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最新文章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皮子暴1

(2010-01-22 10:46:20) 下一個
你們咋都那麽襯啊,動不動就置件新衣裳。俺這種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3年的,隻能翻箱倒櫃,找出一件帶補丁的破衣爛衫披掛起來,走一圈吧。

陽光明媚的一天,俺起了個大早,迎著太陽俺就上了飛機。飛呀飛,飛呀飛,飛到了荒無人煙的德克薩斯。換了架小飛機,又是飛呀飛,來到了美國第二城市。不好。廣播裏傳來航空大媽甜蜜的聲音。芝加哥天上居然飄著雪花。千年不遇的東北風Nor’Easter襲擊美東,野兔兒子機場處於半癱瘓狀態。得,飛機晚點了。俺一出門,就下雪。俺得罪誰了這是?

好不容易,小飛機落下來了。距離下一個航班起飛時間還差10分鍾。俺對美第二城市的“野兔兒子”機場道路比較熟悉,準備撒丫子衝。憑俺的白米速度,10分鍾趕到登機,不成問題。不幸,承載俺們貧下中農的是架小飛機,座位上方沒有地方,一件小小隨身行李被逼著藏到了飛機肚子裏。俺站在飛機旁刺骨的暖流裏,等行李。左等不來,右等還是不來。咋回事啊?工會的同學們是不是都去開o8誓師大會去了?

過了15分鍾,俺的小破包終於從雞肚子裏拉出來了。俺扛起包包小步流星,呼哧帶喘得來到登機門。飛雞早就沒影兒了。這是最後一架航班,眼看就要快半夜了。下一班是明早六點。咋辦?機場邊上倒是不少後台兒,可以住宿。俺把大衣兜,小衣兜,褲衩裏麵的老別密兜全翻了裏超外,愣沒找出一毛錢。咋辦?

想起上一次是在紐瓦克機場過夜,俺是有備而來,帶著好些吃喝。不幸全被偷走了。這次俺是啥都沒帶。時隔了20多年,銀家都是衣錦還鄉,俺卻還是分文皆無。太慘了。

人窮誌短。木辦法。找個空座。有MM一起陪伴過夜,也不寂寞的說。



第二天坐清晨頭班飛機來到鋼城。一下飛機就看見俺們鋼人的名人Franco Harris在接球。很振奮俺沒睡醒的小心靈的說。



出了機場。天上大雪還飄著呢。俺租的一天20塊錢的小破車,一踩車閘就往前出溜。哆哆嗦嗦,硬著頭皮俺慢馬揚鞭向鋼城進軍。




熟悉的奧克蘭。前方那個高高的匹大的教堂還在。




右前方是卡內急圖書館。馬路右邊的大坑叫Forbes Field,是痞子堡海盜棒球隊原來的球場,也曾經是俺們Steelers的第一個球場。



以匹茲堡創始人,英帝國大將John Forbes命名的Forbes Field和匹大的大教堂 the Cathedral of Learning。這個Forbes Field體育場,當年,1909年建成時,是Major League Baseball最牛叉的體育場。是第一個全部用鋼鐵結構建成的。當然鋼鐵大王卡內急同學就在那附近,不知道幫了啥忙。




過了批大就是西瓜大學



這學校MS多了好多新建的樓。這根破柱子是幹什麽的?



西瓜的校園不大點。嗓門大點的,從工程係樓喊一聲,戲曲係的女朋友就能聽見。遠方是匹大的那個教堂。



西瓜建於一百年前。學校創建人卡內急是著名的葛朗台。那個年代跟現在的中國有些像,很多大亨都出錢建校,搞教育。在此前的美國大學,基本上就是以學習毫無用處的人文科學(Liberal Arts)為主的學校,比如說,哈佛,耶魯,啥的。到了卡老的年代,科學技術飛黃騰達,蓬勃發展。美國發達了,急需能立馬用得上的廉價勞動力。於是各種工科院校,比如,麻繩技校,等如雨後萵筍,層出不窮。

卡大亨也不例外。弄了一所卡內急工學院,Carnegi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並效仿老大哥麻繩技校的縮寫,簡稱為CIT。(注:很多知識淵博,想象力豐富的銀把簡稱為Caltech的加州理工學院給改名成CIT。)

其實Caltech,加州理工學院的名字來源要晚於卡內急工學院。1911年,加州議會提案把當時位於南加州的Troop 理工學院改建成為一所公立大學,命名為,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Caltech。可是此明智之舉卻受到當年的精英,北加州的斯坦福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等學校的雞肚反對。最後此建校法案沒有通過。被精英背後捅了一刀的Troop並不氣餒。他繼續發展注重科學研究的建校方針,先後從當年的科技牛校芝加哥等大學挖來了幾個大牛。幾年後,這幾個大牛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等獎,帶動並吸引了更多的新牛來到南加州。其中包括複蛋大學的談家楨,杏花大學的錢學森和趙忠堯。

談家楨和錢學森大蝦


前排左起:周培源,嚴濟慈,王淦昌,趙忠堯,錢學森 (都是牛人)



Andy Carnegie。小時候隨父母從蘇格蘭移民美國。從小吃不飽飯,很小就當小學徒工。號稱曆史上第二富人(第一名是落克菲羅)的卡內基。後來艱苦奮鬥,自己建立小工廠,鑽營跋扈,剝削工人,提高生產效率,銀子賺的花花如流水般。晚年把自己的公司賣給了華爾街大牛J. P. Morgan。然後開始享受。主要從事慈善事業,幹預抨擊政府,提倡劫富濟貧等工作。當年美國戰勝西班牙,用20米從西班牙手裏買下菲律賓作為美國殖民地。卡老兒對此非常不滿。他自己掏腰包,給菲律賓政府20個米,讓菲律賓獨立。結果美國佬不同意。菲律賓就跟美國打了一仗,即著名的Philippine-American War。戰敗後仍附屬美國。後來麥克阿瑟的老爸被派往駐紮菲律賓,才結下了小麥克阿瑟跟菲律賓的不解之緣。此乃另外一個桃皮克。老卡內急的慈善事業除了建立學校和音樂廳,最知名的就是卡內急圖書館,Carnegie Library。他先後建了3千個左右圖書館,給老百姓提供知識教育。



西瓜的第一座樓。卡大亨愛顯擺,建校,但是他不是特執著,估計建學校就是為了麵子好看,比較瞻前顧後,一上來就給自己留了一條後路。看這第一座樓,中間是一條長長的走廊,向下傾斜的,二旁是房間。原因是,假如學校虧本,不劃算,卡大亨就準備把這樓改造成工廠廠房。傾斜向下的走廊就是一條自然流水線。西瓜的第一座樓居然是一個廠房。



計算機房,學生上雞做作業的地方。估計現在應該每人都有手提電腦,來這裏的都是窮學生了。



剛到美國時候的第一個故居看看。就是電線杆子後麵第一個那個門,現在粉刷一新了。上麵有個二居室,住了三個人。跟俺們蝸居連在一起的是一家飯館。原來是賣pizza的。現在想想,在那裏住了一年,居然沒有去吃過一次。那時候水電費都包括在房租裏。俺們就發揚窮人的好傳統,大冬天,一進家門,就脫的是剩下褲心背衩,溫度開到80多度。誰讓老地主收俺們那麽多房租呢。可是沒想到,這個頑固地主比俺們還叩門。他這座樓,上下加熱器都連著。俺們樓上80多度,褲心背衩。樓下烤pizza的那些人就得扒光了,還汗流浹背的。結果他們就讓俺們降低溫度,對俺們態度極其不友好。俺們以牙還牙,不去他們那裏吃飯。哼!胡怕胡。

門外就是大巴士的stop,每次巴士經過,連桌椅都往起蹦跳。對麵就是匹大的醫學院。剛來沒有家具,第一個星期,睡在地上。然後俺們四處奔波,終於在X裏地以外撿到二個破床墊。哥倆抬著那床墊子走了N個小時,半夜三更給抬回家來。弄塊破布鋪上,總算是有個家了。後來又用那啥手段整來一個破桌子。總算有個吃飯寫字的地方了。除了沒有老婆,生活總算走上正軌了。那年代,女同學,國MM非常炙手可熱的說。跟俺們同來的物理係的一個杏花大學MM。見著俺們都說英文。後來等到俺們英文開始能聽懂,哈樓,好啊油,等高級名次用語,再見麵,人家就跟不認識俺們一樣,眼睛轉移到腦袋頂上了。當年來美的國GG比去北大荒插隊落戶的知青還艱苦的說。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