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9月5日 約拿書一章

(2010-09-05 03:51:12) 下一個

約拿的蒙召

約拿書一章一至三節

    1耶和華的話臨到亞米太的兒子約拿,說:2“你起來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呼喊,因為他們的惡達到我麵前。”3約拿卻起來,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下到約帕,遇見一隻船,要往他施去。他就給了船價,上了船,要與船上的人同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

    作為一卷先知書,約拿書以一種簡便的方式開始;無疑的對於那些第一次讀到、或者聽到這個故事的人,將要被第一節親切的話吸引。“耶和華的話臨到……約拿,”就像上帝對其他先知一樣;既說了話,先知的責任就是回應他。但是第一節是這整本書中唯一的一節和先知被召傳統相似的話。到了第二節,上帝的呼召的內容立即引人注目:“往尼尼微去”。尼尼微是當時異教國家亞述的城市,它的聲望在古代世界上是很響亮的。在第三節中,上帝的呼召和先知的回應的衝突繼續加深:上帝吩咐他去尼尼微,約拿突然向他施進發。先知書這樣寫,是使用了一種有效的語言和方式:開頭那種親切感被隨後不尋常的反應突出出來。從一開始,讀者就能敏銳地感覺到,這不是一卷普通的先知書。

    約拿書開始這三節,不但抓住了讀者的注意,同時也奠定了一個基本的題旨,隨著下麵的故事而發展。

    (一)上帝先說了話,他的話表示他關心整個世界2節)。尼尼微的惡令他心裏擔憂,迫他去關注;他決定差派約拿去那座城,作為他的使者,傳遞他的信息。

    尼尼微是亞述的經濟中心,它多次作為亞述帝國的首都。尼尼微的廢墟座落在底格裏斯河旁,位於現代伊拉克的北部的摩蘇爾的對岸。從十九世紀以來,挖掘的行動一直在進行著,發現那裏曾經是一座繁華的城市,有很好的宮殿,精致的藝術品,和宏大的圖書館。毫無疑問,尼尼微曾經一度非常繁榮,然而它的道德素質卻並非同樣偉大。作者描寫它隻用簡單的“惡”字,沒有花費很多口舌去敘說這個城市作惡的方式。因為無論什麽樣的惡,都是上帝所厭惡的。

    從基督徒信仰的普世性來看,我們不會對上帝這些示尋常的話感到驚奇。但是在舊約時代,上帝被人認為是首先關心以色列人,把他們當作選民。然而上帝的關懷是無限的。尼尼微的罪惡,以及因為犯罪而產生的救贖問題,在上帝的心目中,是如同耶路撒冷的前途一樣使他憂慮。用一種巧妙的方法,本書的作者想要擴大他的聽眾的眼界:尼尼微,這個外邦人狂傲和作惡的大城市,與上帝也有密切的關係!如果我們抓住了這本書的思想方法,我們也必須擴闊心懷。所有限製我們的狹窄眼界都要除去,因為上帝的慈愛是無限的。蘇聯的莫斯科和美國東南部的密耳瓦基一樣,非洲的恩德培和蘇格蘭的愛丁堡也一樣,它們都是上帝所關懷的。

    (二)上帝對整個世界的關心使他采取了行動。看見了尼尼微的惡,他決定差遣一位使者迅速到那裏。雖然這位使者的目的沒有明確清楚地在這幾節經文中說出來,但從整本書所啟示的內容來看,我們知道這位使者是去發出一種警告,號召尼尼微人悔改離開他們的惡,回到上帝麵前。這樣,這裏啟示我們一種上帝更廣義的關懷:他不但關心尼尼微人的惡,他更希望他們離開罪惡,轉變為良善。約拿被差派去傳達一個信息,他不是去改宗換教或者改變其信仰;他隻是簡單地警告他的鄰國,他們作惡的可怕結果,並要求他們回轉過來。

    (三)這卷書開頭幾節最顯著的內容是剖析了先知的不服從。命令是叫往尼尼微去,但約拿突然往相反的方向出發,要到他施去。他施這個地方準確的位置是不太肯定的。在古代世界上有許多地方都叫他施(這個名字表示那些在采礦和冶煉的活動中建設起來的城市)。其中有一個是在地中海西岸,或者是在現代的西班牙領土上,或者是在薩丁尼亞島上(在這些地方考古學家發現在公元前九世紀的腓尼基睥文中,有他施這個名字的記載),也許這就是約拿故事中的他施。

    然而我們不明白的,是約拿在聽見上帝的吩咐以後,為什麽立即會不順從。上帝告訴他一個方向,他朝另一方向走去。也許他絲毫不怕不順從所帶來的結果;的確,在他隨後逃到船上的時候,約拿表現得很勇敢,很倔強。至少我們可以說,他完全沒有分擔上帝對尼尼微的憐憫和同情心。他絲毫不關心一個距離他甚遠的鄰國城市的問題;他們的命運,他們作惡的結果,這些絲毫沒有放在他的心上。約拿感到在他自己的國家中,有夠多的事情可做;不需要去關心別的國家。然而當上帝呼召他的時候,他不順從又不願意留在家中,其原因可能是上帝的呼召是那樣清楚,那樣使他不高興,以致於他感到最合適的辦法,是朝著使他和尼尼微之間的距離盡可能大的方向行動。遠洋航行也許是最適合的選擇;在他施的海灘上度過幾天是最愉快的了!因此他就這樣出發了。

    約拿書的作者用他自己的語言,仔細地說明約拿如何不順從。上帝呼召他向東邊去,他卻朝西邊走;上帝告訴他往尼尼微去,他卻“下到”約帕,又從那裏“下到”(正像希伯來原文所表達的那樣)一艘船上。作者兩次表示,約拿向西的旅行,是“離開耶和華的同在”。這不順從行為,總是隨從環境;他的決心總是不能成就他所希望的。一個不順從上帝的人,一定不能有他的同在,也不能與他有親密的團契;因為不順從上帝就像約拿的旅程那樣,愈走離開上帝愈遠。任何一個不願向上,努力去回應上帝挑戰的人,也不可避免要在生活上走下坡路。

    (四)對這卷先知書開始幾節最後要考慮的,是它們對聽眾的影響。開頭這幾節是很熟悉的:上帝呼召一個人作先知。如果估計正確的話,這本書當時存在在南方,在猶大或者耶路撒冷。這樣,鑒定先知的身分可以喚起聽眾,使他們感到自己也同樣缺乏同情心:約拿是個北方人,這樣大家都知道北方人不順從(至少南方的大眾是這樣看的)。然後先知預定的目的地將引起驚訝:尼尼微不在應許之地的範圍之內。最後,上帝呼召順從,接踵而來卻是不順從;其他的先知書描寫的都是先知順從上帝呼召的過程,沒有像約拿書這樣開始就完全不順從。然而聽眾的震驚將自己得到解答:一個北國的人和一個外邦人有何分別,豈能期待他履行對外邦人的使命?

    就像所有好的比喻一樣,引起的反應都是很自然的。因此當故事繼續下去的時候,我們不但看見約拿書戲劇性和奇異的特征,而且還可把它當作一麵鏡子,藉以看到我們自己的本像。

 

海上的風暴

約拿書一章四至十節

    4然而耶和華使海中起大風,海就狂風大作,甚至船幾乎破壞。5水手便懼怕,各人哀求自己的神。他們將船上的貨物拋在海中,為要使船輕些。約拿已下到底艙,躺臥、沉睡。6船主到他那裏對他說:“你這沉睡的人哪,為何這樣呢?起來,求告你的神,或者神顧念我們,使我們不至滅亡。”

    7船上的人彼此說:“來吧,我們掣簽,看看這災臨到我們是因誰的緣故。”於是他們掣簽,掣出約拿來。8眾人對他說:“請你告訴我們,這災臨到我們是因誰的緣故。你以何事為業?你從那裏來?你是那一國、那一族的人?”9他說:“我是希伯來人,我敬畏耶和華,那創造滄海旱地之天上的上帝”。10他們就大大懼怕,對他說:你作的是什麽事呢?他們已經知道他躲避耶和華;因為他告訴了他們。

    約拿逃跑離開上帝,情況是一直向下降。他下到約帕,又從那裏下到一艘船上,然後,他下到船的底艙(5節),希望在那裏休息。雖然這個逃跑的先知以為他至少找到一個可以停留的地方,但是在他所乘搭的船並沒有給他平安。大風吹起狂浪,在風浪裏小船顛簸,幾乎要破碎。那些經曆過東方的地中海暴風雨的海員,開始把它當作一般的緊急狀態來處理。他們把所載的貨物扔到海裏,希望減輕船的載重量,減少遭毀的危險性。但是大風暴沒有減退,災難的危險性也沒有減少;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他們才告他們的神的幫助,表現出一種極虔誠的態度。盡管他們懇求,暴風浪繼續加大;看來死在海裏是他們必然的命運。

    此時無疑的是那個負責監督把貨物拋到海裏的船主來到甲板底下,在底艙發現沉睡的約拿。船主對他在這樣危急的關頭竟然沉睡表示憤慨;至少他應該和其他人一起求告上帝的拯救。“你這是什麽意思呢?竟然在睡覺!”船主叫喊起來。在他的叫聲中,約拿醒過來,不知不覺地帶著一種極不愉快的樣子。

    約拿走到甲板上的海員中間,那裏正在召開一個緊急的會議。盡管船員已采取各種措施防止船隻受毀,然而船似乎快要沉沒了。意識到這樣凶猛的風暴是一種上帝幹預自然的信號,船員掣簽試圖找出是誰引起這樣嚴重的危險。這支簽不可避免地落在約拿頭上。那些他在危險中的同伴質問約拿,要找出他造成這種危機的原因。因此約拿隻好照說,講出他的不順從,講出他原是希伯來人的上帝,就是那位創造滄海和旱地的上帝的先知。

    當這位講故事的人說出了真相,不但引起聽者的興趣和緊張,而且逐漸把題目轉移到道德和宗教方麵。

    (一)船上的外邦人船員是全人類的典型代表。而麵臨著沉船和死亡的威脅,他們共同地辛勤地勞動著,拚命地把貨物扔到海裏,藉以希望使船不致沉入汪洋之中。但是當這樣做不能減輕他們的危險時,他們轉去求告他們的神;他們共同的努力是用各種的信仰,代替對真神的信仰,祈求得到幫助保存生命。

    使人在生活中作出這樣的選擇(決定)是一種普遍的危險。在生活的海洋裏,任何航海的技巧和經曆,都不能幫助一個人避免風暴的毀滅。在麵對死亡的時候,人類必須懂得逃生之路。

    (二)在死亡的陰影下,在船上隻有一個人知道求生之路。他的名字叫約拿,但他沉睡著。當外邦人覺醒著,並且熱心去尋找拯救的方法時,約拿在船艙裏睡覺。約拿曾經有一次不順從上帝呼召他到外邦人的尼尼微去傳道,現在,他在同船的同伴麵對直接的沉船危險威脅時,竟安然入睡!約拿這個沉睡者成為一幅卑鄙的圖畫;他在不信的人找不到平安的時候,自己平靜地休息著。當那些需要關心的人正焦急不安的時候,他卻在放任的心態下靜靜入睡?最糟糕的是危及全船和所有船上的人的大風浪,本是約拿不順從的直接結果;他曾經拒絕關心尼尼微人民,現在他漠不關心的態度好像瘟疫一樣,又威脅著另外一些人的生命安全。他躲避責任,結果帶來了新的責任——現在全船人的性命都在他的手中了。

    (三)那個拒絕作外邦尼尼微人的先知,被迫成為外邦海員的先知。在回答他們(同船的人)在危急時的問題時,約拿說:“我敬畏耶和華,那創造滄海旱地之天上的上帝。”(9節)在回答他們進一步查問時,約拿意識到他在船上,是他企圖逃避上帝的結果。因此,那應當遵命向尼尼微人宣傳的福音,從先知的口中傾吐在所有船員麵前。可怕的環境使得先知的話變得更加可信。那些船員們已經看到他們在危急時求告他們的神是無用的,現在藉著先知的話,瞥見那位控製海洋的全能上帝。

    約拿最後終要麵對他的先知職分,然而卻是帶點委屈的味道,令人感到惋惜。假如他能夠順從上帝,這些船員的生命就不必冒險;假如他能夠順從,在他完成使命時,將受到其他先知的尊敬。但是生活是不可能充滿著假如的,他的選擇導致他目前的狀況:在風暴中忿忿的先知。然而最後他找到了真理,就像史密斯(Sit George Adam Smith)關於約拿所寫的:“真理,是他少年時代的新娘,經過長期生活之後的同誌,但隻有在死亡的容貌裏才被他完全認識。”他的預言講完以後,他將被扔入海裏,投身到洶湧不息的洋海中。

 

被拋入海中

約拿書一章十一至十七節

    11他們問他說:“我們當向你怎樣行,使海浪平靜呢?”這話是因為海浪越發翻騰。12他對他們說:“你們將我抬起來,拋在海中,海就平靜了;我知道你們遭大風,是因我的緣故。”13然而那些人竭力蕩漿,要把船攏岸,卻是不能。因為海浪越發向他們翻騰。14他們便求告耶和華說:耶和華阿,我們懇求你,不要因這人的生命使我們死亡;不要使流無辜血的罪歸與我們。因為你耶和華是隨自己的意旨行事。15他們遂將約拿抬起,拋在海中,海的狂浪就平息了。16那些人便大大敬畏耶和華,向耶和華獻祭,並且許願。

        17耶和華安排一條大魚吞了約拿,他在魚腹中三日三夜。

    與約拿同船那些人不是一個行私刑的團體,他們雖然知道了引起他們的災難之原因,但他們並沒有立即決定把先知抓起來,扔到無情的波濤之中。盡管海洋變得更加喧囂,他們還是詢問他,叫他說該怎麽辦。對於約拿來說,答複是很清楚:他現在知道,隻有那個令大家麵對死亡的人,他的行動能夠對暴風雨產生影響;也許隻有對約拿采取公平的行動,才能免去船上的夥伴的危險。因此約拿鼓起勇氣和同情心,指示船員把他拋到海裏去。

    直到這個時候,船員還堅持不采取這種極端的手段。他們盡力去搖櫓,掙紮著把船劃回到岸上去尋求安全;但是愈發瘋狂的風浪,使他們的目的無法達到。現在,看來所有的方法都失敗了,他們隻好把約拿拋到海裏。轉眼之間,風暴立即平靜,大浪也減退了。船員們在平靜的海洋上繼續他們的航行,而先知,一條大魚成為他的去處,在那兒度過了三日三夜。

    這一部分故事的主題是:轉變;包括先知的轉變和船上群眾的轉變。

    (一)約章的轉變,是從不順從的道路到順從的道路;從逃避責任,到接受它。他意識到現在似乎已經太遲去改變他的主意再到尼尼微去;現在他所能夠做的,是犧牲自己,藉以使其他人避免危險的來臨。終於,他決定對自己的行動負責。嚴格來說,約拿的奉獻不是一種高貴的行動,如果沒有他,是不會有這樣的危機的。他隻是良心發現並簡單地接受由於他的行動所帶來的後果。然而,在約拿對船員所說的話中,卻有值得尊敬和令人鼓舞的成分。一個渺小的人總是盡量去隱藏掩飾他的過錯,不對他引起的危機負責,企圖救他自己免受懲罰。但是約拿最終是麵對現實;他顯然對自己不滿!他感到他不但對上帝不負責任,他還給他的同伴帶來災禍。他很清楚看見自己的失敗,他最後采取行動,奉獻他的生命,這是他唯一能獻給他的同伴的;其中還有一點,就是他恐懼戰兢地認識到他的生命已不再有價值;如果生活失去了目的,活著就失去它的意義。

    約拿的情況是一種最生動的說明,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可能選擇“絕境”:逃避真理,結果被迫去麵對死亡;企圖對我們的同伴放棄責任,然而卻要對我們不負責的行動帶來的後果負責;決定不順從上帝的呼召,不按照他的要求去生活,結果發現除了順從以外,生命並無意義。對於約拿來說,這種轉變是生死關頭的轉變;如果他再稍微遲疑一點,再退到他曾選擇忽略上帝這道路上,實際臨到他的將是浪費生命的悲劇。

    (二)船員的轉變,被描寫為一種從虛假的、對外部神的信靠,轉變為認識永生的真神。在他們轉變之前,這段經文沒有把他們描寫為黑暗中的罪人;相反的,他們和約拿的特征相反,在故事中他們以威嚴和落落大方的形象出現。然而他們不認識真神,在約拿承認他自己的身分以前,他們不能救自己免去海上風浪的威脅。就是在聽了約拿的見證以後,他們還不迅速行動,他們仍然抵製先知的勸告。直到最後把約拿扔到海裏,他們才禱告上帝,求他赦免(14節),他們願意按照他的意旨行事,而且害怕他把無辜的當作有罪的奪去他的生命。在大風浪停息以後,他們向耶和華獻祭,並且在對他的大能有了新的認識之後,他們向上帝許願,向他委身順從。

    和那個暴躁的和倔強的先知相反,那些船員們被描繪為基本上循規蹈矩的人。無疑的,他們是普通的一群,但是他們有自己的虔誠和尊敬的標準。他們對約拿相當不錯,就是在他們發現他應對他們的災難負責時,他們也有很好的表現。但是盡管他們有人類的莊嚴和好品質,他們深深地處在被淹死的邊緣;他們需要被拯救。在這裏我們再一次看到這些船員代表人類悲慘的處境:在現代,如果我們以為隻有那些在過去的生活裏盲目地追隨罪惡的人,才需要真正的“轉變”;而那些像船員那樣有人類好品質的人不需要,那麽我們就錯了!我有一次遇見一位年輕人,他真誠地後悔他以前的生活實在太墮落,因此,他說,他轉向基督的信心是徹底的、驚人的。那些普通的船員,固然有他們做人的尊嚴和優點,但他們都要從所麵對的災禍中被拯救出來。他們隻有從上帝那裏才能找到釋放,這是所有真正轉變者的道路。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