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12月27日 使徒行傳第十五章

(2010-12-27 03:28:07) 下一個

使徒行傳第十五章

15:1 有幾個人從猶太下來,教訓弟兄們說:“你們若不按摩西的規條受割禮,不能得救。”
15:2 保羅、巴拿巴與他們大大地紛爭辯論;眾門徒就定規,叫保羅、巴拿巴和本會中幾個人,為所辯論的上耶路撒冷去見使徒和長老。
15:3 於是教會送他們起行。他們經過腓尼基、撒馬利亞,隨處傳說外邦人歸主的事,叫眾弟兄都甚歡喜。
15:4 到了耶路撒冷,教會和使徒並長老都接待他們,他們就述說 神同他們所行的一切事。
15:5 惟有幾個信徒是法利賽教門的人,起來說:“必須給外邦人行割禮,吩咐他們遵守摩西的律法。”
15:6 使徒和長老聚會商議這事。
15:7 辯論已經多了,彼得就起來說:“諸位弟兄,你們知道 神早已在你們中間揀選了我,叫外邦人從我口中得聽福音之道,而且相信。
15:8 知道人心的 神也為他們作了見證,賜聖靈給他們,正如給我們一樣;
15:9 又藉著信潔□了他們的心,並不分他們、我們。
15:10 現在為什麽試探 神,要把我們祖宗和我們所不能負的軛放在門徒的頸項上呢?
15:11 我們得救乃是因主耶穌的恩,和他們一樣,這是我們所信的。”
15:12 眾人都默默無聲,聽巴拿巴和保羅述說 神藉他們在外邦人中所行的神跡奇事。
15:13 他們住了聲,雅各就說:“諸位弟兄,請聽我的話。
15:14 方才西門述說 神當初怎樣眷顧外邦人,從他們中間選取百姓歸於自己的名下;
15:15 眾先知的話也與這意思相合。
15:16 正如經上所寫的:‘此後,我要回來,重新修造大衛倒塌的帳幕,把那破壞的,重新修造建立起來。
15:17 叫餘剩的人,就是凡稱為我名下的外邦人,都尋求主。’
15:18 這話是從創世以來顯明這事的主說的。
15:19 所以據我的意見,不可難為那歸服 神的外邦人;
15:20 隻要寫信吩咐他們禁戒偶像的汙穢和奸淫,並勒死的牲畜和血。
15:21 因為從古以來,摩西的書在各城有人傳講,每逢安息日在會堂裏誦讀。”
15:22 那時,使徒和長老並全教會定意從他們中間揀選人,差他們和保羅、巴拿巴同往安提阿去。所揀選的就是稱呼巴撒巴的猶大和西拉;這兩個人在弟兄中是作首領的。
15:23 於是寫信交付他們,內中說:“使徒和作長老的弟兄們問安提阿、敘利亞、基利家外邦眾弟兄的安!
15:24 我們聽說有幾個人從我們這裏出去,用言語攪擾你們,惑亂你們的心。(注:有古卷在此有“你們必須受割禮,守摩西的律法。”)其實我們並沒有吩咐他們。
15:25 所以我們同心定意揀選幾個人,差他們同我們所親愛的巴拿巴和保羅往你們那裏去。
15:26 這二人是為我主耶穌基督的名不顧性命的。
15:27 我們就差了猶大和西拉,他們也要親口訴說這些事。
15:28 因為聖靈和我們定意不將別的重擔放在你們身上,惟有幾件事是不可少的,
15:29 就是禁戒祭偶像的物和血,並勒死的牲畜和奸淫。這幾件你們若能自己禁戒不犯就好了。願你們平安!”
15:30 他們既奉了差遣,就下安提阿去,聚集眾人,交付書信。
15:31 眾人念了,因為信上安慰的話就歡喜了。
15:32 猶大和西拉也是先知,就用許多話勸勉弟兄,堅固他們。
15:33 住了些日子,弟兄們打發他們平平安安地回到差遣他們的人那裏去。(注:有古卷在此有
15:34 “惟有西拉定意仍住在那裏。”)
15:35 但保羅和巴拿巴仍住在安提阿,和許多別人一同教訓人,傳主的道。
15:36 過了些日子,保羅對巴拿巴說:“我們可以回到從前宣傳主道的各城,看望弟兄們景況如何。”
15:37 巴拿巴有意要帶稱呼馬可的約翰同去;
15:38 但保羅因為馬可從前在旁非利亞離開他們,不和他們同去做工,就以為不可帶他去。 
15:39 於是二人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巴拿巴帶著馬可坐船往塞浦路斯去;
15:40 保羅揀選了西拉也出去,蒙弟兄們把他交於主的恩中。
15:41 他就走遍敘利亞、基利家,堅固眾教會。


五.耶路撒冷的會議(一五1~35)

  一五1 安提阿教會為割禮起的爭論,加拉太書二章1至10節有描述。歸納兩處的解釋,我們得出這幅圖書:有幾個假弟兄從耶路撒冷教會下來,到了安提阿,開始在那裏的聚會講道。他們講的主題是外邦人要受割禮,否則不能得救。他們相信主耶穌基督,這還不夠,還要守摩西的律法。這對神恩典的福音來說,當然是個正麵的打擊。真正恩典福音的教訓是基督在十字架上已成就救恩的工作,罪人隻須憑信心接受他。有人為功績或行為介入的那一刻,便再不是恩典了。在恩典下,一切都在乎神,不在乎人。要是有附加條件的,那不再是一分恩賜,而是一項債務。救恩是一分恩賜,不是可以賺取或因功績得來的。

  一五2、3 保羅、巴拿巴極力抗拒這些信奉猶太教的人,知道他們來是要掠奪外邦信徒在基督耶穌裏的自由。

  在使徒行傳第十五章這裏,安提阿的弟兄決定差派保羅、巴拿巴和本會中幾個人……上耶路撒冷去,見使徒和長老。在加拉太書二章2節,保羅說他得啟示往耶路撒冷去。這當然是沒有矛盾的。神的靈啟示保羅必須去,也啟示安提阿教會,弟兄要差派他去。在往耶路撒冷途中,這組人在腓尼基、撒瑪利亞幾處地方停留,傳說外邦人歸主的事。這事傳到的每一處地方,叫眾弟兄都甚歡喜。

  一五4 保羅一到達耶路撒冷,自己就到使徒並長老那裏,詳述他傳福音給外邦人的事。他們必要承認那福音與傳給猶太人的福音,是相同的。

  一五5 很明顯,這是全教會的公開聚會,幾個是法利賽教門的人起來,爭論外邦人必須受割禮,並遵守摩西的律法,為要在最正確的觀念上作門徒雲雲。

  一五6 從本節看來,作出最後決定時,隻有使徒和長老在場。然而,第12節似乎顯示整個教會也在那裏。

  一五7~10 彼得站起來時,反對的人可能覺得他會支持他們的立場。畢竟,彼得是為受割禮之人作使徒的。然而,他們的盼望是落空了。彼得提醒聽眾,幾年前,神規定外邦人先從他囗中得聽福音。事情在哥尼流家發生。神看見那些外邦人的心憑信正要來就近他,他就賜聖靈給他們,正如他在五旬節給猶太人一樣。當時,神並沒有要求這些外邦人受割禮。他藉著信潔淨了他們的心,不會因他們是外邦人而有所分別。由於神接納外邦人是基於信的原則,而不是因為守律法,彼得詢問聚集的人為什麽定要把律法的軛放在外邦人身上──這軛是他們的祖宗和他們所不能負的。律法從來不能救人,其功用在於定罪,而非稱人為義。人藉著律法認識罪,不是離罪得救恩。

  一五11 彼得最後的決定值得特別留意。他表示深信因主耶穌的恩(不是因守律法),我們(猶太人)得救……和他們(外邦人)一樣。有人可能會期望彼得身為猶太人會說外邦人得救象猶太人一樣。但這裏看見恩典勝過種族分歧。

  一五12 彼得說完後,巴拿巴和保羅述說神如何降臨外邦人中,且藉著神跡奇事成就傳講福音的工作。

  一五13、14 彼得已經說明主怎樣藉著他,先開啟信道的門給外邦人。保羅和巴拿巴加上自己的見證,說明主如何藉著他們作工,傳福音給外邦人。雅各這時有權威地說明神在這世代的目標是選召百姓歸於自己的名下。實質上,這正是西門(彼得)所提到的。

  一五15~19 然後雅各引述阿摩司書九章11至12節。注意他沒有說呼召外邦人是應驗阿摩司的預言,反而是與眾先知的話互相呼應。會眾不能認為這是件奇事,神要以救恩臨到外邦人,因為舊約清楚預言這事。神預言外邦人會這樣蒙福,與信主的猶太人不同。

  阿摩司書的節錄指向千禧年,那時基督要將坐在大衛的王位上;而外邦人將尋求主。雅各沒有暗示這個預言會在他說話的時候應驗。相反,他說當時外邦人得救,跟阿摩司說的日後將要發生的事,意思相合。

  雅各的論點是:首先神臨到外邦人中間,選取百姓歸於自己的名下。這正是當時發生的事(並且繼續進行)。悔改歸主的外邦人與悔改的猶太人一樣,都加入教會。那時這事(外邦人得救)規模細小,稍後會以大規模出現。基督會再來,複興以色列國,拯救凡稱為他名下的外邦人。

  雅各把神首次臨到外邦人中間看為當代大事。他認為這次臨到跟阿摩司預言──將來基督再來作王,到臨到外邦人,吻合得天衣無縫。兩件事雖然不是完全一樣,但意思相合。

  留意事情的次序:

  1.在這恩典的世代,選取百姓歸於自己的名下(14節)。

  2.基督再降臨,重新複蘇以色列中信主的一群(16節)。

  3.重新修造以色列國後,跟著是外邦列國得救(17節)。這裏的外邦人是指凡稱為我(神)名下的外邦人。

  雅各引述阿摩司書九章11至12節的話,跟舊約的經文頗不相同。雅各顯然是引用希臘文譯本,這解釋了兩者之別的部分原因。然而,即使是跟七十士譯本相比,這段引文也有點不同。有解釋說,默示原本話語的聖靈,容許(話語)有所改變,為要應付近在眼前的問題。另有解釋說,阿摩司書第九章的希伯來文手稿有幾種讀法。歐爾福相信雅各選引的譯文,一定是最貼近希伯來原文的,而這篇原文已為大眾受落了。否則,法利賽人一定不會接受引文為確據。

  此後我要回來(16節)。雅各說過神在這世代的計劃是要為外邦人開啟信道之門。不是每人都會得救,但他會從他們中間選取百姓歸於自己名下。雅各補充說,此後,即是教會從各國中被召出來之後,神要回來,重新修造大衛倒塌的帳幕。大衛……的帳幕是借喻手法,指大衛的殿宇,或皇室。重新修造帳幕指到皇室將來會重新建立起來,大衛的王位得以重新確立,基督坐在寶座上作王。那時,以色列成為祝福世界的途徑。餘剩的人,就是凡稱為他名下的外邦人,都尋求主。

  阿摩司書的節錄以此乃行這事的耶和華說這話結束。

  那麽,因為神現今的目的是呼召外邦人,作百姓歸於自己,雅各便恐防因要外邦人遵守摩西律法而難為了他們。至於得救恩,人隻須——相信。

  一五20 然而,他認為寫信給安提阿教會,那裏的聖徒可得提醒,要禁戒偶像的汙穢和奸淫,並勒死的牲畜和血。驟眼看來,雅各似乎是自相矛盾。這豈不是律法主義嗎?他豈不是把事情都放在律法下嗎?答案是這個忠告絲毫跟救恩無關。先前的難題已得解決。但這個忠告事關猶太和外邦信徒的相交。雖然順服指示不是得救的條件,但這點十分重要,因可避免早期教會形成強烈的分歧。

  禁戒的事有:

  1.禁戒偶像的汙穢。第29節指的是獻給偶像的食物。外邦信徒如果繼續吃這類食物,猶太弟兄可能會非常疑惑,究竟他們棄絕了偶像沒有。雖然外邦基督徒或者有自由吃這類食物,但會絆倒軟弱的猶太弟兄,那麽便不對了。

  2.奸淫。這是外邦人常犯的罪。因此雅各特別在談及別的要點時,一並提出這點。聖經沒有一處提到可以廢除不準奸淫這條誡命。世世代代都要持守這條誡命。

  3.勒死的牲畜。大洪水之後,神與挪亞立約,當中包括這條禁例(創九4)。因此,這是整個人類的標準守則,不僅是以色列的禁例。

  4.。這也見於創世記九章4節,所以是在摩西律法之先。神與挪亞之約從沒有被廢,我們要看這些條例在今時今日,依然生效。

  一五21 這節經文說明為什麽要有第20節的忠告。在各城都有猶太人常聽到講授,不準做雅各警戒不能做的事。犯不道德的罪是錯,而吃獻給偶像的食物、勒死的牲畜和血也是不對。那麽,外邦人為什麽犯奸淫觸怒神,或是做出其餘談及的事冒犯人呢?

  一五22 他們遂議決外邦人不用受割禮才可得救。下一步是寫信交給安提阿教會,說明此事。耶路撒冷的使徒和長老,並全教會差派稱呼巴撒巴的猶大,和西拉,跟保羅和巴拿巴同回安提阿;猶大和西拉二人在弟兄中都是作首領的。日後跟保羅同行的,就是西拉。

  一五23~29 這裏列載該信的主旨。留意從耶路撒冷來到安提阿的假弟兄,從來沒有得耶路撒冷教會授權或認可(24節)。

  使徒時時刻刻倚靠聖靈,可見於第28節:因為聖靈和我們定意……有人認為他們是“聖靈的知心夥伴”。

  一五30、31 從耶路撒冷帶來的信在安提阿教會宣讀的時候,確實令人大大歡喜。那裏的信徒知道神要拯救的是他們這樣的外邦人,而不是要他們先成為猶太人。

  一五32、33 猶大和西拉留下負責講道聚會,在真道上勸勉建立弟兄。他們在安提阿經過一段長時間愉快的相交和事奉,便返回耶路撒冷去。

  一五34 最舊的和主要的手抄本,都沒有本節的記載(英王欽定本有這一節,但新英王欽定本就略去)。顯然有些手抄稿員認為加上這些資料,有助解釋第33節和40節間的明顯矛盾。第33節寫西拉返回耶路撒冷。但在第40節,卻見他在保羅的第二次傳道旅程中與他同行。明顯的答案是西拉確實返回了耶路撒冷,後來保羅與他聯絡,邀請他一同上路。

  一五35 當時,保羅和巴拿巴留在安提阿,教訓人,傳主的道。還有許多主的仆人在那裏牧養教會。加拉太書二章11至14節描述的事情可能是在這時發生的。

六.保羅第二次傳道旅程:小亞細亞與希臘(一五36~一八22)

  一五36~41 來到第二次傳道旅程啟程的時候了。保羅先向巴拿巴提出,建議再回到從前宣傳主道的各城。巴拿巴堅持要他的表弟馬可同行,保羅就強烈反對這個計劃。馬可從前怎樣在旁非利亞離開他們,在保羅感到依然曆曆在目。無疑,他恐怕馬可會再次退縮。巴拿巴和保羅之間爭論激烈,這兩位備受尊敬的主仆,甚至彼此分開。巴拿巴帶著馬可,坐船往居比路去。居比路是巴拿巴的出生地,也是第一次傳道旅程的終站。保羅揀選了西拉,並走遍敘利亞和基利家,堅固眾教會。

  第36和41節讓我們進一步看見保羅真的牧養精神。一位傑出的教師曾反映保羅對神子民的愛顧。他說與其呼召數百人信主,保羅倒想幫助一個聖徒,使他在傳道工作上,事奉得完全。

  來到這裏,難免會問:“誰做得對?保羅還是巴拿巴?”其實雙方都可能有錯。巴拿巴對馬可有分出於親屬的感情,可能因為這樣,巴拿巴的判斷有偏頗。第39節顯示保羅和巴拿巴起了爭論。“驕傲隻啟爭競。”(箴一三10)因此,二人在這事上都因驕傲而犯了罪。那些認為保羅是對的人指出此後巴拿巴就沒有出現了。而且,保羅和西拉……蒙弟兄們把他交於主的恩中,但卻沒有這樣提到巴拿巴和稱呼馬可的約翰。無論如何,記得馬可最後還是贏得保羅喜愛,重獲保羅對他的信任,這事實在令人振奮(提後四11)。

附篇——地方教會獨立自立

  驟眼看來,耶路撒冷議會似是一個宗派的最高法院。但事實卻是相反的。

  早期的基督信仰,每個地方教會都是獨立的──即是在本地自行管治,沒有教會聯會作中央管轄。沒有宗派,因此也沒有宗派總部。每個地方教會都直接向神負責。啟示錄一章13節寫出了這景象,主站在七座金燈台中間,象征亞西亞七個教會。重點是個別教會與基督(教會的頭)之間沒有代理人作管治。主親自直接管轄各教會。

  這有什麽重要呢?首先,可以避免錯誤蔓延。假如教會聯合一起,由中央管治,那麽自由主義、理性主義及離道反教的勢力藉著強占總部及宗派學院,便可大獲全勝。教會獨立,敵眾麵對許多獨立單位,必要付出抗爭的代價。

  此外,在敵對政府當權之世,地方教會獨立,實有助自保。眾教會一旦聯合,極權的政府就得藉著控製總會一小撮領袖,而控製眾教會。教會拒絕承認中央管治,就更容易預備在受逼迫的時候,活動可以在不公開的情況下進行。

  今天,很多政府──不管是民主或獨裁的,都試圖要規模細小又獨立的教會合並,說不想處理大量的地方單位,倒不如由一個中央委員會當總代表。自由政府提供一些益處給教會,從而達致組織聯盟。別的政府則以法令強迫教會組織聯盟,正如希特拉在德國第三政府時期所做的。在以上任何一種情況下,教會向壓力屈服,就會失去他們在聖經中的特質,同時也失去抵抗現代主義的能力,在受逼迫的時候,無力在暗裏自存。

  有些人會反對,說使徒行傳中的教會確受中央管轄,該組織就是我們上文提到的耶路撒冷議會。無論如何,隻要仔細觀察原文,會發現那議會並非一個具調節性權力的正式組織,卻隻是使徒和長老以顧問身分列席的聚會。

  會議並沒有召人從安提阿來,隻是安提阿的信徒決定要請教耶路撒冷。會議的決定不要約束教會,純粹作為一種群體的綜合意見。

  教會曆史已自作解釋了。哪時教會聯盟起來,受製於中央組織,哪時就加速衰落。不受人為宗派支配的教會才能保存神最純淨的見證。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