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北湖

老老實實做人,開開心心過日子
正文

奇妙的“標點符號”

(2011-08-27 17:59:59) 下一個

奇妙的標點符號

寫一篇文章好比是蓋一個大房子,如果說文章中的每一句話是一塊塊的磚頭,那麽標點符號就是磚與磚之間的混凝土,混凝土連接了磚,美化了牆。標點符號則是連接了詞句,美化了文章。前後句子之間的停頓全靠標點符號,要是沒有標點符號把句子斷開,人們一口氣讀下去,怎麽受的了。 

現行的標點符號分為“標號”和“點號”。 

Ø      點號用在句末:有句號、問號、歎號三種,表示句末的停頓,同時表示句子的語氣

Ø      點號用在句內:有逗號、頓號、分號、冒號四種,表示句內的各種不同性質的停頓

Ø      標號的作用在於標明,主要標明語句的性質和作用。常用的標號有九種,即:引號、括號、破折號、省略號、著重號、連接號、間隔號、書名號和專名號。

不要以為標點符號是可有可無的東西,沒多大的重要性。隻要稍為改動其用法,就會使整個文章的文字內容的意思產生極大的轉變。關於標點符號曾留下了不少的趣聞:
 傳說清朝末年,慈禧太後讓一位書法家題扇,書法家寫了唐朝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但由於書法家的一時疏忽,題詩時漏掉一個“間”字。慈禧看後大怒,認為書法家故意欺負她沒有學識,一氣之下要治他的死罪。書法家急中生智,趕忙解釋道:“老佛爺息怒,這是我用王之渙的詩意填的詞。”他當場斷句吟道:

黃河遠上,白雲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慈禧聽後,轉怒為喜,賜給他銀子壓驚。
    唐代詩人杜牧的七言律詩《清明》,大家都非常的熟悉,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好詩。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有人將詩中標點符號的位置前後的調整了一下,竟將這首詩變為一首詞。請看:

清明時節雨,
紛紛路上行人。
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
有牧童遙指,
杏花村。


  相同的詩句,不同標點符號的位置,構造出不同的句子,表達出不同的意境,這不能不說是漢語句法靈活的一種表現。

更有趣的是,有人將這首詩不增減一個字,而是變動一些標點符號,竟改編成了一出短劇的劇本。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
 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還是原詩的字,但加上了標點符號以後,就變成有時間、地點、環境、人物、動作、對話、語氣的戲劇片段了。
  
徐渭,是中國明代文學家、書畫家、軍事家 據說徐渭因家裏很窮,經常沒米下鍋,他就跑到親戚朋友家裏去,賴著不走,蹭吃蹭喝的。有一次,適逢春雨綿綿,他所寄食的那戶人家十分厭煩他,就在壁上題上一行字,委婉地下了逐客令。那行字是這樣的: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徐渭看到那行字,自然心頭明白,
這不等於是在下逐客令嗎?但是他不僅不走,還笑嘻嘻地說道:“既然你這樣盛情留我,我就再住下去吧!”說著,提起筆來,給這行字作了圈點: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
留!


 這一來,意義完全不同了,
主人沒招了,隻好讓他留下來了。
    從這些事例看來,標點符號的作用該有多大啊!
我們在中文學習的過程中,一定不要忽視每一個小小的標點符號呀。然而我國古時候卻沒有標點符號,文章讀起來很吃力,甚至被人誤解。直到漢朝才發明了“句讀”符號,語言完整的一小段為“句”;句中語意未完,語氣可停的一小段為“讀”(音逗)。宋朝使用“。”“,”來表示句讀。明代才出現了人名號和地名號,這些就是我國最早的標點符號。

下麵我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請大家給這個故事中的一句話加上標點符號。

 

從前有一位秀才給一個財主家的兒子說媒,他給財主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

此女麻臉無頭發烏黑皮膚白白癡癡純情不論聘金少不了

 

財主一看就欣然同意了。但是,結婚後的第二天財主就生氣地找秀才理論。可是,聽了秀才的解釋後,財主也隻能啞巴吃黃蓮,無可奈何了。

請為財主所認為的內容加上標點符號,再請為秀才所認為的內容加上標點符號。你會發現同樣的一句話加上不同的標點符號後,它的意義大不相同呢。

 

答案:

財主所認為的內容

此女麻臉無,頭發烏黑,皮膚白白,癡癡純情,不論聘金,少不了。

 

秀才所認為的內容

此女麻臉,無頭發,烏黑皮膚,白白癡癡,純情不論,聘金少不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