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粥的厚古薄今

流水前溪去不留,餘香駘蕩碧池頭。燕銜魚唼能相厚,泥汙苔遮各有由。委蛻大難求淨土,傷心最是近高樓。庇根枝葉從來重,長夏陰成且少休。
個人資料
正文

咬文嚼字

(2005-10-25 20:45:17) 下一個

讀馮友蘭三鬆堂全集中國哲學簡史卷,講到周朝的時候“官師不分”,有點走神兒。在想,我們今天所謂的專家一詞應當和這個有點關係。

你看,那個時候,每個國都是周王分封土地來的,這些國君再把土地二級分封給自己的親屬,這些采邑的封建主都是“君子”,也就是國君的兒子,同時也是享有受教育機會的文化人,平時種地戰時打仗的是“小人”,是沒有機會讀書識字的小寫的人。

好,關鍵的地方:在周朝的時候,政治(國),經濟(采邑),文化,是三位一體的。國君,封建主,貴族,統統都是一家人。換句話說,家既是政治經濟中心,也是文化中心。官即是家,家即是官。所以,所有分管各種專門知識的官吏也都是“家”的附屬。

在春秋時期,我們現在所謂的“專家”其實應當稱為“專官”才對,原因正是劉歆所說的“官師不分”,因為那時的專管一種專門知識(如經,史,天文,出使外國等)的貴族也就是某一相應政府機構的官吏,(專)家所含有的(知識的)私有的意義尚不明了。這也是為何最早的對於“百家”的劃分直到漢朝司馬談(就是司馬遷的老爸)才出現。

所以說當時的人們是不曉得什麽叫專家的。要到貴族體係崩潰,官師分離,專管各種專門知識的貴族成為流落民間的私人教師,他們除了知識外一無所有,知識也成為他們自己的私有財產,這時才有人說,原來孔老二是儒家,而那個騎牛逃掉的,就叫他道家吧。

這樣一來,稱一個人為專家,就成為很嚴重的一件事情,它基本上意味著對某一類知識的壟斷,不是學霸學閥那種不聽話就給穿小鞋的野蠻壟斷,而是真的沒有別的人懂的那種沒辦法的壟斷。從這點上看,如今那些動不動跨著若幹領域頭銜的教授“專家”們實在是在給人看笑話。而從東方時空到 CNN 的新聞到 Fox 的 O'reilly Factor 所拉出來 show 的專家都不過是為了混淆視聽蒙騙老百姓的混混罷了。 O'reilly Factor 不如直接叫 Fear Factor ,免得總讓我毫無防備地嘔吐,這個等有了時間在來細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