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東是一個美麗的西藏邊境城鎮,這裏與錫金(今屬印度)和不丹接壤,處於東西兩條河穀的交匯的地方。與西藏絕大多數地方不同的是,這裏已處於喜馬拉雅山南坡的山腰下,海拔高度隻有2950米。 在亞東,到處大樹參天,鬱鬱蔥蔥,兩條河流雖然沒有形成瀑布,但都是喧囂的急流,匯合後向南流去。這裏氣候溫和,夏天降雨很多,山頭和山穀整天雲遮霧罩,顯得格外迷人。
本人曾在1988年,1992年,1994年和1995年到過亞東,每次都在那裏住過幾天,對這裏的印象不錯。
亞東屬於軍事禁地,一般不對外國人開放,即使中國人也需持邊境通行證才能準入,政府於遠在100多公裏外的康馬縣莎馬達村設有邊防檢查站。去東亞的路有東西兩條,一般都是走經由帕裏鎮的東線,那裏路程比較段,又有盤山路,因此風景更優美。 海拔4360米的帕裏鎮還是光禿禿的山, 往南在鋯烏一帶,已經是漫山的樹木,再往南就有原始森林了。 沿路除了山穀中的激流外,還有一些小瀑布和一簇簇的山花,山裏的村舍和廟宇在雲霧中也非常迷人。西線的路是沿嘎啦湖向西,然後再拐彎南下,沿著亞東縣城西的河穀一路緩緩南下,從這裏可以感到明顯的氣候變遷和植物分帶,一路上風景也不錯。
喜馬拉雅南坡風景秀美,到處都飛流直下,流水也充滿了激情,山頭和樹林雲遮霧罩,恍如仙境。不時一串串雷聲,一陣陣降雨,使這裏更加增添了詩情畫意。然而這種氣候對於常年居住在這裏的老百姓卻是一種煎熬,即使對在那裏短期作業的人也是一種很大的挑戰。
本人1994年夏天曾在亞東北部的帕裏地區做過近兩個月的地質研究,對此深有體會。帕裏處於喜馬拉雅南坡,夏天受印度洋季風的影響,基本上天天都在下雨,帕裏的街道和道路從來沒有幹過。我們一行三人, 除了我和一個司機外, 還有一個中方的合作夥伴,他也是我過去的同事。 不知為什麽,我一到帕裏就天天啦肚子,吃黃連素也不管用。這還不算什麽, 最倒黴這裏每天都要下兩場雨。 我們每天坐車出去到山腳下下車,人剛一爬上山頭,就是雷鳴電閃, 狂風大作,接下來就是劈裏啪啦的雨點,即使帶上雨傘也很難撐起來,往往被淋得全身濕透。 剛回到旅館, 天又晴了,雲開日出, 我們又得出去。 如此這般天天被老天折騰, 令人叫苦不迭。 好在我們堅持下來了, 完成了預定的野外工作。 後來,老板在1995年隨我們複查工作的時候,也遇到了同樣的待遇,不時地感歎我們當年的艱辛程度。
西藏這地方雖然偏僻,但群眾的政治覺悟還是很高的,因為一般情況下不許外國人進藏,所以外國人所到之處,往往被群眾檢舉。不過, 隨我們進藏的老外們都有中國政府的批準函件,其中指定了活動的範圍。但為了工作方便, 範圍一般比較模糊, 比如說那曲地區有可能包括了該地區行署管轄的所有縣, 帕裏地區則有可能包括了亞東縣城。 1995年我們在藏北的聶榮縣踏勘,在小縣城停了下來和老百姓聊天。當時,有一個縣委副書記也在老百姓當中。 我們離開縣城去一個穀地查看地形, 回來的路上碰見了當地的藏民, 告訴我們公安局的人正在找我們。好在,公安局的車和我們走的順序正好相反,我們當時的計劃是看完一個河穀再去看另一個河穀,而公安局的車則是沿去另一個的路上追趕我們。我們看完了第一個河穀後, 轉去第二個河穀, 在路上遇見了公安局的車。 公安局領頭的是一個副局長,他看了我們的介紹信, 我們說那曲地區包括了聶榮縣,我們要繼續往北邊去,他要我們先跟他回縣裏,他要給地區打電話,證實後再陪我們去。這樣下去要花費好幾個小時,等證實後天也快黑了。 好在我們對那條山溝的情況已有所感覺, 所以我們就放棄了去那裏, 直接回到了那曲鎮。
在藏南帕裏鎮的幾天我們和老外都住在邊防派出所裏麵, 所以沒有麻煩。 後來我們到了亞東縣城,在縣招待所住下後,領著老外在大街上走了一圈。 我們剛回到旅館,公安局的人就敲門了, 說是有群眾舉報說老外來了。 我們向它們出示了中方的公函, 其中有帕裏地區,公安局的人沒說什麽就走了。
是建立大學校園最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