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魚兒·雁丘詞
《摸魚兒·雁丘詞》,又作《邁陂塘·雁丘詞》,亦作《摸魚兒·恨人間情為何物》,是由金代詩人、文學家、曆史學家元好問作於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赴並州府試途中的著名詞作。在詞中,作者馳騁豐富的想象,運用比喻、擬人等藝術手法,對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開了深入細致的描繪,再加以充滿悲劇氣氛的環境描寫的烘托,塑造了忠於愛情、生死相許的大雁的藝術形象,譜寫了一曲淒婉纏綿,感人至深的愛情悲歌,是為中國古代歌頌忠貞愛情的佳詞,而“恨人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一句更成為描寫忠貞不逾愛情的名句,傳唱至今。
詩詞原文
摸魚兒·雁丘詞
作者:元好問(金末元初)
乙醜歲⑵赴試
並州,道逢捕雁者雲;“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
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
壘石為識,號曰“雁丘”。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
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
渺萬裏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相思無用 唯別而已
別期若有定
千般煎熬又何如
莫道黯然銷魂
何處柳暗花明
格律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
歡樂趣,離別苦,是中更有癡兒女。
○●▲,●⊙●、⊙○⊙●○○▲
君應有語:
⊙○⊙▲
渺萬裏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風雨。
⊙○⊙●○○●,⊙●⊙○○▲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
(注:○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詩詞注釋譯文
詩詞注釋
《摸魚兒》,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一名《摸魚子》,又名
所收為最早。雙片一百一十六字,前片六仄韻,後片七仄韻。雙結倒數
第三句第一字皆領格,宜用去聲。
即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以天幹地支紀年為乙醜年,
當時元好問年僅十六歲。
赴試並州:《金史·選舉誌》載:金代選舉之製,由鄉至府,由府至
省及殿試,凡四試。明昌元年罷免鄉試。府試試期在秋八月。府試處所
承安四年贈太原,共為十處。
識(zhì):標誌。
雁丘:嘉慶《大清一統誌》:雁丘在曲陽縣西汾水旁。金元好問赴府
試……累土為丘,作《雁丘詞》。
無宮商:不協音律。
直教:竟使。許:隨從。
雙飛客:大雁雙宿雙飛,秋去春來,故雲。
“是中”句:這雁群中更有癡迷於愛情的。
“君應”四句:萬裏長途,層雲迷漫,千山暮景,處境淒涼,形影孤單為
誰奔波呢?
“橫汾”三句:這葬雁的汾水,當年漢武帝橫渡時何等熱鬧,如今寂寞淒
涼。漢武帝《秋風辭》:“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
兮發棹歌。”平楚:楚指叢木。遠望樹梢齊平,故稱平楚。
“招魂”二句:我欲為死雁招魂又有何用,雁魂也在風雨中啼哭。招魂楚些
(suò):《楚辭·招魂》句尾皆有“些”字。何嗟及:悲歎無濟於事。山鬼:
《楚辭·九歌·山鬼》篇指山神,此指雁魂。
“天也”二句:不信殉情的雁子與普通鶯燕一樣都寂滅無聞變為黃土,它
將聲明遠播,使天地忌妒。
騷人:詩人。
詩詞韻譯
叩問世間:愛情到底是什麽,竟然值得以死相報?
天涯共飛,恩愛依偎,你們雙雙度過了多少個寒來暑到。
有過歡樂,離別更苦,如此癡情的兒女,世上哪裏去尋找?
雁兒啊,你仿佛在說:綿綿雪峰,萬裏雲海,日照將殘,
失去至愛,形影孤單,哪裏還能經得起歲月的煎熬?
汾河岸邊,當年弦歌曼舞,而今卻是一片冷落寂寥,
愛侶已亡,無由招魂。聽吧!連山鬼也在風雨中悲嚎。
此情蒼天也會動容;豈能象尋常鶯燕,銷骨黃土蓬蒿?
歲月流逝,縱然一千年、一萬年,我相信自有騷人墨客,
來到雁丘墓前,為你們的愛情,長歌當哭,酹酒滔滔。
詩詞簡譯
天啊!請問世間的各位,愛情究竟是什麽,竟會令這兩隻飛雁以生
死來相對待?南飛北歸遙遠的路程都比翼雙飛,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
依舊恩愛相依為命。比翼雙飛雖然快樂,但離別才真的是楚痛難受。到
此刻,方知這癡情的雙雁竟比人間癡情兒女更加癡情!相依相伴,形影
不離的情侶已逝,真情的雁兒心裏應該知道,此去萬裏,形孤影單,前
程渺渺路漫漫,每年寒暑,飛萬裏越千山,晨風暮雪,失去一生的至愛
,形單影隻,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麽意義呢?
這汾水一帶,當年本是漢武帝巡幸遊樂的地方,每當武帝出巡,總
是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熱鬧,而今卻是冷煙衰草,一派蕭條冷落。
武帝已死,招魂也無濟於事。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卻不會再歸
來了!雙雁生死相許的深情連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決不會和鶯兒燕
子一般,死後化為一抔塵土。將會留得生前身後名,與世長存。千秋萬古
,也會有像我和我的朋友們一樣“鍾於情”的騷人墨客,狂歌縱酒,尋訪雁
丘墳故地,來祭奠這一對愛侶的亡靈。
詩詞評價
這首詞名為詠物,實在抒情。作者馳騁豐富的想象,運用比喻、擬人
等藝術手法,對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開了深入細致的描繪,再加以充
滿悲劇氣氛的環境描寫的烘托,譜寫了一曲淒婉纏綿,感人至深的愛情悲
歌,深深寄托了詞人純真的愛情理想。詞中以帝王盛典之消逝反襯雁丘之
長存,說明純真愛情在詞人心目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也是詞人樸素的
民本思想的折光。這首作品中的崇情意識,與遼金文學率真尚情之傳統一
致,和詞人年少之浪漫癡情有關,也與《董解元西廂記》和後來元雜劇肯
定個人價值和欲望的精神相通。全詞情節並不複雜,行文卻騰挪多變。圍
繞著開頭的兩句發問,層層深入地描繪鋪敘。有生前的歡樂,也有死後的
淒苦,有對往事的追憶,也有對未來的展望,前後照應,寓纏綿之情於跌
宕之中,寄人生哲理於情語之外,清麗淳樸、溫婉蘊藉,具有很高的藝術
價值。
詩詞賞析
版本一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大雁的生死至情深深地震撼了作
者,他將自己的震驚、同情、感動,化為有力的詰問,問自己、問世人、問
蒼天,究竟“情是何物”?起句陡然發問似雷霆萬鈞,破空而來;如熔岩沸騰
,奔湧而出。正如後來
湯顯祖在《牡丹亭·題詞》中所說:“
情之所至,生可
以死,死可以複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情至極處
,具是何物,竟至於要生死相許?作者的詰問引起讀者深深的思索,引發出
對世間生死不渝真情的熱情謳歌。在“生死相許”之前加上“ 直教”二字,更加突
出了“情”的力量之奇偉。詞的開篇用問句,突如其來,先聲奪人,猶如盤馬彎
弓,為下文描寫雁的殉情蓄足了筆勢,也使大雁殉情的內在意義得以升華。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這二句寫雁的感人生活情景。大雁
秋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歸,雙宿雙飛。作者稱他們為 “雙飛客”,賦予它們的比
翼雙飛以世間夫妻相愛的理想色彩。“天南地北” 從空間落筆,“幾回寒暑” 從時
間著墨,用高度的藝術概括,寫出了大雁的相依為命、為下文的殉情作了必要
的鋪墊。
歡樂趣,別離苦,是中更有癡兒女—— 是中:於此,在這裏麵。這幾句是
說大雁長期以來共同生活,既是團聚的快樂,也有離別的酸楚,在平平淡淡的
生活中形成了難以割舍的一往深情。長期以來,這對“雙飛客”早已心心相印,癡
情熱愛,矢誌不渝。“癡兒女”三字包含著詞人的哀婉與同情,也使人聯想到人世
間更有許多真心相愛的癡情男女。
君應有語。渺萬裏層雲,
千山暮雪,隻影為誰去—— 君:指殉情的大雁。
這四句是對大雁殉情前心理活動細致入微的揣摩描寫。當網羅驚破雙棲夢之後,
作者認為孤雁心中必然會進行生與死、殉情與偷生的矛盾鬥爭。但這種猶豫與
抉擇的過程並未影響大雁殉情的摯誠。相反,更足以表明以死殉情是大雁深入
思索後的理性抉擇,從而揭示了殉情的真正原因:相依相伴,形影不離的情侶
已逝,自己形孤影單,前路渺茫,失去一生的至愛,即使荀活下去又有什麽意
義呢?於是痛下決心, “自投於地而死”。“萬裏”、“千山”寫征途之遙遠,“層雲”
、 “暮雪”狀前景之艱難。此四句用烘托的手法,揭示了大雁心理活動的軌跡,
交待了殉情的深層原因。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這幾句借助對曆史盛跡的追憶
與對眼前自然景物的描繪,渲染了大雁殉情的不朽意義。 “橫汾路”指當年
漢武帝巡幸處。“寂寞當年簫鼓”是倒裝句,即當年簫鼓寂寞。楚:即從莽,平楚就是平
林。這幾句說的是,在這汾水一帶,當年本是帝王遊幸歡樂的地方,可是現在已
經一片荒涼,平林漠漠,荒煙如織。據《史記·封禪書》記載,漢武帝曾率文武
百官至汾水邊巡祭後土,武帝做《秋風辭》,其中有“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
揚素波,簫鼓鳴兮發棹歌”之句,可見當時是簫鼓喧天,棹歌四起,山鳴穀應,何
等熱鬧。而今天卻是四處冷煙衰草,一派蕭條冷落景象。古與今,盛與衰,喧囂
與冷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這幾句中,詞人用當年武帝巡幸,炫赫一時,
轉瞬間煙消雲散,反襯了真情的萬古長存。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風雨—— 些,句未象聲詞。《楚辭·招魂》句尾均
用“些”字,所以稱“楚些”。這句意思是 武帝已死,招魂無濟於事。山鬼自啼風雨
——《楚辭·九歌》中有《山鬼》篇,描寫山中女神失戀的悲哀。這裏說的是山鬼
枉自悲啼,而死者已矣。以上兩句借《楚辭》之典反襯了殉情大雁真情的永垂不朽
。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大雁生死相許的深情連上天也嫉妒,所
以這對殉情的大雁決不會和一般的鶯兒燕子一樣化為黃土。而是“留得生前身後名”
,與世長存。這幾句從反麵襯托,更加突出了大雁殉情的崇高,為下文尋訪雁丘作
好鋪墊。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這是從正麵對大雁的稱讚
。詞人展開想象,千秋萬古後,也會有像他和他的朋友們一樣的“鍾於情”的騷人墨客
,來尋訪這小小的雁丘,來祭奠這一對愛侶的亡靈。“狂歌痛飲”生動地寫出了人們的
感動之深。全詞結尾,寄寓了詞人對殉情者的深切哀思,延伸了全詞的曆史跨度,
使主題得以升華。
版本二
這首詞名為詠物,實在抒情。作者馳騁豐富的想象,運用比喻、擬人
等藝術手法,對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開了深入細致的描繪,再加以充
滿悲劇氣氛的環境描寫的烘托,塑造了忠於愛情、生死相許的大雁的藝術
形象,譜寫了一曲淒婉纏綿,感人至深的愛情悲歌。詞作中大雁的慘死正
象征著青年男女純真愛情的禮讚,其中深深寄托了詞人進步的愛情理想。
詞中以帝王盛典之消逝反襯雁丘之長存,正說明純真愛情在詞人心目中有
著至高無上的地位,也是詞人樸素的民本思想的折光。詞中寫殉情之雁不
會與鶯兒、燕子一樣化為黃土,正是強調其忠於愛情的精神不朽。詞人站
在曆史的高度,寫出了這種精神的永不磨滅,使讀者不能不佩服他的驚人
識見。這首作品中的崇情意識,與遼金文學率真尚情之傳統一致,和詞人
年少之浪漫癡情有關,也與《
董解元西廂記》
和後來元雜劇肯定個人價值
和欲望的精神相通。全詞情節並不複雜,行文卻騰挪多變。圍繞著開頭的
兩句發問,層層深入地描繪鋪敘。
有大雁生前的歡樂,也有死後的淒苦,有對往事的追憶,也有對未來
的展望,前後照應,上下聯,寓纏綿之情於豪宕之中,寄人生哲理於情語
之外,清麗淳樸、溫婉蘊藉,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元好問的詞作以雄渾
博大見長。在這首詞中詞人以健筆寫柔情,熔沉雄之氣韻與柔婉之情腸於
一爐,確實是柔婉之極而又沉雄之至。清人
劉熙載評元好問詞時說“
疏快之
中,自饒深婉,亦可謂集兩宋之大成者矣”(《藝概·詞曲概》)。這首《
雁丘詞》正是摧剛為柔,“疏快之中,自饒深婉”的範例。
版本三
這是一首詠物詞,詞前小序為:“太和五年乙醜歲,赴試並州,道逢捕
雁者,雲:‘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皆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
’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為識,號曰雁丘,時同行有多為賦詩,
予亦有《雁丘辭》。舊時作無宮商,今改定之。”可見,這是詞人為雁殉情
而死的事所感動,才揮筆寫下了這首詞,寄托自己對殉情者的哀思。
“乙醜”即1205年(金章宗泰和五年)。“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一個“問”字破空而來,為殉情者發問,實際也是對殉情者的讚美。“直教生
死相許”則是對“情是何物”的震撼人心的回答。古人認為,情至極處,“生者不
以死,死者不以生”。“生死相許”是對至情至愛的盛讚,這“直教”二字,則聲如
巨雷,驚天地,泣鬼神。“天南地北”二句寫雁的生活。“雙飛客”即為雁。大雁
秋南下而春北歸,雙飛雙宿,形影不離,經寒冬,曆酷暑,多像人間的那一
對癡男怨女。無論是團聚,還是離別都仿佛眼前,刻骨銘心。“君應”四句揣想
雁的心情。“君”指殉情的雁。僥幸脫網後,想未來之路萬裏千山,層雲暮雪,
形孤影單,再無愛侶同趣共苦,生有何樂呢?不如共赴黃泉吧,這裏對殉情雁
的心理世界做了形象的描寫,使讀者的熱血不由不沸騰起來。
過片後借助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襯托大雁殉情後的淒苦,“橫汾”三句寫葬
雁的地方。“雁丘”所在之處。漢代帝王曾來巡遊,但現在這裏卻簫鼓絕響,隻
餘煙樹,一派淒冷,“橫汾”橫渡汾水。漢武帝《秋風辭》有“泛樓船兮濟汾河,
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秋風辭》有“簫鼓鳴兮發棹歌”。“平楚”,如言平林
。“招魂”二句意為雁死不能複生,山鬼枉自哀啼。“招魂楚些”意為用“楚些”招魂。
語出《楚辭·招魂》,它的句尾用“些”字,故言“楚些”。“何嗟及”即嗟何及。《詩經
·王風》中有“何嗟及矣”,元詞本此。“山鬼”“啼風雨”本自《楚辭·九歌·山願》“杳冥
冥兮羌書晦,東風飄兮神買雨”。這裏作者把寫景同抒情融為一體,用淒涼的景物
襯托雁的悲苦生活,表達詞人對殉情大雁的哀悼與惋惜“天地妤”二句,寫雁的殉
情將使它不像鶯、燕那樣死葬黃土,不為人知;它的聲名會惹起上天的忌妒。這
是詞人對殉情大雁的禮讚。“千秋”四句,寫雁丘將永遠受到詞人的憑吊。
總之,這首詞緊緊圍繞“情”字,以雁擬人,譜寫了一曲淒惻動人的戀情悲歌,
表達了詞人對殉情者的哀思,對至情至愛的謳歌。
版本四
此詞作於金宣宗泰和五年(1205)遺山十六歲時,雖晚年曾經改定,
然大體則為原作。詞的上片在小序已敘事情梗概的基礎上追尋殉情成因:
前七句以我觀物,放眼於巨大的時空中突出其長久廝守,同甘共苦、相依
為命的深情厚感;後四句以我度物,模擬死雁之口,說出其殉情的原因。
下片寫憑吊,前三句渲染雁丘所處環境的冷落寂寞;“招魂”二句敘述為雁
招魂及雁魂之淒苦;“天也妒”二句論斷為情而死必將流芳千古;末四句點
出壘築雁丘的用意。
這首詠物詩通過對雁的生活和心理體貼入微的描寫及雁丘淒涼環境的
渲染,譜寫了一曲淒惻動人的戀情悲歌,歌頌了大雁同生共死的“至情”。
擬人手法的運用,打通了人與物的界限,使歌頌的“至情”擴展的世間萬物。
詞以抒情為主,多用議論口吻,景因情設,隨意揮灑,將淒傷的愛情悲劇
寫得跌宕澎湃,慷慨激越,可謂“婀娜中含剛健”。
作者生平
元好問(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
漢族,山西秀容
(今山西
忻州)人。生於金章宗
明昌元年(1190)七月初八,
於元憲宗蒙哥
七年(1257)九月初四日,卒於
獲鹿(在今
河北省)寓舍,
歸葬故鄉係舟山
作者著作
員外郎,金亡不仕。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
其詩奇崛而絕雕琢,巧
縟而不綺麗,形成河汾詩派。晚年致力收集金君臣遺言往事,多為後人纂修
金史所本。著有《杜詩學》、《東坡詩雅》、《錦畿》、《
詩文自警》、《
壬辰雜編》、《遺山先生文集》四十卷、《續夷堅誌》四卷、《遺山先生新
樂府》五卷等,傳世有《遺山先生文集》,編有《
中州集》,
現有清光緒讀
書山房重刊本《元遺山先生全集》。
他是我國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曆史學家,文壇盟主,是宋金對峙
時期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際在文學上承前啟後的橋梁,被尊為
“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詩、文、詞、曲,各體皆工。詩作成就最高,“喪亂
詩”尤為有名;其詞為金代一朝之冠,可與兩宋名家媲美;其散曲雖傳世不多
,但當時影響很大,有倡導之功。
著有《元遺山先生全集》,詞集為《
遺山樂府》。輯有《中州集》,
保存
了大量
金代文學作品。著有其詩剛健、其文弘肆、其詞清雋,
缺點是“往往自蹈
窠臼”。今存詩1361首,內容豐富。一些詩篇生動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動亂和百姓
苦難,如《岐陽》、《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後即事》詩,沉鬱悲涼,追蹤老杜,
堪稱一代「詩史」。其寫景詩,表現山川之美,意境清新,膾炙人口。詩體裁多
樣,七言是其所長。
元好問之文繼承唐宋大家傳統,清新雄健,長短隨意,眾體悉備,為金代文
學批評之巨子,仿
杜甫《
戲為六絕句》體例所寫《論詩絕句三十首》
,在文學批
評史上影響頗大。
今存詞377首,藝術上以蘇、辛為典範,兼有豪放、婉約諸種風格,當為金代
詞壇第一人。今存散曲僅9首,用俗為雅,變故作新,具有開創性。《續夷堅誌》
為其筆記小說集,為金代現存的優秀短篇小說。
摘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