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女兒一路走進醫學院的點滴經驗] – (1)

(2010-01-11 13:08:21) 下一個
先說明兩點:
1)本文主要針對家有高中或者大學孩子的家長,特別是孩子徘徊在學醫之路上的家長。
2)文中所寫的事情隻是我們自己經曆過的,有得有失,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錯誤和不妥之處在所難免,僅供參考,請讀者自己取舍。


(一)先簡單說幾句女兒的背景情況

女兒十多歲(國內小學五年級將要畢業)來美,沒有多少英文基礎,
來美後的第二天在離家附近的一所小學待了一個月後就算小學畢業了。

六年級 -- 八年級升到附近的一所一般初中,先在ESL班學習,半年後考過ESL,由校長推薦進入初中honor班。
高中入學考試時,以剛過分數線的成績擠進紐約的絲黛文森高中。

總體來說,她的英文水平比同期來美的亞裔同學要好些,
這個歸功於她的中文寫作水平相對高些,國內報紙上曾發表過小作文。
數學比大部分當地老美學生要好些。也可以這麽說,英文比不過大部分當地老美學生,
數學不如大部分亞裔學生。

高中畢業時,憑借良好的老師推薦信蹭進一所藤校。是她們高中考進那所藤校的同學中成績最低的。
(SAT2300多; AP 有4分有5分)

女兒性格開朗活潑,有愛心,喜歡與人交往,朋友較多,和同學,老師的關係都不錯。
缺點是典型的Last Minute Person,學習不太自覺,對學習沒有高要求,
成績上是得過且過,很多事情習慣打擦邊球。

無論從初中考入高中, 還是從高中考入大學都是擦邊進去。令我這個老媽憂心忡忡。
高中畢業時大約在top 10%-20%之間。


(二)女兒在高中期間學醫心態的轉變過程

1)剛進入高中時, 女兒想法很多,也不成熟, 不知道將來要幹什麽,但可以知道不想幹什麽。
所以基本采用了排除法。也隻有在這時候可以作不同的嚐試。

首先她喜歡寫東西,也是學校報紙的專欄編輯。所以開始想學法律,
就報了一門法律課,學完後不喜歡,就放棄了當律師的念頭。

後來又一度迷戀演戲,參加了學校的歌劇團,後來明白了演戲也不容易,
而且很費時間,出名機會幾乎為零,以後很難養家糊口,也放棄了。

然後又學了一門Computer Science 的課,對編程序也不太感興趣。
她雖然數學還說的過去,但不太喜歡和錢打交道,所以對學經濟, Finance之類的從一開始就排除了。

這樣排除下來,到高中10年級結束時,就隻剩下學醫這條路沒有嚐試了。

其實從一開始,她的心裏就很抵觸老中家長極力推銷的學醫之路,我注意到了這點就沒去明目張膽的遊說。
說實話我心裏也不是很想她學醫,總覺得學醫很苦,我也隻是想幫女兒找出一個她喜歡又適合幹的事情。

2)從7年級女兒開始練習跆拳道,幾乎每天放學都去練一小時,她非常喜歡。
一直練到“Black Belt”後,繼續參加“staff-training,
最後當上了Junior Instructor。

11年級時,在跆拳道的班上認識了一個大學畢業剛工作的女孩,她在紐約的Rockfeller Center 做Research工作。
她推薦女兒在11年級暑期進了“Rockfeller Center Science Outreach Program”。

這是女兒第一次接觸和醫學有關的Reasarch工作,項目是研究跟大腦有關的行為科學。
她的任務就是每天喂老鼠cereals,然後記錄下來老鼠的各種行為數據。
這也使她初步對大腦的研究產生了興趣。
可以說,這兩個多月的Reasarch工作奠定了女兒今後學習腦神經科學的基礎。

3)從9年級的暑期開始,女兒就在“American Red Cross”做Volunteer工作。
基本上是有時間就去,一直斷斷續續的堅持到高中畢業前,加起來應該有好幾百小時了吧。
最後還當上了紅十字會青年組的董事,算一個Leadership。

就這樣到了高中畢業,女兒明確表示不反對學醫,但也不是很熱衷於學醫。
這也是在考大學時,沒有報考那些7,8年的本醫連讀計劃的原因,
就是擔心以後改變想法。


(三)大學裏學醫的基本情況及初期準備

1)現在大部分大學裏,一入學,90%的學生都有著要學醫的打算。特別是亞裔學生,幾乎100%的學生都有學醫的動機。
以女兒的學校為例,在開學的Pre-Med動員大會上,就有90%的學生來參加。
就是說假設有1000個學生的話,都有900多人有學醫的打算。
一年後這些學生就剩下了一半了,再過一年,又走掉了一半,大約剩下25%的學生了。

最後真正申請醫學院時,應屆生申請的也就2%左右了,以1000人為例,就隻有20名應屆生直接申請醫學院。
大家也可以看看其它學校的情況。

讓我們看一下2008年一所學校的數據(供參考):
學校總共申請醫學院的有156人(包括以前的畢業生),錄取的共有116人,錄取率=74%。
其中報考的應屆生才有20人左右, 被錄取的應屆生17人。

由此看出, 最後真正大學畢業時, 應屆生直接考上醫學院的約占不到2%(17/1000)。
當然,推遲一年或N年再考的大有人在,成功率也會高些。
女兒是2009年申請醫學院的,估計數據差不太多。

2)選課和選專業的情況
像很多學生一樣,為了給自己留後路,都是先把Pre-Med要求的課程先修了。同時選修你感興趣的專業課程。

Pre-Med要求的課程一般有:
2學期普通化學,2學期生物,2學期物理,2學期有機化學,2學期英文,1-2學期數學。
其中生物,化學,物理都有相應的實驗課, 不同學校有些區別。
一定要在入學時找糠色樂商談,了解具體的課程要求。

女兒入學時和其他四個亞裔同學是朋友,他們都來自同一個高中,也都是要學醫的,選的課基本一樣。
一年下來有兩個同學在學普通化學課時得了C左右的成績,就放棄了學醫,隻剩下她們三個人。

女兒的第一個學期的成績也不理想,得了兩個B。雖然沒有得C,但前景很不樂觀,幾乎放棄了學醫的打算。
從第二個學期開始,她逐漸適應了環境,同時也意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
成績開始有所提高,特別是第二年的兩門有機化學課(這個是學醫的“killer”),
她都得了A。這門課她的另一個好朋友得了D,也放棄了學醫之路。

至此,五個人中隻剩下兩個人仍然在學醫的track上。
當然這隻是小範圍的現象,隻可窺一斑吧。

在Sophomore結束時,就要確定你的major了。女兒由於一直對腦神經有興趣,所以就順理成章的選擇了Neuroscience專業。
經過分析所有的課程要求,發現如果修完Pre-Med的課和Neuroscience的課,
再多修一門化學課,就能滿足化學minor的要求了。
這樣女兒就選定: major為Neuroscience, minor為Chemistry, 完成了專業選定工作。

任何專業都可以申請醫學院,沒有明顯的優勢,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
同時要有思想準備,萬一考不上或者不想考醫學院,怎麽辦?
很多同學都選了經濟專業,就是為了萬一情況發生,可以有其它選擇。

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