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三月五日 以弗所書第四章

(2011-03-05 11:38:41) 下一個

以弗所書第四章

4:1 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的恩相稱。
4:2 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
4:3 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
4:4 身體隻有一個,聖靈隻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
4:5 一主,一信,一洗,
4:6 一 神,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
4:7 我們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
4:8 所以經上說:“他升上高天的時候,擄掠了仇敵,將各樣的恩賜賞給人。”
4:9 (既說升上,豈不是先降在地下嗎?
4:10 那降下的,就是遠升諸天之上要充滿萬有的。)
4:11 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
4:12 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
4:13 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 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4:14 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
4:15 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
4:16 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
4:17 所以我說,且在主裏確實地說,你們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虛妄的心行事。
4:18 他們心地昏昧,與 神所賜的生命隔絕了,都因自己無知,心裏剛硬;
4:19 良心既然喪盡,就放縱私欲,貪行種種的汙穢。
4:20 你們學了基督,卻不是這樣。
4:21 如果你們聽過他的道,領了他的教,學了他的真理,
4:22 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欲的迷惑漸漸變壞的。
4:23 又要將你們的心誌改換一新,
4:24 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 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
4:25 所以你們要棄絕謊言,各人與鄰舍說實話,因為我們是互相為肢體。
4:26 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
4:27 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
4:28 從前偷竊的,不要再偷;總要勞力,親手做正經事,就可有餘,分給那缺少的人。
4:29 汙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隻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
4:30 不要叫 神的聖靈擔憂;你們原是受了他的印記,等候得贖的日子來到。
4:31 一切苦毒、惱恨、忿怒、嚷鬧、毀謗,並一切的惡毒(注:或作“陰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
4:32 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 神在基督裏饒恕了你們一樣。


貳.信徒在主裏的行事為人(四~六)

一.呼籲基督徒合而為一(四1~6)

  四1 到這裏,以弗所書是個大分段。前麵幾章論到基督徒的蒙召,最後三章催促他們行事為人要與他蒙召的恩相稱。開始到這裏,全書的主旨是恩典提升我們到達的地位;而由這裏開始,主旨是實際活在這地位上。我們在基督裏得著高升的地位,這也要求我們有相配的敬虔品行。故此,以弗所書第一至三章講論天上,而第四至六章是地方教會、家庭和社會。司徒德指出,最後幾章教導我們,“必須在教會裏培養合一,個人生活要潔淨,在家裏和諧,並在我們與邪惡的勢力爭戰上要堅定不移。”

  保羅第二次自稱為被囚的──這次說是為主被囚的。狄奧多勒評論說:“世人看為不名譽的,保羅看為極大的光榮;他為基督受捆綁,比君王戴著冠冕更榮耀。”

  保羅因對主忠心並順服而入獄,他勸勉讀者行事為人要與蒙召的恩相稱。他並非命令或督促,乃是以溫馴、柔和,並用恩言向他們呼籲。

  行事為人一語,在信中出現了七次(二2、10,四1、17,五2、8、15),形容人整個生活方式。所謂相稱的行事為人,是要基督徒與自己作為基督身上肢體的榮耀身分一致。

  四2 生活的每方麵,都必須顯出一個似基督的心靈樣式。這包括:

  謙虛──真正的謙卑來自與主耶穌的聯合。謙虛使我們察覺自己無有,又使我們以別人比自己強。這與自負和傲慢相反。

  溫柔──順服神安排而不反抗、任隨人的不友善對待而不報複。這態度在那位說“我心裏柔和謙卑”者的生命中最清楚看見。韋禾達評論說:

  這是一句叫人驚詫的經文!這位主創造諸世界、陳設星宿,一一稱其名、引導眾星、用秤稱山嶺、用天平平岡陵、舉起海島好象極微之物、用手心量海洋;在他麵前,地上的居民好象蝗蟲一樣。當他來到世上作人生活時,竟是自己心裏柔和謙卑。他不是要樹立一個完全人的典範,並以身作則;其實他本身就是這樣的了。

  忍耐──在長期激動下,仍有平和的性情並容忍的心靈。可用以下例子闡明:假如有一頭小狗和一頭大狗在一起。小狗害怕並要攻擊大狗,向大狗吠叫。大狗本可一囗咬著它,但卻安詳地容忍小狗的無禮。

  用愛心互相寬容──寬恕別人的過錯和失敗,或性格、能力、脾氣。這並不是虛有其表地保持禮貌,心裏卻存著憤恨。意思是積極去愛那些使人憤怒、攪擾或令人困窘的人。

  四3 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神建立教會,除去了人類中間最大的分歧──就是猶太人與外邦人中間的裂縫。在基督耶穌裏,這些分隔都被廢去。但怎樣在他們一起生活時實現出來?會否仍殘存對立?會否有建立“猶太人的基督教會”和“萬國的基督教會”的傾向?為避免任何分裂或潛伏的仇恨,保羅現在懇請基督徒之間要合一。

  他們應當盡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聖靈使一切真信徒在基督裏合而為一;身體有同一位聖靈內住。這基本的合一是不能破壞的。但因著爭論和爭吵,信徒似乎並不合一。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意思是與別人和平共處。和平是韌帶把身體上肢體連係起來,縱使彼此間在本性上有很大的區別。分歧出現時,最普遍的反應就是分開,另起爐灶。屬靈的反應卻是:“總體上要合一;疑難上要有自由;凡事上要有愛眾人的心。”我們個人的肉體傾向,都足以破壞任何地方教會,或神的任何工作。故此,我們必須把自己的鄙陋、個人的念頭掩蓋,在和平裏同為神的榮耀和共同的福分作工。

  四4 我們不要誇大分歧,卻應當思想七樣組成真正基督徒合一基礎的正麵事實。

  身體隻有一個。縱使有種族、膚色、國籍、文化、語言和性情的分別,但身體隻有一個;這身體是由五旬節到被提時期之間一切真信徒組成的。宗派、教派和黨派,都妨礙這真理的實現。當救主回來時,乎要掃除這一切人為的分門別類。因此,我們現今的囗號應該是:“名稱黨派皆敗落,高舉耶穌基督是一切。”

  聖靈隻有一個。同一位聖靈內住在每一位個別信徒裏麵(林前六19),也內住在基督的身體裏(林前三16)。

  同有一個指望。教會每一個肢體蒙召都有一個目的──與基督同在、似他、又分享他無窮盡的榮耀。一個指望包括所有等候主耶穌回來,並神在及後計劃的聖徒。

  四5 一主。“雖有稱為神的,或在天,或在地,就如那許多的神、許多的主;然而我們隻有一位神,……並有一位主,就是耶穌基督。萬物都是藉著他有的,我們也是藉著他有的。”(林前八5、6;也參看林前一2)

  一信。這是基督徒的信仰、基督身體的道理,就是“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猶3),並在新約聖經裏存留給我們的真道。

  一洗。這有兩重的真實意義。第一,聖靈隻有一洗,把所有信靠基督的人都放在這身體裏(林前一二13)。另外,一洗也叫悔改歸主的人承認,他們與基督在死、埋葬和複活上聯合。盡管今日有不同形式的洗禮,但新約聖經隻承認信徒奉父、子、聖靈之名的一洗。藉著洗禮,門徒表明對基督效忠、舊人已埋葬,並且決誌過有新生樣式的生活。

  四6 一神。每位神的兒女都承認一神,就是眾蒙救贖之人的父,他是:

  超乎眾人之上──他是宇宙的至上至高統治者。

  貫乎眾人之中──他貫乎眾人之中作主,藉一切事成就他的旨意。

  住在眾人之內──他住在所有信徒之內,並同時在不同地方與他們同在。

二.身上肢體的正常功用(四7~16)

  四7 基督身體合一的道理,結合一個相輔相成的真理,就是肢體各有不同。每個肢體都有其特定的角色。沒有兩個是相同的,也沒有相同功用的。每人負責的部分,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他看為合適便作安排。若這裏的基督……的恩賜是指聖靈(約一四16、17;徒二38、39),那麽意思就是聖靈是那位把恩賜分配給每位聖徒,並賜能力運用恩賜的了。每個肢體都能完成所指派的工作,基督的身體便在屬靈和人數上增長。

  四8 為了幫助神兒女們認識並完成自己的功用,主便把一些特別職事或事奉的恩賜,賜給教會。不要跟前一節提到的恩賜混淆。每位信徒都有一些恩賜(7節),但並非每位都有第11節所列的恩賜:這些是特別的恩賜,為教會增長而設立的。

  首先,我們看見那賜下特別恩賜者,是複活、升天、得了榮耀的主耶穌基督。保羅引述詩篇六十八篇18節,預言彌賽亞要升上高天、征服並擄掠仇敵,他的得勝換來各樣的恩賜賞給人。

  四9 可是問題產生了!彌賽亞怎能升上高天?他豈不是在永恒裏與父神同住高天嗎?顯然,他若要升上高天,必先從高天降下。詩篇六十八篇18節提到他升天的預言,暗示他曾先降下。我們可以把本節意譯為:“詩篇第六十八篇既說“升上”,豈不是先降在地下麽?”我們知道這就是事實。主耶穌降生於伯利恒的馬槽裏、死於十字架上、埋葬於墳墓裏。地下有時用作指陰間或地獄,但這解釋並不切合經文的論點:他升天,必須先降下,卻不是在地獄。再者,聖經指出當基督死了,他的靈去了天上,不是地獄(路二三43、46)。

  新英語聖經把這節譯作:“如今“升上”一詞,暗示他也曾降到最低的地位,就是降到地上。”

  四10 詩篇六十八篇18節的預言裏所暗示的降下,在主耶穌道成肉身、受死和埋葬中得到全麵的應驗。那從天降下的,也是那位勝過罪、撒但、鬼魔和死亡的;那遠升大氣層和星際諸天之上的,要充滿萬有。

  他充滿萬有,意思是他乃一切福氣之源、一切美德之總和,並一切的至尊君王。格連特寫道:“十字架深處並榮耀的高峰之間,沒有一處是他未充滿的。”

  第8節至本節的中心思想是升上高天的基督,他是賜各樣恩賜者。他回到天上之前,沒有這些恩賜。這點也可以支持教會沒有在舊約時代出現;倘若有的話,這就是個沒有恩賜的教會了。

  四11 現在列舉恩賜。我們驚訝地發現,恩賜是一些人,而不是天賦或才能。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

  使徒是直接蒙主差遣,去傳道和建立教會的人。他們是曾看見基督複活的人(徒一22),又有能力行神跡(林後一二12),以證明所傳的信息(來二4)。他們與新約先知一樣,基本上職責關乎建立教會的根基(弗二20)。這段經文提到的使徒,隻指著基督升天以後的使徒。

  先知是神的發言人或代言人。他們直接從主得著啟示,再傳給教會。他們靠著聖靈所說的話,就是神的道。

  從基本意義說,今天我們不再有使徒和先知。他們的職事隨著教會根基的建立和新約卷籍的完成而結束。我們已強調了,保羅在這裏論的是新約的先知。若看他們為舊約的先知,便會加添經文的難題和不合理之處。

  傳福音的是那些傳講拯救佳音的人。他們由神所裝備,把失喪的人奪回歸給基督。他們有特別的能力,去斷定罪人的情況,細察人的良心,回答反對者的詰問,勉勵人立誌歸向基督,並幫助悔改的人從神的話尋得確據。傳福音的要從地方教會出來,向世人傳福音,把悔改的人領到地方教會,讓他們得著喂養和勉勵。

  牧師是基督羊群的代牧人,帶領和喂養羊群。他們的職事是智慧的忠告、糾正、鼓勵和安慰。

  牧師的工作跟地方教會的長老有密切關係,最主要的分別在於牧師是個恩賜,長老是個職位。新約描述在地方教會裏有多位牧師(牧者)(徒二○17、28;彼前五1、2),卻不是隻有一位牧師或主席長老。

  教師是那些得著神能力去解釋聖經、分解聖經真義的人,又把神的話放在聖徒的心思和良心上。傳福音的(傳道者)從經文段落中把福音傳講出來,教師則把段落在上文下理間的關係說出來。

  牧師和教師在本節一同出現,有人下結論指這裏所說的是一個恩賜,應該讀作“牧教師”。但事實不一定如此。有人可以作為教師,卻沒有牧者的心;一位牧師可能會引用聖經,卻沒有獨特的教導恩賜。倘若牧師和教師在本節裏指同一個人,那麽根據相同的文法原則,二章20節的使徒和先知也應是指同一個人。

  最後,我們要小心分辨神的恩賜和天生才能。不論未得救的人如何有才幹,都不能根據新約作傳福音的、牧師或教師。除非得到那獨特的恩賜,基督徒都無法有這些功能。聖靈的恩賜是超自然的,使人能作人們看來不可能的事。

  四12 我們來到談論恩賜的功用或目的。恩賜是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過程是這樣:

  1.恩賜成全聖徒。
  2.聖徒便事奉。
  3.身體得以建立。

  職不是指人受過專業訓練可以幹的特別職業。這個字的意思是指事奉,包括各樣的屬靈事奉。本節所要說的,是每位信徒當“各盡其職”。

  恩賜賜下,是要成全或裝備所有基督徒去事奉主,建立基督的身體。夏雲斯的解釋無人能及,他說:

  每位基督徒都受托付,因為每位基督徒都是使者。有人說福音不是走進教堂裏聽的,而是離開教堂去傳的──我們都被指派去傳揚福音。又有人說:“基督教開始時是一群所謂平信徒的見證人;但現在成為了一個由平信徒在財政上支助的專業聖職架構!”今天,我們雇用一位教會同工,“全職處理基督徒的工作”,我們就在禮拜天坐在教堂裏觀看他們工作。但其實每位基督徒都要全職事奉,……而實際上也需要有牧師、教師和傳道者的特別職事──但為的是什麽?……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

  這些神所賜的人的事奉,不應使人們不斷倚賴他們。他們倒要朝著一個日子去工作,就是聖徒能夠自己繼續長進的時候來到。我們用以下的圖作描述:

  中心的圓點指那教師的恩賜。他向周圍的人工作,裝備他們在信心上得著建立。他們就出去藉神賜下的恩賜,向其它人工作。這樣,教會便能增長。這是基督的身體在量和靈裏增長的屬神方法。

  把基督徒的事奉局限於一班特選的人,其實是阻礙屬神的人的成長,抑製向全地傳福音的目標,並妨礙教會的增長。聖品人與平信徒的畫分並沒有聖經根據,且會是福音廣傳的最大障礙。

  四13 很多人問:“這個增長的過程維持多久?”本節就是答案:直等到我們眾人達到同歸於一、成熟和一致的狀況。

  同歸於一。當主把他的教會接到天上,我們眾人就達到在真道上同歸於一。在許多的事情上,“我們如今仿佛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在許多事上我們持不同的見解,但到那時都要完全一致,達到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了。現在信徒對主自己、他的形象、他教訓的含意,都有不同的觀感,到那時我們就要麵對麵見主,象他知道我們一樣。

  長大成人。在教會被提時,我們便完全長大並成熟。不論在於個人或基督的身體,我們都達到屬靈的完全成長。

  酷似基督。我們都要有他的形象。在道德上每個信徒都似基督,這整體的教會要成為一個成長的身體,完全配合那榮耀的頭。“基督的豐滿就是教會,教會是他的豐滿所充滿的。”(格連特譯)教會的身量是指教會的完全成長,指神對教會成長的計劃的成就。

  四14 當恩賜按著神指定的方式運作,而聖徒又活躍地事奉主,就可避免三方麵的危險──不成熟、不穩固和受欺騙。

  不成熟。信徒若從未積極參與基督的事奉,就仍是屬靈的小孩子。他們發育不全,因為缺乏操練。希伯來書作者說:“看你們學習的工夫,本該作師傅,誰知還得有人……另教導你們。”(來五12)

  不穩固。另一樣危險是屬靈事上的變化無常,不成熟的基督徒容易被可笑的新奇事物,和時尚的充內行者所動搖。他們成為宗教上的吉卜賽人,不斷在吸引人的狂想之間飄來飄去。

  容易受騙。最嚴重的是受騙的危險。信徒象嬰孩般並不熟練仁義的道理,心竅又未曾習練得通達,分辨不出好歹(來五13、14)。無可避免,他們碰上錯誤的異端,以熱心和表麵的誠懇感動他們。因這樣的人會用宗教的術語,他們便以為他必然是真正的基督徒了。如果他們熟讀聖經,便能看出這些人在言語上的誆騙把戲。但如今他們被異教之風搖動,被無恥的欺騙法術帶進係統化的錯謬裏。

  四15 這段的最後兩節描寫基督身體的正常生長過程。首先要堅持教義:惟……說誠實話(“誠實話”可作“真理”,下同)。基本的信仰不容妥協。第二,必須有正確的心靈:惟用愛心說誠實話。若以其它的方式說出來,結果隻是單方麵的見證。白禮傑勸告說:

  真理是我們生活、動作、存留的元素。……但真理必須不分割地與愛相係;粗鄙地傳講的並不是真福音。信息的感染力,被傳信息者不一致的心靈破壞了。”

  當恩賜裝備聖徒時,聖徒便活躍地投身事奉,凡事長進連於基督了。基督是他們長進的目的和目標,長進的範疇是凡事。在生活的每一方麵,他們都愈來愈象基督。元首在教會中行使主權,他的身體就能在世人麵前確實無誤地代表他了。

  四16 主耶穌不僅是長進的目標,更是長進的源頭。全身都靠他進入增長的過程。聯絡得合式一句,把身上肢體的奇妙契合形容出來。意思是每個肢體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功用,完美地互相聯絡起來,成為一個完整而活潑的有機體。接著論到每個肢體是重要、缺一不可的: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人體主要由骨、器官和肉組成。骨由關節和韌帶聯結,器官之間也由韌帶連上。每個關節和每根韌帶在身體的生長和功用上,都有其角色。在基督的身體上也一樣。沒有一個肢體是太表麵的,甚至最卑微的信徒也是不可少的。

  當每位信徒都完成其當有的角色,身體就生長如一個和諧、緊密的整體。說實在一點,這便叫身體漸漸增長。聽來似乎矛盾,簡單來說就是當肢體以聖經作喂養、禱告、敬拜並為基督作見證,身體本身就刺激身體生長。如薛弗爾所說:“教會象人體一樣,不斷在自我建立。”除了體質大小增長外,也在愛中建立自己。這是說到肢體間的彼此關顧。當基督徒住在基督裏,在教會中盡上合宜的功用,他們便在愛中和在合一裏緊密地生長。

三.呼籲有新的德行(四17~五21)

  四17 這裏展開使徒保羅對一種新的道德觀的滔滔呼籲,至五章21節才完結。在主裏確實的說,是他藉主的權柄和神的感動,催促基督徒脫去他們舊生命的每樣殘漬,如同一件汙穢的外衣一樣,並且要穿上主耶穌基督的美德和優點。你們行事,不要再象外邦人。他們不再是外邦人,而是基督徒。他們的生命必須有相應的改變。保羅看見世上萬國沒有基督,都要沉淪在無知與墮落之中。有七樣可怕的事表明世人的光景,分別是:

  沒有目的——他們存虛妄的心行事。他們生命空洞、沒有目的,也沒有成果。活動很龐大,卻無甚進展。他們捕風捉影,竟忽略了生命的偉大真實。

  四18 眼瞎——“他們蒙著眼,在幻象世界中生活。”(費廉思,JBP)。他們心地昏昧。首先,他們無法明白屬靈的真理,因為他們拒絕真神的知識,於是他們便瞎了眼,這是主給他們的審判。

  不敬虔——他們與神所賜的生命隔絕了,或是說與神遙遙相隔。這是由於他們故意深藏的無知,而且他們心裏剛硬。他們拒絕了神在創造和良心上的光照,且轉向敬拜偶像。他們離神愈來愈遠。

  四19 無恥——他們的良心喪盡。韋禾達解釋說:

  慕爾把這句翻譯為:“麻木不仁。”何等貼切!當天良起初被否定,心裏就刺痛,並能聽見反抗之聲。聲音既被壓下去,就變得模糊而緘默。反抗窒息了,刺痛減輕了,最後便“麻木不仁”了。

  汙穢——他們刻意放縱私欲,行可恥的行為。昔日並在今日,外邦人主要的罪仍是不道德的性欲。他們墮進空前的腐敗深淵。龐培大帝的城牆,說出一個羞恥和丟臉的故事。這些罪惡仍是現今外邦世界的特征。

  猥褻——在性欲的罪上,他們行種種的汙穢。這裏似乎指出,他們在種種的汙穢上放縱自己,如同按私欲經商交易。

  無厭——貪行。他們貪得無厭,永不知足。他們的罪造出巨大的胃囗,去犯更多的罪。

  四20 以弗所信徒所認識和愛慕的基督,是何等的不同。他是純正和貞潔的化身;他並不知罪,沒有犯罪,在他裏麵也沒有罪。

  四21 如果你們聽過他的道,領了他的教這句中的如果,並非表示質疑以弗所信徒的得救,而是為強調凡聽過基督並領了他的教的人,已經知道他是聖潔和敬虔生活的中心。聽了基督意思是藉著聽真道而聽了他──接受他為主和救主。領了他的教是指以弗所信徒歸主後與主相交所得著的指引。白禮傑評論說:“若是指著與耶穌的個人關係而言,所有真理需有不同的顏色,和不同的特質。基督的位格以外的真理,都缺少能力。”因為真理是在耶穌裏的(聖經新譯本)。他不但教導真理,也是真理的化身(約一四6)。耶穌這名帶我們回顧他在地上的生活,因為這是他道成肉身的名。他是那活在世上的人子,生命無瑕無疵。這是保羅剛描述的外邦人行事為人的清楚對照。

  四22 在基督的地方,我們學到在歸主時,我們除掉因私欲的迷惑,漸漸變壞的舊人。舊人指人在歸主前的一切行徑,就是作為亞當兒女的一切表現。變壞因為有迷惑和邪惡的渴想。這些渴想預期悅人而使人有所想望,但回顧時卻是醜惡和令人失望的。至於信徒在基督裏的地位,他的舊人已經與基督同釘同埋;實際上,信徒須看這舊人是死的。這裏保羅強調這真理的地位而言──我們已一次過脫去舊人。

  四23 以弗所信徒在耶穌腳前上的第二課,是要將他們的心誌改換一新。他們思想要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心智上從不潔轉為聖潔。神的靈影響人的思想過程,站在神的出發點去想,而不是從未得救者的出發點。

  四24 第三課是他們一次過穿上新人。新人是信徒在基督裏的地位。這是新造,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五17)。這新人是照著神,就是他的形象造的,顯出真理的仁義和聖潔。仁義指向別人有公正的品行;聖潔就如格連特所界定的,是:“向神有敬虔,尊敬他該站的地位。”

  四25 現在保羅從信徒的地位,轉到他們的狀況。藉著與基督聯合,他們得以脫去舊人,穿上新人。他們應當在日常生活上,顯出這使人驚訝的改變。

  首先,他們可以棄絕謊言,穿上真誠。在此,謊言包括任何不誠實,不論是隱瞞真理、誇大其辭、哄騙、不守約、出賣別人、諂媚,或虛報薪俸稅。基督徒的說話應該絕對可靠。他說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他若歪曲事實,基督徒的生命便成為誹謗,而不是在乎聖經了。

  我們要向人人真誠,如同還債一樣。然而,當保羅說鄰舍,是特指我們的信徒同伴。經文給我們的動機很清楚:我們……互相聯絡為肢體(比較羅一二5;林前一二12~27)。基督徒之間互相說謊是不可思議的事,這就如身體上的神經機能有意地把錯誤的信息傳至腦袋,或如眼睛在危險迫近時欺騙身體其它器官。

  四26 我們生命更新的第二個範圍是關乎罪怒和義怒。有時候信徒會公義地生氣,例如當神的性情遭抨擊時。這時必須發怒:生氣。向邪惡生氣是義的,但其它時候生氣是犯罪的。當情緒帶惡毒、嫉妒、憤恨、不寬恕或因個人錯誤引致憎恨,這樣的生氣要禁止。亞裏士多德說:“人總會發怒,那是容易的;但要向正確的人、以正確的程度、在正確的時間、為正確的原因,並用正確的方式,就談何容易呢。”

  信徒若生不義的怒氣,就必須趕快承認和棄絕。要向神和他發怒的對象承認,不可懷怨恨、不可存怒氣、不可保留憤怒。不可含怒到日落。任何事損害與神或與弟兄們相交的,必須立刻糾正。

  四27 脾氣的罪不承認,便給魔鬼留立足點或工作據點。縱使我們不刻意幫助他,他也能找到很多機會。故此,我們切不可為我們生活上的怨恨、憤怒、嫉妒、憎惡或怒氣找藉囗。這些罪令基督徒喪失見證、絆倒未得救者、得罪信徒,更在心靈和肉體上傷害自己。

  四28 現在保羅將注意力轉到偷竊和分享兩種對立的行為模樣。舊人偷竊,新人分享;脫去舊人,穿上新人!保羅指示說“從前偷竊的,不要再偷”,駁倒信徒完美無罪之說。他們仍然有舊人、邪惡、自私的本質,必須在日常生活經曆上看它們為死的。偷竊有很多方式──嚴重盜竊、不付帳、利用辦公時間見證基督、抄襲、量度不足、偽造帳項等。當然,禁止偷竊並不新鮮,摩西律法已有禁止偷竊的條例(出二○15)。但下述的話說出經文分明是指著基督徒的。我們不僅要禁止偷竊,更應在正當的職業上勞力,便能分給沒有這般幸福的人。恩典是聖潔的能力,律法並不是。惟有恩典的能力把竊賊變為慈善家。

  這改變是徹底和革命性的。本性的傾向是要人去作工,以供應本身的所需和所望。當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就上升。生活上的事情循環不息。本節提出對世上職業的一個更尊貴、崇高的看法。這是供應家庭合適生活水平的途徑,也是緩和人類心靈和地上的、在家和遠行的需要。這需要何等的大!

  四29 使徒保羅轉到關乎言語的題目,指出廢話和造就人的話的對比。汙穢的言語通常指汙穢、猥褻的說話,包括無意義的笑話、褻瀆的話語和肮髒的故事。但這裏所指的應該更廣泛,包括任何形式的輕浮、虛空、閑混和無聊的說話。保羅在五章4節論到淫穢可恥的話,這裏他勸我們棄絕無益的閑話,代以建立人的話。基督徒的言語應當是:

  造就人——應當建立聽眾。

  合宜——應當適切場合。

  恩慈的——應當叫聽見的人得益處。

  四30 不要叫神的聖靈擔憂;你們原是受了他的印記,等候得贖的日子來到。若把本節與前一節連貫一起看,意思就是無聊的話叫聖靈擔憂。若與25至28節放在一起看,就是指謊言、不義的怒氣和偷竊會令他傷心。或許從更廣的意義看,可以說我們應當棄絕任何叫他擔憂的事。

  在此提出三個有力原因:

  1.他是聖靈。任何不聖潔的事他都憎厭。

  2.他是神的聖靈,是可稱頌三一神的一位。

  3.我們原是受了他的印記,等候得贖的日子來到。上文曾提過,印記指擁有權和保障。他是印記,保證我們蒙保存直到基督為我們再來,並我們的救恩完成的時候。很有意思,保羅在這裏用信徒的永遠保障,作為我們不應犯罪的最有力原因之一。

  他能夠擔憂,說出聖靈是個位格,不隻是一種影響力。這也表示他愛我們,因為隻有去愛的人才會擔憂。神的靈所喜愛的事奉是榮耀基督,並把信徒改變成為他的形象(林後三18)。當一個基督徒犯罪,他就轉向挽回的職事。他的擔憂是信徒的屬靈成長受罪阻礙。這時候,他必須引領基督徒回到悔改和認罪的地步。

  四31 所有脾氣和舌頭的罪必須除去。使徒保羅列出其中幾種。雖然不可能仔細地一一劃分,但整體的意義是明顯的:

  苦毒──潛伏的怨恨、不願意饒恕人、殘忍的感覺。

  惱恨──陣陣盛怒、猛烈的怒氣、發脾氣。

  忿怒──慍怒、仇恨、敵意。

  嚷鬧──憤怒的大叫、喊叫、怒氣的爭吵、痛罵敵對者。

  毀謗──侮辱之言、詆毀、咒罵。

  惡毒──向別人懷惡念、惡意、卑鄙。

  四32 上述脾氣的罪應當製止,但當中空檔必須藉培植基督的本質來填滿。前者是本性的惡行,後者是超自然的美德:

  恩慈──慷慨關心別人的益處,甚至在極大的個人犧牲下渴望幫助人。

  憐憫的心──向別人有同情、親愛和慈憐,並樂意背負他們的重擔。

  饒恕──準備饒恕過犯、寬恕個人在自己身上犯的錯誤,並推卻報複的念頭。

  饒恕人的最偉大例子是神自己;他的饒恕基於基督在各各他山的工作。我們是不配饒恕的對象。沒有滿意的理由,神斷不能赦免罪。他以愛,親自滿足自己公義的要求。在基督裏,就是在他的位格和工作裏,神找到一個公義的基礎,讓他可以赦免我們。

  當我們還欠他“一千萬銀子”時,他就赦免了我們;當別人欠我們“十兩銀子”時,我們理當赦免他(太一八23~28)。藍斯基指導我們說:

  人犯我時,我必須赦免他;這樣我的心靈就得釋放。我若找他對我犯的過錯,我便得罪神又得罪他;也就危害神給我的赦免。不論那人有否悔改、改正、求我寬恕,這都沒有分別。我立刻赦免他。他必須帶著他的錯麵對神,但這是他和神的事,與我無幹。我理應根據馬太福音十八章15節去幫助他。可是,無論成功與否,在今天日落之先我必須饒恕他。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