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10月4日 馬太福音 第二十章

(2010-10-04 04:08:27) 下一個

馬太福音第二十章

20:1 因為天國好像家主清早去,雇人進他的葡萄園做工,
20:2 和工人講定一天一錢銀子,就打發他們進葡萄園去。
20:3 約在巳初出去,看見市上還有閑站的人,
20:4 就對他們說:‘你們也進葡萄園去,所當給的,我必給你們。’他們也進去了。
20:5 約在午正和申初又出去,也是這樣行。
20:6 約在酉初出去,看見還有人站在那裏,就問他們說:‘你們為什麽整天在這裏閑站呢?’
20:7 他們說:‘因為沒有人雇我們。’“他說:‘你們也進葡萄園去。’
20:8 到了晚上,園主對管事的說:‘叫工人都來,給他們工錢,從後來的起,到先來的為止。’
20:9 約在酉初雇的人來了,各人得了一錢銀子。
20:10 及至那先雇的來了,他們以為必要多得,誰知也是各得一錢。
20:11 他們得了,就埋怨家主說:
20:12 ‘我們整天勞苦受熱,那後來的隻做了一小時,你竟叫他們和我們一樣嗎?’
20:13 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說:‘朋友,我不虧負你,你與我講定的不是一錢銀子嗎?
20:14 拿你的走吧!我給那後來的和給你一樣,這是我願意的。
20:15 我的東西難道不可隨我的意思用嗎?因為我作好人,你就紅了眼嗎? ’
20:16 這樣,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了(注:有古卷在此有“因為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
20:17 耶穌上耶路撒冷去的時候,在路上把十二個門徒帶到一邊,對他們說:
20:18 “看哪,我們上耶路撒冷去,人子要被交給祭司長和文士。他們要定他死罪,
20:19 又交給外邦人,將他戲弄、鞭打、釘在十字架上,第三日他要複活。 ”
20:20 那時,西庇太兒子的母親同她兩個兒子上前來拜耶穌,求他一件事。
20:21 耶穌說:“你要什麽呢?”她說:“願你叫我這兩個兒子在你國裏,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
20:22 耶穌回答說:“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什麽。我將要喝的杯,你們能喝嗎?”他們說:“我們能。”
20:23 耶穌說:“我所喝的杯,你們必要喝;隻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賜的,乃是我父為誰預備的,就賜給誰。”
20:24 那十個門徒聽見,就惱怒他們弟兄二人。
20:25 耶穌叫了他們來,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
20:26 隻是在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
20:27 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仆人。
20:28 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贖價。”
20:29 他們出耶利哥的時候,有極多的人跟隨他。
20:30 有兩個瞎子坐在路旁,聽說是耶穌經過,就喊著說:“主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們吧!”
20:31 眾人責備他們,不許他們做聲。他們卻越發喊著說:“主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們吧!”
20:32 耶穌就站住,叫他們來,說:“要我為你們做什麽?”
20:33 他們說:“主啊,要我們的眼睛能看見!”
20:34 耶穌就動了慈心,把他們的眼睛一摸,他們立刻看見,就跟從了耶穌。


  二○1、2 這個比喻接續第十九章末關於賞賜的講論,說出一個事實:所有真門徒都會得到賞賜,不過賞賜的多寡是由門徒服侍的心態而決定。

  這比喻描繪一個家主清早去雇人,進他的葡萄園作工。工人的工錢是一天一錢銀子。就當時的社會來說,工人得到合理的工錢。我們假設他們在早上六時開始作工。

  二○3、4 上午九時,家主在市上看見還有未受聘的工人。這時家主與工人沒有明文協議;家主囗頭答應會給工人所當給的,工人便跟他去作工。

  二○5~7 正午和下午三時,家主多雇了些的工人,並答應給他們好工錢。下午五時,他發現還有未受聘的人。這些人並不懶惰;他們想找工作,但卻找不到。家主便叫他們進葡萄園工作,沒有提到工錢有多少。我們要留意,第一批人是經討價還價,達成協議而受聘用的;其它工人則把工錢的事交給家主決定。

  二○8 到了晚上,家主叫管事的派發工錢給工人。管事的人從後來的起,到先來工作的為止,把工錢分給各人(這樣最早受聘的人便看見其它人獲分派工錢多少)。

  二○9~12 所有的工人都獲得同樣的工錢──一錢銀子。早上六時來作工的人以為會得到更多工錢,事實卻並非如此──他們不過同樣得到一錢銀子。他們深深不忿;他們作工的時間比其它人長,而且整天勞苦受熱。

  二○13、14 家主向其中一個工人的回應,讓我們從比喻中學習到長遠有益的教訓。首先,家主說:“朋友,我不虧負你,你與我講定的不是一錢銀子麽?拿你的走罷,我給那後來的和給你的一樣,這是我願意的。”第一批工人要求一天一錢銀子,便得到所講定的工錢。其它工人投靠家主的恩惠,所以便得著恩惠。恩典比公平更寶貴。我們最好把自己的賞賜交給主決定,總比向他討價還價好。

  二○15 然後,家主便說:“我的東西難道不可隨我的意思用麽?”顯而易見,我們要學的功課是讓神作主。他有權作他所喜悅的事。他所喜悅的是正確、公義和公平的事。家主補充說:“因為我作好人,你就紅了眼麽?”這問題正揭露人本質是自私的。早上六時工作的人正好得著他們該得的工錢,不過他們嫉妒那些工作時間較少而又得到同樣工錢的人。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總覺得這種做法有點不公平。不過,我們在天國裏,就必須從全新的角度看事物。我們必須摒棄貪婪、爭競的心,以主的心來衡量事物。

  家主知道工人需要工錢,便按他們的需要給他們;他並非按他們貪婪的心來分發工錢。他們全都得到應得的,一銀錢也沒有少;他們所得的都是他們和家人所需的。司徒雅各提到所要學習的功課時說:“為自己籌算最後賞賜的人,往往籌算錯誤;神的慈愛常帶著決定性、不能改變的話。”我們愈深入研究這比喻,便愈明白主的賞賜不僅公平,而且美得無比。早上六時作工的人應當想想,他們不僅得到合理的工錢,而且能整天服侍這位慈愛無比的主人,豈不是額外的報償?

  二○16 耶穌用一句話結束這個比喻:“這樣,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了。”(參看太一九30)至於賞賜的事,人們必會感很希奇。一些以為是在前的人會變在最後,因為他們的事奉是基於驕傲和自私的野心。相反,懷著愛和感激事奉的人卻要得著極大的尊榮。

十.關於他的死和複活(二○17~19)

  很明顯主離開比利亞,要經過耶利哥(參看29節)上耶路撒冷去。他再次把十二個門徒帶到一邊,告訴他們到達聖城後要發生的事。他要被交給祭司長和文士──明顯是指猶大的背叛。猶太人的領袖要定他死罪。由於沒有權柄判他死刑,那些人要把他交給外邦人(羅馬人)。他要受戲弄、鞭打和釘在十字架上。然而死亡不能得逞──第三日他要複活。

十一.關於在天國的地位(二○20~28)

  主耶穌第三次預言他的受難時,他的跟從者卻仍思念自己的榮耀,多過主的受苦。人性的弱點實在叫人感到可悲。

  基督第一次預言受苦時,激起了彼得心裏的不忿,提出反對(太一六22);第二次預言不久,門徒便問:“……誰是最大?”現在,主第三次預言,雅各和約翰又野心勃勃,提出要求。他們一直對主的提醒和將要降臨的災害閉目不見,隻管注目主所應許的榮耀──他們用物質眼光看天國,他們抱的態度何等錯誤不正。

  二○20、21 雅各和約翰的母親來到主麵前,求他讓自己的兒子在他的國裏坐在他的旁邊。她希望兒子靠近耶穌,使自己也可以沾光。雖然耶穌將來才作王,但她並不感到失望。可是,她並不明白主的國給予榮耀的準則。

  馬可福音記載這些請求是雅各和約翰自己提出的(可一○35);可能他們是按母親的吩咐提出請求,又或者他們三人一同向主提出請求。無論是誰提出,都沒有矛盾。

  二○22 耶穌坦白回答說,他們不明白所求的是什麽。他們想不背十字架而得冠冕,不經過犧牲的壇而得王位,不必受苦而得榮耀。所以,耶穌直接了當問他們:“我將要喝的杯,你們能喝麽?”我們不難明白他所指的杯是什麽意思,因為第18和19節已提過。他必須受苦受死。雅各和約翰同表示能夠分擔他所受的苦,也許他們的信心是基於滿腔熱忱,多過真正的知識。

  二○23 耶穌說他們必要喝他的杯。雅各要為主殉道,而約翰則要被捕,放逐到拔摩島。李德爾曾說:“雅各殉道而死;約翰過著殉道者的生活。”

  耶穌又解釋說,他不可隨意賜天國的尊榮座位。父已決定依特別的方法分配這些座位。門徒以為這是主授的政治權利,覺得自己與基督靠近,也可以要求優越的地位。然而他們不知道得尊榮地位並非個人喜愛的問題。神的計劃是按人為他受的苦來決定誰坐在主的左和右邊。故此,國度裏最高的殊榮不是隻屬於第一世紀的基督徒,今天的基督徒也可以得著這殊榮──藉為主受苦而得。

  二○24 那十個門徒聽見,就惱怒西庇太的兒子作出如此的請求。他們心感憤怒,也許因為他們想得到尊大的地位,所以嫉恨約翰和雅各比他們早一步提出請求!

  二○25~27 他們的爭競讓我們的主趁機教訓他們,叫他們知道在他國裏怎樣才算為大。主所說的與他們想的正大相逕庭。外邦人以主治能力和統治權來衡量地位的高低。然而在基督的國度裏,地位的高低是以事奉來衡量的。誰想為大,必先作用人;誰願為首,就必作……仆人。

  二○28 人子是卑微服事的最佳榜樣。他來到世上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贖價。他降世的目的可以用兩個詞語概括:服事和舍命。尊貴的主竟然謙卑自己,生在馬糟,然後為我們背上十字架。這是何等奇妙測不透的事。主蒙羞而死,從而彰顯出他的偉大。因此,我們也必須效法主。

  主舍命作多人的贖價。他的死全然成就了神對罪的公義要求;他的死足以塗抹世人的一切罪。不過,隻有那些接受他為主和救主的人,方能得主的赦免。你接受了他沒有?

十二.醫治兩個瞎子(二○29~34)

  二○29、30 這時,耶穌從比利亞橫過了約但河,來到耶利哥。當他正要離開的時候,有兩個瞎子向他大聲呼喊:“主阿,大衛的子孫,可憐我們罷!”他們稱主“大衛的子孫”,可見他們雖然眼瞎,但屬靈的眼睛卻敏銳無比,能認出耶穌是彌賽亞。也許他們正代表瞎眼的以色列中,仍有相信的遺民在耶穌再來掌權時認他為基督(賽三五5,四二7;羅一一25、26;林後三16;啟一7)。

  二○31~34 群眾企圖製止他們作聲,然而他們在後麵卻越發喊主。耶穌問他們想要什麽,他們沒有支吾其詞,象我們的禱告常叨叨嘮嘮。他們直接坦白地求:“主阿,要我們的眼睛能看見。”他們定意求眼睛康複,便得到這坦白要求的回應。耶穌就動了慈心,把他們的眼睛一摸,他們立刻看見,就跟從了耶穌。

  蓋伯林就主摸瞎子的眼睛作出研究,他的觀察很有幫助:“我們從這卷福音書中學到觸摸的醫治是象征什麽意思。主每次觸摸人,使人得醫治,都是指他以人的身分來到地上,恩慈憐憫地對待以色列。他不在地上的時候,用他的話醫治人……又或者人憑信心前來觸摸他,當他不在地上時,外邦人憑信心來到他麵前,就必得著他的醫治。”

  馬可福音十章46至52節、路加福音十八章35至43節及十九章1節,與馬太福音就這件事的敘述有出入。馬太福音說有兩個瞎子,但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說有一個瞎子。有人認為馬可和路加提到的瞎子是出名的巴底買,而馬太是特別為猶太人寫這卷福音書,他提出“二”作為有效見證的最少數目(林後一三1)。馬太福音和馬可福音寫這件事在耶穌離開耶利哥以後發生,然而路加福音卻寫這件事在耶穌將進耶利哥城時發生。其實,耶利哥城有兩個,一個是舊耶利哥,另一個是新耶利哥。醫治的神跡可能在耶穌離開其中一個耶利哥城,進入另一個耶利哥城間發生。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