路一百多公裏,京廣線中斷18天,影響正常通車48天,直接經濟損失約為100億。   
暴雨發生之前的幾個月中,河南南部降雨很少,正出現旱情,農田缺水,大部分水庫蓄水位很低,不能滿足灌溉和供水的需求・8月4日該地區受台風影響開始降雨,三天的降雨量超過1600毫米(當地年平均降水量為800毫米)・就是說,三天的降雨量比平均兩年時間內降的雨水還多・人們還以為是天上降下了及時雨,各地水庫紛紛開始蓄水,抬高水位,用於抗旱・這個蓄水過程持續到8月7日・由於降雨量大,水庫又隻蓄不放,水位上升很快・水位上升到水庫正常蓄水位,繼續上升到最高蓄水位,超過警戒水位・最後板橋水庫和石漫灘水庫和竹溝、田崗等幾十座中小型水庫發生漫頂潰壩・水庫潰壩的時間發生在8月8日淩晨一時左右,當時人們還在夢鄉之中・潰壩的洪水衝潰了河堤,將下遊的村莊和房屋一掃而光,總計毀房680餘萬間・位於水庫下遊,與洪水流向垂直的中國最重要的鐵路幹線京廣線也被衝毀一百多公裏,一些區段鐵路線被衝得蕩然無存,一些區段的鐵路線成了麻花形・京廣線中斷18天・最後不得不采取爆破開口分洪的手段,分別在淮河中下遊多處采用爆破的手段,炸毀堤壩以分洪,以增加受災麵積來減小潰壩洪水的毀壞力量。由於時間緊迫,許多居民沒有事先得到消息,根本來不及逃離,死於爆破分洪的洪水・這次災害涉及20多個縣市,一千二百萬人,直接經濟損失約為100億・

二、潰壩原因
  
造成水庫潰壩的原因有許多,有大氣候的環境條件,有小氣候的環境條件,有水庫所在地區的地形條件,有水庫設計中的錯誤等等,而最直接的原因是,是水庫泄洪道的閘門鏽死,不能被開啟而造成失事,是一個由人為錯誤所造成災難・   
由於8月4日前有旱情,水庫水位低,水庫的可蓄水的庫容大・當時為了蓄水,溢洪道的閘門都是緊閉的・也沒有人去查看過閘門・其實,泄洪道的閘門自五十年代後期水庫工程擴建以來,就沒有用過,也沒有人去檢查過・
由於暴雨大,入庫的水流量也大,泄洪道的閘門沒打開,泄洪道的排放流量為零,因而水庫的水位上升很快・當八月七日,特大暴雨降臨後,板橋水庫水位超過了警戒水位時,這時才下令去打開水庫的泄洪道閘門排放庫水・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在這最緊急的關頭,泄洪道的閘門確打不開・泄洪道的閘門因為多年沒有開啟早就被鏽死了,閘門打不開,泄洪道也起不到泄洪的作用・這時已經沒有時間再設法把閘門打開,或是用炸藥炸毀泄洪道的閘門,以保大壩安全・一切都為時太晚・洪水衝潰了大壩,致使下遊十餘座水庫相續潰壩,附近的城鎮遭受滅頂之災・

三、事發之後
  
板橋水庫和石漫灘水庫等水庫潰壩事故,在當時未作公開報導。查找當年的報紙,隻能發現幾段關於河南省軍民奮勇抵抗洪水災害,和國務院副總理紀登奎慰問河南省軍民的報導,這說明河南省南部駐馬店地區那時曾發生過洪水・在大陸出版的氣象學和水利學的書籍中,有提及這次事故的,但是關於死亡人數各種說法之間出入很大 。   
至今為至,中國政府還沒有公開發表過全麵的調查報告和係統的事故分析。據說水利部淮河委員會在潰壩事故發生四年後,也就是在1979年曾作過一個板橋水庫和石漫灘水庫等水庫潰壩事故調查報告,沒有公開發表,而仍然被當作保密文件鎖在保險櫃中。另外,曾拍攝過一部關於1975年八月河南省暴雨的科學教育片,其中有關於板橋水庫等水庫潰壩事件,但是該片也是內部發行,隻供氣象和水利的專業人員觀看・筆者曾在大學學習期間,作為氣象學的課程內容在1979年看過這部影片。     
1982年鄧A小A平批準三峽工程上馬,遭到國內外許多人士的反對,水庫大壩的安全也是一個重要因素,這樣板橋水庫等水庫潰壩事件也浮出水麵。特別是全國政協委員喬培新、孫越崎、林華、千家駒、王興讓、雷天覺、徐馳和陸欽侃在文章中揭露,死亡人數達23萬人,引起國人注意。
但是水利部說板橋水庫潰壩事件的死亡人數是2・6萬。以後國內有文章提及這一事件。中國環保作家鄭義也曾作過調查,發表過有關文章。1992年,板橋水庫大壩重建,並立碑,由水利部長錢正英題寫碑文。
1995年2月,亞洲人權觀察發表了關於板橋水庫和石漫灘水庫失事的報導,引起世人震驚。
  
四、曆史反思
     
最後可以對比一下板橋潰壩洪水與淮河自然洪水所造成的災害程度・1949年夏,淮河流域發生水災,河堤多處決口,受災麵積2500萬畝・1950年夏,淮河流域再次發生百年不遇的嚴重水災,27個縣受災,受災人口990萬,受災麵積3100萬畝,被衝毀和破壞的房屋達80餘萬間,死亡人數489人。
正是1950年的水災促使了修築板橋等水庫的決策,來治理淮河。二十五年後,水庫潰壩,造成23萬人死亡,損失孰大孰小,不言自明。     
在這裏,讓我們燃一柱香,燒一張紙,祈禱那些不知為何而死的死者能安息於九泉之下。讓我們燃一柱香,燒一張紙,保佑中國大地上的八萬多座大壩不要再發生這樣的悲劇,特別保佑魏廷錚參與領導、論證、規劃、設計、建造的長江三峽大壩不要再發生這樣的悲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