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北湖

老老實實做人,開開心心過日子
正文

【雜談】說說名字

(2010-01-03 09:14:26) 下一個

【雜談】說說名字

                             

說到給孩子取名字,我想我們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有過挖空心思、絞盡腦汁 、反複翻查字典的經曆。大多數家長們都認為,“名字”的好壞事關將來孩子的前途和命運,不能馬虎。要為孩子起一個寓意深刻獨一無二寄托著家長的無限希望的名字是送給孩子的第一份禮物。

,對中國人來說可是件大事。比如兩個陌生人初次見麵,第一句話總是客客氣氣地問一聲:“請問尊姓大名?”而對方往往謙虛一番:“免貴姓什麽什麽。”中國人講究姓名,是有來曆的,名不正則言不順嘛。

     在當今,六、七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中,男的很多叫國棟、定國、耀邦什麽的,名字老派、傳統,多有托名言誌、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寓意。女的大多叫:荷、蘭、菊、梅等,再不然就是:貞、淑、靜、雅等等,多取得古色古香或雅致曼妙。

在解放後出生的人們中,幾乎從姓名中能找到每一個時代的痕跡。如解放、建國、和平、援朝、超英、振華、躍進等,不消說這是五十年代生人;再如衛東、衛彪、文革、永紅、永忠以及紅軍、紅兵、紅英等等,這自然多是文革中出生的。

當毛主席在天安門上向全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並將每年的十月一日定為“國慶節”。從那以後很多十一前後出生的人,大多叫“國慶”,如王國慶、趙國慶、李國慶等等。網上說,國大陸名為國慶的約有40。我想如果我們站在天安門廣場大喊一聲國慶,保準會有一二十個人回頭。

現在的年輕父母們給孩子起名字,那就是五花八門的,有複古儒雅的;有新潮浪漫的;有崇洋的,模仿異國情調的;有求新求異的,爭取初次見麵就給人印象深刻的,等等,不一而足。

    很多人還記得在我們小的時候,每個人除了有一個自己的名字以外,還有一個有代表性的“外號”。 “外號”也叫“綽號”,大多是以這個人的長相特征或者這個人的“姓”為依據。如果這個人的頭發黃,那麽他(她)的“外號”一定是“黃毛”。如果這個人姓“孔”,那麽這個人的“外號”一定是“孔老二”。姓“田”的,“田”包含有很多土地的意思,那麽我的“外號”就是“小地主”了。現在我的很多同學的名字我都想不起來了,可是一提起他們的“外號”我還是記憶猶新。

名字隻是一個符號。這個符號卻往往代表了某一個人的全部社會文化信息。名如其人,並不是誇張。對於每一個中國人來說,對“毛澤東”這個名字再熟悉不過了。"澤東",字"潤之",名與字互參,有“潤澤東方”之意。這個名字叫起來,大氣磅礴,抱負非凡。這種感覺其實並非是單從名字的表麵意義中得來,還與一生救國救民的革命實踐有著密切的關係。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在《西行漫記》中對“朱德”這個名字的解釋是這樣的:“紅色的道德”,赤誠、熱烈、博大,厚德載物。這個親切可敬、質樸無華的名字,不是贏得億萬人的稱頌嗎?

還有些名字是讓人們厭惡的,也將會被曆史唾棄的。比如,“汪精衛”,這個名字起得原本是很不錯的,以中國古代傳說中銜石填海的精衛鳥命名,寓有革命到底、堅貞如一之意,又有豐富厚重的文化底蘊。誰知道這個名字的主人在中華民族最艱難最痛苦的時候,居然厚顏無恥地賣身投敵,成為千古罪人,真是活生生糟蹋了這個好名字。到現在為止,也沒聽說誰願意取名叫精衛的。這就象秦檜的後人哀歎:“令人至今愧姓秦”一樣。做人做到這個份上也就到頭了。

所以,一個人光是名字起得好還遠遠不夠。名字與做人是一體的。一個名字的份量與一個人的作為、人格、品德密切相關。名如其人,才是至善至美之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