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更有心情看而不是寫,我已經看了這麽多美麗事物,我的視線都已經充盈。---引自希臘詩人卡瓦菲斯
寫江南,實在難以動筆。一則本人對江南知之甚少,匆匆過往,淺嚐輒止,豈敢在江南眾俠麵前賣弄詞藻;二則古往今來,抒懷江南的詩詞、歌謠、文章不勝枚舉,是江南造就了詩人,還是詩人造就了江南,光描寫江南景致的詩句就不下百言。如李白的《江南春懷》、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白居易的《憶江南》、張繼的《山家》、杜牧的《江南春》、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李賀的《江南弄》、柳惲的《江南曲》等等,文人墨客在徜徉於江南的杏花春雨、風物雅韻、水鄉湖澤、亭台樓閣、吳儂軟語的同時,用擲地有聲的詩行,讓江南這一抽象的名詞鮮活起來,賦予了她更加美好的期許和祝願。既然要記錄下視線掠過的每一處感動,我幹脆就屏住呼吸,凝神端詳,一邊傾聽有關她曆史的訴說,一邊去觸摸她靈動的溫潤,從內心去感受她,去領悟她的一切。
一、江南在哪裏?
“人人皆說江南好,遊人隻合江南老”。韋莊的《菩薩蠻》把江南之美概括得惟妙惟肖,也道出了人們在心中已把江南固化成對美好生活的極致向往,成為人生追尋的人間天堂。
前不久,有朋友打電話來問我:“你沒在北京?在哪裏?”我脫口而出:“我在江南”。我的回答好像讓朋友不解,於是我補充說:“在南京”。我也試問過一些南京當地人,江南究竟指的是哪裏?答案也是千奇百怪,大部分人認為是一個抽象名詞,說江南特指江浙一帶的人居多。如果問你,江南究竟在哪裏?你肯定也會如墜霧中,一時找不到準確的答案,也可能說出一連串的解釋來。江南,顧名思義,可以說是長江之南,這與英文的翻譯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似乎不謀而合;也有說,江南指的是長江中下遊平原,這也包括長江北方的一些區域。還有人說,“江南”一直是一個有著眾多爭議的地理名詞。
翻閱一些曆史文獻,對江南才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從古至今,先是地域區劃,然後是經濟區劃,最後是行政區劃,地域範圍由大到小。古時,淮河等河流均被稱為“江”,這與當代的稱謂不同。因而,古人筆下的“江”泛指河流,甚至包含了運河。
江南的地域一開始幅員遼闊,可謂廣義上的江南,即“大江南”,指長江至南嶺間所含的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江蘇、上海、和福建北部(從南嶺向東延伸)等地。江南三大名樓武漢的黃鶴樓、嶽陽的嶽陽樓和南昌的滕王閣,即為廣義江南的三大地域坐標。李白的《江夏贈韋南陵冰》中的名句“不然鳴笳按鼓戲滄流,呼取江南女兒歌棹謳。我且為君槌碎黃鶴樓,君亦為吾倒卻鸚鵡洲。”說的就是黃鶴樓的所在地湖北武漢。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提到的“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應該指的是現在的湖南長沙一帶。白居易的《憶江南》中“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描寫的是江州,即今江西九江的春色。
廣義江南的區劃與以氣候即梅雨覆蓋的地區進行區劃是基本相同的。賀方回的詞“試問閑愁多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生動、準確地展現了江南暮春時煙雨迷蒙的情景,這與通俗歌曲《江南》中描述的梅雨:“風到到這裏就是粘,粘住過客的思念,雨到了這裏纏成線,纏著我們流連人世間”,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一意義上的區劃,在如今已為大眾所認可。梅雨亦即江南表象的另外一個代名詞。
而狹義之江南,指的是江東地區,以南京、蘇州、杭州一帶為核心,包括浙北、皖南、贛東北等地,也就是後人所說的文化意義上的江南,這與大多數人想象的江南相去甚遠。《江南春》中“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毋庸置疑,有著“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美譽的南京自然是狹義江南的代表之一。長江下遊以北部分地區,如揚州地區等,雖然地理位置在江北,但經濟文化形同江南,也被看作是文化意義上的江南地域的組成。杜牧《遣懷》裏描述的江南就是現在的揚州。王安石筆下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說的是現在的鎮江。而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一般是乘船沿京杭大運河南下,淮安到瓜洲稱裏運河,鎮江到杭州稱江南運河。這裏所指的“江南”,應該就是以蘇滬杭為核心的太湖、西湖流域地區,即江蘇南部、浙北、皖南、贛東等地。人們對江南的第一印象似乎根深蒂固,基本仍局限於水鄉湖澤和亭台樓閣,而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有著“堆金積玉地,溫柔富貴鄉”美名的蘇杭,的確是江南獨具特色的城市,更是江南的形象坐標。
世上本無江南,在眾多評述之中便有了江南,她在人們的想象和評論中逐漸凝練出來。於是,我似乎找到了心中的江南。
二、多少樓台煙雨中
詩句“綠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爐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高度概括了江南那些可觸摸的元素:碧波蕩漾的江澤湖泊、搖搖擺擺的水鄉船舶、淅淅瀝瀝的纖纖梅雨、穿梭於亭台樓閣的人流……多麽美妙的畫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遊。
“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杜牧的《江南春》勾勒出園林的亭台樓閣沐浴在纖纖不絕梅雨中的美景,濃綠撲人眉宇,燕影在天,湖光如鏡,白牆灰瓦,本身就是一幅清秀淡雅的山水畫,也是江南最為得意的佳作。園林的清雅郎秀與梅雨的羞澀陰柔像似了越劇中的男女主角,為我們演繹著“更把玉鞭雲外指,斷腸春色在江南”。我的印象江南也是從樓台煙雨開始,守候並執著地沉浸其中。
俗話說,山美水美比不過園林之美。蘇州園林甲江南,江南的園林之美一直為世人所稱道。清朝時期,乾隆每次下江南,必到有民間行宮之稱的“虹飲山房”小住。該園林可謂江南私家園林的經典之作。江南造園曆史傳承,之所以園林眾多,得益於具備豐厚的造園物質條件,天然的水係與巧奪天工的能工巧匠兼備,僅蘇州一地就有私家園林一百七十餘座,堪稱園林之都。李白的“姑蘇台上烏棲時,吳王宮裏醉西施。吳歌楚舞歡未畢,青山欲銜半邊日。”說的就是早期的園林代表之一的“姑蘇台園林”(舊址在今蘇州市西南姑蘇山上)。至於北宋留下來的“滄浪亭”,係文人蘇舜欽建造,他把“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的政治憤懣寫入了園林,其政治抱負在亭台樓閣的巧妙布局上彰顯有餘。可以說,園林為文人提供了雅集的場所,園林也被稱為“文人園林”。
被譽為“中國園林之母”的江南園林,當屬蘇州園林中麵積最大的古典山水園林“拙政園”。 位於蘇州市東北街一百七十八號,始建於明朝正德年間今園轄地麵積約八十三點五畝,開放麵積約七十三畝,其中園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張之萬住宅(今蘇州園林博物館舊館)為晚清建築園林遺產,約三十八畝。明代弘治進士、明嘉靖年間禦史王獻臣仕途失意歸隱蘇州後將其買下,聘著名畫家、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參與設計藍圖,曆時十六年建成。這一大觀園式的古典豪華園林,以其布局的山島、竹塢、鬆崗、曲水之趣,其總體布局,以水池為中心,亭台樓榭皆臨水而建,有的亭榭則直出水中,園內的山石、古木、綠竹、花卉,構成了一幅幽遠寧靜的畫麵,把風景詩、山水畫的意境和自然環境的實境再現於園中,具有江南水鄉的特色,被勝譽為“天下園林之典範”。
至於與園林配戲的梅雨,有人說,她是壓在江南的一個冗長而陰鬱的韻腳。冗長是因為它的時間跨度在一個月左右,幾乎每日絡繹不絕地光顧大地,彌漫,漂泊,我們隻能隔著木格子窗聽梅雨的裙裾飄過江南廣闊的平原,我們也期待身上每一寸肌膚感受雨絲的叮嚀和纏繞;陰鬱是因為它驅趕了明媚的陽光,讓本來光鮮亮麗的白粉牆開出了點點黴斑,讓路人“黏黏糊糊”渾身不自在。梅雨季節,雨聲滴滴答答,像憂愁,像牛毛,像一陣輕癢,時而纏綿,時而曖昧,時而固執,這些都成就了這個江南獨有韻腳的韻味。“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江南與梅雨難解難分,人們在共同的梅雨季節裏,以獨有的溫潤氣質和耐心,期盼著“出梅”的清爽與自由。
多少樓台煙雨中,園林的亭台樓閣正因為有了梅雨的映襯才顯得格外有韻致,梅雨也正因為有了園林的包容才愈加婀娜嫵媚,男女主角的低語吟唱共同鑄造了整個江南陰柔的品質。在樓宇簷下聽雨,我們仿佛飲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飄飄欲仙之慨了。
三、風物雅韻幾多情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蘇州山塘街上,石拱橋、石板路、白牆灰瓦,江南雨巷旗袍美女擺著各種姿勢,遊人路過無不駐足觀看,攝影師們捕捉著一個個優美的瞬間。模特纖細苗條、婀娜多姿,藍色雲錦旗袍,藍色陽傘,邁著翩躚的腳步,配合著閃爍的鏡頭與周圍的環境渾然一體。如果讓人回味江南留在記憶中最深的景致,撲入眉宇的此景再合適不過,竟彰顯出江南的所有嫵媚與嬌柔來。
提到風物雅韻,不能不提江南的飲食文化。江南人的細膩表現在方方麵麵,追求品質生活的江南人更加重視吃的文化。“臨水而居,依水而漁”的江南人,一談到吃就與水有不解之緣。豐富的水產品,各種魚蝦,其中包括馳名的盱眙小龍蝦。然而,最著名的當屬聞名於世的大閘蟹。真可謂“此味隻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
談到吃蟹,北方人必須對江南人刮目相看。首先,吃蟹最講究的是要清蒸,保持本色,保留了蟹的原汁原味。再有,要說吃蟹的雅韻,自然會說到禦用蟹八件,一套完整的吃蟹工具,工具的設計真是巧奪天工,美妙絕倫,這讓江南人吃蟹吃出了最高境界:蟹吃完之後,能夠複原成一支完整的蟹,隻不過是裏麵的蟹肉沒了,令人歎為觀止。
由此可見,江南人尤其注重生活的細節,正可謂“衣必求暖,然後求美;食必求飽,然後求精。”這更體現在江南人手工藝的情趣和審美方麵,如惠山泥人、宜興紫砂壺等等,都成為世人到江南購買收藏的首選。
在人們心目中,這些特產已提升為極具藝術氣息的人文載體。歐陽修、米芾、梅堯臣、蔡襄、蘇東坡這些大文豪都留下了許多詠茶的名篇和名句。其中梅堯臣的“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堪稱千古絕唱,講的就是用紫砂陶壺烹茶。當然最講究、最有創造精神的應為蘇東坡了。他總結出“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情。”用活水、江流深水煎茶,清香飄拂,溢滿鼻官,味道自然會不同凡響。人們在享用和把玩的同時,一邊回味江南的風土人情,一邊陶冶自己的審美情趣,這已經超越了物質本身的精神享受。
有人說,絲綢和女人一樣同是上帝創造的人間尤物,是能工巧匠自蔚藍的天空剪裁下來的。她綜合了江南的地氣、文化、植被而成就的一段風情,其固有的貴族氣質正是來自於蒼穹。絲綢自誕生的那一時刻起,就令西方人瞠目結舌,她甚至被看成是中國南方人的性格:光滑、含蓄、細膩、韌性,既耀眼又深而不露。
南京的雲錦更是絲綢中的極品,雲錦的誕生應歸功蘇州的緙絲,是蘇州緙絲衍生出來的附屬品。雲錦的紋樣圖案,表達了中國吉祥文化核心主題的設計思想:“權、福、祿、壽、喜、財”六字要素,表達了人們祈求幸福與祥和的向往。南京雲錦具有鮮明的中國吉祥文化的深厚底蘊,她色彩豔麗,奇異變幻,自然天成。南京雲錦紋樣服飾不但具有珍稀瑰寶、昂貴的曆史文物價值,而且它亦是雅俗共賞、典藏吉祥如意的民族文化象征,自然也成為饋贈親朋好友和國際友人的上佳禮品。
要讚許江南人的風物雅韻,我腦海裏積累了幾十年的詞藻寶庫翻來倒去,窮搜苦索,正所謂“風雨掀開天堂景,晝夜有愛正逢春。意在林泉山放馬,情係茶鄉水養人。”江南的風物雅韻恰似晨光熹微中東方一抹胭脂紅般的欣喜騰湧出來,秀潤了我全部的想象和憧憬,慢慢的鮮活起來,帶來無量的喜悅。
四、詩與曲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這是唐朝張誌和的詞《漁歌子》一組五首之一,詞中漁翁頭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風細雨中欣賞山前白鴛、桃花流水,悠閑地垂釣。此情此景把我們帶入山人、詩人如雲的古之江南時空之中。
江南詩意盎然、隨意灑脫的浪漫情懷,為文人雅士提供了修身隱居的佳地。江南多才子,山水勝文章。中國文化是一個詩的國度,而江南恰是造就詩人的佳地。
究其曆史原因,江南原是古代官宦、文人的流放之地,也就逐漸形成了文人墨客的棲居之所。古時,江南也屬蠻荒之地,隨著吳越文化的興起,經濟日益發達,逐步成為南方重要的經濟區。清代高宗乾隆第一次南巡,蘇州畫家徐揚進獻乾隆《盛世滋生圖》,即《姑蘇繁華圖》。畫中人物約有12000餘人之眾,往來於水上的舟楫排筏近400隻,分布城鄉各式構築的橋梁50多座,街上可以辨認的店鋪230餘家,形象地反映當年蘇州物產富饒,工商繁榮,人文薈萃,景色秀麗的氣象。“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江南在熠熠湖光的掩映下,在杏花春雨的朦朧中,已經成為中國南方的富庶之地和魚米之鄉,更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憧憬。江南的富饒,為文人帶來了詩意化的環境,江南的煙雨、秀麗山水、亭台樓閣與文人的心緒和情懷融為一體,也激發了文人非凡的藝術傳造力。
李白、白居易、杜牧、孟浩然、柳宗元、李賀等詩人,在遊遍江南山川的過程中,創作了一篇篇經典的詩文佳作。金農、汪士慎、黃慎、李鮮、鄭燮、李方膺、高翔、羅聘,亦稱揚州八怪。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禎卿,更是世人皆知的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是明代時生活在蘇州的四位才華橫溢且性情灑脫的文化人。賀知章、張若虛、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江南才子可謂數不勝數,他們在此對酒酣暢,吟詩作對,抒懷情意,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滿目春光灑人間,籟聲清新氣自然。昆韻悠揚繞天地,錫曲鏗鏘貫山川。行雲越調雨潤色,流水評彈風搖船。展衣開腔看社戲,揮袖邁步做神仙。”詩離不開曲,歌離不開調,從越劇、昆曲、評彈中,我們更能領悟吳儂軟語的微妙。
南北方言係兩大派係,有諸多差異,北方方言低沉粗獷,持重緩慢;南方方言清脆悠揚,快速急切。“心生美妙愛生樂,聽曲聽聲聽腔調。”盡管,對吳語一知半解,但經明代王世貞對南北曲藝的概括,我也慢慢悟出了其中的意境。吳語軟、弱、甜、媚,在曲調中更加明顯。王世貞評價:凡曲,北字多而調促,促處見筋;南字少而調緩,緩處見眼。北力在弦,南力在板。北宜和歌,南宜獨奏。就像學京言要看京劇一樣,要學好江南的吳語,若聽懂了昆曲,你就可以置身吳越地域而遊刃有餘了。
洋洋灑灑,一氣嗬成,從尋覓江南寫到詩情畫意,我對江南的了解仍限於膚淺和表麵。愛江南應從其風俗習慣、人文表象開始,追其精髓,究其魂魄,由表及裏,由此及彼。江南美,美在通達,美在智慧,美在靈動。“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再重遊。”離別江南,難免傷感,然離別是為了更好的重逢,因為我心中已深埋江南情,尤其是那份靈動。
(全文完)
(文章來自網絡 作者:媒體達人)
是的. 讀這種文章, 品味那su著濃濃的文化底蘊的人文的美, 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隻是我們已經在漸漸地遠離這種人文的美, 想來真是可惜.
收藏了,並配了圖!
http://www.1weball.com/%E6%B1%9F%E5%8D%97%E6%83%85%E6%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