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海歸很多時候是和中國人太重故土的傳統是分不開的.這種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最著名的,南朝梁文學家丘遲一段"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用江南風物勾起了陳伯之的故國之思,陳接到這封信,就率部歸降了梁朝.而這段話到今天一樣能打動很多的海外華人.
離得遠了,不好的東西都漸漸淡忘了,剩下的都是純樸的美好記憶.不少海歸滿懷喜悅回國發展時,發現了很多回國度假時沒在意的問題.小孩上學要接送;上醫院雖然可以網上掛號,但到了那裏一樣要排上兩,三個小時的隊,醫生態度惡劣,對待病人心不在焉;坐公交沒位置,開車堵你一,兩個小時是常事,回到家裏一摸,臉上都是一層灰.事業發展遠勝國外時,通常還願意慢慢學會容忍這些,反之則很快就開始抱怨甚至後悔.
海外華人啊,為什麽選擇就這麽難呢?不回時想得慌,回去了又受不了.其實要怪浸淫了我們十幾,二十幾年的落葉歸根的思想.你看人家歐洲人,移往各個新大陸,在那裏落地生根,把他鄉占據為故鄉,過得比在故鄉還習慣,非洲人被賣到世界各地,獲得自由後也沒有要死要活的非要歸故裏.結果就是歐洲移民的後代控製了大半個世界,有很多非洲人也在美洲漫慢站穩了腳根.
而中國,即使是在最強盛的唐朝,最初出兵的目標隻不過是希望排除北方突厥汗國的威脅,本意並不是擴張.因為國人隻想守住老祖宗留下來的地盤就滿足了.遷徙到當時還是邊遠地區的南方都已經要死要活了,誰會願意離開故土到國外居住?雖然很多時候喜歡侵略擴張對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都不是什麽好事,但對比之下,確實可以看出漢民族守舊思想的嚴重.元朝是外族統治,壓根就沒有落葉歸根的思想,所以非常喜歡擴張,蒙古帝國是中國曆史上麵積最大的一個王朝,也是世界曆史上疆域最大的帝國,麵積大約有2000萬平方公裏.但到了明朝,版圖開始縮小了很多.之後是清朝,又是外族統治,領土又開始比明朝增加很多,極盛時麵積超過1200萬平方公裏.新中國後,把外蒙劃出去,又向前蘇聯和現在的俄羅斯出讓了很多有爭議的領土,版圖就越來越小了.
西方近代的迅速發展和國內發展的相對滯後終於有足夠的吸引力讓國人邁出國門.留學生的迅速增多讓海外華人的數量迅速上升.境況已經比當年在新大陸打天下的第一代移民強很多了.但回鄉的念頭還是折磨著很多海外華人.其實落葉歸根來比如海華回歸祖國的這個說法本身就是錯的,葉子在掉落之前本來就沒離開過樹,歸根是理所當然的.但移居外國的不一樣,他們遠離故土後,根本不是一片片葉子而是一顆顆樹了,這些樹在異國落地生根,甚至枝繁葉茂了.重新回國居住其實是要把這顆已經紮根的樹再次拔起來,重新適應一次土壤,難度當然不會比它第一次被移植的時候小.相反,由於有了一定的年紀,枝繁葉茂,拖兒帶女,重新適應的困難可能更大.
國內這十幾年來的迅速發展又撩動了一些懷有思鄉之情的人本來就不平靜的心.但須知,國內的迅猛發展本來就沒給很多普通老百姓帶來太多好處,80到90年代中期的改革開放解決了中國老百姓的溫飽問題,分配也相對公平.但自90年代後期,中國就開始進入了權貴資本主義時期,貧富懸殊令人觸目驚心.與其說是國進民退,不如說是官進民退.對國內遊戲規則不精的普通海龜想從中分一杯羹談何容易?
少數的頂尖人物當然是來去自由,不用煩心這個問題.因簽證,或失業等問題不得不回國的也沒什麽煩惱,反正也不用選擇.痛苦的當然是那些在海外有一份穩定工作,但又總以為自己可以回國當人上人的那部分海華了.這其中又有一種是對國內的吃喝玩樂日思夜想,留在國外恍如古人“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般哀怨鬱悶的,這種人其實應該歸,人生苦短,與其一輩子生活歸與不歸的折磨裏,還不如放開手腳去試一把.
剩下的大部分的海外華人,如果既沒門路創業,又沒有高薪厚祿的工作虛位以待,你以為你還回得去嗎?工作,生活,家庭穩定,已經紮根海外,你就是一顆樹了,你還以為自己是片葉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