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文心雕龍 第三宗經

(2012-01-10 18:38:26) 下一個

【原文】
三極彝訓,其書言經。經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鴻教也。
故象天地,效鬼神,參物序,製人紀,洞性靈之奧區,極文章之骨髓者也。
皇世《三墳》,帝代《五典》,重以《八索》,申以《九邱》,歲曆綿曖,條流紛糅。
自夫子刪述,而大寶鹹耀。於是《易》張《十翼》,《書》標七觀,《詩》列四始,
《禮》正五經,《春秋》五例,義既埏乎性情,辭亦匠於文理,故能開學養正,昭明有融。
然而道心惟微,聖謨卓絕,牆宇重峻,而吐納自深。譬萬鈞之洪鍾,無錚錚之細響矣。

【注釋】
象天地:即取象於天地。取象,即效法。
洞:深通。奧區:神秘淵深的地區。
《八索》:相傳是講八卦的書。
埏:和泥製瓦,比喻文章的教化作用。
吐納:偏義複詞,即言論,這裏指著作。

【譯文】
說明天、地、人三才經常的道理的書籍叫“經”。所謂“經”,就是永恒的、絕對的道理,
不可改易的偉大的教導。聖人創製經典,取法於天地,證驗於鬼神,探究事物排列的秩序,
從而製定出人倫綱紀。這樣的經典,可以說是深入到了人類靈魂的深處,探究掌握了文章的根本。
三皇時出現的《三墳》,五帝時出現的《五典》,加上《八索》《九丘》這些經典,
因為時代綿延久遠,流傳越來越不清楚,後來的著作也紛糅雜亂。自從經過孔夫子對古書的刪削整理
,這些經典才放射出光輝。於是《周易》的意義由《十翼》來發揮,《尚書》中標立了“七觀”,
《詩經》中列出了“四始”,《禮記》確定了五種主要的禮儀,《春秋》提出了五項條例。
所有這些,在內容上既能陶冶人的性情,在用辭上也可稱為寫作的典範。因此,它能啟發學習,
培養正道,這些作用永遠曆曆分明。然而自然之道的精神又十分的微妙,聖人的見解十分的高深,
而且他們的道德學問高超,因此他們的著作就能體現出深刻的自然之道。
這就好比千萬斤重的大鍾,不會發出細微的響聲一樣。

【原文】
夫《易》惟談天,入神致用。故《係》稱旨遠辭文,言中事隱;韋編三絕,固哲人之驪淵也。
《書》實記言,而訓詁茫昧,通乎爾雅,則文意曉然。故子夏歎《書》,“昭昭若日月之明,
離離如星辰之行”,言昭灼也。《詩》主言誌,詁訓同《書》,摛風裁興,藻辭譎喻,溫柔在誦,
故最附深衷矣。《禮》以立體,據事製⑤範,章條纖曲,執而後顯,采掇片言,莫非寶也。
《春秋》辨理,一字見義,五石六鷁,以詳備成文;雉門兩觀,以先後顯旨;其婉章誌晦,諒以邃矣。
《尚書》則覽文如詭,而尋理即暢;《春秋》則觀辭立曉,而訪義方隱。此聖文之殊致,表裏之異體者也。
至根柢槃深,枝葉峻茂,辭約而旨豐,事近而喻遠;是以往者雖舊,餘味日新,後進追取而非晚,
前修文用而未先,可謂泰山遍雨,河潤千裏者也。

【注釋】
韋編三絕:《史記·孔子世家》載,孔子晚年愛好《周易》,讀《周易》折斷了編串竹簡的牛皮三次。
韋,熟牛皮。古代用熟皮來做繩編連竹簡。
訓詁(ɡǔ):解釋古語,這裏作古語解。茫昧:不明白。
昭灼:明顯、明亮。
藻辭:使文辭有文采。譎喻:比喻婉轉。
製:體製。
婉章誌晦:“婉而成章”、“誌而晦”,是《春秋》寫作的五項條例中的兩條。
詭:深奧難懂。
柢(dǐ):根。槃:同“盤”,盤曲、回繞。

【譯文】
《周易》是專門研究自然變化的道理的,它十分的精深細微,並且完全可以在實際中加以運用。
所以《係辭》裏說:“它的旨意遠深,言辭有文采,它的語言中肯符合實際,它講的事理隱晦難懂。
”孔子讀這部書時,穿訂竹簡的牛皮條都讀斷了三次,可見這部書是聖人深奧哲理的寶庫。
《尚書》主要記的是先王的談話,隻是它的文字難懂,讀起來不易理解,但是隻要通過《爾雅》
這部工具書,懂得了古代的語言,那它的意思也就很明白了。所以子夏讚歎《尚書》說:“《尚書》
的論事,像日月那樣明亮,像星辰那樣清晰。”這就是說《尚書》記得很清楚明白。《詩經》主要是
抒發作者思想感情的,同《尚書》一樣不易理解,裏麵有《風》《雅》等不同類型的詩篇,寫作采
用了比、興、賦等寫作手法,文辭華美,比喻委婉,誦讀起來就會感受到它溫柔敦厚的特點,所以
《詩經》是最切合聖人內心深處的思想感情的了。《禮經》可以建立體製,它根據實際需要來製定
法規,各種條款非常詳細,為的是執行起來明確有效,即使任意從中取出一詞一句,沒有不是十分珍貴的。
《春秋》辨析事理,一個字便能表現它讚譽和批判來。例如關於“石頭從天上落到宋國的有五塊”
“六隻鶴鳥退著飛過宋國的都城”的記載,就以文字的詳盡來顯示寫作的技巧;又關於“雉門和兩觀發生
火災”的記載,就用先後秩序的不同來顯示了作者區分主次的意思;《春秋》用委婉曲折、用意隱晦的
方法寫成,確實有很深刻的含義。《尚書》雖則讀起來文辭似乎深奧,但一尋究它的內容,道理卻明
白易懂;《春秋》的文辭似乎很容易通曉明白,但當你要探訪它的意義時又深奧難懂了。由此可見,
這就是聖人的文章豐富多彩、各有特色,形式和內容都不盡相同。經書和樹一樣根柢盤結深固,枝長
就會葉茂,言辭簡約而包含的意義豐富,取事平凡而喻理遠大。所以雖然這些著作曆時久遠,但意義
卻日日新穎,後世學者去追求探取一點也不遲晚,前代先賢用了很久也不嫌過早。經書的作用好比泰
山的雲氣使雨水灑遍天下,黃河的河水灌溉千裏沃野一樣啊!

【原文】
故論說辭序,則《易》統其首;詔策章奏,則《書》發其源;賦頌歌讚,則《詩》立其本;銘誄箴祝,
則《禮》總其端;紀傳銘檄,則《春秋》為根:並窮高以樹表,極遠以啟疆,所以百家騰躍,終入環
內者也。若稟經④以製式,酌雅以富言,是仰⑤山而鑄銅,煮海而為鹽也。故文能宗經,體有六義:一
則情深而不詭,二則風清而不雜,三則事信而不誕,四則義直而不回,五則體約而不蕪,六則文麗而
不淫。揚子比雕玉以作器,謂五經之含文也。夫文以行立,行以文傳,四教所先,符采相濟。勵德樹聲
,莫不師聖,而建言修辭,鮮克宗經。是以楚豔漢侈,流弊不還,正末歸本,不其懿歟!

【注釋】
《書》發其源:《書》指《尚書》。《尚書》的誥、誓等和上述文體關係緊密。
銘:刻在器物上記功或者自警的作品。誄:哀悼死者的作品。箴(zhēn):對人進行告誡規勸的作品
。祝:禱告神明的作品。
啟疆:開拓疆域,這裏指擴大文章範圍。
稟經:接受經書的榜樣。稟,接受。
仰:應作“即”,即,靠近。
直:唐本作“貞”,正之意。回:邪。
淫:過度。
符采相濟:符采,玉石的橫紋。濟,幫助。這裏以玉和紋的關係比喻德行、忠誠、信義與文章的關係。

【譯文】
因此,論、說、辭、序等體裁都從《周易》開始;詔、策、章、奏等體裁都發源於《尚書》;
賦、頌、歌、讚等體裁以《詩經》為根本;銘、誄、箴、祝等體裁,都從《禮記》開端;
紀、傳、盟、檄等體裁都以《春秋》為根源。它們都為文章樹立了很好的榜樣,替文章的發展
開辟了廣闊的領域。所以任憑諸子百家如何的馳騁踴躍,但終於還是超不出經書的範圍。如果
根據經書的體式去製定各種體裁的文章格式,參照“五經”雅正的詞匯來豐富寫作的語言,那作
文就像靠近礦山冶煉,在海邊熬煮海水製鹽一樣啊!所以,如果做文章能夠學習“五經”,這樣的
文章具有六種特點:一是思想感情深摯而不詭譎,二是文風純正而不雜亂,三是敘事真實可信而
不虛誕,四是義理正直而不歪曲,五是文體簡約而不繁雜,六是文辭華麗而不過分。揚雄用玉石
之有雕琢才能成玉器做比喻,說明“五經”裏也應包含著文采。人的德行決定文章的好與壞,而德
行又是通過文辭才得以表現而加以流傳,孔子的文辭、德行、忠誠、信義這“四教”中,將文辭放
在了首位,正如玉石必須有精致的花紋一樣,相濟相成,文辭也必須與德行、忠誠、信義三者互
相結合。後來人們勉勵道德、樹立聲名,都向聖人學習,隻是於文章的寫作方麵卻很少向聖人的
經典學習。所以楚辭就比較豔麗,漢賦就過度地侈華,它們的弊病流傳下來,越發展越厲害,其
勢不可回還。糾正這些錯誤,使文風回歸到經書的正路上去,不是就正確了嗎?

【原文】
讚曰:三極彝訓,訓深稽古。致化歸一,分教斯五。性靈熔匠,文章奧府。淵哉鑠乎,群言之祖。

【注釋】
稽:查究。
淵:深。鑠:同“爍”,光亮。

【譯文】
總結:
經書闡述了天、地、人三才的常道,
道理深刻又稽考到遠古。
教化民眾是它們總的目的,
分類教導分為五經。
它們真是培養人性靈的巨匠,
它們真是探究文章奧秘的寶庫。
多麽精微,多麽燦爛啊,
真是一切文章的宗祖。

【評析】
《宗經》和上一篇《征聖》有著密切的聯係;因為聖人的思想觀點是通過經典呈現出來的,
所以要想學習聖人就必須學習經典,向聖人學習寫作也必須通過經書。
全篇分三部分:一、概述諸經的基本情況及其教育作用;二、介紹“五經”寫作的基本特點及
其成就;三、說明必須宗經的原因。從經書和後代各種作品的關係看,劉勰認為各種文體都
起源於經書;文章能夠宗經,就會有六種好處,否則就會出現楚漢以後的文章創作過分追求
形式的流弊。

本文來自【易文言】-古文,文言文在線翻譯網http://ewenyan.com/articles/wxdl/3.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