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10月14日 馬可福音 第二章

(2010-10-14 04:17:32) 下一個

馬可福音第二章

2:1 過了些日子,耶穌又進了迦百農。人聽見他在房子裏,
2:2 就有許多人聚集,甚至連門前都沒有空地,耶穌就對他們講道。
2:3 有人帶著一個癱子來見耶穌,是用四個人抬來的。
2:4 因為人多,不得近前,就把耶穌所在的房子,拆了房頂,既拆通了,就把癱子連所躺臥的褥子都縋下來。
2:5 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小子,你的罪赦了。”
2:6 有幾個文士坐在那裏,心裏議論,說:
2:7 “這個人為什麽這樣說呢?他說僭妄的話了!除了 神以外,誰能赦罪呢?”
2:8 耶穌心中知道他們心裏這樣議論,就說:“你們心裏為什麽這樣議論呢?
2:9 或對癱子說‘你的罪赦了’,或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行走’,哪一樣容易呢?
2:10 但要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就對癱子說:
2:11 “我吩咐你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
2:12 那人就起來,立刻拿著褥子,當眾人麵前出去了。以致眾人都驚奇,歸榮耀與 神,說:“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
2:13 耶穌又出到海邊去,眾人都就了他來,他便教訓他們。
2:14 耶穌經過的時候,看見亞勒腓的兒子利未坐在稅關上,就對他說:“你跟從我來!”他就起來,跟從了耶穌。
2:15 耶穌在利未家裏坐席的時候,有好些稅吏和罪人與耶穌並門徒一同坐席,因為這樣的人多,他們也跟隨耶穌。
2:16 法利賽人中的文士(注:有古卷作“文士和法利賽人”)看見耶穌和罪人並稅吏一同吃飯,就對他門徒說:“他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喝嗎?”
2:17 耶穌聽見,就對他們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
2:18 當下,約翰的門徒和法利賽人禁食。他們來問耶穌說:“約翰的門徒和法利賽人的門徒禁食,你的門徒倒不禁食,這是為什麽呢?”
2:19 耶穌對他們說:“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時候,陪伴之人豈能禁食呢?新郎還同在,他們不能禁食。
2:20 但日子將到,新郎要離開他們,那日他們就要禁食。
2:21 沒有人把新布縫在舊衣服上,恐怕所補上的新布,帶壞了舊衣服,破的就更大了。
2:22 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裏,恐怕酒把皮袋裂開,酒和皮袋就都壞了;惟把新酒裝在新皮袋裏。”
2:23 耶穌當安息日從麥地經過。他門徒行路的時候,掐了麥穗。
2:24 法利賽人對耶穌說:“看哪,他們在安息日為什麽做不可做的事呢?”
2:25 耶穌對他們說:“經上記著大衛和跟從他的人缺乏、饑餓之時所做的事,你們沒有念過嗎?
2:26 他當亞比亞他作大祭司的時候,怎麽進了 神的殿,吃了陳設餅,又給跟從他的人吃;這餅除了祭司以外,人都不可吃。”
2:27 又對他們說:“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
2:28 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


八.醫治癱子(二1~12)

  二1~4 主進了迦百農不久……就有許多人聚集,圍著他所住的房子。風聲傳得很快,人都渴望一睹那位行神跡的人的風采。神何時施展大能,人就受吸引。他們聚集在門前,救主忠誠地對他們講道。人群的後麵,有四個人用臨時擔架抬來一個癱子。人群阻礙癱子來到主耶穌麵前的路;引領人到耶穌麵前,往往會有阻礙。但信心是靈巧的。這四個抬擔架的人從屋旁的梯階走上房頂,拆了房頂,把癱子縋到屋子裏──大概是中間的園子,把他帶到神的兒子麵前。有人把這四位朋友起名為憐憫、協力、創意和堅毅,我們當力求成為一位具備這些特質的朋友。

  二5 耶穌被他們的信心感動,就對癱子說:“小子,你的罪赦了。”這話似乎有點奇怪。問題是癱瘓,不是罪,對嗎?對,但耶穌越過病征,進到病因去。他不會因醫治身體而忽視靈魂;他不會為暫時的狀況作補救,卻對那永恒的光景置諸不理。所以他說:“你的罪赦了。”這是個奇妙的宣告。現在,那人今生在地上的罪都得赦免,他不用等到審判的日子,他現在已得到赦罪的確據。凡相信主耶穌的人都可得到這確據。

  二6、7 有幾個文士馬上曉得這話的重要。他們諳熟聖經道理,知道除了神以外,沒有人能赦罪。任何人自稱能赦罪就是自稱是神。到此為止,他們的邏輯都是正確的。可是,他們卻不承認主耶穌是神,而心裏責備他說了僭妄的話。

  二8、9 耶穌知道他們的心思,便問他們這引起爭議的問題:“或對癱子說,你的罪赦了;或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行走,那一樣容易呢?”這話證明他超然的能力。其實,二者一樣容易。但按人來說,二者要行出來同樣不可能。

  二10~12 主已經宣告那人的罪赦了。可是,這話生效了沒有?文士不可能看見那人的罪得到赦免,所以他們不信。為了顯出那人的罪果然得了赦免,救主以可見的事給他們證明。他吩咐那癱子起來,拿起褥子走。那人立刻遵從,眾人就都驚奇。他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文士雖然看見這最有力的證明,但仍然不信。相信關乎意願,但他們不願意相信。

九.呼召利未(二13~17)

  二13、14 耶穌出到海邊教訓人,看見利未正在收稅銀。我們知道利未就是後來寫第一卷福音書的馬太。他是猶太人,但他的職業卻是很不猶太化,這當然是說他為那被鄙視的羅馬政府收稅款!這等人往往不誠實──其實,他們象娼妓被蔑視,被看作社會上的渣滓。然而,利未有永恒的賞賜,因為當他聽見基督的呼召,便放下一切跟從了耶穌。讓我們都效法他那迅速並無條件的順服。在那一刻,似乎犧牲很大,但在永恒裏卻算不得犧牲。就象殉道的宣教士艾理奧說:“放棄所不能保存的,去得那不能失去的,並不算愚笨。”

  二15 利未家裏擺設了筵席,要把主耶穌介紹給他的朋友。他大部分朋友都象他一樣,是稅吏和罪人。耶穌接受了邀請,到他們中間。

  二16 文士和法利賽人以為找著了他的把柄。他們不直接到耶穌麵前,卻找他門徒,為要破壞他們的信心和忠誠。他們的主怎會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喝呢?

  二17 耶穌聽見,就提醒他們,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文士自以為康健,沒有察覺他們需要那位偉大的醫生。稅吏和罪人承認他們的罪,又承認需要幫助。耶穌來是要召象他們一樣的罪人,而不是自義的人。

  這裏給我們一個功課。我們不可把自己封閉在基督教的群體中,卻要與不信的人交朋友,好把他們帶給我們的救主。我們與罪人交朋友,切勿作一些事情叫我們在見證上妥協,也不要容讓未得救的人把我們拖下去。我們應主動把友誼帶進正麵的路向去,就是提供屬靈的幫助。從可恥的世界中孤立自己很容易,但耶穌沒有這樣作,他的跟從者也不應如此。

  文士以為稱呼主為罪人的朋友,就能敗壞他的名聲。可是他們的惡意侮辱卻成為使人喜愛的頌辭。凡被贖的人都歡欣地稱他為罪人的朋友,並因這名而永遠愛他。

十.禁食的異議(二18~22)

  二18 施洗約翰的門徒和法利賽人禁食,是個宗教習慣。在舊約,禁食是深深哀歎的表現,但禁食已失去其原意,成了循例的儀式。他們發現耶穌的門徒不禁食,當他們要求主作出解釋時,他們心中或許有嫉妒和自憐的苦惱。

  二19、20 他回答時,把他的門徒跟陪伴新郎之人作比較。他就是新郎。新郎還與他們同在,他們不用表現出悲哀。但日子將到,他要離開他們,那日他們就要禁食了。

  二21 接著,主再述說兩個比方,宣告一個與舊時代截然不同的新時代要來到。第一個比方提到一塊未曾縐縮的新布,若縫在舊衣服上,總不免要縐縮,而且,舊布的衣服比新布柔弱,若把新布縫上,必然再破裂。耶穌把舊約時代比喻作舊衣服。神從來沒有打算把基督信仰縫在猶太教上,這必會造成新的分裂。舊時代禁食的苦痛,必須讓路給新時代的喜樂。

  二22 第二個比方提到新酒裝在舊皮袋裏。舊皮袋已失去了柔韌力,若放進新酒,發酵所造成的壓力必弄破皮袋。新酒象征基督徒信心的能力,舊皮袋描繪猶太教的形式與禮儀。新酒需要新皮袋,約翰和法利賽人的門徒毋須把跟從主的人放在悲哀禁食的束縛上,象他們以往一樣。新生命的喜樂和興奮必須自然流露。基督信仰常受人的影響,要與律法主義混淆。主耶穌指出二者是不能和諧共存的,律法與恩典是相背的原則。

十一.安息日的爭議(二23~28)

  二23、24 這事件描述耶穌剛才所教訓的,關於猶太教傳統與福音的自由之間的衝突。

  耶穌當安息日,從麥地經過,他門徒……掐了麥穗吃。這並無抵觸律法,但按照長老們吹毛求疵的傳統,門徒犯了安息日,因為他們“收割”,甚至“打穀”(用手剝麥穗的外殼)!

  二25、26 主引述一件舊約的事回答他們。大衛受膏為王,但沒有作王,卻被棄絕,象雉被追捕一樣。一天,他用盡糧餉,便進了神的殿,取陳設餅給跟從他的人和自己吃。按常例陳設餅隻供祭司吃,其它人不可過問,然而大衛此舉卻沒有被神責難。為什麽?因為以色列人行的不對,他們既沒有讓大衛登上他應坐的寶座,神便容許他行一般以為不合法的事。

  這正是主耶穌的遭遇。他雖然受了膏,卻沒有作王。他的門徒走路時需要掐麥穗充饑,說明以色列人不對的光景。法利賽人本身應款待耶穌和他的門徒,而不是要批評。

  若大衛吃陳設餅,真的犯了律法,但神沒有責備他,那末門徒在類似的環境中,不過犯了長老的傳統,就更沒有可指摘的了。

  第26節指大衛在亞比亞他作大祭司的時候吃了陳設餅,但根據撒母耳記上廿一章1節,那時是亞希米勒作祭司。亞比亞他是他的父親。故此可能因為大祭司向大衛的忠心,影響亞比亞他,容讓這不依律法的事發生。

  二27、28 主結束談論前,提醒法利賽人,安息日乃神為著人的益處設立的,並非為了束縛人;並指出人子就是安息日的主──他首先設立安息日的。他有權決定在那日子何事可作,何事不可。肯定的說,安息日並非要禁止那些必要的工作,或憐憫的事。基督徒沒有必要守安息日,那日子是賜給以色列人的。基督信仰中與別不同的日子是主日,就是七日的第一日。但是,這日子不是法理上的可與不可的問題,而是個恩典的日子,可以歇下世俗的事務,信徒可以敬拜、事奉,並從事心靈的栽培。我們的問題不是“在主日作這事有錯嗎?”,卻是“我該如何用這日叫神得榮耀、鄰舍得福氣,並使我的靈得益處才合宜?”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