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9月2日 阿摩司書5章

(2010-09-02 01:46:12) 下一個

喪禮的悲哀

阿摩司書五章一至十七節

        1以色列家阿,要聽我為你們所作的哀歌。

        2以色列民族跌倒,不得再起,躺在地上,無人攙扶。

3主耶和華如此說:以色列家的城,發出一千兵的,隻剩下一百的;發出一百的,隻剩下十個。

        4耶和華向以色列家如此說:你們要尋求我,就必存活。

        5不要往伯特利尋求,不要進入吉甲,

        不要過到別是巴,因為吉甲必被擄掠,伯特利也必歸於無有。

        6要尋求耶和華,就必存活,免得他在約瑟家像火發出,在伯特利焚燒,無人撲滅。

        7你們這使公平變為茵陳,將公義丟棄於地的,

        8要尋求那造昂星、和參星,使死蔭變為晨光,

        使白日變為黑夜,命海水來澆在地上的,(耶和華是他的名)

        9他使力強的忽遭滅亡,以致保障遭遇毀壞。

        10你們怨恨那在城門口責備人的,憎惡那說正直話的。

11你們踐踏貧民,向他們勒索麥子;你們用鑿過的石頭建造房屋,卻不得住在其內;栽種美好的葡萄園,卻不得喝所出的酒。

        12我知道你們的罪過何等多,你們的罪惡何等大。

        你們苦待義人,收受賄賂,在城門口屈枉窮乏人。

        13所以通達人見這樣的時勢,必靜默不言;因為時勢真惡。

14你們要求善,不要求惡,就必存活。這樣,耶和華萬軍之上帝,必照你們所說的,與你們同在。

        15要惡惡好善,在城門口秉公義,或者耶和華萬軍之上帝,向約瑟的餘民施恩。

        16主耶和華萬軍之上帝如此說:在一切寬闊處必有哀號的聲音;

        在各街市上必有人說:哀哉、哀哉。又叫農夫來哭號,叫善唱哀歌的來舉哀。

        17在各葡萄園,必有哀號的聲音,因為我必從你中間經過。這是耶和華說的。

    在古代以色列,葬禮是一個特別悲傷和哀悼的日子。雅各死的時候,約瑟為他哀哭了七天(創五十1);同樣,當掃羅死了,葬禮延長了一星期(撒上卅一13)。在先知傳道的現階段,他的信息尖銳到好像從墳墓旁發出的一樣。這一段以悲哀的話開始(1—3節)並以同樣的話(16—17節)結束。在兩者之間,混合著希望和失望的話;但是死亡的臭氣滲入整段,並不斷發出“尋求耶和華就必存活”的邀請(4,6,14節)。在這個講話中較令人高興的話,好像芳香的花朵,然而這香氣也是騙人的;花朵是用黑紗包著的,像墳墓旁的花環一般。

    我們雖然不能肯定,但很可能當阿摩司講述這些話時,遇到了和前麵相同的情形:在伯特利和吉甲再次有個盛大的節日舉行(5節)。可能阿摩司也再次利用這個機會,去達致他的目的。如果朝聖的節日延長了七天,他的喪禮哀歌可用以喚起聽眾一星期。這樣,藉著他的話,他巧妙地轉變一星期的節日為一星期的哀喪。

    如此悲哀的話開頭(2—3節),含意是低沉的;這個悲哀是為以色列人,但正常情況下,這種悲哀隻用於死亡發生之後。這些話是對以色列聚集的群眾講的,活潑而且興奮。就像一場警夢,整個事件發生在一種難以想像的情景下。有一大群快樂朝聖的群眾,阿摩司卻在他們中間大為悲哀,好像有死亡發生一樣。

    在四至七節中,先知講述的好像稍為光明一點。他邀請他的聽眾去“尋求耶和華並存活”;雖然他所講的一直是死亡,但這裏提到存活。不過這句話是帶有諷刺味道的;朝聖者以為他們的確是在尋求耶和華,轉向他的聖地。因此第五節結束時用了一句有力的文字遊戲,阿摩司譴責他們虛假尋求的聖地“也必歸於無有”。把第五節由希伯來文譯成英文是不容易的,大概可譯為:“吉甲上絞台,伯特利是敗壞的。”人民是尋求耶和華,但他們去尋求的地方卻什麽也找不到。

    先知講述的次序,被八九兩節奇怪地打斷了;這兩節看來好像與上下文不能配合。它們很明顯是從一首詩上取下來的幾行;這首詩是讚美上帝創造眾星和星座(昂星和參星),用他的大能統管萬有。當我們讀一至十七節全文時,會感到這兩節甚不一致;但是當我們了解到阿摩司講這些話是在節日中,我們便開始明白其意義。這首詩可能是在吉甲和伯特利過節的群眾所唱詩歌的一部分;他們對這些話熟悉的情形,就像我們對聖誕節和複活節的詩歌一樣。這裏阿摩司引錄了大家所熟悉的字句,表明那位以大能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就是掌管人的生和死的主。

    先知接著又對照了有創造大能的上帝,和愚昧的世人(10—13節)。世人恨惡真理,貪圖邪惡;他們剝削窮人,為自己積蓄財富;他們受賄賂,忽略義人的請求。這些話不僅是先知對罪惡的另一種警告;而且從上下文中,也使他們讀到自己的模樣。通常在葬禮的時候,講述的都是一些有關死者的生平和成就,追憶一些令人懷念的事跡。但是阿摩司在宣告以色列的喪禮時,他一反常態。十一節可以意譯為:他們建造大的房屋,但卻不能長住其中;他們種植許多葡萄園,但卻來不及品嚐所釀的美酒。

    阿摩司在十四至十五節中再一次正麵陳詞;在這兩節中沒有諷刺的含意,且帶有一線的希望。如果他們能求善,而不是惡,他們將有機會再次從墳墓裏起來,活過來。雖然這兩節經文說到了以色列信仰的基本道德真理,但是隻講而沒有保證。可能惡勢力太強太有力了。所以阿摩司立即繼續他前麵的演講,並得出結論(16—17節)。在這裏重覆說哀哉、哀哉,它們聽起來頗像以色列的喪禮的結束。

    阿摩司先知悲哀的喪禮曉諭,是他的預言中最黑暗的幾頁。作為文學作品來讀,它是夠傷痛的。特別是相對著以色列人歡樂的節期,在那種興高彩烈的背景下,先知這些曉諭,更顯得悲哀。他將被譴責為“歡樂的扼殺者”。也許有人要說:這樣的講道是需要的,但是否必須在歡樂的節期中呢?如果我們在聖誕節或者複活節聽到這樣悲哀的話,還會快樂嗎?把喪禮悲哀的信息,放在歡樂的節日中傳講,的確是不適當的。

    然而阿摩司並不是不機智,乃是因為他是一個正直的人。所以當他看見他的同胞好像鐵達尼號的乘客和船員一樣,在郵輪的舞廳中又跳又笑,充滿快樂;阿摩司卻看見奪命的冰山。在某種意義上,他們已經和死人無異,然而阿摩司仍必須發出警告。他的警告像喪鍾一樣鳴起,不是去破壞或者傷害節日的氣氛,乃是請求人們反省一下,並在反省中超越外表的慶祝,看看內部是否樣樣妥當。

 

避開獅子遇見熊

阿摩司書五章十八至廿七節

        18想望耶和華日子來到的,有禍了;

        你們為何想望耶和華的日子呢?那日黑暗沒有光明。

        19景況好像人躲避獅子又遇見熊;或是進房屋以手靠牆,就被蛇咬。

        20耶和華的日子,不是黑暗沒有光明麽?不是幽暗毫無光輝麽?

        21我厭惡你們的節期,也不喜悅你們的嚴肅會。

        22你們雖然向我獻燔祭和素祭,我卻不悅納;也不願意你們用肥畜獻的平安祭。

        23要使你們歌唱的聲音遠離我;因為我不聽你們彈琴的響聲。

        24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

25以色列家阿,你們在曠野四十年,豈是將祭物和供物獻給我呢?26你們抬著自己所造之摩洛的帳幕,和偶像的龕,並你們的神星。27所以我要把你們擄到大馬色以外。這是耶和華名為萬軍之上帝說的。

    在悲哀的喪禮信息之後,現在接著以同樣淒涼的宣告對著全體以色列人講述。雖然我們不敢肯定,這幾節也是在伯特利慶祝節日的背景下寫的,但是像先知書的其他許多部分一樣,這一段是阿摩司對一些聚合的聽眾宣講的。這整個的一段可以分成三個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一個獨立的核心信息。

    (一)耶和華的日子18—20節)。這是一篇關於災禍的講道,但是其內容開始有希望引起會眾的注意。“耶和華的日子”是許多先知的共同題目,我們已經看到它是整本約珥書的主題。雖然我們不能準確地指定這個措辭的內容,像先知的聽眾所了解的那樣,但是內容清楚是積極的。在節期中,這個措辭包涵著過去和將來兩方麵含意。他們回憶起過去耶和華大大賜福的日子:他救贖他們出埃及,並在西乃山賜律法給他們的日子。回想耶和華在古時候所做的,產生對將來的希望。將來必有希望,在耶和華的日子之進程中,我們因著過去可以預期到上帝將來必把最後的勝利帶給他的百姓。在以色列人的信仰中,耶和華的日子是他們所盼望的日子。

    “想望耶和華日子來到的有禍了”(18節),阿摩司這樣展開他的講道,在他的第一句話中就把所有關於將來所持的希望,全都粉碎了。他們所想望的日子將要變成黑暗的、無光、悲傷無歡樂的日子。接著一係列這樣的話,先知不但說明了這個即將來臨的日子消極的特征,並且指出以色列人將為所遭遇的,感到驚訝。一個逃避了獅子的人,將要遇見熊的危險。或者有一個人進到他的房屋,以為安全了,可以不再受室外的恐怖威脅;他靠在牆上,竟被蛇所咬!

    先知所關注並要指明的,不單是耶和華的日子即將來臨的危險,而且是在這個日子裏他們將要遭遇的驚訝和恐懼。正像一個人以為他可以逃避致命的危險,豈知道真正的和更要命的危險出現了!阿摩司像一位外科醫生一樣,嚐試著去切除威脅著病人健康的假信心和對將來的希望。指出了所麵臨環境的試煉,使人們免去受將來沒有悲傷和困難的欺騙。他們正處在一種自然的和人性普遍的傾向中:他們籍著幻想將來快樂的日子,而對現況更能容忍。對於許多對現實不能忍受的人,這做法在原則上不是壞事。

    當然,阿摩司並不是企圖去扼殺將來快樂的日子;但是百姓的意見必須除去,因為他們是錯誤的,這是一種慈愛的嚴肅形式。對於那些示知道上帝的正直和真實的人,耶和華的日子必將成為審判的日子。因此那些盼望耶和華的日子來到的人,現在應該活在上帝的光明和真理之中。

    我們可以用許多方法來想像阿摩司的聽眾的感受。有時我們會感到現實簡直不可容忍,我們盼望將來的生活,等候那快樂的日子來到。有些人則籍著信奉當代形形式式的末世論,而對現實有一種奇怪的的安慰。那些末世論的目的是希望直接從世界當前的事件,知道上帝將來的計劃之結果。通常,那些被將來的前途困擾的人,都是由於不情願去應付當前的現實;先知阿摩司認為,這種人必將避開了現在的獅子,但卻會遇見將來的熊。

    (二)不被接受的敬拜21—27節)。這四節是上帝自己的話,藉著先知說出來的。這裏的“我恨”不代表先知的意見,而是代表上帝的立場。他們的節期、嚴肅會、燔祭和素祭,唱歌和彈琴的音樂,所有的一切,都被上帝藐視。上帝不要他們那種吵吵鬧鬧的敬拜(可能一個大節期正在進行著),上帝要求的是他的百姓能夠有公平和公義。

    有些學者對這幾節經文是否表明阿摩司堅決反對以色列人的禮儀和敬拜形式,發生很大的爭論。從上下文來看,這一段的確有這樣的意思。無疑的,阿摩司作為一個猶大人,必然對以色列崇拜活動的若幹部分有所保留,正像蘇格蘭教會必然會對某些英國教會的崇拜儀式有所保留一樣。如果我們去猜想到底阿摩司是否反對以色列人的獻祭禮節,從某種意義來講,是沒有抓住重點。先知的真正的注重點,是要使人知道上帝對公義的生活和正直的對待所有事情的態度。先知的原意是,認識上帝並因為敬畏他而影響到實際生活,這是主要的,而敬拜的儀式是次要的。換句話說,如果會眾對他們所敬拜的上帝毫無認識的話,最堂皇的敬拜儀式,和最美妙的音樂,都是無價值的。先知並沒有對敬拜本身提出太多的批評,他所批評的,是沒有真正認識上帝的敬拜。

    阿摩司所提出的原理,對於所有的敬拜,都是通用的:如果敬拜上帝忽視了對上帝的認識,就隻剩下了一個空殼。然而這個原理可以延伸到敬拜以外。巴爾特(Karl Barth)在他的一九六一—六二學年的告別講道裏,采用阿摩司的話對學院和神學生所說的,提醒我們所有的人都必須檢查一下我們的事業心。他說:

    我恨,我藐視你們的講道和課程,你們的講章、演說和聖經研究;我不喜歡你們的討論、會議和習慣。

如果忽略了認識上帝,公義和正直沒有能如大水滾滾、江河滔滔,所有基督徒的活動,將都是徒然的。

    (三)被擄的判決25—27節)。這幾節是整本阿摩司書中最難注釋的,然而盡管有許多困難,總的意思還是清楚的。

    在曠野的四十年,以色列人沒有把當獻的祭物和供物獻給上帝;他們所處的生活環境,使得正常的敬拜不可能進行。現在,先知暗示:以色列人的信心,已經被他們高舉的兩個亞述人的星神撒固王(Sakkuth)和迦溫(Kaiwan)所傾倒(參現代中文譯本)。以色列人失去了當初那種純潔的信仰,他們現在反叛的結果是:整個的國家將要“被擄到大馬色以外。”(暗示被擄到亞述。)

    再一次,我們看到先知強調“從前”。以色列家犯了大罪,他們接受了亞述人的信仰,並把它與自己對真神的敬拜形式結合起來。在曠野的四十年,可以反映他們從前的情況。在那些日子裏充滿了困難和變化無常;在那些日子裏他們雖然不夠富裕,以致不能獻足夠的祭物和供物給上帝;但至少,他們在那些日子裏認識上帝,他們的心是對的、純正的。先知阿摩司也要我們審察一下我們當今每天的活動,自問從前的信心和愛心是否一直保存著?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