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的 《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
餘歡, 今宵別夢寒。
《送別》曲調取自約翰·p·奧德威作曲的
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采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送別》不涉教化,意蘊悠長,音樂與文學的結合堪稱完美。歌詞以
長短句結構寫成,語言精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邃。歌曲為單三部曲式結構,每個樂段由兩個樂句構成。第一、三樂段完全相同,音樂起伏平緩,描繪了長亭、古道、夕陽、笛聲等晚景,襯托出寂靜冷落的氣氛。第二樂段第一樂句與前形成鮮明對比,情緒變成激動,似為深沉的感歎。第二樂句略有變化地再現了第一樂段的第二樂句,恰當地表現了告別友人的離愁情緒。這些相近甚至重複的樂句在歌曲中並未給人以繁瑣、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強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統一性,賦予它一種特別的美感。“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離愁,幽美的歌詞寫出了別緒,聽來讓人百感交集。首尾呼應,
詩人的感悟:看破紅塵。
這首廣為傳唱的歌曲就是李叔同的代表作。
《送別》-背後故事
李叔同在寫《送別》這首歌詞時,還有一段動人故事。弘一法師在俗時,“天涯五好友”中有位叫
許幻園的;有年冬天,大雪紛飛,當時舊上海是一片淒涼;許幻園站在門外喊出李叔同和葉子小姐,說:“叔同兄,我家破產了,咱們後會有期。”說完,揮淚而別,連好友的家門也沒進去。李叔同看著昔日好友遠去的背影,在雪裏站了整整一個小時,連葉子小姐多次的叫聲,仿佛也沒聽見。隨後,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內,把門一關,讓葉子小姐彈琴,他便含淚寫下: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的傳世佳作。
《送別》一詞寫的是人間的離別之情,述的是人間美好之緣,構築的卻是人生的天問風景。從歌詞的字裏行間,我們也感悟到人間事事本無常的道理。花開花落,生死無常,何況離別呢!在這首清詞的麗句中,蘊藏著禪意,是一幅生動感人的畫麵,作品中充溢著不朽的真情,感動著自己,也感動著熟悉的陌生的人們。在弘一法師的眾多作品裏,從另外一個角度也體現了
中國文化的意蘊和精神。“一音入耳來,萬事離心去”。弘一法師的作品充滿了人生哲理,蘊藏著禪意,給人啟迪,寧靜淡雅。法師的詞象一杯清香的茶,清淡純淨,淡中知真味。
從李叔同在不同時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追求人生的圓滿境界和對社會的責任感,他的臨終絕筆“悲欣交集”充分說明了這一事實;李叔同一生有三個過程:認識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對他的一生,
趙樸初居士有詩為證:
深悲早現茶花女,
勝願終成苦行僧,
無盡奇珍供世眼,
一輪圓月耀天心。
李叔同是我國現代歌史的啟蒙先驅。接受了
歐洲音樂文化的李叔同,把一些歐洲歌曲的現成曲調拿來,由他自己填寫了新詞。這些歌曾在全國範圍內廣為傳播。曲調帶著強烈的外來色彩,歌詞帶著濃重的舊體詩詞的韻調,這便是最初的,也是宣告一個新的時代已經到來的歌。李叔同用這樣的歌完成了啟蒙者的曆史任務。
李叔同不僅是中國“學堂樂歌”最為傑出的作者,而且較早注意將
民族傳統文化遺產作為學堂樂歌的題材。他於1905年編印出版的供學校教學用的《國學唱歌集》,即從《詩經》、《楚辭》和古詩詞中選出13篇,配以西洋和日本曲調,連同兩首昆曲的譯譜合集而成的。其中的《祖國歌》,還是當時為數較少、以中國民間曲調來填詞的一首學堂樂歌,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不久他東渡日本,學習西方音樂、美術、戲劇理論,主攻鋼琴。曾創辦我國第一部音樂
刊物《音樂小雜誌》,竭力提倡音樂“琢磨道德,促社會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
社會教育功能。同時發表了《我的國》、《隋堤柳》等懷國憂民的樂歌。
李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樂歌作品70餘首。編作的樂歌繼承了中國古典詩詞的優良傳統,大多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辭依永秀麗,聲轍抑揚頓挫有致,意境深遠而富於韻味。加上他具有較為全麵的中西音樂文化修養,選用的多為歐美各國的通俗名曲,曲調優美動人,清新流暢,詞曲的結合貼切順達,相得益彰,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因此,他的樂歌作品廣為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喜愛,像《送別》、《憶兒時》、《夢》、《西湖》等,特別是《送別》,先後被電影《早春二月》、《
城南舊事》成功地選作插曲或主題歌。
摘自百度百科
李叔同真是個難得全才,一看到他的詩歌就情不自禁的喜歡,
宛如一道道美麗的風景線,清香淡雅,穿越時空,曆久彌香。
含嫣肯定會喜歡的。
無心者公,無我者明。
自古仁人誌士,以儒濟世、以道修身、以佛治心,可謂是智慧通達。
以淡字交友,以聾字止謗;以刻字責己,以弱字禦侮。
事不可做盡,言不可道盡。
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減一分福澤。
恩怕先益後損,威怕先鬆後緊。
涵容以待人,恬淡以處世。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濟。
以虛養心,以德養身,以仁義養天下萬物,以道養天下萬世。 不為外物所動之謂靜,不為外物所實之謂虛。
劉念台雲:“涵養,全得一緩字,凡言語、動作皆是。”
應事接物,常覺得心中有從容閑暇時,才見涵養。
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
人生最不幸處,是偶一失言,而禍不及;偶一失謀,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獲小利。後乃視為故常,而不恬不為意。則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於作事,必克己謹嚴,要做到極致。
於生活,應戒絕奢華,一切從簡。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
事當快意處須轉,言到快意處須住。
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全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