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功罪毛澤東之三:政治家、戰略家和開國領袖
(2010-01-19 17:31:26)
下一個
千秋功罪毛澤東之三:政治家、戰略家和開國領袖
甲城老武
(一)
與其說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的救星,還不如說他是中國共產黨的救星。他在共產黨運動處於低潮時期開辟了一條“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在他的領導下,中共的發展由弱到強,最後終於打敗了蔣介石的國民黨政府,在中國大陸上建立了新的政權。可以說沒有毛澤東,共產黨不可能從蔣介石手裏奪取政權。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就是馬列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
與那些書呆子式的中共早期領導人相比,毛澤東的思路獨特,非常富有創新。當他領導的秋收起義失敗後,毛澤東選擇了率殘部上井岡山當山大王,這為其後共產黨發展武裝鬥爭提供了一個可以借鑒的經驗。在毛澤東井岡山根據地的影響下,朱德、陳毅乘勢發動了湘南暴動,隨後上井岡山與毛澤東會師, 創造了共產黨自己的武裝力量。中共有了井岡山根據地, 隨後就有了鄂豫皖根據地,湘鄂西根據地,右江根據地。 從此,中共領導的紅色武裝政權在全國各地如星星之火,大有燎原之勢。
在那些沒有情報來源的時代,毛澤東善於利用從敵人那裏繳獲的報紙來分析形勢,並作出了準確的判斷。例如,當根據地如火如荼地發展的時候,中央領導李立三開始盲動,下麵的人也頭腦發熱,積極準備奪取象武漢這樣的大城市。毛澤東卻看到了形式逆轉的苗頭,判斷軍閥戰爭很快就要結束了,到時蔣介石會集中力量來對付紅軍。他就通過人向紅三軍團做說服工作,勸他們不要冒險打南昌,部隊要退回到老根據地,在那裏待機殲敵。由於及時收縮部隊,做好了應戰的準備,紅軍在毛澤東的領導下取得的第一次、第二次反圍剿的勝利。
毛澤東作為一個豪放的詩人,對前途持樂觀主義的精神。在共產主義革命處於低潮的時候,從未失去過希望。在井岡山受挫後,中共中央曾打算讓毛澤東和朱德離開井岡山去上海,但毛澤東選擇了堅持在根據地繼續鬥爭。 在許多人對革命悲觀失望的時候, 毛澤東又寫下了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 糾正了黨內的悲觀情緒。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 紅軍剩下的人馬為數不多的時候,毛澤東仍然對勝利充滿信心。
在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後,毛澤東分析了形式,及時提出了持久戰的理論。在這種理論的指導下, 共產黨的軍隊深入到敵後,發動群眾,擴大武裝, 為其後的解放戰爭提供了物質基礎。
抗日戰爭勝利後,毛澤東及時地告誡全黨“丟掉幻想,準備鬥爭”, 為應付國共內戰做好了精神上的準備。在國民黨的力量消耗到一定的程度後,毛澤東又及時地提出了戰略決戰,發動和指導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消滅了蔣介石的機動部隊和有生力量。三大戰役後, 蔣介石企圖劃江而治,一邊和平談判, 一邊積極地補充軍隊,想利用長江天險阻止共產黨的軍隊過江; 蘇聯領導人斯大林也希望毛澤東與蔣介石劃江而治 。毛澤東及時地提出了“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對蔣介石乘勝追擊, 不給國民黨喘息的機會。毛澤東一聲令下,近百萬在長江北岸集結的共產黨的軍隊萬炮齊發,一隻隻木船直奔南岸, 蔣介石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很快就全麵崩潰,蔣介石的總統府很快就被解放軍占領了。
在建國初期,中國的國力並不強盛, 而且經曆了長年的戰爭後百廢待興,恰在這個時候朝鮮戰爭爆發了。毛澤東又力排眾議,毅然決定出兵朝鮮直接和以美國為主導的聯合國軍隊交戰,最後迫使美國在板門店簽訂了停戰協議。朝鮮戰爭扭轉了近100年來中國屢次遭到西方列強們的侵犯,並簽訂一係列不平等條約這一屈辱的曆史,讓全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國的強大。 中華民族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不但不會再次被動地挨打,還可以主動出擊世界上的頭號強國。毛澤東和他領導下的中國共產黨讓中國人第一次找到了民族自豪感。隨後在與印度的戰爭中, 中國軍隊又勢如破竹,大敗印度軍隊,在短短的幾天時間裏中國軍隊就推進到了印度的縱深。後來,中國與蘇聯軍隊在珍寶島進行的局部的戰爭中也占了便宜。在越戰中,中國和蘇聯共同支援越南抗擊美軍,最後美軍全麵失敗並撤出了越南。
(二)
毛澤東的成功除了他獨到的的戰略眼光這一重要因素外,也與碰上的一些機會有關。1929年2月,當時共產黨革命處於低潮的時候, 中央指示朱德、毛澤東等轉移到上海,部隊則分散行動, 以減小目標,而毛澤東卻選擇了堅持。 這從當時的形勢上看無疑是雞蛋碰石頭, 過不了多久要麽當烈士,要麽被國民黨抓獲。但就在此時,蔣桂戰爭爆發了,進攻根據地的各路大軍自己撤了回去,這給毛澤東了一個喘息的機會。毛澤東和朱德乘機出擊福建西部,在那裏招兵買馬,建立新的根據地,在江西和福建一帶有了以瑞金為紅都的中華蘇維埃政權。
毛澤東在遵義會議之後,曾想在雲南、貴州一帶建立新的根據地。但由於蔣介石大兵壓境, 未能如願。恰在這時,紅軍從龍雲的雲南軍隊裏繳獲了雲南和川西的地圖;李作鵬又破譯了國民黨軍隊的電報密碼,軍事指揮小組對蔣介石的兵力調動了若指掌。毛澤東隨後就指揮紅軍強渡大渡河,爬過雪山與紅四方麵軍會師。毛澤東率一、三軍團離開張國燾後,進入甘肅境內後不知將去何方。恰在這時,梁興初帶領人喬裝成國民黨部隊,襲擊了一個小鎮,從那裏得到了一些報紙,得知在陝北有劉誌丹的武裝活動, 於是決定去陝北與陝北紅軍會師。如果沒有這些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毛澤東要完成長征是非常艱難的事。
日本人對中國的侵略無疑幫了共產黨一個大忙。 可以說,沒有“九一八”事變,沒有後來的抗日戰爭,即使毛澤東神通再大,也挽救不了共產黨,也挽救不了自己。這一點, 毛澤東和周恩來在接見日本領導人的時候毫不諱言地感謝過日本人。“九一八”事變的爆發,給共產黨找了一個“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借口來分化瓦解前來“剿匪”的國民黨軍隊。 在共產黨被趕出江西根據地,狼狽逃串的時候, 也不忘打出抗日的旗幟,後來把長征說成是“北上抗日”。紅軍到達陝北後,所有的兵力加起來也不過2萬人。這時隻要蔣介石調動中央軍,消滅朱毛紅軍指日可待,但是蔣介石卻派張學良指揮東北軍去剿共。 張學良卻在吃了幾次敗仗後,在中共“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蒙騙下,與中共達成了互不侵犯的同盟。張學良和楊虎城不但不進攻陝北,還反對蔣介石調集中央軍來進攻陝北。後來,張學良和楊虎城聯合起來在西安扣押了前來督促剿共的國民黨最高軍事統帥蔣介石,造成了“西安事變”。在斯大林的幹預下,中共派周恩來赴西安說服了張學良和楊虎城與蔣介石達成了停止內戰的協議,蔣介石對陝北的進攻就這樣化解了,共產黨也有了殘喘的機會。
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後,中共的軍隊被國民政府改編成八路軍和新四軍,成為一支合法的武裝,在敵後發動群眾,擴大武裝。經過八年抗戰, 共產黨的軍隊從當初的三萬人發展到了一百多萬人。由於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的時候,蔣介石的大軍都在前線與日軍作戰,而廣大的淪陷區沒有蔣介石的主力, 毛澤東抓到了這一機會,不失時機地命令八路軍和新四軍從日本人手裏奪取武器裝備,擴大地盤。蘇聯紅軍進入中國東北和日軍作戰,又給毛澤東和共產黨另一個機遇,那就是獨占東北。由於蘇聯紅軍的存在,國民黨政府遲遲無法順利地接收東北,給共產黨軍隊進入並紮根東北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軍事奇才林彪在東北吸引了大量裝備精良的國民黨軍隊,大大地緩解了關內各解放區戰場上的壓力。隨著東北全境的解放,蔣介石的國民黨政府的失敗就成了定局。
毛澤東的“抗美援朝”,讓中國軍隊在世界上揚眉吐氣這一功業也是時代造成的。 “抗美援朝”之所以勝利主要占了兩方麵的天時和地利:第一,中國出兵其實是代蘇聯出兵, 背後有蘇聯的支持;第二,當時二戰剛結束不久, 美國不想大動幹戈,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因此隻把此次戰爭作為局部衝突,沒有意願搞擴大話,所以當麥克阿瑟建議用蔣介石的兵力的話一出口立即被杜魯門總統解職。正是由於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較量給了毛澤東發揮的機會, 並為他的追隨者們所樂道。薩達姆文采可能不及毛澤東,但其戰略眼光和魄力恐怕不輸於毛澤東,由於處在一個單極世界,加上伊拉克縱深沒有中國大,隻可惜落得了一個國家被美軍占領,自己身首異處的下場。
(三)
毛澤東在軍事上靈活運動孫子兵法,創造了靈活機動的遊記戰和運動戰。 他借鑒孫子兵法,形象地創造了 “圍點打援”,“敵進我退”,“敵疲我擾”,“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消滅敵人”等戰略戰術。然而,毛澤東的軍事才能主要是在戰略上,在紅軍時期實際的戰鬥中,毛澤東扮演的主要是政委的角色,他自己沒有親自指揮過戰鬥。後來,有人將毛澤東神話為用兵如神,就連紅軍將士們怨聲載道的四渡赤水,也被有些人吹捧為“出奇兵”。
毛澤東作為軍事家也不是招招都是好的,其中也有不少極其錯誤的決策,這裏舉幾個例子:毛澤東主導的中央軍委指示紅四方麵軍進入西北地區開辟根據地,命令紅四方麵軍渡過黃河;部隊渡河後在受到了國民黨軍隊四麵八方的包圍後,又錯誤地命令死守。由於西路軍最高領導人陳昌浩有思想顧慮,怕犯機會主義錯誤,不敢違抗毛的命令果斷行事,結果造成了西路軍的全軍覆沒。再如,抗戰勝利後不久,進入東北的共產黨軍隊不但人員沒有到位,裝備也不齊,林彪還沒有完全找到軍隊,毛澤東卻三番五次地發電報給林彪,指示他發起一次次戰役。在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命令林彪與裝備精良的國民黨軍隊在四平決戰。在東北民主聯軍孤軍無援的情況下竟然下令林彪不惜一切代價堅守,化四平為馬德裏。 若在東北指揮的不是林彪,若不是林彪當機立斷下令撤退,中共在東北的軍隊將重蹈當年西路軍的覆轍。若蔣介石再將得勝之師投入內地戰場,不知還有沒有中共的今天。林彪在四平受重創後,對毛澤東很惱怒,發電報要毛澤東“用腦子指揮”。 著名的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聽起來唬人,其實是一個重大的戰略失誤。 一個20萬之眾的正規部隊,放棄根據地進入大別山區打遊擊,名義上是將尖刀插入敵人心髒,實際上是自費武功。 劉鄧大軍在上千裏的黃泛區裏行軍,被天山的飛機轟炸,被地上的國軍追趕,又要渡過一道道的河流。 若不是淮河晚幾個小時漲水,恐怕劉鄧大軍早被消滅在淮河北岸了。 劉鄧大軍雖然進到了大別山,但人員損失慘重,重型裝備消失殆盡,已失去戰鬥力。劉鄧整天被國民黨軍隊追得疲於奔命,部隊無法集結,沒有打過一個像樣的勝仗,不但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 反而需要華東部隊將敵人引走。 劉鄧大軍出大別山參加淮海戰役的時候兵力隻有約9萬人,實力還不如四野的兩個縱隊。毛澤東在解放戰爭的後期還想搞一個軍事大躍進,曾命令華東野戰軍提早派部隊進入江南地區。 幸好,華東的軍事領導人粟裕不像劉鄧將毛澤東的雞毛當令箭,和毛澤東的中央軍委據理力爭,毛最後放棄了原來的計劃。
毛澤東是人,不是神,我們不可否認他高超的軍事才能,但不應該神化他,更不能將打敗蔣介石的功勞歸於他一個人。朱德,周恩來,劉少奇,彭德懷等人也參與指揮了全國的解放戰爭,解放戰爭的勝利應該歸功於集體智慧。 (四)
毛澤東的戰略才華在建國前表現得淋漓盡致,解放後他的判斷幾乎是連連失誤, 現列舉幾個重要的例子。
第一個失算是棄用“中華民國”,而改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國號。蔣介石的國民黨政權再腐敗,但卻為中華民族在世界舞台上辦了至少兩件實事,中國是聯合國的締約國, 也是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創始國之一。 由於“中華民國”仍在台灣,有兩個政體在競爭哪一個代表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中華民國”國際地位的合法性就是一個頭痛的問題。 後來,共產黨花了不少人民的血汗錢來收買象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這樣的國家,才費力地在建國22年後的1971年從國民黨那裏奪得了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直想用簽約國的身份返回關貿貿易總協定,但這一願望沒有實現,隻能在該組織改名為世界貿易組織後以新成員國的身份加入, 那已是建國52年的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國號又為台獨分子製造了一個“兩個中國”, “一中一台”的借口,也是當今台海關係最敏感的一個話題。
毛澤東的第二個失算是在沒有實力的情況下想當世界人民的領袖。由於沒有處理好與美國個蘇聯這兩個大國之間的關係,結果搞得四處樹敵,整天提心吊膽,到處挖地道來防範蘇聯的空襲,沒有精力搞經濟建設。
毛澤東的第三個失算是人口增長的失控。毛澤東在建國後的一段相當長的時間裏一直鼓勵多生多育,對學者馬寅初的建議不但不采納, 還對他上綱上線地進行批判。等他在70年代初發現問題,提倡計劃生育的時候, 中國的人口已直指10億。
毛澤東最意想不到的是他死了不到一個月,他的老婆、親信們被自己親手指定的接班人一鍋端了。不幾年,他開創的紅色江山已經變質,他過去的得意之作都“被撥亂反正”了。 他的“階級鬥爭”路線已成了過去,他“反修防修”的結果是快速“變修”。他自己的名聲簡直是一落千丈,處理個別極左認識還念念不忘地吹捧他外,他要麽被人垂罵,要麽被人淡忘了。
原文曾以老武之名於2009-09-19在文學城博客裏首發
歡迎光臨,謝謝評論!
評價曆史,小才大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