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9月21日 馬太福音 第七章

(2010-09-21 04:43:10) 下一個

馬太福音 第七章 注釋

7:1-6  門徒對人應有的寬大(1-5)與明辨(6)
          「論斷」:指「挑剔人短處」、「宣判人家罪狀」。

1-2       論斷人者,必同樣被論斷──遭人挑剔、被神定罪。

3-5       論斷人者,隻見別人弱點而看不見自己更大的過錯。

6          門徒雖不應論斷別人,卻要對人明辨,不宜向頑梗不信的大惡

            人陳明寶貴的真理,免得糟蹋寶物,招惹危險。

7:7-11  門徒對神應有的仰賴

 門徒的祈求如果方向正確(見9, 10「求餅」、「求魚」,參

14:13-14 注)並持之有恒,必蒙天父垂聽。

7:12  門徒處世的金科玉律

這可說是5:20-7:11的總結。

7:13-27  耶穌對聽眾的呼籲和警戒

一 要留心進窄門(13-14)

做門徒要付的代價,見路14:25-33。

14        「引到永生」:即進到天國。

二 要防備假先知(15-19)

舊約的假先知不傳神公義的審判,反縱容百姓犯罪 (見耶23:16-22)

,同樣在新約時代也有先知妖言惑眾。憑著他們的品

行(果子),就可以辨認他們本質(樹)的好壞。

          「蒺藜」:有刺的草本植物。
三 言而無實的危險(21-23)

口頭上喚耶穌為主,甚至奉 的名(仗賴 的權柄)從事宗教活動,

都不足以構成進天國的條件。隻有心中尊耶穌為主,因而行為上討神

喜悅的人才能進去。

           「那日」:指世界末日的審判(見瑪3:17-18)。

 四 聽而不行的愚昧(24-27)

 隻有遵行耶穌吩咐的人,在困難來到及最終審判時才能站立得住,經

得起考驗。

 7:28-29耶穌話語的權柄

 28        「耶穌 ...... 這些話」與類似的說法(見串28)表示該段長篇教

            訓的結束(參簡介大綱)。

 29        「不像 ...... 文士」:文士說話著重引述前人的意見,耶穌卻直

            述自己的看法,而且要求人遵守。

不要論斷(七1~6)

  這部分緊接著主對於地上財富的教訓,講述論斷的事。這兩個主題的關係十分重要。基督徒即使能摒除一切惡習,卻容易批評富有的基督徒。相反,基督徒對工作嚴謹,以供應家裏將來所需,往往卻忽略了前章提到耶穌的教訓。由於沒有人完全憑信心過活,這樣的批評很難杜絕。

  不論斷別人的命令涉及下列範圍:我們不應論斷別人的動機;隻有神知道人心裏的動機;我們不應以貌取人(約七24;雅二1~4);我們不應論斷那些對事物(沒有清楚對錯界限的)顧忌又躊躇不決的人(羅一四1~5);我們不應論斷別的基督徒的事奉(林前四1~5);再者,我們不應惡意中傷論斷別的信徒(雅四11、12)。

  七1 有時候,有人會誤解主的話,說要禁止一切的判斷。不論發生什麽事,他們隻會虔敬地說:“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被論斷。”可是,耶穌並沒有教我們作是非不分的基督徒。他從來沒有叫我們廢棄發表意見或辨別的能力。新約中有許多事例都作出過對別人的情況、行為或教訓的合理判斷。再者,主吩咐基督徒要在幾方麵作決定,分辨好壞或好與最好的。其中包括下列:

  1.當信徒間出現糾紛,要由教會中能夠決定事情的人來解決(林前六1~8)。

  2.本地教會判斷信徒的嚴重罪惡,並且采取適當的行動(太一八17; 林前五9~13)。

  3.信徒要用神的話來判斷教師和傳道人的道理(太七15~20;林前一四29;約壹四1)。

  4.基督徒當遵行保羅在哥林多後書六章14節的吩咐,要辨明誰是信徒。

  5.教會中的人必須判斷誰有足夠的資格當長老和執事(提前三1~13)。

  6.我們必須辨明誰是不守規矩的、懦弱的、軟弱的等,並且按聖經的指引教導他們(例如帖前五14)。

  七2 耶穌警告說,不義的論斷會遭受同樣回報:“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種什麽就收什麽的原則適用於所有人類的生活和事務。馬可把這原則引伸在我們對神的話的應用上(可四24),而路加把原則引伸到慷慨施舍的道理上(路六38)。

  七3~5 耶穌揭露我們喜歡從別人身上找小缺失,而忽略自己的同樣缺失這種天性。他故意誇大情況(采用誇張的敘述)來使我們明白這點。人眼中有梁木卻常常看到別人的眼中有刺,他甚至注意不到自己的情況。如果我們有更大的缺失,卻奢望能幫助別人改正他的缺點,就實在太荒謬了。我們必須先糾正自己的缺失,才去批評人家。

  七6 第6節證實耶穌並不禁止所有的判斷。他警告門徒,叫他們不要把聖物給狗,或者把……珍珠丟在豬前。按摩西律法,狗和豬是不潔的動物。把兩種動物用在這裏,是用來輕蔑邪惡的人。假如我們碰上邪惡的人,他們以輕蔑的態度對待聖潔的真理,並且詆毀和攻擊我們傳講關於基督的事,我們便不必繼續與他們談論福音。不用多言,要分辨這等人需要屬靈的洞察力才行。或許這就是接著的經文講論禱告一題的原因;我們可以藉禱告求智慧。

十九.不繼祈求、尋求、叩門(七7~12)

  七7、8 如果我們以為憑著自己的力量便可實踐登山寶訓,就不是真正明白救主呼召我們,賦予我們的生命是帶有超乎自然的特質。這種生命的智慧和能力,必須從上而來。所以,我們得到邀請,向神祈求,而且不斷祈求;向神尋找,而且不斷尋找;叩門,而且不斷叩門。若有人熱切地祈禱,尋求基督徒生命的智慧和能力,神就必會把這些東西賜予那人。

  如果單把第7和8節抽出來,不按上文下理解釋,這兩節便好象是信徒的支票,我們求什麽也可以得著了。可是事實並非如此。這兩節經文必須按上文下理和藉著祈禱認識整本聖經的教訓,方可解釋明白。故此,看似不合理的應許其實是受其它篇章的經文所限製的。例如,詩篇六十六篇18節,我們學習到禱告時必須在生活上沒有未承認的罪。不過,基督徒必須憑信心(雅一6~8),順服和按神的旨意禱告(約壹五14),禱告必須是真誠的(來一○22上)和不住的(路一八1~8)。

  七9、10 基督徒的禱告若符合以上準則,便會有足夠的信心,相信神必聆聽和回答。這種確定是基於神──我們的父──的性情。在人的立場而言,我們知道兒子求餅,他的父親不會給他石頭。倘若兒子求魚的話,父親也不會給他蛇。地上的父親既不會欺騙饑餓的兒子,也不會給他那些會引致他疼痛不適的東西。

  七11 耶穌的討論從較小講到較大的。如果人間的父母以最好的東西賜給他們的子女,在天上的父就更會把好東西賜給他的兒女。

  七12 我們可以立刻把這節與上一節連係起來:由於我們的父把好東西給我們,我們應當效法他,善待別人。要察驗我們所作是否對別人有益,可以把自己代入對方,想想自己是否願意接受這樣的對待。在耶穌時代至少一百年前,希列拉比發表過“金律”(指本節經文)的負麵說法。可是,耶穌卻以正麵的用語講述這種規律,一反被動的規範,而變成積極主動地熱愛這種待人接物的態度。基督信仰不是一味的戒除罪惡;乃是積極正麵地行善。

  耶穌說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即是說它簡括了摩西律法中的道德教訓和以色列先知的著作。舊約要求的義成就在得救的信徒身上,他們是靠聖靈行事的(羅八4)。如果世人都遵守這節的教導,國際關係、國家政治、家庭生活和教會生活便會出現很大的改變。

二十.窄路(七13、14)

  主警告說,作基督門徒要進的門是窄的,路是難的(和合本作“小的”)。不過,那些忠心跟從他的教訓的人,會找到豐盛的生命。而另一方麵,就是寬的門──自我沉溺享樂的生活。這種生活的結局是滅亡。經文不是在討論靈魂的失去,而是指無法按存在的目的而生活。

  藉著描寫兩條道路和兩種結局,這兩節經文可以應用在福音上。寬的門和大的路通往死亡(箴一六25),窄的門和難走的路通往永生。耶穌是那道門(約一○9),也是道路(約一四6)。不過,即使可以把經文應用在福音上,但其意思是針對信徒的。耶穌在說,跟從他的人要有信心、操守和耐性。可是,難走的路是唯一有價值的。如果你選擇容易走的路,雖然你會有許多同路人,卻失去了神為你預備最好的東西。

二十一.你從他們的果子便認出他們(七15~20)

  七15 關於作真門徒的嚴格要求已經教過了,可是仍有假先知存在。他們選擇寬的門和容易走的路,把真理衝淡。司布真用比喻說:“衝淡到連用來替病弱的蚱蜢熬湯也覺索然無味。”這些人披著羊皮聲稱替神說話,外表仿如真信徒。可是,裏麵卻是殘暴的狼,即是說,他們其實是不信的人,專門攫食不成熟、不穩定和容易受騙的信徒。

  七16~18 這幾節教導如何認出假先知: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他們放縱的生活和破壞性的教訓使人認出他們來。一棵樹或植物能按自己的本質結出果子來。荊棘不能結葡萄,蒺藜不能結無花果。好樹結好果子,壞樹結壞果子。這個原則在現實世界和屬靈世界中都是真實合用的。對於那些聲稱自己替神說話的人,我們應該以神的話去試驗他們的生命和教訓:“他們所說的若不與此相符,必不得見晨光。”(賽八20)

  七19、20 假先知最後必被丟在火裏。假教師和先知的下場是“速速的滅亡”(彼後二1)。憑他們的果子便可認出他們了。

二十二.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七21~23)

  七21 主耶穌跟著警告那些假稱已認他為救主,卻未曾悔改得救的人。稱呼耶穌為“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隻有那些遵行神旨意的人,才能進天國。遵行神旨意的第一步是相信主耶穌(約六29)。

  七22、23 當審判那日,有許多非信徒站在基督麵前(啟二○11~15),訴說自己曾奉神的名傳道、趕鬼、行許多異能。可是,他們無論怎樣鄭重聲明,也是枉然無用。耶穌要明明的告訴他們,他從來不認識他們。

  這些經文讓我們知道不是一切的神跡都出於神,也不是所有行奇事的人都得到神的認可。神跡不過是指能行出超自然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來自神或出於撒但。撒但可以授權他的差役,讓他們暫時趕走邪靈,為要製造假象,使人以為神跡是出自神的。他不會使他的國分裂,隻不過為將來設下更厲害的圈套,進行攻擊吧了。

二十三.把房子建在磐石上(七24~29)

  七24、25 耶穌用了一個比喻來結束他的寶訓,內容是關於順服的重要。單單聽這話並不足夠,我們必須實行。門徒聽見耶穌的吩咐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他的房子(生命)有堅固的根基,即使遇著雨淋、水衝、風吹,也不倒塌。

  七26、27 凡聽見耶穌的話而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這人的房子經不起風吹雨打,遇上雨淋、水衝、風吹,他的房子便倒塌了,因為根本沒有堅固的根基。

  跟從登山寶訓而活的人,世人會稱他為傻子。可是,耶穌卻稱他為聰明人。世人認為聰明人是憑眼見的過活,為現在過活,為自己而活。不過,耶穌卻稱這種人是無知的人。用聰明的建築者和無知建築者來解釋福音,是恰當不過的。聰明的人把信心建基在磐石上,即基督耶穌,認他為主為救主。無知的人拒絕悔改,並且拒絕耶穌作唯一可以得救恩的盼望。不過,這裏的比喻其實是針對基督徒是否行道,著眼點越過救恩的事。

  七28、29 當我們的主講完了這些話,眾人都希奇他的教訓。假使我們讀完登山寶訓,而不為其革命性的教訓感到希奇,我們便仍未掌握其要義了。

  神的子民認識到耶穌的教訓和文士的教訓有所不同。他的說話帶有權柄;文士的教訓卻毫無力量。他的教訓是一把聲音;文士的教訓卻不過是回響吧了。詹姆森.霍石.鮑爾朗這樣評論說:耶穌的教訓帶有神的權柄,就好象頒布律法的人、解釋律法的人和審判官。他的教訓發出光亮,文士的教訓簡直是望塵莫及。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