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9月20日 馬太福音 第四章

(2010-09-20 04:24:37) 下一個

馬太福音 第四章 注釋

 4:1-11  耶穌受試探

 1          「魔鬼」:又稱「惡者」,指靈界惡魔的首領。他被稱為「那

            試探人的」(3),因為自人類始祖以來,他便不斷引誘人犯

            罪背叛神(見創3:1-5; 約一3:7-8; 啟20:2)。目前他控製著這罪

            惡的世代故亦稱世界之王。又因他敵擋神與神的百姓, 所以被
稱為「撒但」(10, 即敵擋
 者, 見伯2:1-6; 亞3:1)

 3、6    「你若是」:原文有「你既是」的含義。

 5          「聖城」:即耶路撒冷。

3-10     魔鬼引誘耶穌不理神的旨意,單運用自己「神子」的身分
或借助魔鬼的能力,去滿足自己的肚腹 (3)、 超

            越感(6),與權力欲(9)。另外,魔鬼的試探也可能關乎耶

            穌的使命,慫恿 先顧及百姓的肉身需要,繼而施行奇跡招徠

            徒眾,最終運用手段稱王稱霸。

 11        天使的伺候,大概指供給食物(參王上19:5)與力量。

            (路22:43)
4:12-17在迦百農開始傳道

 12        施洗約翰下監。

 13        「迦百農」:位於加利利海西北岸,當時是蓬勃的市鎮及交通

            要塞。

  「西布倫」、「拿弗他利」:以色列二支派的名字。

            (見創49:13, 21)

         「邊界上」:應譯作「境內」。

 14-16   引自賽9:1-2。

15        「沿海的路」,大概指從大馬色(今稱大馬士革)經加利利海

            到地中海的路。
            「外邦 ...... 地」:加利利曆來常受外邦人的入侵與同化。

 16        以往多受痛苦的地區 (見王下15:29), 如今卻是彌賽亞開始

            傳道之處。

17        「天國」:即神的國。馬太依照猶太人避諱的

            習慣以「天」代替「神」。

 4:18-22  呼召四門徒

 18        彼得一名的來源與意思,見 約1:42。

 19        「得人如得魚」:就是將人帶進神的國度(參太13:47-50)。

 4:23-25  周遊加利利

 23        「會堂」:見可1:21。

          「福音」:見可1:1, 14-15注。耶穌的治病與趕鬼,表示彌賽亞

            的紀元已開始(太11:2-5; 路4:18-21)。

 24        「敘利亞」:羅馬帝國省分,權力範圍可包括巴勒斯坦在內。

 25        「低加波利」:意思是「十城」,位於加利利海與約但河之東

            北部。

 「約但河外」:通常指約但河東麵。

 

 三.耶穌被撒但試探(四1~11)

  四1 很奇怪,耶穌竟會被聖靈引去受試探。為何聖靈要帶領他麵對難處?其實耶穌必須受試探,以顯示他品格端正,有資格作神要他在世上作的工。首先的人亞當曾在伊甸園麵對爭戰,可是這場戰爭證實他未符合作王管治的資格。末後的亞當與魔鬼正麵交鋒,卻能得勝,毫無損傷。

  希臘文“試探”一詞有兩種意思:(1)測驗或證實(約六6;林後一三5;來一一17);( 2)把人導向邪惡的力量。聖靈要試驗或驗證基督的實力,而魔鬼則尋求方法引誘他作惡事。

  主受的試探帶有深邃的奧秘。人們不禁會問:“他可不可以犯罪?”假如說:“不可以。”那麽,人們又會問:“假如他不能犯罪,他所受的試探又怎算得上是真正的試探?”若說:“可以。”那就更不明白為何從神而來的耶穌可以犯罪。

  首先,我們要謹記,耶穌基督是神,而神是不可以犯罪的。他的確也是人。可是若說他以人的身分去犯罪,不是以神的身分去犯罪,就更沒有聖經根據。新約作者在不同的情況下寫出基督是無罪的。保羅說基督是“不知罪的”(林後五21);彼得說基督“沒有犯罪”(彼前二22);約翰說“在他並沒有罪”(約壹三5)。

  耶穌象我們一樣會受外來的試探:撒但走向他,建議他違抗神的心意。但他與我們不同的是,他內裏不能受到試探──他根本沒有罪的私欲,對罪毫無感情。而且,他裏麵沒有任何東西會使他順從魔鬼的引誘(約一四30)。

  雖然耶穌不能犯罪,但他受的試探卻十分真實。他可以麵對罪的引誘,但在道德上他不可能順從。他隻能作從父所看見的事(約五19),但他不可能看見他的父犯罪。他從不按自己的意思去行事(約五30),父也永不會給他權柄,屈服在試探之下。

  試探的目的並不是要看看耶穌是否會犯罪,而是為要證明他在艱巨的景況下,也隻遵從神的話。

  四2、3 耶穌禁食四十晝夜後便餓了(聖經中四十這個數字常用作指試驗或試探)。那試探人的利用人類天生的食欲來試探耶穌,這一著足以勝過許多人。他建議耶穌用特殊的能力把沙漠的石頭變為食物。“你若是神的兒子”這個引言不是指撒但對耶穌的身分有懷疑。其實,這裏的意思是:“因為你是神的兒子”。魔鬼暗指父神在耶穌受洗時對他說的話!“這是我的愛子。”魔鬼采用希臘文的句式(注2),使這番話看起來仿佛是對的。然後,他叫耶穌運用權力,使自己不受饑餓之苦。

  用屬神的權力來滿足天生的食欲,這樣向撒但回應等於直接叛逆神。撒但這個建議的背後意念,正好與創世記三章6節前呼後應(“好作食物”)。約翰把這種試探歸為“肉體的情欲”(約壹二16)之列。相對來說,我們今天的試探便是企圖滿足天生的欲望,揀一條舒舒服服的路,而非尋求神的國和義。魔鬼說:“你不是要生活的嗎?”

  四4 耶穌引神的話來回答試探。我們的主給予我們典範,教導我們不一定要著重生活,但一定要遵從神!食物並非生命最重要的東西;相反,遵從神的一切話才是最重要的。因為父神沒叫耶穌把石頭變為食物,所以他不會按自己心意行,聽從撒但的話,無論他何等饑餓。

  四5、6 第二個試探發生在耶路撒冷的殿頂上。魔鬼向耶穌挑戰,叫他從殿頂跳下去,以顯示他有特殊的身分,是神聖潔的兒子。再一次,撒但用若作開場白,又藉詩篇九十一篇11至12節提出神應允要保護彌賽亞來試探耶穌,隻要他不疑惑便行。

  這個試探是要叫耶穌作出緊張刺激的特技表演,顯示他是彌賽亞。其實耶穌大可不必受苦便得榮耀;他大可以避免上十字架而仍然登上王位。然而這一切絕非神的旨意。約翰把這試探形容為“今生的驕傲”(約壹二16)。這試探正與伊甸園中發生的事情──“那棵樹……能使人有智慧”(創三6)──相似,同樣是為攫取個人成就而輕蔑神的心意。這就如渴望獲得宗教上的顯赫地位,而忘記學習與主一同受苦無異。我們為自己追求許多大事,當難題真正臨到,便隻會卻步。當我們忽略神的心意,而為自己沾沾自喜,我們就是試探神了。

  四7 耶穌再次用經文抵抗試探:“經上又記著說:“不可試探主你的神。””(參看申六16)神應許保護彌賽亞,但是要在遵行神心意的原則下。為要得到應許而作叛逆的事,等於試探神。耶穌要顯示自己是彌賽亞,必要先上十字架。必須先有犧牲的祭,然後才有榮耀的冠冕。耶穌會等待神所預定的時間,成就神的心意。

  四8、9 在第三個試探中,魔鬼又帶耶穌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將世上的萬國與萬國的榮華都指給他看。他把一切都交給耶穌,以換取耶穌俯伏拜他。這試探雖然是涉及敬拜這在靈裏的操練,但是要引誘我們的主藉著拜撒但而握有世上一切權柄,報酬是世上的萬國與萬國的榮華。這試探屬於“眼目的情欲”(約壹二16)。

  從一方麵看,現在世上的萬國的確是屬魔鬼的。他被稱為是“這世界的神”(林後四4),約翰也告訴我們,“全世界都臥在那惡者手下”(約壹五19)。當耶穌再來,作萬王之王時(啟一九16),“世上的國”都要成為主和主基督的國(啟一一15)。耶穌不會違返屬神的時間表,他當然不會拜撒但!

  試探對我們有兩重意義:第一,叫我們用屬靈特質換取今世必要過去的虛榮;第二,使我們敬拜事奉受造物,而非創造主。

  四10 耶穌第三次抵抗試探。他引用舊約:“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他。”敬拜和事奉都隻單單為神。敬拜撒但就是以他為神。

  馬太記錄的試探與路加福音四章1至13節所記錄的次序有所不同。有人認為馬太排列試探的次序與以色列在曠野經曆的試探次序很相似(出一六,一七,三二)。耶穌麵對試探的反應與以色列的反應卻大相逕庭。

  四11 耶穌抵抗撒但的試探後,魔鬼就離了耶穌。試探如浪潮洶湧而來,而不是平靜地到來。“因為仇敵好象急流的河水衝來,是耶和華之氣所驅逐的。”(賽五九19)這句經文對於受試探的聖徒來說,是何等大的激動!

  我們從聖經知道有天使來伺候他,但對於這種超自然的輔助,聖經則沒有解釋。這可能是指到天使提供物質的需要,即耶穌先前拒絕撒但所提議的。

  耶穌經曆試探,讓我們知道魔鬼能夠攻擊那些受聖靈管理的人,但是他卻沒有能力勝過那些用神話語抵抗他的人。

四.耶穌開始他在加利利的傳道事工(四12~17)

  耶穌向猶太人傳道差不多一年了,但馬太並沒有把這一年發生的事記下來。這一年的事情可從約翰福音第一至四章中知道,正好是在馬太福音四章11節與四章12節中間發生的。馬太講述完耶穌的試探,便立刻轉到耶穌在加利利的傳道事工。

  四12 耶穌聽見施洗約翰下了監,便知道這是他被拒絕的先兆。那些百姓既然拒絕王的先驅者,他們也會為了一切的原因而拒絕王。可是,耶穌並非因為恐懼而北上加利利去。事實上,他正是朝向希律帝國的中心──希律便是把約翰判入獄的王。他朝向外邦人的加利利,要表明猶太人拒絕他的後果,就是福音帶到外邦人中間。

  四13 耶穌留在拿撒勒,直至百姓因他宣講外邦人的救恩而要殺他(參看路一四16~30)。然後,他從加利利海進到迦百農,這裏本來是西布倫和拿弗他利的部族居住的。這時開始,迦百農成為他的工作總部。

  四14~16 耶穌到了加利利,成就了以賽亞書九章1至2節的記載。那些住在加利利冷漠迷信的外邦人,看見了大光──基督,即世界的光。

  四17 從此以後,耶穌就傳起約翰所傳的道來,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這是進一步呼籲人們要在道德上更新,準備他的國降臨。天國近了意味著王已在世上。

五.耶穌呼召四個漁夫(四18~22)

  四18、19 其實,這是耶穌第二次呼召彼得和安得烈。在約翰福音一章35至42節,耶穌呼召他們接受救恩。這次,他呼召他們去事奉。前一次在猶太,這次在加利利。彼得和安得烈都是打魚的,但耶穌要呼召他們作得人的漁夫。他們的責任是跟從基督,而基督的責任就是要叫他們成為成功的漁夫。他們跟從基督,不單是肉身的接近,更加需要心靈的接近。這包括了學效基督的性情,目的是要成為見證人去傳道。他們變成何等樣的人,比他們說什麽、作什麽大事更重要。我們好象彼得和安得烈,要抵擋試探,不讓囗才、個性或聰明代替真正的屬靈品格。門徒跟從耶穌,學曉魚兒在什麽地方出沒,曉得怎樣用適當的魚餌,怎樣忍受困難和不便,怎樣學習有耐性和謹慎。

  四20 彼得和安得烈聽見呼召,便立刻作出反應。他們憑著真正的信心,舍了網;因著真心的委身和愛便跟從了耶穌。

  四21、22 接著,呼召臨到雅各和約翰。他們也立即成了門徒。他們不但放棄了自己的生計,也離開了他們的父親,把耶穌放在一切地上的親屬關係之上。

  這些漁夫對基督的呼召作了回應,成為世上福音事工的重要人物。他們若不舍下魚網,恐怕我們還不能知道他們的事跡。認基督為生命之主,就能使世界完全與別不同了。

六.耶穌治好許多人(四23~25)

  主耶穌有三方麵的傳道事工:他在會堂裏教導神的話;他傳天國的福音;他醫治有疾病的人。醫病的神跡,是要印證他的位格和職事(來二3-4)。第五至第七章是他教訓傳道的例子,而第八至第九章則描述他所行的神跡。

  四23 第23節是新約中首次提到福音的經文。這詞解作“救恩的好消息”。曆史上任何的時代,都隻有一個福音,這福音是救恩的唯一方法。(注3)

  四24、25 他的名聲傳遍了敘利亞(以色列北部和東北部)。一切害病的、被鬼附的和殘疾的都得到耶穌的醫治。從加利利、低加波利(巴勒斯坦東北部十個外邦城市的統稱)、耶路撒冷、猶太和約但河東部的人擠擁到耶穌那裏。正如華菲德所寫:“那地方的疾病和死亡必定差不多消失了一段時間。”怪不得群眾聽見加利利的情況,都大為驚訝了!


附篇──福音

  福音是基於神的恩典(弗二8),即神白白賜永生給不配的罪人。

  福音的基礎是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工作(林前一五1-4)。我們的救主成就了屬神的公義,讓神可以稱相信福音的罪人為義。雖然耶穌基督是在舊約信徒以後才成就救恩,但他們卻因著耶穌基督的作為才得救。也許他們對彌賽亞認識不深,但神卻為他們成就救恩──他讓基督成就的大工歸在他們的帳上。從這方麵看,他們是憑“記帳”而得救的。至於我們,也是藉著基督所作成的工而得救,隻不過我們相信的時候,基督已成就了救恩。

  隻要單憑信心,便可得著這福音(弗二8)。舊約的人因相信神告訴他們的一切話而得救。在今天的世代,人們因相信神見證說他的兒子是唯一的救恩方法而得救(約壹五11、12)。福音最終的目的是天堂。我們盼望天上的永生(林後五6~10),就好象舊約聖徒一樣(來一一10、14~16)。

  福音隻得一個,但福音在不同時候有不同的特征。例如,聖經對於神國的福音與神恩典的福音有不同程度的強調。關於神國的福音,有這樣的敘述:“你們要悔改並接受彌賽亞,那麽,當神的國在地上建立的時候,你們便可進入他的國。”關於恩典的福音,有這樣的說話:“你們要悔改並接受基督,你們在將來便能被提與他相會,並且永遠與他同在。”基本上,兩種說法都是指同一個福音──藉神的恩典因信得救恩,可是二者卻顯出神對福音的施行有不同的心意和目的。

  耶穌傳天國的福音時,他宣稱他是以猶太人的王的身分而來,並解釋了進天國的條件。從他所行的神跡來看,可見天國是完全的。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