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1月21日 羅馬書第十二章

(2011-01-21 04:59:43) 下一個

羅馬書第十二章

12:1 所以弟兄們,我以 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 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
12:2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隻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 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12:3 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 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
12:4 正如我們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肢體也不都是一樣的用處。
12:5 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裏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
12:6 按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或說預言,就當照著信心的程度說預言;
12:7 或作執事,就當專一執事;或作教導的,就當專一教導;
12:8 或作勸化的,就當專一勸化;施舍的,就當誠實;治理的,就當殷勤;憐憫人的,就當甘心。
12:9 愛人不可虛假;惡要厭惡,善要親近。
12:10 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
12:11 殷勤不可懶惰。要心裏火熱,常常服事主。
12:12 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恒切。
12:13 聖徒缺乏要幫補,客要一味地款待。
12:14 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隻要祝福,不可咒詛。
12:15 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
12:16 要彼此同心,不要誌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注:“人”或作“事”)。不要自以為聰明。
12:17 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
12:18 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
12:19 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注:或作“讓人發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
12:20 所以,“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吃;若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
12:21 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

叁.責任上:活出來的福音(一二~一六)

  羅馬書餘下部分回答這個問題:那些蒙恩稱義的人,應該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作出回應?保羅著手談論我們對其它信徒、社會、敵人、政府和軟弱的弟兄的責任。

一.個人的獻上(一二1、2)

  一二1 認真、虔誠地思想神的慈悲,即從第一至十一章所闡述的,必定引出一個結論,就是我們要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身體代表我們整個人;引伸來說,就是我們的整個生命。

  完全的獻上,是我們理所當然的事奉。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奉,因為神的兒子既為我死了,我為他而活是最起碼的回應。偉大的英國運動員史達德曾說:“耶穌基督是神而竟為我死,我就沒有什麽不能為他犧牲的了。”以撒華特所寫的偉大詩歌亦同樣說:“愛既如此奇妙深厚,當得我心我命所有。”

  理所當然的事奉可翻作“靈裏的敬拜”。我們既是信徒也是祭司。我們不是帶著動物祭牲來到神麵前,而是呈上屬靈的祭,就是順服的生命。我們可獻給他的還有我們的事奉(羅一五16)、我們的頌讚(來一三15),以及我們的財物(來一三16)。

  一二2 第二,保羅敦促我們不要效法這個世界,或如費廉思的意譯:“不要讓周遭的世界塑造你。”我們成為神國的一分子,便應該揚棄這個世界的方式和生活模樣。

  這裏所說的世界(直譯是世代),指人為了揚棄神而隨心所欲建立起來的社會或製度。這是個敵對神的國度。這個世界的神和王就是撒但(林後四4;約一二31,一四30,一六11)。所有未信主的人都在撒但的手下。他用肉體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和今世的驕傲(約壹二16)來吸引和操縱人。這世界有自己的一套政治、藝術、音樂、宗教、娛樂、思想模式和生活形態,並極力使每一個人效法其文化和風尚。這個世界憎恨那些不願意跟從的人,就如基督和他的跟隨者。

  基督舍命,將我們從這個世界拯救出來。就我們而論,這個世界已釘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論,我們已釘在十字架上了。信徒愛世界,就是對主全然不忠。任何愛世界的人,都是神的敵人。

  信徒與這個世界的關係,不應超過基督與這個世界。然而,信徒奉差遣到世上,見證這個世界的惡行,並宣揚一切相信主耶穌基督的人,都可以得救。我們不單要從世界分別出來,還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即我們的心思意念要跟神在聖經裏所啟示的一樣。這樣我們就能夠經曆神直接的引導。而且我們會察覺,他的旨意並不是可厭、嚴苛的,而是善良、純全、可喜悅的。

  這裏說出知道神旨意的三個關鍵。第一是把身體獻給主,第二是分別為聖的生活,第三是更新變化的心思意念。

二.運用聖靈的恩賜來服事(一二3~8)

  一二3 保羅憑著他作為主耶穌的使徒而得賜給他的恩說話。他要處理的,是各種正確和扭曲的思想。

  首先他指出,福音並沒有促使人自高自大的地方。他敦促我們,運用恩賜時必須謙卑。我們決不應高估自己的重要性。我們也不應嫉妒他人。相反,我們應知道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而每一個人都有重要的責任要為主完成。神所分給我們在基督身體上的位置,我們應感到滿意,並要盡神所賜給我們的力量,運用恩賜。

  一二4 人的身子有好些肢體,但各個肢體都有獨特的作用。各個肢體都要妥當地發揮作用,身體才會健康妥當。

  一二5 基督的身子也是這樣。這身子是合一的(一身);有肢體上的差異(許多),但卻是互相倚靠的(互相聯絡作肢體)。我們所有的恩賜,並不是為了造福自己或炫耀自己,而是為要使身子得益。沒有任何恩賜足以獨當一麵,也沒有任何恩賜可有可無。當我們曉得這一切時,就會看得合乎中道了(一二3)。

  一二6 保羅開始就一些恩賜的運用作出指示。他並沒有論及所有恩賜,隻舉例解說,而不是詳盡無遺。

  “照著所賜給我們的恩典,我們各有不同的恩賜。”(聖經新譯本)換句話說,神的恩典將不同的恩賜分配給不同的人。神賜下所需的力量或能力,使我們能運用所擁有的恩賜。因此,我們有責任妥善地運用這些由神賜下的能力,做好管家。

  有說預言恩賜的,就當照著他們的信心的程度說預言,說預言的先知是神的發言人,將神的話宣告出來。預言可以是關係將來的事,但不是必然的。何治指出,初期教會的先知“在神的靈直接的推動下,說出從神而來的、與教義真理有關的話;或與當時的使命有關,或與將來的事有關,視當時的處境而定。”他們所作的工,在新約聖經中被保存下來。今天,不再有由神啟示、經先知述說的新道理,附加在基督徒的整體真理上,因為真道在昔日已一次過交付聖徒了(參看猶3)。因此,今天的先知隻是宣講聖經啟示出來的神的心意。史特朗說:

  現代所有真正的先知預言,都隻是複述基督的信息而已,就是宣講、闡述已在聖經上啟示的真理。

  我們當中凡有說預言恩賜的,都應當照著信心的程度說預言。意思可以是“照著信仰的準則或規範”,即照著聖經啟示出來的基督信仰道理來說預言;也可以是指“照著我們信心的程度”,即照著神給我們的信心的程度來說預言。大部分聖經版本有“我們”這字眼,但原文卻沒有。

  一二7 執事是一個統稱,指為主而作的事奉。這並不等於神職人員的職銜、職務或作用(雖然這是現今普遍的用法)。有執事恩賜的人,擁有一個仆人的心。他尋求事奉的機會,並掌握那機會。

  作教導的能解釋神的話語,並能觸及聽者的心靈。無論我們得著什麽恩賜,我們都應全心專一地加以運用。

  一二8 勸化的恩賜能夠激勵聖徒,去克製自己不幹任何惡事,並努力長進,為基督過更聖潔的生活和有更好的事奉。

  施舍是神所賜的條件,使人喜愛、體察他人的需要,予以援助。他應誠實地施舍。

  治理的恩賜,與地方教會長老(可能包括執事)的工作差不多是不可分割的。長老是靈魂牧長的副手,他們站在群羊之前,謹慎並殷勤地領導他們。

  憐憫是超自然的能力和才幹,可以幫助憂傷的人。有這種恩賜的人,應甘心地運用恩賜。當然,我們所有人都應該施憐憫,並且甘心樂意。

  有一位信主的女士曾說:“我的母親年事漸高,需要有人照顧她,丈夫和我便把她接到家裏來住。我盡一切所能令她舒適。我替她煮食洗衣,駕車載她外出,並照料她的一切所需。不過,我在表麵上做這一切,內心其實並不高興。在不知不覺間,我因正常的生活節奏被打亂而感到不快。母親間中會對我說:“你已不再有笑容了。為什麽呢?”這樣,我雖在施憐憫,但卻是不甘心的。”

三.與社會的關係(一二9~21)

  一二9 保羅繼而列出一些要培養的品格,是每個基督徒與其它基督徒和未信的人相處時所應有的。

  愛人不可虛假,不應戴著麵具,卻要真實、誠懇和不矯揉造作。

  我們應厭惡各種類的惡,並親近每一樣的善。這裏惡大概是指各種沒有愛心、懷著惡意和憎恨的心態和行為。相反,善是指各種因超自然的愛而有的表現。

  一二10 在與其它信徒的關係上,我們應以親切的感情來表達我們的愛,而不是漠不關心或常規的接納而已。

  我們應在意別人是否得到尊崇,多於自己。有一位受愛戴的基督的仆人曾參加一次聚會。開始前,他與其它的知名人士同在一間房子裏。後來他們一個接一個地進入會議廳,他前頭已有好幾位講者上了台。他來到入囗處,全場掌聲雷動。他馬上也站到一旁鼓掌,免沾別人的光;他真以為這是給別人的歡迎。

  一二11 莫法特將本節生動地譯成:“決不可讓熱誠減退,要保持靈裏的火熱,常常服事主。”這叫我們想起耶利米書四十八章10節的話:“不努力去做耶和華的工作的,該受咒詛。”(聖經新譯本)

  此生既短,罪惡尚存,
  豈容閑混虛度。
  歲月有如落葉淚珠,
  總教營役苦惱。
  既生此世,不可閑懶,
  光陰飛逝,必須力拚。

  ~邦納


  一二12 不管我們現在的境況怎樣,都應該並可以在指望中喜樂,盼望我們的救主來臨,我們的身體得贖,並得永遠的榮耀。保羅勸勉我們在患難中要忍耐,在患難中勇敢地支持下去。這種克勝一切的忍耐,能將痛苦化為榮耀。我們禱告要恒切。在禱告中,我們作成神的工並取得勝利。禱告使我們生活有力,心裏平安。我們奉主耶穌的名禱告,在這身體內與全能者靠近。因此,如果我們忽略禱告,就是損害自己了。

  一二13 有需要的聖徒彼彼皆是──失業的,那些要支付大筆醫藥費的人,在偏遠之地工作但遭人遺忘的傳道人和宣教士,以及生計匱乏的老年人。真正的肢體生活,就是與有需要的人分享恩澤。

  費廉思說:“不可吝嗇食物、供應和住宿,不給有需要的人。”款待客人是一門失傳的藝術。我們不願意接待路過的基督徒,理由是房子太小了。或許我們不想增添麻煩或不便。我們忘記了,接待神的兒女,就等於接待主自己。我們的家應該象伯大尼的家,是耶穌愛造訪的。

  一二14 保羅呼籲我們要仁慈對待逼迫我們的人,而不是以牙還牙。要以善意回報歹毒和傷害,非有屬神的生命不可。我們天性的反應是咒詛和報複。

  一二15 對別人的事產生同感共嗚,就是能設身處地去體會別人的感受和情感。我們天性傾向妒忌那些在福樂中的人,又忽視那些哀慟的人。神的心意卻要我們與周遭的人分享快樂,分擔憂傷。

  一二16 要彼此同心不是指在無關宏旨的事上也要意見一致。這是指關係上的和諧,多於在思想上的統一。

  我們總不可以諂上欺下,對卑微的人和對有財有勢的人要同樣友善。一位著名的基督徒曾應邀到一個地方去講道。當地教會的領袖來飛機場接他。有一輛豪華轎車駛來,要接他到一間豪華酒店去。他問道:“你們通常由誰來接待講員的?”他們說是一對老夫婦,居住附近一所樸實的房子。他於是說:“我倒希望到那裏去留宿。”

  保羅再次提醒信徒,不可自以為聰明。如果我們明白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領受回來的,就不會驕傲自大了。

  一二17 以惡報惡是世人一般的處事方式。世人認為,對人還以顏色,以牙還牙,人都罪有應得。但這種喜於報複的心態不應出現在得贖的人生命中。相反,麵對惡待和傷害,信徒應有正直可敬的行為,在其它情況也一樣。留心去作的意思是為他人著想或謹慎行事。

  一二18 基督徒不應煽風點火,挑啟爭端。人的好鬥和怒氣,都不能成就神的義。我們應喜愛、締造並維護和平。當我們開罪了別人,或別人開罪了我們,便應鍥而不舍地尋求和睦,務要解決問題。

  一二19 我們要拒絕因別人開罪我們而生的報複傾向。聽憑主怒一句,可以指讓神為你伸冤,也可以指用不反抗的精神順服地忍受下去。不過,根據下半節看來,前者的解釋似較合適──應站開,讓神的怒對付惡人好了。他會在適當的時間,用合適方式報應人。藍斯基寫道:

  至於對作惡的人施以公正的報應,其實神早已安排好了。他們沒有一個可以逃脫。每一個案子都有完全公正的判決,並要妥善地執行。如果我們插手,都是極放肆冒昧的。

  一二20 基督信仰不但不提倡反抗,還著重積極地行善。我們不是用暴力手段消滅仇敵,而是以愛折服他們。仇敵若餓了我們就給他吃,又給水解渴;這樣做就是將點著了的炭火堆在他的頭上。如果以為這種堆炭火的手法殘酷,隻是大家沒有正確地認識這種習語的表達方式。將炭火堆在人的頭上,就是不尋常地以仁慈回應這人的敵意,使他感到羞愧。

  一二21 達秘這樣解釋上半節經文:“如果我的臭脾氣使你也發起脾氣來,你就已經為惡所勝了。”

  偉大的黑人科學家喀特歐曾說:“我決不讓自己懷恨別人,因為這會把我的一生毀掉。”一個信徒決不可容惡勝過他。

  反要以善勝惡。基督信仰的教導,特色在於不停留在負麵的禁戒,而是進而提出正麵的鼓勵。善可以勝惡。這是我們應該多用的武器。

  史坦頓痛恨林肯。他曾謔說,大家何須到非洲去找大猩猩,大猩猩的始祖就在美國伊利諾州的斯普林菲爾德。後來,林肯委派史坦頓為南北戰爭時期的軍政大臣,看他為最合適的人選。林肯遭刺殺後,史坦頓稱許他為人類最偉大的領袖。愛得勝了!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