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華灜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Best Music Works of Gershiwin

(2017-04-11 20:15:36) 下一個

George Gershwin 簡介


喬治·格什溫(George Gershwin,1898-1937),原名雅各布·格肖維茨(Jacob Gershowitz),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的一個俄國猶太移民家庭,美國著名作曲家,寫過大量的流行歌曲和數十部歌舞表演、音樂劇,是百老匯舞台和好萊塢的名作曲家。

1924年為保爾·懷特曼的爵士音樂會寫了《藍色狂想曲》獲得巨大成功。格什溫的卓越貢獻是把德彪西和拉赫馬尼諾夫的風格與美國的爵士樂風格結合了起來,雖缺乏熟練的寫作技巧,卻是個了不起的旋律天才。

喬治.格什溫(3)之F大調鋼琴協奏曲(Piano Concerto in F)

1) Allegro (快板,F大調)

2) Aandante con moto-Adagio (慢板—流暢的行板,降D大調)

3) Allegro agitato (激動的快板,f小調)

《藍色狂想曲》的成功刺激了格什溫創作“爵士協奏曲”的欲望。第二年的春天(1925年),他便開始構思他的《紐約協奏曲》,後來定名為《F大調鋼琴協奏曲》。同年7月至9月間完成鋼琴初稿。盡管多多少少,他得到了他的老師席林格,約瑟夫(Schillinger, Joseph(1895-1943)生於俄國的作曲家,理論家。學於聖彼德堡音樂學院,後在哈爾科夫和列寧格勒任教,格什溫曾一度從他為師。作品有《東方進行曲》、《第一空氣音樂組曲》)的幫助。但由於格什溫對《藍色狂想曲》最初由格羅菲配器一事感到耿耿於懷,這次他決心自己來為這部作品配器。他曾這樣說:“許多人認為我的狂想曲隻是偶然的成功。好吧,首先我要出來向他們露一手來證明自己,讓他們知道這裏還有著更豐富的蘊藏呢。我決心寫一部“絕對”音樂作品。那首作品(指《藍》)是從布魯斯得來的印象,而這部協奏曲則同任何標題都沒有關係……”全曲共分三個樂章。

第一樂章,快板,F大調。引子是一個有定音鼓演奏的狂想曲風格的快速樂句,帶有明顯的爵士風格,一開始就讓人進入一種亢奮狀態。降A大調呈示部(01:25),鋼琴以不諧和切分音彈出安寧、嫵媚動人主部第一主題,跟著與樂隊交互形成快速對答,最後樂隊深情莊嚴地將該主題宣泄出來(03:58)。主部第二主題(05:00)為狐步舞節奏,通過變奏充分演繹出爵士樂風格。隨後轉為充滿詩意的中板(06:48),與主部的爵士風格形成鮮明對比。(8:12)展開部中的第二主題變化為很快的快板,而第一主題則在再現部中形成燦爛輝煌的情緒。在這一樂章裏,格什溫盡管大量采用了當時流行的查爾斯頓舞(Charleston),但是他巧妙的運用爵士鋼琴語言,令當代歐洲的作曲家們也為之讚歎。整個樂章,所有音樂元素讓人們聯想到的是一個百老匯喧嘩場麵,而不僅僅是一個大樂隊在演奏。

第二樂章,慢板—流暢的行板,降D大調。這是一段含情脈脈、纏綿的布魯斯(Blues),表示不同特征的器樂獨奏在鋼琴出現之前從管弦樂隊浮現出來。首先,圓號以慢板節奏安靜地奏出引子,並發展成為行板,小號(00:18)隨後在寧靜和懶洋的氣氛中以爵士樂的即興方式吹出主題預示,鋼琴(02:56)在“沉睡”的低音背景下以變奏形式彈出主題。(05:03)在一段小提琴詭異的牽引下,小號再度重複第一主題。(06:18)在鋼琴的華麗奏過度下,進入了第二主題(06:38),很快,樂隊對這一主題進行了熱烈的響應(07:28)。接著是一段抒情的鋼琴和長笛的應答(08:20),如夢如幻。樂章的後部(08:58),鋼琴與樂隊以熱烈而激情重複著第二主題,最後,以小號悠揚地回顧第一主題,漸弱地結束。

第三樂章,激動的快板,f小調。第一主題是一個西部牛仔式的旋律,在主題的回旋中,各種插部穿插其間。第二主題(01:04)更為活潑一些,其中穿插了以上各樂章的主題素材,其間又穿插有第一主題的素材,其中你可以感覺到有某些《藍色狂想曲》的影子。最後漸進到急板,隨著定音鼓的推動,最後輝煌地結束在鋼琴和樂隊的強奏F大調主和弦。

格什溫1937年夏因患腦癌去世,去世時三十九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