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10月1日 馬太福音 第十七章

(2010-10-01 04:33:57) 下一個

馬太福音第十七章

17:1 過了六天,耶穌帶著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暗暗地上了高山,
17:2 就在他們麵前變了形像,臉麵明亮如日頭,衣裳潔白如光。
17:3 忽然,有摩西、以利亞向他們顯現,同耶穌說話。
17:4 彼得對耶穌說:“主啊,我們在這裏真好!你若願意,我就在這裏搭三座棚:一座為你,一座為摩西,一座為以利亞。”
17:5 說話之間,忽然有一朵光明的雲彩遮蓋他們,且有聲音從雲彩裏出來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他!”
17:6 門徒聽見,就俯伏在地,極其害怕。
17:7 耶穌進前來,摸他們,說:“起來,不要害怕!”
17:8 他們舉目不見一人,隻見耶穌在那裏。
17:9 下山的時候,耶穌吩咐他們說:“人子還沒有從死裏複活,你們不要將所看見的告訴人。”
17:10 門徒問耶穌說:“文士為什麽說以利亞必須先來?”
17:11 耶穌回答說:“以利亞固然先來,並要複興萬事;
17:12 隻是我告訴你們:以利亞已經來了,人卻不認識他,竟任意待他。人子也將要這樣受他們的害。”
17:13 門徒這才明白耶穌所說的,是指著施洗的約翰。
17:14 耶穌和門徒到了眾人那裏,有一個人來見耶穌,跪下,
17:15 說:“主啊,憐憫我的兒子!他害癲癇的病很苦,屢次跌在火裏,屢次跌在水裏。
17:16 我帶他到你門徒那裏,他們卻不能醫治他。”
17:17 耶穌說:“噯!這又不信、又悖謬的世代啊,我在你們這裏要到幾時呢?我忍耐你們要到幾時呢?把他帶到我這裏來吧!”
17:18 耶穌斥責那鬼,鬼就出來,從此孩子就痊愈了。
17:19 門徒暗暗地到耶穌跟前說:“我們為什麽不能趕出那鬼呢?”
17:20 耶穌說:“是因你們的信心小。 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座山說,‘你從這邊挪到那邊’,它也必挪去!並且你們沒有一件不能做的事了。
17:21 至於這一類的鬼,若不禱告禁食,他就不出來。”
17:22 他們還住在加利利的時候,耶穌對門徒說:“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裏。
17:23 他們要殺害他,第三日他要複活。”門徒就大大地憂愁。
17:24 到了迦百農,有收丁稅的人來見彼得說:“你們的先生不納丁稅嗎(注:丁稅約有半塊錢)?”
17:25 彼得說:“納。”他進了屋子,耶穌先向他說:“西門,你的意思如何?世上的君王向誰征收關稅、丁稅?是向自己的兒子呢,是向外人呢?”
17:26 彼得說:“是向外人。”耶穌說:“既然如此,兒子就可以免稅了。
17:27 但恐怕觸犯他們(注:“觸犯”原文作“絆倒”),你且往海邊去釣魚,把先釣上來的魚拿起來,開了它的口,必得一塊錢,可以拿去給他們,作你我的稅銀。”


四.顯出榮耀訓練門徒:改變形象(一七1~8)

  一七1、2 在該撒利亞腓立比事件以後六天,耶穌帶著彼得、雅各和約翰登上高山。那高山位於加利利。許多解經家認為“六天”含有特殊意義。例如蓋伯林這樣說:““六”是人類的數字,代表工作的日子。六天之後,即工作完畢,人類已筋疲力盡,主的日子──天國──便來到了。”

  路加說“約有八天”以後,主便改變形象(路九28)。他說的“約有八天”明顯包括了最後和中間的日子。由於“八”是複活和新開始的數字,路加以新開始來描述天國,十分合理。

  彼得、雅各和約翰仿佛與救主異常靠近,享有特權目睹他改變形象。直至這時候,主的榮耀仍被他血肉之軀遮蔽著。但那時,門徒看見他的臉麵明亮如日頭,衣裳潔白如閃耀之光。主顯示他的神性,就如舊約以榮耀的雲彩或神的同在的榮耀。這景象預先顯示當主耶穌再來建立他的國時,他的形象將會如何。他不再以被宰羔羊的姿態出現,卻以猶大支派的獅子出現。看見他的人都立刻認出他就是神兒子,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

  一七3 摩西和以利亞同時在高山上出現,他們與主討論他將要在耶路撒冷受死的事(路九30、31)。摩西和以利亞可以說是代表舊約的聖徒。另外,若我們看摩西為律法的代表,以利亞為先知的代表,那麽這經文就是指舊約的兩個時期都指向基督的受難,和接著而來的榮耀。除此以外,摩西藉死進到天上,正預示已死的人將要被提,進入千禧年;以利亞被接走,進到天上,正預示一些人要直接被提,進入國度。

  門徒彼得,雅各和約翰可以說是新約眾聖徒的代表。他們預表在耶穌第二次降臨時活著餘下的忠心猶太人,將會與基督一同進入國度。

  山腳下的群眾(第14節與路九37比較)就仿佛是外邦列國,他們也同樣分享基督在千禧年掌王權時的福分。

  一七4、5 彼得深受當時情況感動。為要得到將來的權位,他衝囗而出,建議搭三座記念的棚(或聖幕)──一座為耶穌,一座為摩西,一座為以利亞。他把耶穌放在首位是對的,但他沒有歸耶穌為至尊榮的就不對了。耶穌是萬有的主,而不是與人平起平坐的一位。為要讓彼得明白這點,父神用光明的雲彩遮蓋他們,然後有一把聲音發出來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他。”在國度裏,基督是至高無上的榮耀大君王,他的話語帶有權柄,是最高的決策者。所以門徒當時該銘記這點。

  一七6~8 光耀的雲彩和神的聲音使門徒……俯伏在地。耶穌叫他們起來,不要害怕。他們起來的時候,不見一人,隻見耶穌在那裏。將來在國度也要如此──主耶穌將“在以馬內利地得著極大的榮耀”。

五.關於先軀者的講論(一七9~13)

  一七9 下山的時候,耶穌吩咐門徒要守囗如瓶,不可把所見的事告訴任何人,直至他從死裏複活。猶太人心急如焚,欲擺脫羅馬人的軛,重獲自由。他們歡迎耶穌,不過是想他救他們脫離羅馬人,並非願意從罪中得釋放,讓耶穌作他們的救主。以色列基於這些現實的理由,拒絕了彌賽亞;故此,根本沒必要把彌賽亞榮耀的顯現告訴猶太人。耶穌複活以後,這消息便要遍播全地。

  一七10~13 門徒剛預先看見基督將來如何帶著權柄和榮耀而來。然而,主的先驅者尚未顯現。瑪拉基曾預言說以利亞必須比彌賽亞先來(瑪四5,6),於是門徒便就此詢問耶穌。主同意以利亞固然要先來作先驅者;他解釋說以利亞已經來了。他明顯是指施洗的約翰(參看第13節)。就肉身而言,約翰並非以利亞(約一21);但他有“以利亞的心誌能力”(路一17)。以色列若接受約翰,並領受他的信息,以利亞的預言就應驗在約翰身上了(太一一14)。隻可惜以色列不明白約翰使命的精義,不過隨心中的喜好對待他吧了。約翰的死預告了他們將要如何對待人子。他們拒絕先驅者,也同樣要拒絕王。透過耶穌的解釋,門徒便知道以利亞是指施洗的約翰。

  我們有理由相信基督第二次降臨之前,有一位先知會出現;他要為將來的王向以色列作準備,不過沒有人知道這位先驅者是不是以利亞,或是其它傳同類信息的人。

六.以禱告和禁食訓練事奉(一七14~21)

  生命並非一帆風順,無風無浪。靈裏奮興了好一陣子,又跋涉了幾天,時候終於到了──離開山上,往充滿需要的幽穀去傳道。

  一七14、15 走到山腳下,有一位傷心欲絕的父親等待著救主來到。他來見耶穌,跪下,哀求主醫治他被鬼附的兒子。他兒子患有嚴重癲癇的病,這病屢次使他跌在火裏,屢次跌在水裏,他受盡燒傷和遇溺之苦。其實,他正是受撒但苦害的典型例子;撒但比一切的監工更殘酷無良。

  一七16 那父親曾向門徒求救,但所學到的隻是“人的幫助是枉然的”。他們根本沒有能力醫治。

  一七17 “噯,這又不信又悖謬的世代阿,我在你們這裏要到幾時呢?我忍耐你們要到幾時呢?”這番話是向門徒說的。他們沒有信心治好癲癇病;同樣,他們正反映那時的猶太人是何等缺乏信心和剛愎頑梗。

  一七18 患癲癇病的人被帶到耶穌那裏,耶穌斥責那鬼,病者就立刻痊愈了。

  一七19、20 門徒對自己能力不濟大惑不解,便私下問主,希望知道原因。主的答案簡單直接:他們的信心小。如果他們的信心象一粒芥菜種(最小的種子),他們便能吩咐一座山挪到海裏去。當然,我們該知道真信心必須劄根在神的應許或吩咐上。基督徒必須有堅定的信心,相信即使難題何等艱巨,天父也必能施行神跡,化險為夷。在信的人,沒有一件不能做的事。

  一七21 “這一類的鬼,若不禱告禁食,他就不出來。”這句在大部分當代聖經都省略了,原因是許多早期抄本都沒有這句。但是,它卻在大部分抄本中出現,而且與一個特別的上文下理相配合。

七.為將要被出賣而訓練門徒(一七22、23)

  沒有號角吹奏,也沒有話劇演繹,耶穌每次簡單直接地提醒門徒,自己將要被殺害。那句印證和勝利的話再次出現──第三日他要複活。他若不預先告訴門徒他的死,當事情真要發生,門徒便會完全不知所措,極之迷惘。耶穌受盡痛苦、羞辱的死,與他們對彌賽亞的期待完全不符。門徒知道耶穌將要離開他們,並且被殺害,便極為憂傷。他們雖聽過耶穌受難的預言,卻似乎已把他複活的應許拋諸腦後。

八.彼得和他的主人納稅(一七24~27)

  一七24、25 到了迦百農,收丁稅的人問彼得,究竟他的先生是否繳納半塊錢,作殿裏的經費。彼得回答說:“納。”也許這個被誤導的門徒,不想基督尷尬。

  主跟著顯出他是無所不知的。彼得回來,尚未有機會說出發生什麽事,耶穌便先問他:“你的意思如何?世上的君王,向誰征收關稅、丁稅?是向自己的兒子呢?是向外人呢?”要明白這條問題,必須先了解當時的社會。當時統治者向人民征稅,以支持國家和王室的經費,卻不必向自己家人征稅。但今天的政府向人人征稅,包括統治者和他的家人。

  一七26 彼得回答說統治者是向外人征稅。這答案十分正確。耶穌進一步指出兒子就可以免稅了。由於聖殿是神的家,耶穌(即神的兒子)若交稅支付殿的經費,便相等於向自己交稅。

  一七27 雖然耶穌不必交稅,但主卻同意交。那麽,他如何把錢拿來?聖經從沒記載耶穌攜帶金錢。他叫彼得往加利利的海邊去,然後把先釣上來的魚拿來。原來那條的囗中有一塊錢,彼得便把這塊錢分兩分,繳交耶穌和他的稅。

  雖然作者隻是輕描淡寫地敘述這次驚人的神跡,但我們卻清楚看見基督是無所不知的。他知道加利利海中的魚,那一條囗中有錢幣;他知道這條魚的位置;他甚至知道彼得先捉的魚,魚的囗中便有錢幣。

  如果耶穌執著屬神的原則不放,他就不會繳稅。對他來說,這不是道義的問題,但他願意繳稅,而不願絆倒人。今天,我們作信徒的已從律法中獲釋出來。不過,我們也當尊重別人的良心,不作任何絆倒人的事。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