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第十六章
16:1 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來試探耶穌,請他從天上顯個神跡給他們看。 16:2 耶穌回答說:“晚上天發紅,你們就說,‘天必要晴’; 16:3 早晨天發紅,又發黑,你們就說,‘今日必有風雨’。你們知道分辨天上的氣色,倒不能分辨這時候的神跡。 16:4 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神跡,除了約拿的神跡以外,再沒有神跡給他看。”耶穌就離開他們去了。 16:5 門徒渡到那邊去,忘了帶餅。 16:6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要謹慎,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 16:7 門徒彼此議論說:“這是因為我們沒有帶餅吧!” 16:8 耶穌看出來,就說:“你們這小信的人,為什麽因為沒有餅彼此議論呢? 16:9 你們還不明白嗎?不記得那五個餅分給五千人,又收拾了多少籃子的零碎嗎? 16:10 也不記得那七個餅分給四千人,又收拾了多少筐子的零碎嗎? 16:11 我對你們說:‘要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這話不是指著餅說的,你們怎麽不明白呢?” 16:12 門徒這才曉得他說的,不是叫他們防備餅的酵,乃是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教訓。 16:13 耶穌到了凱撒利亞腓立比的境內,就問門徒說:“人說我人子是誰(注:有古卷無“我”字)?” 16:14 他們說:“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耶利米或是先知裏的一位。” 16:15 耶穌說:“你們說我是誰?” 16:16 西門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 神的兒子。” 16:17 耶穌對他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 16:18 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注:“權柄”原文作“門”)。 16:19 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 16:20 當下,耶穌囑咐門徒,不可對人說他是基督。 16:21 從此,耶穌才指示門徒,他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受長老、祭司長、文士許多的苦,並且被殺,第三日複活。 16:22 彼得就拉著他,勸他說:“主啊,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 16:23 耶穌轉過來,對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隻體貼人的意思。” 16:24 於是,耶穌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16:25 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注:“生命”或作“靈魂”。下同),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 16:26 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麽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麽換生命呢? 16:27 人子要在他父的榮耀裏,同著眾使者降臨;那時候,他要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 16:28 我實在告訴你們:站在這裏的,有人在沒嚐死味以前,必看見人子降臨在他的國裏。” 九.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一六1~12) 一六1 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代表兩個宗教教義的極端,他們一直以來都在神學上互不相讓。但他們現在卻化敵為友,為同一目標聯合起來,想要陷害救主。為了試探耶穌,他們請他從天上顯個神跡給他們看。或許我們不清楚這些人正企圖誘騙耶穌陷在妥協中。他們求耶穌從天上顯個神跡,可能暗示耶穌之前行的神跡是出於那仇敵的。或者,他們想看看天空中超自然的神跡,因為耶穌所行過的神跡都是在地上的。他們心想,究竟他能否行天上的神跡呢? 一六2、3 耶穌繼續以天作主題,回答他們。當晚上天發紅,他們便預測到第二天必要晴。他們也知道如果早晨天發紅,又發黑,那天就必有風雨。他們精於憑天色預測氣候,卻不能夠洞察這時候的神跡。 究竟有什麽神跡?施洗約翰就是那位傳揚彌賽亞降臨的先知。預言所說彌賽亞的神跡正行在他們麵前,是從來沒有人行過的。另一個這時候的神跡,是猶太人公然拒絕彌賽亞,令福音傳到外邦人中間。這些預言全都成就了。可惜即或有鐵般的事實擺在眼前,他們對曆史卻毫無感覺,對成就了的預言也毫無反應。 一六4 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藐視站在他們當中的神兒子耶穌,向他尋求神跡,正顯出他們是屬靈上淫亂的世代。除了約拿的神跡以外,再沒有神跡給他看了。正如在十二章39節的注釋,約拿的神跡是指到基督要在第三天複活。邪惡淫亂的世代要把彌賽亞釘死在十字架上,但神卻要使他從死裏複活。凡拒絕降服在基督麵前、承認他為公義掌權者的人,他們將難逃滅亡的結局。 這段經文以不祥的語句結束:“耶穌就離開他們去了。”這句話所隱含的屬靈意思不言而喻。 一六5、6 耶穌的門徒渡到湖的東邊與耶穌會合,他們忘了帶食物。所以當耶穌提醒他們要謹慎,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時,他們還以為耶穌在說:“不可向這些猶太人求取糧食!”因為他們的腦裏隻想著食物,所以隻能膚淺地按常理解釋耶穌的話,學不到當中屬靈的功課。 一六7~10 雖然那曾喂飽五千人和四千的主與他們同在,但他們還是擔心缺少糧食。因此,耶穌再次向他們提起這兩個神跡。神要他們知道這個屬神的算法和豐富的源頭:給耶穌動工的東西分量愈少,得喂飽的人就愈多,並剩下更多的食物。雖然隻有五餅二魚,但他喂飽超過五千人;剩下十二籃食物。但當有更多的餅和魚,他卻隻喂飽超過四千人,隻剩下七筐食物。若我們把自己有限的交給神,讓他來辦,他就大大的加倍數量。“在神那裏,微小的數目已經是很豐富的了。” 這裏的筐子有別於前麵所述喂飽五千人的籃子。這七個筐子比前者所述的十二籃更大。這裏要門徒學的功課是:我們既與那位擁有無限權力和資源的主相連,又何需憂慮肚腹之饑? 一六11、12 主耶穌說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這不是指麵酵,而是指邪惡的道理和行為。在路加福音十二章1節中,法利賽人的酵被形容為假冒為善。他們宣稱在微不足道的事情上也抓緊神的話,然而他們的忠心順服不過虛有其表,內心卻是邪惡敗壞。 撒都該人的酵是指他們的理性主義。他們是那時代的理想自由主義者,就象今天鼓吹自由思想的人。他們建立了一套否定的論據,和提出許多信仰上的質疑。他們否定了天使和靈體的存在、肉身的複活、靈魂不朽壞和永遠的審判。如果容讓這不信的酵繼續存在,它便會象酵母一樣在麵團中擴散,遍布每一角落。 拾.王預備他的門徒(一六13~一七27) 一.彼得偉大的認信(一六13~20) 一六13、14 該撒利亞腓立比在加利利海北麵約二十五哩,在約但河東麵五哩。耶穌來到附近的村莊(可八27),這時發生了一件事,這件事普遍被認為是耶穌傳道事工的高峰。直至這時,他已經讓門徒真正認識他的位格。既然完成了這個任務,他現在便堅決地走向十字架。 他先問門徒,了解別人對他的身分有何說法。眾人的回答很參差,有人認為耶穌是施洗的約翰,有認為是以利亞,有認為是耶利米,也有認為是先知裏的一位。在一般人眼中,他是上述當中的一位。他是好人,但並非是最好的;他很偉大,卻並非最偉大的;他是先知裏的一位,但不是預言中的那位先知。這種看法不能叫他們真正知道耶穌是誰。他們對耶穌的認識含糊不清,讚美不過是徒然的,也預告他們日後怎樣對耶穌。如果換了耶穌是別人,那必然是個騙子,因為他竟稱自己與父神同等。 一六15、16 因此,耶穌問門徒認為他是誰。西門彼得作出了曆史性的回應:“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換句話說,耶穌是以色列的彌賽亞,又是神的兒子。 一六17、18 我們的主祝福巴約拿之子西門。一個漁夫無法憑著天生的智慧見識明白神的身分。彼得明白,是因為父神給他指示。然而,神兒子還有重要的話對彼得說。所以耶穌補充說:“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門不能勝過他。”眾所周知,福音書中,沒有其它經文比這節更引起爭議的。有人問:“誰是磐石?磐石是什麽?”由於彼得和磐石的希臘字相似,就引起了許多問題。其實這個字的意思是獨特的。首先,Petros指石塊或碎石;第二,Petra指磐石,如石崖。故此,耶穌是說,“……你是彼得(石塊),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他不是說把教會建在石塊上,而是要建在磐石上。 如果彼得不是那磐石,那麽誰是那磐石呢?按著上文下理看,便可找到答案。彼得認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而教會就是建立在這真理上。以弗所書二章20節教導說,教會是建立在耶穌基督身上,他就是那房角石。該經文提到我們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但這根基不是指人本身,而是指使徒和先知教導關乎主耶穌基督的道理。 哥林多前書十章4節把基督形容為磐石。在這論點上,摩根作出了發人深省的提醒:要謹記,耶穌正和猶太人談話。如果我們查閱整卷希伯來文聖經,便知道“磐石”從不用來比喻人,相反常常比喻神。所以,耶穌在該撒利亞腓立比一番話,不是指把教會建造在彼得身上。耶穌不會疏忽比喻的用法。他按著舊有希伯來的解釋來用這些比喻,因為磐石常代表著神,故此他說的意思是:“建造在神自己身上──就是那永生的神兒子基督。” 彼得從沒有把自己比作教會的根基。他曾兩次提到基督就是石頭(徒四11、12;彼前二4~8)。不過這比喻與我們現在談論的不同,所提到的石頭是房角石,不是根基。 “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這是聖經中首次提到教會。舊約沒出現過教會。耶穌提到教會的時候,教會仍未誕生,教會要在五旬節時建立,包括一切在基督裏的真信徒,不論是猶太人,還是外邦人。教會被稱為基督的身體和新婦,是分別出來生活的一群人,有天上獨特的呼召和神心意的將來。 我們多不會期望馬太福音提到教會,因為這卷書的主題是以色列和天國。可是,以色列既拒絕基督,便進入了一段加插的時期──教會時期。這時期要延續至被提才完結。那時,神要恢複他對以色列國的作為。故此,神在這卷福音書中提到教會,是說明他被以色列拒絕後有另外安排的計劃。 “陰間的門不能勝過他。”這句話可從兩方麵理解。首先,可解為陰間的門不能抗衡教會──教會經得起一切的攻擊。另外,也可解為教會采取攻勢,得到勝利。無論如何,死的權勢必被活著的信徒的改變,和在基督裏死了之人的複活擊敗。 一六19 “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並不是指彼得握有權柄,選擇進天國的人。這裏是指天國在地上掌權──包括所有囗稱忠於王的人,就是所有自稱為基督徒的人。鑰匙是指到入囗或通道。在本書末大使命的信息也提到這條承認救主而得進入天國的鑰匙(太二八19)──使萬民作門徒、施洗和教訓門徒。(救恩不要求受洗,但洗禮是一個給初信者的禮儀,讓人公開承認忠心於王。)彼得在五旬節時首先用了這些鑰匙。這些鑰匙並非單單給了彼得,彼得不過是其它門徒的代表吧了(參看太一八18,神同樣把這應許給予其它門徒)。 “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這段經文與約翰福音二十章23節常被解為是主授權彼得和他的繼承人,讓他們有權柄赦免人的罪。然而我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隻有神才能赦免人的罪。 這節經文可從兩方麵理解。首先,可能是指使徒有權柄去捆綁和釋放,而這權柄正是我們今天所缺乏的。例如,彼得捆綁亞拿尼亞和撒非喇,使他們立刻受死刑(徒五1~10);保羅因著那個受懲的哥林多人的悔改,就把他從罪的惡果中釋放出來(林後二10)。 另外,這節也可解為使徒要在地上捆綁或釋放,必須先在天上有捆綁或釋放。故此,雷曆說:“是天上開始一切捆綁和釋放的工作,而非使徒。使徒隻是宣告這些工作吧了。” 無論如何,這節經文在今天來說是一節宣告的經文。當罪人真心為罪悔改,接受耶穌基督為主和救主,基督徒便可宣告這人的罪得赦。相反,罪人若拒絕救主,基督的仆人便可宣告這人仍然有罪。凱理寫道:“隻要教會是奉主的名行事,而這些事又真的是合符神的心意,神便會在所行的事上蓋上他的印監。” 一六20 我們再次看見主耶穌吩咐他的門徒,不可對人說他是彌賽亞。因為以色列不信神,揭開王的身分隻有百害而無一利。假如百姓擁戴耶穌為王,反會造成更大的傷害。這種不合時機的舉動隻會讓羅馬人不擇手段地鎮壓百姓。 司徒雅各稱這段為耶穌傳道事工的轉捩點。他寫道:“該撒利亞腓立比的日子標誌著福音的分水嶺。從這時開始,河流轉移方向。耶穌早期傳道時的支持者曾熱愛擁戴耶穌,把他加冕為王,但現在的景象卻截然不同。河水的浪潮把耶穌推向十字架……在該撒利亞,耶穌毅然站立,儼如站在分水嶺上。這景象就如聳立於山峰之顛,耶穌俯視而見往日所行過的一切旅途,前瞻而見黑暗險峻的前路正等待他。昔日光輝歡悅的日子仍然縈繞心頭,但他不過回望一眼,便昂然踏上征途,邁向黝暗之中。此刻,他正舉步往加略山。” 二.為他受死和複活的事訓練門徒(一六21~23) 一六21 門徒這時已知道耶穌是彌賽亞,是真神的兒子。他們已準備好聽他首次直接發表的預言──他的死和複活。他們此刻曉得他的計劃永不落空,他們是在勝利的一方;無論有什麽事發生,他們都必得勝。於是主把關乎他的事情揭曉,讓門徒心裏作好準備。他必須上耶路撒冷,受宗教領袖許多的苦,並且必須被殺,第三日複活。這消息足以令門徒想到將要發生的種種事情。不過耶穌最後提到的事情──第三日複活──卻是門徒始料不及的。這樣的結局與他們想象的相去甚遠! 一六22 彼得想到他的主將要承受如此的酷刑,便感到十分不忿。他拉著耶穌,彷佛阻擋耶穌要走的路,抗議著說:“主阿,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 一六23 主耶穌直斥彼得的不是。他來到世上,本是要為罪人死。任何攔阻他成就這目的的人和事,都是與神的心意背道而馳。因此他對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罷!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隻體貼人的意思。”耶穌雖稱彼得為撒但,但這不是指使徒是被邪靈或撒但所控製。他不過是說彼得的行為和說話正是撒但喜歡聽見的(他的名字是與神對敵)。彼得抗議救主上加略山,便成為救主的攔阻。 每一個基督徒蒙召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從主耶穌,但當十字架在人生的路途中隱約浮現時,一把聲音便隨之而來說:“它離你還遠!救救你自己吧。”又或者我們的至愛會要求我們轉移方向,不去順從神的道路。這時,我們也當說:“撒但,退我後邊去罷!你是絆我腳的。” 三.訓練真正的門徒(一六24~28) 一六24 這時,主耶穌坦白地說,他的門徒要有這些特性:舍下自己、背起十字架、跟從他。舍己與否定自己有別;舍己是讓神完全管理自己,叫自己不再掌權。背起……十字架是願意忍受恥辱、痛苦,甚至可能為主殉道;背起十字架是向罪、自我和世界死了。跟從主是按主的樣式而生活,包括效法他的謙卑、處貧窮,有憐憫、愛、恩慈及敬虔的美德。 一六25 主預言門徒有兩種攔阻。第一個自然的試探是企圖挽救自己的性命,免卻不適、痛苦、寂寞或損失。另外的攔阻是企圖讓自己致富。就前者,耶穌提醒門徒,為私欲而活總得不到滿足;不惜一切代價而舍己跟從他的,便找到生存的目的。 一六26 第二種試探──致富──是不理性的。耶穌的意思是說:“假如人在事業上名成利就,擁有全世界,但卻為這瘋狂的欲望耗盡他的時間和精力,使他錯失了生命中最根本的目標;那麽,即使得到這些錢又有何益處?死後連分毫都帶不走,在永恒中卻兩袖清風。”人生在世有更重要的目標。這目標不是賺錢。神呼召人,叫人代表主所關心的事。如果人錯失這目標,便等於錯失了一切。 第24節,耶穌告訴他們最坎坷的事情。這便是基督信仰的特征;在開始的時候便早知道這最壞的一著。雖然如此,你卻發現無窮盡的寶藏和祝福。斑豪斯說得很貼切:“我們看見聖經裏一切險峻艱辛的事,也就再沒有令我們驚訝歎息的了。原來我們在今生所學到的一切功課,都是可喜的。” 一六27 主在這刻提醒門徒,他自己的榮耀是隨著受苦而來的。他提到他在第二次降臨時要回到地上,同著眾使者在他父的無比榮耀裏降臨。那時候,他要報應那些為他而活的人。要有一個成功的人生,唯一途徑是仰望這榮耀的時刻;先考慮什麽才是真正重要的,然後竭盡所能,迎上路去。 一六28 接著,主發出令人震驚的聲明,他說站在這裏的,有人在沒嚐死味以前,必看見人子降臨在他的國裏。問題出現了:主的使徒全都離世了,但基督卻仍未帶著權柄和榮耀而來,重新建立他的國。如果我們再看看下一章的首八節,便能回答他這令人大惑不解的聲明,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這幾節經文描述耶穌在高山上改變形象。彼得、雅各和約翰都看見基督變了形象。他們蒙賜特權,預先看見基督在他榮耀之國的形象。 我們可以肯定,基督讓門徒看見他的形象,是要讓他們預先看見他將來的國。彼得把這次事件描述為:“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大能和他降臨的事。”(彼後一16)主耶穌基督的大能和降臨是指他第二次的降臨。約翰對這次高山上的經曆則這樣形容:“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一14)基督第一次降臨蒙受羞辱;第二次降臨卻帶著榮耀。所以,第28節的預言在那高山上應驗了;彼得、雅各和約翰看見了人子──不是卑微的拿撒勒人,而是榮耀的王。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