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弗所書第一章
1:1 奉 神旨意,作基督耶穌使徒的保羅,寫信給在以弗所的聖徒,就是在基督耶穌裏有忠心的人: 1:2 願恩惠、平安從 神我們的父和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 1:3 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 神!他在基督裏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 1:4 就如 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裏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麵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 1:5 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 1:6 使他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讚。這恩典是他在愛子裏所賜給我們的。 1:7 我們藉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豐富的恩典。 1:8 這恩典是 神用諸般智慧聰明,充充足足賞給我們的, 1:9 都是照他自己所預定的美意,叫我們知道他旨意的奧秘, 1:10 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裏麵同歸於一。 1:11 我們也在他裏麵得了基業(注:“得”或作“成”),這原是那位隨己意行做萬事的,照著他旨意所預定的, 1:12 叫他的榮耀,從我們這首先在基督裏有盼望的人,可以得著稱讚。 1:13 你們既聽見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們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他,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 1:14 這聖靈是我們得基業的憑據(注:原文作“質”),直等到 神之民(注:“民”原文作“產業”)被贖,使他的榮耀得著稱讚。 1:15 因此,我既聽見你們信從主耶穌,親愛眾聖徒, 1:16 就為你們不住地感謝 神,禱告的時候,常提到你們, 1:17 求我們主耶穌基督的 神,榮耀的父,將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賞給你們,使你們真知道他。 1:18 並且照明你們心中的眼睛,使你們知道他的恩召有何等指望;他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 1:19 並知道他向我們這信的人所顯的能力是何等浩大, 1:20 就是照他在基督身上所運行的大能大力,使他從死裏複活,叫他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邊, 1:21 遠超過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連來世的也都超過了。 1:22 又將萬有服在他的腳下,使他為教會作萬有之首。 1:23 教會是他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 壹.信徒在基督裏的地位(一~三) 一.祝福(一1、2) 一1 保羅的名意思“微小”。他的身量可能合符這個描述,但他的屬靈影響力可不小。他自稱為基督耶穌使徒,指出他是由升天的主任命,執行特別的使命的。他的使命就是把福音傳給外邦人,並把偉大的教會真理教訓他們(三8、9)。以弗所書論到教會,教會真理先啟示給使徒和先知(三5),故保羅自稱使徒是合宜的。他這樣自稱並非自誇,隻是為說明他論說的權柄。權柄來自奉神旨意這句話。保羅沒有選擇這分工作為自己的職業,也沒有人指派他去工作,這徹頭徹尾是個神聖的呼召(加一1)。 書信寫給在以弗所的聖徒,就是在基督耶穌裏有忠心的人。聖徒是從世界分別出來歸神的人,在新約這稱呼用於所有重生的信徒。基本上,這指著信徒在基督裏的地位,卻非他的本質。在基督裏,所有信徒都是聖徒,盡管他們裏頭並不常是聖潔的。例如,保羅稱哥林多信徒為聖徒,但顯然下文指出他們並沒有過聖潔的生活。然而,神的旨意要我們行事為人與我們的地位相稱:聖徒理當有聖徒的樣式。 在基督耶穌裏有忠心。有忠心指“相信者”,就是形容所有真基督徒。當然,信徒也當忠心,意謂可靠、可信賴。但這裏的基本意思是他們承認基督耶穌為他們的主和救主。 有兩卷最早的手抄本漏了在以弗所一句,但在大部分手抄本都有。許多學者相信這是封傳閱的信,寫給幾處基督徒的地方聚會閱讀,在以弗所的教會是代表。幸而這問題並不影響書信的真確性和所給我們的價值。 一2 接著使徒向聖徒的祝福。字字都帶著屬靈的意義──不象今天我們慣用的空洞祝福語。 恩惠是日常生活上從神而來的扶助。保羅書信的讀者已靠神的恩典得著拯救,這恩典是失喪之人所不配得的寵愛。現在,他們需要從神而來的力量,好麵對困難、試煉和生命的哀痛。這就是保羅在這裏為他們所求願的。 平安是人生變幻無常景況下的安息心靈。聖徒歸信主時已經曆到與神相和。但每一天,他們需要神的平安,就是平靜、穩妥的歇息,不受環境影響,隻管凡事禱告交托神,就能得著(腓四6、7)。 要留意,先有恩惠,平安隨至。這是恒常的次序。惟有在恩惠解決罪的問題後,人方可認識平安;並且惟有天天藉神所賜而人所不配得的力量,信徒才可以經曆平安,就是在人生一切變幻的景況下全然的平安。 恩惠(希臘文為charis)是希臘話的特有用語。猶太人以平安(希伯來文為shalom)一詞作為祝願。此二詞放在一起時,就可以看見給世人的福音的縮影。二詞連起來,也看見保羅在以弗所書圓滿地闡述新約教會的真理──猶太人與外邦人在基督裏成為一體。 恩惠平安,從神我們的父,和主耶穌基督……保羅沒有半點猶豫,把主耶穌放到與父神同的地位;他尊敬子如同尊敬父。我們也當如此(約五23)。 不可忽略神我們的父是一句奇妙的連接詞。神字傳出一個印象,就是一位至高而不可接近者。父一名則論到一位親密而可接近者。代名詞我們的把二字串起來,給我們一個驚人的真理:居住於永恒那位崇高的神,是每個藉相信主耶穌得救的人慈愛的父親。 我們救主的全名是主耶穌基督。他是主,是我們絕對的主人,有全權管理我們和我們的所有。他是耶穌,是把我們從罪中釋放的救主。他是基督,是我們神聖並受膏的先知、祭司和君王。他的名,向每個聆聽的耳朵揭開何等豐富的真理! 二.保羅為神所賜的恩福讚美神(一3~14) 一3 簡短地問安後,使徒高聲唱詠莊嚴的讚美詩。這是新約中敬拜的高峰。我們看見一個湧溢的心,因著恩典的福氣敬拜神。在這幾節(3至14節),保羅從昔日的一直到將來的永恒,追溯神救恩的工作,當中必然論到神意旨的奧秘──信主的猶太人與外邦人同享榮耀的產業。 開始時,他呼籲一切認識神的人頌讚他,就是藉讚美和崇敬的愛,叫他的心喜悅,受頌讚者是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耶穌幾次稱神為神(太二七46),其它時候稱他為父(約一○30)。受頌讚者也是那賜福者。我們以讚美頌讚他;他向我們展示他恩典的豐滿,賜福予我們,使我們喜樂。 他在基督裏,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這是個恩典的金字塔現象: 屬靈的福氣 各樣屬靈的福氣 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 在基督裏所賜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 先注意他的心和手何等無限──各樣屬靈的福氣。也注意這些是屬靈的福氣。簡單的說,把這些福氣跟律法下以色列人所得的作個對比。在舊約,對一個忠心、順服的猶太人,神以長壽、家族昌盛、田產豐富及得勝仇敵報答他(申二八2~8)。基督徒蒙的福氣有所不同,這些福氣是屬靈的,就是非物質、不能看見、不會衰殘的珍寶。舊約聖徒實在也享有一些屬靈的福氣,但我們發現今天基督徒享有的福氣,是前所未有的。 我們的福氣是屬天的,就是“在天上的”。屬靈的福氣並非地上屬物質的福氣,而是天上屬靈的福氣。在天上一句,在以弗所書使用了五次: 一3 屬靈福氣的範圍 一20 基督現今在寶座上的情景 二6 我們在基督裏現今在寶座上的情景 三10 天使看見神在教會裏彰顯智慧的地方 六12 現今我們與邪靈爭戰的領域 我們把這些經文放在一起,便可看見在天上的真正聖經中的定義。安格提出,這些福氣是“信徒藉著聖靈的洗,並與基督聯合的地位和經曆的範圍。”所有屬靈的福氣都在基督裏,就是藉著他在各各他山上成就的工而獲得的。現在福氣都在基督裏獲得;神賜予信徒的一切福都在主耶穌裏。要得著這些福氣,我們必須憑信與基督聯合。在基督裏,便立刻成為擁有福氣的人。薛弗爾寫道:“在基督裏是一切得救者的分,他們分受他一切所作、所是,和他的一切。” 在基督裏是以弗所書的一個主要用語。書中有兩條連貫新約真理的線──信徒地位並他行事為人的真理。 先是信徒的地位。凡活在世上的人不是“在亞當裏”,就是“在基督裏”。“在亞當裏”的人都在罪中,是在神麵被定罪的。人不能行什麽以討神喜悅,或換取他的恩寵。人向神不能有任何要求,人若要得著所配得的,就隻有永遠的滅亡。 人若歸向神,神便不再視他為當被定罪的亞當的子孫,卻把他看作在基督裏,並以此為根據接納他。看見這點是重要的。信主的罪人並不是因他本身蒙悅納,而是因他在基督裏。在基督裏,他站在神前,披戴基督一切蒙悅納之處,如基督一樣,享有神的恩寵和悅納,直到永遠。 信徒的地位就是在基督裏的。另一方麵是信徒的行事為人,他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的地位已臻完善,行事為人卻不然。現在,神的旨意是要他行事為人加倍與所得的地位相稱。他進入天堂前,絕不能達到完全。但他仍在地上之時,成聖、長進、日漸象基督,應該持續不斷地進行。 當我們明白信徒的地位,與他的表現之間的區別,就能把以下一些仿似相反的經文融和起來:(左欄指著地位,右欄指著行事為人。) 信徒是完全的(來一○14) 信徒要完全(太五48) 信徒向罪死了(羅 六2) 信徒要看自己向罪死了(羅六11) 信徒是聖潔的國度(彼前 二9) 信徒要聖潔(彼前一15) 保羅致以弗所信徒的信分為兩半,與此理吻合:一至三章:我們的地位──我們在基督裏;四至六章:我們的行事為人──我們本身應該怎樣行。前半是教義,後半是本分。頭三章我們的地位用“在基督裏”、“在基督耶穌裏”、“在他裏”等句語形容。後三章“在主裏”一語較常用,表示信徒以基督為主,向他盡責。有人說得好,他指書信的前部分描繪信徒在基督裏的屬天地位,後部分則看他在廚房裏。 現在來看我們在基督裏一些在天上屬靈的福氣。 一4 第一樣是人所共知的揀選。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裏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麵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 先注意揀選了我們幾個字正說出揀選的正麵事實。然後,在基督裏的真理卻說明地位的問題:因著主耶穌的位格和工作,神向他子民的一切意旨得以實行。從創立世界以前,指出神揀選的時間;目的是使我們在他麵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這目的隻有我們在天上與他同在時(約壹三2),才會全麵實現,但其過程在我們地上的生活裏不斷進行。 禱告:“主啊,現在就使我成聖,因為這正是你在我身上的最終目的。阿們。” 一5 神恩典寶庫裏的第二樣屬靈福氣,就是預定或預先的命定。雖與揀選有關係,卻不盡相同。揀選描述神揀選人得著救恩,但預定是更深一層的:表示神事先決定了,凡得救的人都在他家裏得兒子的名分。他可以拯救我們而不使我們作他的兒子,但他選擇成全二者。 不少譯本把第4節末尾(又因愛)跟第5節連起來:又因愛我們……預定我們。 這提醒我們神獨特的愛,促使他恩慈地對待我們。 從預定我們……得兒子的名分這句,看見我們榮耀的兒子名分。在新約中,兒子名分表示信徒在神家裏,作一個成熟、成年的兒子,有作兒子的一切權利和責任(加四4~7)。兒子的靈把稱神為父的本能,栽在信徒的心裏(羅八15)。 我們得著兒子的名分,是藉著耶穌基督。隻要我們仍在罪中,神就絕不能使我們得著與他自己如此近和親密的地位。主耶穌來到地上,藉著死、埋葬、複活,把罪的問題解決了,叫神心滿意足。他在各各他山的犧牲,有無限的價值,成就一個公義基礎,讓神可以給我們兒子的名分。 這都是他按著他自己意旨所喜悅的,就是預定背後的主權動機。“他為何這樣作?”這問題可以解決了,隻因為這是他所喜悅的。他不能滿足,直到他身邊有許多兒子,有他獨生子的形象,與他同在又酷似他,直到永遠。 一6 使他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讚,這恩典是他在愛子裏所賜給我們的。保羅已默想了神的恩典,先是揀選我們,後是預定我們作兒子,他用迭句把默想推陳而出,就是讚歎、陳述、勸勉。讚歎,對這恩典的超然榮耀生出聖潔的渴望。陳述,指出神向我們施恩的目的和結果是他自己的榮耀。他那無匹的愛,配得永遠的崇敬。請看恩典的條件──(白白)賜給我們的;得蒙恩賜者──我們;恩典的渠道──在愛子裏。最後勸勉,保羅說:“我們當因他榮耀的恩典稱讚他。”我們看下文之前,先來稱讚他! 偉大、行奇事的神!你一切道路 顯出你神聖的屬性; 但你恩典的璀燦榮耀 在你一切神跡所顯的榮耀之上: 有誰象你那樣寬恕? 有誰賜下如此豐盛、白白的恩典? ~戴森姆 一7 我們探溯神為他子民的永遠計劃的崇高範圍,接著要看的就是救贖。這描述基督一方麵的工作,是使我們從罪的捆綁與定罪中釋放出來,得著自由的生命。主耶穌是救贖主(我們在他裏麵得蒙救贖),我們是得贖者。他的血是贖價,是無可替代的。 救贖的一個結果是過犯得以赦免。赦免不等於救贖,隻是救贖的成果之一。我們的罪得赦之前,基督必須先為罪作成圓滿的工。這在十字架上完成了。現在── 嚴苛審判無從追討, 憐憫盡傾給予世人。 照他豐富的恩典這句,說出我們得赦免的尺度。我們若能夠測度神恩典的豐富,才能夠估量他給我們的赦免如何圓滿。他的恩典沒有窮盡!他的赦免也無限量! 一8 他在恩典裏揀選我們、預定我們得兒子的名分,又救贖了我們。但還不止於此。神更以諸般的智慧聰明,充充足足地把這恩典賞給我們。就是說,他恩慈地與我們同享他的計劃與旨意。他切切盼望我們有智慧和見識,曉得他向教會和全宇宙的計劃。故此,他帶我們進來信靠他,如往昔一樣,又向我們揭示整個曆史所邁向的偉大目標。 一9 保羅陳述神以諸般的智慧聰明,充充足足地賞給我們的,就是叫我們知道他旨意的奧秘。這是書中的重點主題──有關基督與教會的榮耀真理。這是個奧秘,不是說很神秘,而是個神聖的秘密,先前沒有人知道,現今啟示予眾聖徒的。這榮耀的計劃出於神至高的旨意,沒有受任何的影響:都是照他的美意。這計劃的崇高主題是主耶穌基督,他自己所預定的這句把主題顯示出來。 一10 現在保羅開始對神旨意的奧秘作更詳盡的闡釋。本章裏,他集中論到這奧秘的將來,第二、三章將更多表明這奧秘的現在的一麵。 要照所安排的(希臘文oikonomia),在日期滿足的時候,說出保羅所指的時間。我們曉得這是指千禧年基督回到地上作王,成為萬王之王、萬主之主。神給人類在地上曆史的最後時代,有特別安排的計劃。 計劃是要“在基督裏統領一切”(達秘新譯本)。在千禧年的統治時期,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要在基督裏歸在一起。現今遭拒絕、否認的救主,將成為那至上者,就是萬有的主,全宇宙敬拜的對象。神的目的,是要基督在國度裏成為天上地上一切萬有的元首。 基督統治的領域,可在“天上地上一切萬有的”(達秘新譯本)裏看到。柏勒寫道: 這是個從未發表的奧秘。在以賽亞的預言中,我們有一幅地上千禧年的美麗圖象,但我們有否看見天上千禧年基督作元首?以賽亞曾否說,天上地上萬有都要在得榮耀的人子裏同歸於一? 本節有時被用以支持普世得救的謬論。經文被歪曲,指一切的人和物,最終要在基督裏複興,並與神複和。可是,這種論點與全文格格不入。保羅所說的是宇宙性的主權,不是普遍的救恩! 一11 這奧秘的一個重要特色,就是信主的猶太人和外邦人,在神尊貴的計劃中都一同有分。使徒論到這奧秘,本節和12節關於猶太信徒,第13節關於外邦信徒,第14節則二者並論。 對猶太裔的基督徒,保羅寫道:我們也在他裏麵得了基業。他們有權得分,並不是由於他們以往的國籍權利,隻因他們與基督聯合。這基業遙指將來,他們與所有真信徒在驚訝的世人麵前,以基督的身體就是羔羊的妻之身分顯現。 在萬世以先,神至高的旨意已預早安排猶太基督徒得這特權地位,這原是那位隨己意行作萬事的,照著他旨意所預定的。 一12 這預定的旨意是要使他的榮耀……得著稱讚。換言之,他們是神恩典的戰利品,顯明他能用著看來不好的材料作工,使榮耀歸給他。 使徒保羅稱他自己和其它信主的猶太人為首先在基督裏有盼望的人。他想到在基督信仰傳開的初期,那些相信福音、屬神的猶太遺民。福音先傳給猶太人,大多以色列民都斷然拒絕,但敬虔的遺民卻相信主耶穌。保羅是其中一人。 救主第二次來到地上時的情況截然不同。以色列民必仰望他們所紮的,也必悲哀如喪獨生子(亞一二10)。“於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如經上所記:‘必有一位救主,從錫安出來,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惡。’”(羅一一26) 保羅和他同時代的猶太裔基督徒,在其餘的以色列民以先相信彌賽亞。所以他描述說:“我們這些事先在基督裏相信的人。”(格連特譯) 在彌賽亞裏“首先有盼望”的人,要與他一同在地上作王,其餘的國民將成為他國度在地上的百姓。 一13 這裏保羅從生來是猶太人的信徒,轉到那些生來是外邦人的;從他把“我們”轉為用“你們”,可見一斑。從外邦異教中被拯救出來的人,在神旨意的奧秘中有分,與回轉信主的猶太人無異。使徒保羅追溯以弗所人和其它外邦人與基督聯合所經過的每一步。 他們聽見福音。 他們信了基督。 他們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 首先,他們聽見真理的道,就是叫他們得救的福音。基本上,這是指因信主耶穌而得救的佳音。按廣義,這包括一切基督和眾使徒的教訓。 他們既聽見這信息,便一心相信,把自己獻給基督。主耶穌是相信的對象,救恩隻在他裏麵找到。 他們信了,便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就是說每個真信徒都接受神的靈,表明他屬於神,並蒙神保守,直到得著榮耀的身體的時候。在法理上,印記代表擁有權和保證。在屬神的事上也一樣。內住的聖靈銘印我們是神的產業(林前六19、20),又保證我們可得保全直到得贖的日子(弗四30)。 我們的印記稱為所應許的聖靈。首先,他是聖靈,這是他的本體;然後,他是所應許的聖靈。他是父(珥二28;徒一4)與主耶穌(約一六7)所應許的。再者,他是擔保人,保證神向信徒的一切應許要悉數應驗。 本書信多次提到神三位一體,本節是首次圓滿地宣說三一神: 父神(3節) 子神(7節) 聖靈神(13節) 一14 保羅再次改變所用的代詞。他把11和12節的“我們”,與13節的“你們”合起來,成為14節的“我們”(英文為物主代詞,即“我們的”)。他用熟練的文學手法,為第二和三章將要詳述的事情留下伏筆──信主的猶太人和外邦人合一,成為新個體,就是教會。 聖靈是我們得基業的憑據。就如首期付款,承諾將全數款額繳清。這與全數付款方式相類,隻是數款不同而已。 我們得救了,聖靈便開始向我們啟示在基督裏一些屬於我們的豐富。他給我們先嚐將來的榮耀。可是,我們怎能肯定,到那日基業全屬我們?聖靈本身就是那質或憑據。 他是印記,保證我們必得基業。他是質,保證基業必屬我們。 聖靈是憑據,直等到神之民(產業)被贖。憑據展望完全得贖,就象初熟果子指望圓滿的收成。當產業被贖,聖靈作質的角色便終止。保羅說的產業得贖(聖經新譯本)是什麽意思? 1.他會指我們的基業。藉主耶穌,神所有的都屬我們:我們是神的後嗣,與耶穌基督同作後嗣(羅八17;林前三21~23)。宇宙因著罪的進入已被玷汙,必須與神複和並得潔淨(西一20;來九23)。基督回到地上作王時,勞苦歎息的受造物就要脫離敗壞的轄製,得享神兒女的榮耀自由(羅八19~22)。 2.產業得贖這句會指信徒的身體。我們相信時,我們的靈與魂就得贖了,但身體得贖是日後的事。我們有痛苦、衰老和死亡,證明我們的身體未曾得贖。當基督為我們再來(帖四13~18),我們的身體要改變一新,得與他榮耀的身體相似(腓三21),那時就要完全、永遠得贖了(羅八23)。 3.最後,產業得贖會指教會(彼前二9:“屬神的子民”)。按這解釋,被贖也遙指被提。那時候,基督要把教會獻給自己,作個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汙皺紋等類的病(弗五27)。有些持這種看法的人相信,神的產業也包括舊約聖徒。 不論我們持什麽觀點,最後結果仍是一樣──使他的榮耀得著稱讚。那時神向他子民奇妙的計劃達至一個榮耀的高峰,他要成為得著不斷讚美的對象。在本章保羅三次提醒我們,神一切行動所定下的目標及其必然的結果,是他得著讚美的榮耀。 使他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讚。(6節) 叫他榮耀,從我們……,可以得著稱讚。(12節) 使他的榮耀得著稱讚。(14節) 三.保羅謝恩並為聖徒代禱(一15~23) 一15 上一段3至14節的經文(希臘原文是一個句子!),使徒保羅從永遠的過去到永遠的將來,追溯神的計劃的動人進程。保羅列出了一些最叫人崇敬,又能充滿人心意念的思想。這些思想崇高,保羅要向讀者分享他所懷深切的禱告負擔,期望他們在這些思想上得著屬靈的亮光。他心中的切望,是他們因在基督裏這榮耀的特權,並為那使基督為教會作萬有之首的大能而感謝。 因此這作介紹的用詞,使人回想神為基督身上的肢體在過去所作的一切,並將來要作的一切。這些已在3至14節裏描述了。 我既聽見你們信從主耶穌,親愛眾聖徒。當保羅聽到消息,確知讀者已得享上文所述的屬靈福氣時,他便為他們禱告。他們信從主耶穌,生命裏產生了救恩的神跡;他們親愛眾聖徒,顯出他們信主生命改變的事實。 有些聖經學者,認為本書信不單是寫給以弗所信徒的,指著本節為根據。保羅這裏提到他聽知讀者的信心──象是從未見過他們;但他曾在以弗所過了三年(徒二○31)。所以他們下結論,以弗所書是寫給幾個地方教會的,以弗所是其中之一。 幸好這問題並不影響我們從本節中學習功課。就如我們看見主是信心的真正對象:你們信從主耶穌。我們不是相信教條、教會或基督徒。救人的信心要放在那位在神右邊、複活了、被高舉的基督身上。 我們另一個功課是親愛眾聖徒。我們的愛心不應隻顯於我們所在聚會的地方,卻要流到所有蒙基督的血所潔淨的人,和一切信主的家庭。 信與愛聯結,是我們的第三個功課。有人稱他們相信,但他們的生命中卻難找到愛。有些人表現出很大的愛,卻對相信基督就漠不關心。真正的基督信仰融合了純正的教義和合宜的生活。 一16 信徒中間的信與愛促使保羅為他們稱謝主,又為他們不住的禱告。史廓治形容得好: 感謝是為著已立好的根基,代禱則為著在根基上的建造。感謝是為著過去的成就,代禱則為著將來的進展。感謝是為著他們經曆裏的實際,代禱則為著神在他們身上的旨意得以成就。 一17 得以瞥見一位屬神的人的禱告生活,實屬榮幸。事實上,我們從以弗所書看見兩次──本段和三章14至21節。在這裏禱告是為著屬靈的亮光,在那裏則為著屬靈的力量;這裏禱告向神,那裏則向父。然而每一次,保羅的禱告都是不住的、具體的,又切合人們當時的需要。這裏的禱告是向著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榮耀的父。榮耀的父這片語,指神是: 1.一切榮耀的源頭或創始者; 2.一切榮耀的擁有者; 3.那稱為神榮耀的彰顯者主耶穌的父。 禱告繼續說,願他將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賞給你們,使你們真知道他。聖靈就是那賜人智慧(賽一一2)和啟示(林前二10)的靈。由於信徒都有他的內住,保羅的祈求就不是叫他的讀者接受聖靈,而是他們要得著他所賜特別程度的光照。 啟示涉及知識的傳授,智慧則關係到知識在我們生活上的正確運用。使徒不是想到一般的知識,而是真知道(希臘文為epignosis)他。他希望信徒對神有深入、屬靈而實在的知道──這知道不能憑智力取得,惟有靠聖靈恩慈的工作。 戴理解釋說: 這些以弗所的基督徒已經得過神的光照,若是沒有,他們就不會成為基督徒了。保羅祈求住在他們心裏的聖靈,使他們有更清楚、更熱切、更強烈的異象,好讓神的能力、慈愛和偉大,能更全麵地向他們啟示。或許在今天的日子,人們在較次等的思想領域上有著迅速的發展,令人興奮著迷。他們的探求為基督徒帶來挑戰,並對抗神在基督裏顯現的真理。在此時,教會實在十分需要禱告,求神賞下“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神若要應允這禱告,那令我們昏花眼亂“所見的”和“暫時的”知識,就必在“所不見的”和“永遠的”榮耀麵前黯然失色了。 一18 我們已看過,屬靈亮光的源頭是神,渠道是聖靈,至高的主題是真知道神。現在要來看接受光照的器官:照明你們心中的眼睛。 這個象征的語句指示我們,對屬神事情正確的認識,並非靠敏銳的智力,卻是靠柔和的心。這是感情和心意的問題。神的啟示隻賜給愛他的人。這就給每位信徒打開奇妙的路,我們雖多沒有高智商,但都可以有去愛的心。 接著保羅具體地說明屬神知識的三個特別範圍,盼望聖徒曉得: 1.他的恩召……指望; 2.他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 3.他向我們這相信的人所顯何等浩大的能力。 他的恩召……指望遙指將來,說明呼召我們的時候,他心中所定最終的旨意。這包括我們要與基督同在,永遠與他相似。我們將要被展示在全宇宙之前,我們是他的兒子;並且作基督無瑕疵的新婦,與他一同作王。我們為此存盼望,並不是心裏存疑,而是指望那屬將來的救恩的一麵。 他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這是信徒要去發掘的第二個極遼闊的領域。請注意保羅如何把文字組合排列,以表達廣大、堂皇的效果: 他在聖徒中得的基業 他在聖徒中得的基業的榮耀 他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 我們可從兩個觀點去領會,二者都很有意思,所以都作分述。第一個角度,聖徒是他的基業。在神眼中,他們是無價珍寶。提多書二章14節和彼得前書二章9節說,信徒是他“自己的子民”。毋庸置疑,這是恩典不可言諭的展露。可恥、不配的罪人靠基督得著拯救,竟還能在神心中占此地位,他稱他們為他的基業。 另一個觀點說基業是我們將要承受的一切。簡言之,意思是全宇宙要在基督的王權之下。信徒是他的新婦,要與他一同在宇宙中作王。我們若真羨慕他為我們存留榮耀的豐富,世界的吸引和世上的享樂就必在我們麵前消失無形了。 一19 保羅為聖徒的第三個祈求,是要他們深深感謝神的能力成就這一切:他向我們這信的人所顯的能力,是何等浩大。 邁耳說:“這是能力,這是他的能力。這是大能力,稍遜也顯不足。這是浩大的能力,超過我們所能想象。” 這是神為救贖我們所顯的能力,是他保守我們的能力,也是他將來使我們得榮耀的能力。薛弗爾寫道: 保羅想以神的浩大能力感動信徒。這能力顯明神的揀選、預定和賜下兒子名分的作為,就是神在他們身上所命定並成就的一切。 一20 使徒進一步強調這能力的浩大,述說屬神的大能彰顯無遺,是世人從未認識的。這大能使基督從死裏複活,使他坐在神的右邊。也許我們以為創造天地或神拯救他百姓渡過紅海的神跡,是他能力最大的彰顯。不!新約聖經教導我們,基督複活、升天,才是最大的神能力的傾流。 為什麽?陰間的使者似乎都要聚集,合力把基督留在墳墓裏;或一旦他複活,就要阻止他升天,藉以挫敗神的旨意。然而,神勝過任何的對抗。基督複活並得榮耀,是撒但及其使者的徹底失敗,也是得勝的能力一次榮耀的景象。 無人能把這能力闡釋得透徹。保羅藉用幾個力學上的辭匯,以形容那向我們所顯的能力:“就是照他在基督身上,所運行的大能大力,使他從死裏複活。”這些辭匯似乎不及整個意思重要。我們實不用分辨不同的辭匯,隻驚歎能力的浩大,並前來敬拜我們全能的神! 邁耳感歎說: 何等奇妙的高升!從必死在墳墓裏,到不朽永生神的寶座上;從墳塋的黑暗,到不能靠近的光中;從這渺小的世界,到宇宙的中心和大都。拿起信心的尺,量度這遙不可及的鴻溝時,你便要驚歎那帶你渡過這鴻溝的能力。” 根據聖經,基督的複活是人類曆史上的創舉(林前一五23)。有人曾從死裏複活,後來卻又死了。主耶穌是首位藉無窮之生命的大能複活的。基督複活、升天了,神叫他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邊。神的右邊標誌特權(來一13)、能力(太二六64)、超卓(來一3)、福樂(詩一六11)和主權(彼前三22)的地位。 地點再說明是在天上,這詞表示是神的居所。那裏是主耶穌現今帶著骨肉之體,就是那不死的榮耀之體所在之地。他在那裏,我們也快要在那裏。 一21 我們的救主得榮耀有更深入的描述:遠超過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連來世的也都超過了。主耶穌高過一切管治者或政權、人或天使、現在或將來的事。 在天上有不同級別的使者,有的邪惡,有的良善。他們的權力也有所不同。例如,有些相對於人類的國家元首、州(省)長、市長或市議員。不論他們的統治、掌權、有能和主治有多大,基督都遠超過他們。 這不但在我們生活的世代是真確的,就是連將來的世代,基督在地上作王的一千年也如此。他要成為萬王之王,萬主之主。他要被高舉超過一切受造之物,沒有例外。 一22 再者,神又將萬有(被造的)服在他的腳下,表明宇宙全麵的主權,不但向人類和天使,還有向其它一切受造之物,有生命的活物或是沒有生命的。希伯來書的作者提醒我們,現在我們還不見萬有都服他(來二8),這話是真的。宇宙的主權屬於基督,但他還未執行。例如,人類仍叛逆、否認或拒絕他。然而神已頒令,他的兒子要揮動宇宙主權的杖,這就象現在的事般真確。 接著的事簡直難以置信。主以釘痕的手向宇宙執行統治之權,神已把這位榮耀的主賜給教會!保羅對神旨意的奧秘,作出驚人的啟示;他一步一步引出這宣告的高峰。他以生動的手法描述基督的複活、得榮耀和主權。當我們的心正凝想這百般榮耀的主而生敬畏時,使徒說:“基督的地位是為教會作萬有之首。” 我們若疏忽本節,便會誤以為說基督是教會之首。這當然是對的,但經文的含意更廣。本節指基督已得著支配宇宙之權,教會與他緊緊相連。 從21節,我們學到基督遠超過一切天上和地下、今世和來世的受造物。從22節上,我們學到萬有和一切受造之物都服在他的腳下。現在,我們學到教會獨特的呼召,是在他無窮的主權上與他聯合。教會要與他一同掌權,一切別的受造之物都要受他的管治。 一23 本節是第一章最後一節,我們學到基督與教會之間的關係何等密切。經文提出兩個比喻:(1)教會是他的身體;(2)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 再沒有比頭與身體更密切的關係了。他們的關係是生命必須的聯合,有這位聖靈內住。教會是從世界召出來的一群人,從五旬節直到被提的發生。他們靠浩大的恩典得救,又獲獨特的權利作基督的身體。在任何世代都找不到其它的信眾,有過或將有這麽卓然的地位。 教會的第二個描述,就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簡單說,教會是無所不在的基督的補滿。補滿意即充滿或完滿,暗示當二者放在一起,成為完整。就如身體是頭的補滿,教會就是基督的補滿。 保羅恐怕有人以為基督有所不完美或不完全,接續便說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主耶穌既無所缺也沒有不完美,他本身就是那充滿萬有者,充滿宇宙,又供給一切所需。 無可否認,這超出我們所能領會。我們隻好讚美神無窮的智慧和計劃,承認自己不能領會。 附篇——神的揀選 揀選的道理在人的頭腦裏產生嚴重的問題,故我們要更全麵地思想聖經對這題目的教導(和所沒有教導的)。 首先,這指出神揀選人得著救恩(帖後二13);稱信徒為“照父神的先見被揀選”(彼前一2)的人;說明人可以知道自己是否被揀選全在乎對福音的態度:聽了又信福音者是被揀選的(帖前一4~7)。 另一方麵,聖經從未教導說神揀選人失喪。他揀選一些人得著救恩,並不意味他獨斷獨行,定罪所有其餘的人。他從沒有定罪配得救的人(也沒有這樣的人),但他委實拯救一些該受定罪的人。保羅描述選民,稱他們為“那蒙憐憫早預備得榮耀的器皿”(羅九23);但他論到失喪的人,隻說“那可怒預備遭毀滅的器皿”(羅九22)。神預備蒙憐憫得榮耀的器皿,卻沒有預備要滅亡的人:他們所以如此,因為他們不信。 揀選的道理認明神就是神。他為至高,能隨自己的喜悅行事,卻不喜悅行不公平的事。神若斷然不顧,人人就都要失喪了。神豈沒有權柄向一些人施憐憫呢? 但事情有另一麵。聖經教導主權的揀選,也論到人的責任。人不可利用揀選作藉囗,說自己沒有得著拯救。神把救恩確確實實地賜給世上每個角落的人(約三16,三36,五24;羅一○9、13)。誰都可以悔改棄罪,相信主耶穌基督。因此若有人失喪,隻因他選擇失喪,並非神的意願。 事實上,聖經論到揀選,同時也指出白白的救恩給一切接受的人。二者可從同一節聖經看到:“凡父所賜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裏來;到我這裏來的,我總不丟棄他。”(約六37)經文前半述說神主權的揀選,後半則把憐憫的施與告訴每一個人。 這就給人的頭腦加上難題了。神怎能揀選人,又賜人白白的救恩?坦白說,這是個奧秘。但對我們是奧秘,對神卻不是。最好是二者都相信,因為都是聖經的教訓。真理並不模棱兩可,而在兩極找到。白禮傑總結說: “神的主權、人的責任和白白而全麵賜下的憐憫,都在聖經看到。雖然我們不能以邏輯調和二者,但是都應該在我們心裏占有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