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9月8日 彌迦書七章

(2010-09-08 04:26:23) 下一個

為失喪的社會哀歎

彌迦書七章一至七節

        1哀哉,我好像夏天的果子已被收盡,又像摘了葡萄所剩下的,

        沒有一掛可吃的。我心羨慕初熟的無花果。

        2地上虔誠人滅盡,世間沒有正直人,各人埋伏要殺人流血,都用網羅獵取弟兄。

3他們雙手作惡,君王徇情麵,審判官要賄賂,位分大的吐出惡意,都彼此結聯行惡。

        4他們最好的,不過是蒺藜。最正直的,不過是荊棘籬笆。

        你守望者說,降罰的日子已經來到,他們必擾亂不安。

        5不要倚賴鄰舍。不要信靠密友。要守住你的口,不要向你懷中的妻題說。

6因為兒子藐視父親,女兒抗拒母親,媳婦抗拒婆婆。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裏的人。

        7至於我,我要仰望耶和華,要等候那救我的上帝;我的上帝必應允我。

    上文各段多是彌迦在公眾地方的宣講,這一段卻是他私下對國家墮落所表達的哀傷。那些在街道上聆聽先知講道的市民,也許隻見到這位嚴厲的上帝仆人的苛刻外表,而不知道先知的內心是感情豐富的,因他國家的道德狀況而深受困擾。他悲傷的話,以一種為人所熟悉的哀歌形式發表;獨自私下地發泄他最深切的失望感受。

    彌迦用一個比喻描述他的挫折感受(1節)。他好像一個人進入一座果園中,希望摘到無花果滿足他的胃口;但是果園中沒有水果,因為已經全部被人摘掉了。他又像一個人進到葡萄園中,希望找到一串清爽解渴的葡萄;但是所有的葡萄都已被摘取,沒有剩餘。他的不滿不是簡單隻基於沒有水果和繼續捱餓,而是那個本來應該有水果的地方已經被搞清這個事實。這就是他所在耶路撒冷城的光景;那枝本來應該結滿公義和公平的果子,卻早已被摘光了。

    他首先為這個社會的一般性腐敗而哀傷(2—4節)。那裏看來不再有正直的人。取而代之的是社會充斥著暴戾和不擇手段的人,每一個人都剝削他的鄰居。他所看見的人並不懶惰;他們勤奮,卻是致力於追隨邪惡(3節),而這就是他們所謂的情操和美德!統治者和法官任意受賄賂,因為他們長久以來就在買賣營利中放棄公義。假如一個有權勢的人希望達到某種犯罪的目標,他並不掩飾他的對象,而是公開談論它,尋求別人提供意見如何去至終成全這計劃。果樹中最好的枝子都是無用的,好像蒺藜般多刺,也好像荊棘籬笆般屈曲纏繞(4節);但是先知的比喻也提醒他,蒺藜和荊棘隻適於在火中燃燒!對這種人的審判日子必然近在眼前。

    接著彌迦把重點由社會整體轉到更為接近他日常生活的個別部分(5—6節)。彌迦的悲哀逐漸提升,他注意到沒有一個鄰居或者朋友值得信任,甚至直屬的家庭成員,也不能在互相信賴和彼此尊敬的情況下生活在一起。父母、兒女、親戚——所有的人都已經同樣被那個腐蝕整個社會的邪惡所感染。

    先知哀傷的話帶著灰心失望多於帶著審判,難過痛心多於報複。他所看到四周圍著他的,都是這樣一種可怕的恥辱!一個有著如此偉大希望的國家,竟然降格到這種地步;一些曾經獲得公義和公平的特別啟示的人民,竟然放棄他們與生俱來的權利。而且,最令人悲傷的,是追求罪惡並沒有在短暫的人生中帶來喜樂,也沒有應許犯罪者得幸福。它隻帶來悲傷難過的回報,現在覆蓋著這國家的,是上帝的審判和公義的烏雲。

    但是,雖然彌迦為了他國家的衰弱而灰心悲傷,這哀文最終卻以一種正麵和積極的提醒作結。盡管他在各方麵都覺察到衰退和道德的墮落,他仍然堅定地相信上帝,並繼續向他祈求(7節)。悲傷並不導致個人的絕望。先知以極大的努力從他的沮喪中起來,並且繼續事奉曾經呼召他的上帝。

    在這些哀告中,我們感覺到在彌迦裏麵,那種許多以色列先知特有心靈的深刻敏銳感。他們不單對服務的國家充滿了獻身精神,還深深地投入他們的工作,把感情緊緊地與他們所服事的人之命運相連。先知感情的深度,部分是由於他清楚地察看到他國家的弊病。那些沒有看見社會的疾病和可哀之處的人,沒有哀傷的同感。而許多人沒有事先清楚看見社會上的不公平,是因為他們缺乏對公義全心全意的委身。對於彌迦來說,他認為隻有當我們實行公義和好憐憫時,我們才可能看到我們的社會多麽缺乏那種美德。然後我們才能夠投入先知悲傷的心靈中,但同時也有分於他那基於信心的嶄新委身(7節)。

後記:彌迦信息之延續

彌迦書七章八至二十節

8我的仇敵阿,不要向我誇耀。我雖跌倒,卻要起來。我雖坐在黑暗裏,耶和華卻作我的光。

        9我要忍受耶和華的惱怒;因我得罪了他。

        直等他為我辨屈,為我伸冤。他必領我到光明中,我必得見他的公義。

        10那時我的仇敵,就是曾對我說耶和華你上帝在那裏的,

    他一看見這事,就被羞愧遮蓋。我必親眼見他遭報。他必被踐踏,如同街上的泥土。

        11以色列阿,日子必到,你的牆垣必重修;到那日你的境界必開展。

        12當那日,人必從亞述,從埃及的城邑,從埃及到大河,

        從這海到那海,從這山到那山,都歸到你這裏。

        13然而這地因居民的緣故,又因他們行事的結果,必然荒涼。

        14求耶和華在迦密山的樹林中,用你的杖牧放你獨居的民,就是你產業的羊群。

        求你容他們在巴珊和基列得食物,像古時一樣。

        15耶和華說:我要把奇事顯給他們看,好像出埃及地的時候一樣。

        16列國看見這事,就必為自己的勢力慚愧。他們必用手日,掩耳不聽。

        17他們必舔土如蛇,又如土中腹行的物。戰戰競競的出他們的營寨。

        他們必戰懼投降耶和華,也必因我們的上帝而懼怕。

18上帝阿,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饒恕你產業之餘民的罪過,不永遠懷怒,喜愛施恩。

        19必再憐憫我們,將我們的罪孽踏在腳下,又將我們的一切罪投於深海。

        20你必按古時起誓應許我們列祖的話,向雅各發誠實,向亞伯拉罕施慈愛。

    滿載著預言的簡短的彌迦書,卻十分希奇地以詩歌作為結束。這篇詩歌有一點像舊約的詩篇;它是一篇公眾哀詩,表達在災難臨到時的憂傷和對光明前途的盼望。它的內容令大多數學者懷疑這詩不是彌迦的作品,他們的想法可能是對的。詩歌的風格十分不同,彌迦所講的審判,在這詩中看來已經由威脅變為事實。這作者是誰的問題是經常引起爭論,但是目前的這一例,看來有足夠的理由去解釋這本書的結束幾節是好像附筆,無疑是經過以後的世代,由那些把彌迦的信息保存並牢記內容的人加進去的。

    那些使用這詩歌的人,好像在他們之前的彌迦一樣,都是猶大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彌迦預告審判即將來臨,而那些使用這詩篇的人則講述實際所經曆的審判。彌迦所預言的已經發生了;他們未能幸免於上帝的憤怒。猶大已經墮落跌倒和坐在黑暗裏(8節),他們正在經曆上帝的惱怒(9節),城牆已經崩潰,需要重建(11節),猶大的民族不再有土地,隻能把希望寄托於將來。但是審判實際的來到,並沒有使先知的話廢掉,而是證明他的信息正確;不過現在這個信息提供一個將來新的希望。其理由是很清楚的:彌迦的宣講已經很明白地提出為什麽災難來到,但是知道災難產生的理由,也提供了希望:上帝自古時候和他的百姓立的約能夠重新恢複。

    這樣,詩歌主要分成四大段:(甲)在第一段中,說話的人暗指錫安,即耶路撒冷城的化身(8—10節)。錫安從失敗的恥辱講起,但是覺悟到她現有的災禍是上帝懲罰犯罪的結果。哀歌的文字融會著希望,期待審判之後複有憐憫。(乙)第二段(11—14節)是以一種宣告的形式,由祭司或者上帝的先知在聖殿的崇拜祈禱中講出來。傳達信息者宣布,現在是采取新行動的時候了:倒塌的城牆要重新建造起來,舊的國家邊界要更新和擴展,百姓要再一次像羊群在他們繼承的土地上被牧養。(丙)第三段(15—17節),百姓(或者作錫安)再一次說,鼓起使者所宣告的信心,並期待他們的國家在其他國家麵前得到複興。(丁)這篇詩以讚美詩作結束,強調耶和華的憐憫和慈愛無可比擬(18—20節)。上帝的怒氣是不會長久的,必將由他的憐憫和慈愛所取代。以色列的罪孽使之陷入如此境地,但這罪孽將被拋進深海之中,永遠不為上帝所記念。

    這篇後記,在幾方麵向我們講述先知工作的整體意義:

    ㈠直到彌迦人生的盡頭,他在逝世時可能並沒有信心肯定使命能夠完成。他忠實地宣講過,但是他的國家和人民還不能擺脫審判的威脅。他宣講公義和愛心,但社會卻沒有什麽徹底革新的跡象。他宣告將來的希望和複興,但是即使它會來到的話,也不在他自己有生之年。從人的角度來看,可以說彌迦忠心地事奉,但是沒有看到很大的成就。然而恒久的成就是很少能夠在有限的人生中衡量出來。很多最終獲得成功的人,他們並沒有活得那麽長久去足以知道這結果。

    後記的存在正好成為彌迦成功的紀念碑。隻有那些後世的人才了解他所說的話,並跟從他的教導。他們說明上帝的憐憫,而且也適當地對上帝忠心的仆人傾吐感戴的話。

    ㈡後記同時也提醒我們聖經對我們和我們時代的價值。先知最先和首要的宣講對象是他們自己那個世代和人民,但是因為有人有智慧看到先知所講的不隻關係到當時的世代,所以把先知的話保存下來。彌迦的話在主後二十世紀的適切性,並不比主前第八世紀(即這些話被宣講的時代)或主前第六世紀(即這篇後記書寫的時代)為少。每一世代都應知道公義和愛的憐憫的重要性。每一年代的社會良心都應被彌迦透徹的話所刺痛。這樣,當我們研讀古經和嚐試將它們應用於我們的生活和我們現代的世界時,我們正在堅定不移地承繼那些留給我們彌迦書後記的人的傳統中。

    ㈢彌迦說話的重點在罪惡和審判;他把上帝那張嚴肅不能容忍罪惡不義的麵孔啟示給我們。但是對於那些回應彌迦的話的人,好像那些留下這篇後記給我們的,所啟示的卻是上帝恩眷的一麵:

        (上帝)不永遠懷怒,喜愛施恩。

        必再憐憫我們,將找們的罪孽踏在腳下。 1819節)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