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1月9日 使徒行傳第二十八章

(2011-01-09 12:30:33) 下一個

使徒行傳第二八章

28:1 我們既已得救,才知道那島名叫馬耳他。
28:2 土人看待我們,有非常的情分;因為當時下雨,天氣又冷,就生火接待我們眾人。
28:3 那時,保羅拾起一捆柴,放在火上,有一條毒蛇,因為熱了出來,咬住他的手。
28:4 土人看見那毒蛇懸在他手上,就彼此說:“這人必是個凶手,雖然從海裏救上來,天理還不容他活著。”
28:5 保羅竟把那毒蛇甩在火裏,並沒有受傷。
28:6 土人想他必要腫起來,或是忽然仆倒死了;看了多時,見他無害,就轉念說:“他是個神!”
28:7 離那地方不遠,有田產是島長部百流的。他接納我們,盡情款待三日。
28:8 當時,部百流的父親患熱病和痢疾躺著。保羅進去為他禱告,按手在他身上,治好了他。
28:9 從此,島上其餘的病人也來得了醫治。
28:10 他們又多方地尊敬我們,到了開船的時候,也把我們所需用的送到船上。
28:11 過了三個月,我們上了亞曆山大的船往前行。這船以“宙斯雙子”為記,是在那海島過了冬的。
28:12 到了敘拉古,我們停泊三日,
28:13 又從那裏繞行,來到利基翁。過了一天,起了南風,第二天就來到部丟利。
28:14 在那裏遇見弟兄們,請我們與他們同住了七天。這樣,我們來到羅馬。
28:15 那裏的弟兄們一聽見我們的信息,就出來到亞比烏市和三館地方迎接我們。保羅見了他們,就感謝 神,放心壯膽。
28:16 進了羅馬城,(注:有古卷在此有“百夫長把眾囚犯交給禦營的統領,惟有”)保羅蒙準和一個看守他的兵另住在一處。
28:17 過了三天,保羅請猶太人的首領來。他們來了,就對他們說:“弟兄們,我雖沒有做什麽事幹犯本國的百姓和我們祖宗的規條,卻被鎖綁,從耶路撒冷解在羅馬人的手裏。
28:18 他們審問了我,就願意釋放我,因為在我身上並沒有該死的罪。
28:19 無奈猶太人不服,我不得已,隻好上告於凱撒,並非有什麽事要控告我本國的百姓。
28:20 因此,我請你們來見麵說話。我原為以色列人所指望的,被這鏈子捆鎖。”
28:21 他們說:“我們並沒有接著從猶太來論你的信,也沒有弟兄到這裏來,報給我們說你有什麽不好處。
28:22 但我們願意聽你的意見如何,因為這教門,我們曉得是到處被毀謗的。”
28:23 他們和保羅約定了日子,就有許多人到他的寓處來。保羅從早到晚對他們講論這事,證明 神國的道,引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書,以耶穌的事勸勉他們。
28:24 他所說的話,有信的,有不信的。
28:25 他們彼此不合,就散了。未散以先,保羅說了一句話,說:“聖靈藉先知以賽亞向你們祖宗所說的話是不錯的。
28:26 他說:‘你去告訴這百姓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
28:27 因為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裏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
28:28 所以你們當知道, 神這救恩如今傳給外邦人,他們也必聽受。”(注:有古卷在此有
28:29 “保羅說了這話,猶太人議論紛紛地就走了。”)
28:30 保羅在自己所租的房子裏住了足足兩年。凡來見他的人,他全都接待,
28:31 放膽傳講 神國的道,將主耶穌基督的事教導人,並沒有人禁止。


  二八1、2 船員、乘客上岸後,便知道到了米利大島。島上一些土人看見船難,又目擊受害人在水上掙紮上岸。他們有非常的情分,生火接待這群剛抵岸的人。因為下雨、天氣又冷,他們全身濕透又冷。

  二八3 保羅幫助生火時,被毒蛇咬傷。那蛇顯然是在浮木之間冬眠。木放在火上,毒蛇迅速蘇醒,爬出來襲擊保羅。咬住他的手意思不隻是盤繞著保羅的手,而是真的咬了一囗。

  二八4~6 起初,當地的人就論定保羅必是個凶手。雖然他已經逃難,天理還不放過他,他快便要腫起來,或是忽然仆倒死了。然而,保羅沒有因被蛇咬而產生任何病症。他們就轉念,認定他是個神。另一次清楚顯示人心、人性善變和易變的一麵。

  二八7 當時,米利大島長是部百流。他在海灘附近擁有不少的田地,這群遇上船難的人就在這裏登岸。這個富裕的羅馬官盡情款待保羅和他的朋友,提供住宿給他們三日,即是說,直至他可以安排長期住所給他們過冬。

  二八8 神不會不報答這個外邦人的善意。約在那時,他的父親患熱病和痢疾躺著。保羅進去,為他禱告,按手在他身上,治好了他。

  二八9、10 這個醫治神跡的消息很快便傳遍整個島上。隨後三個月,患病的人被帶到保羅麵前,全都得了醫治。米利大的百姓為向保羅和路加表示謝意,到他們離開的時候,多方的尊敬他們,把他們往羅馬時所需用的送到船上。

  二八11 過了三個月的冬日,航海回複安全。百夫長和囚犯上了亞力山太的船,……是在那海島過了冬的。這船以丟斯雙子為記,即是加斯圖和波勒士。異教徒水手相信他們是保佑水手的神。

  二八12~14 他們從米利大出發,航行約八十哩,到達敘拉古──西西裏的首都,位於西西裏東岸。船在那兒停泊三日,再前進往利基翁──位於義大利西南隅,即足趾部分。過了一天,起了有利的南風,讓船員可以沿著義大利西岸向北走一百八十哩到達部丟利──那不勒斯灣北岸。部丟利離羅馬東南麵約一百五十哩。保羅在那裏遇見基督徒弟兄們,得與他們共處七天,享受相交生活。

  二八15 我們不知道保羅抵達部丟利的消息怎樣傳到羅馬。無論如何,有兩班弟兄出來迎接他們。一班從羅馬向東南麵走四十三哩,到達亞比烏市。另一班向東南麵走三十三哩到達三館。保羅看見羅馬聖徒關愛他們的感人場麵,感到非常快樂、興奮。

  二八16 進了羅馬城,保羅蒙準,和一個看守他的兵另住在一所私人住宅。

十、保羅在羅馬被軟禁及向猶太人作見證(二八17-31)

  二八17~19 保羅依照要先向猶太人見證主的政策,請猶太人的宗教首領來。他們來到他租用的房子裏。保羅便向他們解釋案情,告訴他們雖然他沒有作什麽事,幹犯猶太百姓和他們祖宗的規條,卻被鎖綁,從耶路撒冷解在羅馬人手裏受審。外邦官長找不出他犯了什麽錯,想要釋放他,但猶太人喊叫不服,保羅隻好上告於該撒。上告目的不是有什麽事要控告猶太國的百姓,而是藉此可以保護自己。

  二八20 因為保羅沒有犯什麽罪得罪猶太百姓,才請羅馬猶太人來見麵說話。其實,他是為以色列人所指望的,被這鏈子捆鎖。上文解釋過,以色列人所指望的是指向猶太先祖所立的應許得成就,特別是彌賽亞的應許。這些應許的成就包括叫死人複活。

  二八21、22 猶太人的領袖明言不知任何有關使徒保羅的事。他們沒有接著從猶太來論他的信,他們的同胞也沒有來報給他們說,保羅有什麽不好處。無論如何,他們真的想多聽保羅的意見,因為知道他與基督信仰有關,這信仰又是到處被毀謗的。

  二八23 稍後,一大群猶太人來到保羅的寓處,多聽他的事。他利用這個機會,向他們見證神國的道,以耶穌的事勸勉他們,為此他引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書。

  二八24 他傳講的信息,有信的,有不信的。(不信比單單不接受他的話更強烈,表示正麵拒絕。)

  二八25~28 總括來說,保羅眼見這福音,又再一次被猶太國人棄絕,便引以賽亞書六章9至10節,先知受托要把這話向百姓說,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向他們傳佳音,他們卻不願聽,使保羅再次心碎。看見猶太人這樣拒絕福音,保羅就向他們宣告要把福音傳給外邦人,他表示他們必會聽受。

  二八29 不信的猶太人議論紛紛的就走了。加爾文指出,保羅引先知的話,說他們不是,激怒那些棄絕彌賽亞的不信分子,促使他們氣憤填胸,要與接受他的猶太人對立。這位改革家實際地應用了這事例:

  最後,基督的福音引起爭論,而這些爭論既從人的固執產生,任何反對這說法的都隻是徒然反對。事實上,要與神共享太平,我們就要與蔑視他的人爭戰。

  二八30 隨後,保羅在羅馬在自己所租的房子裏住了足足兩年。凡來探訪他的人,他全都接待。他可能在這段期間寫了以弗所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和腓利門書。

  二八31 他放膽傳講神國的道,將主耶穌基督的事教導人,並沒有禁止;他享有一定的自由。

  使徒行傳就這樣結束了。有人認為事出突然。無論如何,開首勾畫的傳道模式現已完成。福音已傳到耶路撒冷、猶太、撒瑪利亞,及至這時的外邦世界。

  使徒行傳結束後,我們隻能從保羅日後的著作推斷他生平的事跡。

  很多人都相信他在羅馬住了兩年後,其案呈上給尼祿,並且宣告無罪。

  然後,他便啟程,開始第四次傳道旅程。到訪之地可能有以下幾處,但次序不一定如此:

  1.歌羅西和以弗所(門22)

  2.馬其頓(提前一3;腓一25,二24)

  3.以弗所(提前三14)

  4.士班雅(即西班牙)(羅一五24)

  5.革哩底(多一5)

  6.哥林多(提後四20)

  7.米利都(提後四20)

  8.在尼哥波立過冬(多三12)

  9.特羅亞(提後四13)

  沒有資料顯示他為什麽及在何時何地被捕。但我們肯定他又再次以囚犯的身分被帶到羅馬。這次監禁遠比第一次嚴厲殘酷(提後二9)。朋友大部分都離棄他(提後四9~11),他並且知道自己離世的時候到了(提後四6~8)。

  傳統說法指他在主後六十七或六十八年在羅馬城外被斬首。

  關於保羅的頌詞,請看他寫的哥林多後書四章8至10節,六章4至10節,及十一章23至28節,及我們對這些總結的注解。

附篇——使徒行傳的信息

  讀完使徒行傳,最好能回顧早期基督徒的原則和行事方式。個別信徒以及他們所屬的地方教會有什麽特征呢?

  首先,第一世紀基督徒隻為主耶穌而活,是清楚可見的。他們整個人生都以基督為中心。他們生存最基本的原因是要見證救主,熱心積極的奉獻自己,投入事奉。在人類瘋狂地掙紮求存的世界裏,有一群熱心的基督徒,組成結實的核心,他們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對他們來說,萬事都隻隸屬在這榮耀的呼召下。

  朱偉慈的評論很好:“門徒在神的祭壇上燃點著聖潔、熾熱的熱誠,受這火的洗禮。火焰在中央,生命中每個目的和機能,都從火支取力量。這火在眾使徒的心靈中,就象大船上火爐裏的火,帶動這船經過大風暴,及巨浪席卷的汪洋。什麽也不能阻擋他們!什麽也不能阻礙他們前進。一種強大的力量貫通他們的行動舉止。他們有熱、有光,因他們得著聖靈的大能給他們施洗。”

  他們傳講的信息以主耶穌基督的複活和榮耀為中心。他們見證複活的救主。人們殺害彌賽亞,但神已叫他從死裏複活,坐在天上至高榮耀的寶座上。萬膝都要向他跪拜,跪拜那位坐在神右邊,得著榮耀的人子。除他以外,別無拯救。

  門徒身處憎恨、困苦和貪婪的環境中,向萬人彰顯愛,以仁愛回報逼迫,為攻擊他們的人祈禱。他們向其它基督徒顯示的愛,催使敵人感歎說:“看這群基督徒何等彼此相愛!”

  他們犧牲自己的利益,為要使福音得以廣傳,這點使我們印象深刻。他們不會把物質財產看作是屬於自己的,反而把自己視為神的管家。哪裏有真正的需要,就會有金錢迅速送到,應付需要。

  他們爭戰,不是憑肉體的武器,而是靠著神有大能推翻城堡。他們知道自己不是與宗教或政治領袖作戰,而是在靈裏與天上邪惡的勢力作戰。所以他們憑著信心、以禱告和神的話裝備自己,奮勇向前。基督信仰跟伊斯蘭教不同,基督信仰不會用暴力來傳播。

  這些早期的基督徒與世界分別出來。他們在世生活,但不屬世。他們要見證神,就與不信的人保持聯絡,但他們從不因享愛世界罪中之樂而對基督不忠。他們以客旅和寄居者的身分穿州過省,要為萬人帶來祝福,卻又不讓地上的汙穢沾身。

  他們會忙於參加政治工作嗎?會為當時的社會問題尋求解決的辦法嗎?他們認為世上一切的惡疾、弊病都從人的罪性而來。一個人要解決問題,就要找出原因。政治、社會改革治標不治本。惟有福音能夠一矢中的,改變人罪惡的本性。因此,他們不會弄錯,不會找次要的救法。無論得時不得時,他們不斷地傳福音。福音所到之處,化膿的傷囗都會消失減少。

  他們遭受逼迫並不感到希奇。受逼迫,是意料中事,這是一向教導他們的。他們不會替自己報複,甚至求平反,隻向神申訴,因為神判事公正。他們不求逃避人生試煉,隻祈求放膽向跟他們接觸的每一個人宣講基督。

  門徒麵前的目標是把福音傳遍世界。對他們來說,無分本地或外地宣教,世界就是禾場。他們傳福音,卻不止於傳福音,即是說,他們不單滿足於把靈魂帶到基督麵前,然後由他們自己掙紮求存。相反,他們把歸向基督的人帶到地方教會聚會。當中,他們得以學習神的話,在禱告中成長,並在其它方麵堅固自己的信仰。然後接受挑戰,出外向別人傳講這佳美的信息。

  建立地方教會能讓福音工作可以長久進行,並向周圍地方伸展。會眾屬於本地的,即是說他們在當地自行管治、維持和傳道。教會之間,彼此獨立,但有靈裏的相交。教會自己支付開支,沒有中央財庫或母機構。

  基本上教會是信徒屬靈的避難所,不是接觸非信徒的中心。教會活動有擘餅、敬拜、祈禱、研經和聚會。福音聚會不會以這些形式在教會舉行,而是不論在什麽地方,隻要有傳福音的機會──在猶太會堂、市集、街上、獄中和逐家探訪。

  教會都在信徒家中聚會,而不在特別為聚會而設的建築物。教會因此有很大的流動性,在逼迫時期,可以迅速、輕易的不公開聚會。

  開始時絕無宗派。眾信徒都是基督的肢體,每個地方教會都代表整體的教會的模樣。

  教會裏並沒有聖品人和平信徒的區別。沒有人在教會裏擁有全權教導人、傳福音、給人施洗或主持聖餐。教會曉得每個信徒都有恩賜,也有使用恩賜的自由。

  那些領受恩賜作使徒、先知、傳福音的、牧師和教師的,都不求抬高自己,成為教會不可缺少的職員。他們的職事是在真道中建立聖徒,讓他們也同樣可以天天事奉主。新約時期領受恩賜的人特別得到聖靈膏抹,作為事奉的裝備。這讓沒有學問、極平凡的人也可以在他們身處的年代發揮影響力。他們不是今天所說的“專業人士”,而是受膏的帶職傳道人。

  使徒行傳記載宣講信息時,通常都伴隨著有奇跡──神跡、奇事,和各種聖靈的恩賜。在較早篇章中,這些奇跡似乎是比較顯著,但其實神跡是貫徹整卷書的。

  地方教會開始運作後,使徒或其代表就任命長老──屬靈的監督。他們牧養羊群。每間教都有幾位長老。

  “執事”這名不是使徒行傳裏特有的教會職員。“執事”的動詞用來描述為主執行的事奉──不管是屬靈的事奉,還是世務的事奉。

  早期信徒洗禮是在水裏的浸禮。一般印象是信徒悔改後,很快便給施洗。每星期的第一天,門徒就聚集在一起,擘餅記念主。這種聚會可能不及今天的那麽正式,似乎是跟一般飯餐或愛筵一並進行的。

  早期教會愛禱告,猶如是係於神的救生索。禱告是認真、有信心又迫切的。他們也禁食,為要把能力完全集中在屬靈的事上,不分心,不打盹。

  經過禱告、禁食,安提阿的先知和教師才把特別的傳道計劃托付巴拿巴和掃羅。二人在此之前也曾事奉主。這次托付不是正式的按立禮儀,而是安提阿的領袖承認聖靈確實呼召他們,表示了教會在巴拿巴和保羅履行的工作上同心合意。

  出外傳福音事奉的人不受自己的教會控製。聖靈怎樣帶領他們,他們就怎樣事奉。但他們必會向自己的教會報告,述說神怎樣祝福他們的勞苦。

  在此,教會不是一個結構緊密的組織,而是一個活的有機物,時常順服主的帶領而行動。教會的頭──天上的基督──指揮肢體。他們也保持受教、有流動性和機敏。所以在使徒行傳找不到僵硬的事奉模式。我們喜見事奉有彈性,不死守規條。例如,沒有硬性規定使徒在某處最多可逗留多少日子。在帖撒羅尼迦,保羅可能留了三個月,但在以弗所他停留了三年;完全視乎建立聖徒獨立、繼續地事奉基督要花多少時間。

  有人覺得使徒把注意力集中在大城市,倚靠當地的教會,把福音傳開至鄉郊。是真的嗎?使徒有沒有這種定規不變的策略呢?還是他們天天遵行主的吩咐──不管是重要的中心區還是偏遠的小村莊?

  無疑,從使徒行傳中,我們得著深刻的印象,就是早期信徒仰望、倚靠主的帶領。他們有所犧牲,全都為主的緣故。他們無人無物,隻有主自己。所以他們仰望他,尋找每天的方向,從沒有失望。

  巡回傳道的基督徒工人通常以二人一組上路。夥伴通常是個年輕弟兄,象學徒一樣學習事奉。眾使徒時常尋找可造就的忠心年輕人。

  有時主的仆人自己養活自己,例如:保羅以製造帳棚為業。有時有肢體或教會奉獻,支持他們。

  另一種深刻的印象是屬靈領袖也得到與他們同工的聖徒承認。聖靈授權他們說話帶有權威,也是這位聖靈給予其它信徒有屬靈的本性去順服這權威。

  門徒依法服從地上的政府,除非政府不讓他們傳福音。他們順服神,不是順服人。他們承受官方的懲罰,不反抗,更不會密謀誰翻政府。福音先傳給猶太人。以色列國拒絕這信息,佳音才傳給外邦人。“先傳給猶太人”的命令在使徒行傳曆史中實踐了。今天的猶太人和外邦人在神麵前是平起平坐的──彼此沒有分別,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

  早期教會的事奉帶著大能。百姓因為害怕神不喜悅不義,所以不輕易承認自己是基督徒。教會中的罪很快就會顯現出來,在某些情況下,神會嚴厲懲罰犯罪的人。例如:亞拿尼亞和撒非喇。

  研讀使徒行傳,得出最後一個叫人折服的道理就是:假如我們都效法早期教會在真道、犧牲、一心愛主、不厭倦事奉上的榜樣,在我們一代,福音就得傳遍世界了。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