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默想牧者主題
撒迦利亞書十一章一至十七節
1利巴嫩哪,開開你的門,任火燒滅你的香柏樹。
2鬆樹阿,應當哀號;因為香柏樹傾倒,佳美的樹毀壞。
巴珊的橡樹阿,應當哀號,因為茂盛的樹林,已經倒了。
3聽阿,有牧人哀號的聲音,因他們榮華的草場毀壞了。
有少壯獅子咆哮的聲音,因約但河旁的叢林荒廢了。
4耶和華我的上帝如此說:“你撒迦利亞要牧養這將宰的群羊。5買他們的宰了他們,以自己為無罪;賣他們的說:‘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因我成為富足。’牧養他們的,並不憐恤他們。6耶和華說,我不再憐恤這地的居民,必將這民交給各人的鄰舍,和他們王的手中。他們必毀滅這地,我也不救這民脫離他們的手。”
7於是我牧養這將宰的群羊,就是群中最困苦的羊。我拿著兩根杖。一根我稱為“榮美”,一根我稱為“聯索”。這樣,我牧養了群羊。8一月之內,我除滅三個牧人,因為我的心厭煩他們,他們的心也憎嫌我。9我就說:“我不牧養你們。要死的,由他死;要喪亡的,由他喪亡;餘剩的,由他們彼此相食。”10我折斷那稱為榮美的杖,表明我廢棄與萬民所立的約。11當日就廢棄了。這樣,那些仰望我的困苦羊,就知道所說的是耶和華的話。12我對他們說:“你們若以為美,就給我工價。不然,就罷了!”於是他們給了三十塊錢,作為我的工價。13耶和華吩咐我說:“要把眾人所估定美好的價值,丟給窯戶。”我便將這三十塊錢,在耶和華的殿中,丟給窖戶了。14我又折斷稱為聯索的那根杖,表明我廢棄猶大與以色列弟兄的情誼。
15耶和華又吩咐我說:“你再取愚昧牧人所用的器具。16因我要在這地興起一個牧人。他不看顧喪亡的,不尋找分散的,不醫治受傷的,也不牧養強壯的;卻要吃肥羊的肉,撕裂它的蹄子。
17無用的牧人丟棄羊群有禍了!刀必臨到他的膀臂和右眼上。他的膀臂必全然枯幹;他的右眼也必昏暗失明。”
牧人的比喻在這一章中繼續著,作為原來分開三個單位的連係主題。這裏許多經節意思是極不清楚的,部分因為這些段落(1—3,15—17節)十分簡略,而部分因為難以說明某些難解的經節(特別是4—14節),因其看來是有一個特殊的曆史背景的。
(一)眾牧人的毀滅(1—3節)。這段抒情詩用一種豐富、混合的比喻,表達那種隨在世界最強大勢力的象征崩潰之後的哀傷。樹中之王的香柏樹將要被火燒毀,所以其他的大樹,鬆樹和橡樹,將要為它們的傾倒而悲傷。如果香柏樹都已經被毀,暗示其他森林中樹也不會安然無恙的。(所指的地名:利巴嫩和巴珊,指出著名佳樹出產地,而不是要受審判的國家。)這個香柏樹比喻暗指世界上最強大的勢力,或者他們的王;雖然這樣的勢力表麵上長壽和強盛,總要被毀滅。
在第三節中,記述了一個改變,從樹的比喻變為兩個新比喻:牧人和少壯獅子;在內文中,兩者看來指人類的統治者,因為這兩個名稱在聖經和近東的文獻中常指君王。這些王將要悲歎,因為他們的百姓和他們的屬土將要毀滅。
由於缺乏直接的上下文,使這一段很難作精確的解釋。然而,較廣泛的背景暗示暴力和戰爭將要先於上帝的國度發生。這些世界各國的偉大統治者和君王,看來他們的統治將會持續,他們的力量不可戰勝,但是最終將要在他們的衰落中悲哀。世界上最強大力量象征的傾倒,是暗示一種比他們所有的更強大的力量將要來臨。
(二)好牧人的拒絕(4—14節)。這一段先知神喻的語言和意思特別混淆。從一開端,先知被指示“要牧養這將宰的群羊”(4節),他好像這樣做了(7節)。也許這段經文要被理解為一種以行動表達的預言,與在以西結書中許多例子相同,那先知被指示去作出某種行動,來象征一種意思。
先知的任務看來從開始就是無望的,因為他受托牧養的那群羊被描寫為“將宰的群羊”(4節);他的群羊是注定要死和將要成為羊肉,而不是在青草場上快樂的生活,為了供應羊毛而蓄毛。但是除了先知牧人,還暗指了許多其他的牧者,那些為什麽買賣羊隻的,和那些隻一心想要獲利而牧羊的。這個比喻包括代表先知的牧人,而且選民的君王也包括在內,就是被假定為買賣羊隻的外邦諸王,都包括在內。然而,盡管有過多的牧人,還是群羊自己(也就是整體的人民)成為這一段的焦點。
好牧人真心地看顧羊群,手拿著兩支杖:一是標以“榮美”的名稱,而另一是稱為“聯索”;這位先知牧人既代表上帝,又是上帝的差使。這兩支杖代表上帝關心他的百姓(“榮美”)和他最終對他們的希望(“聯索”,意思是在以色列和猶大兩個國家之間的聯合)。好牧人履行他的責任,免除了各種無能的牧人,一個月內三個(8節)。在學者之中曾經存著冗長和無結論的疑問,到底這三個壞牧人是指選民中的那三個統治者,但是能夠肯定地說的隻是,如果是指三個特殊的統治者我們不能確定他們的身分。
現在我們或會以為在這樣的環境下,群羊將會快樂和滿心感謝。他們被一位真心地關心他們幸福的牧者照顧,而他依次排除那些無用的、在心中沒有為群羊的最高利益設想的人。但是一點也不是這樣:至今看來,那些羊群在整個事件中僅僅是純潔無暇的羔羊,但他們真正的特性被揭露了,他們嫌惡好牧人,而他們本身也是可厭惡的。所以牧人破壞稱為“榮美”的一杖,因此表示他(和上帝)對羊群的許諾已告結束;這個立約的關係已經被取消了。而這住好牧人也中止了他與其他牧人,即百姓的統治者的契約;他的最後薪俸,三十塊錢,被投進聖殿的倉庫,因為他代表上帝而工作。因此第二支杖也被折斷了:在以色列和猶大兩個國家之間,再也沒有兄弟之情。
盡管在這一段中的許多細節不清楚,它的基本主題卻很清楚。文中破壞了這個解放的幻想:以為如果我們有了好的領導和好的政府,人民將會快樂和勤於回應。牧人的比喻比初出現時有更深的意義;人類的邪惡和無知是這樣深切,以致人類將不接受上帝賜給他們的好領導人。在找們中間有一種傾向經常去毀壞好的事物,因為我們不能忍受它。這樣,從福音書的觀點,即使當好牧人來的時候,大多數的人並不接受他。到頭來變成需要牧人為羊舍棄生命,但是悲劇是羊群要求他們的牧人去死。從這個黑暗的場景中浮現出來的福音是,因好牧人(耶穌)之死,這個稱為“榮美”的杖得修好;現在這度門還一直向人類敞開著,使他們認識到在上帝裏麵真實和永遠的牧人。
(三)無價值的牧人(15—17節)。這一段短文開始時,再一次暗示先知是扮演一個無用牧人的角色,但沒有進一步詳細描述扮演的情形。雖然如此,但先知神諭是堅定地宣告的:上帝正要在地上建立一個無價值的牧人,這個牧人完全不關心和同情他的羊群。換句話說,一個統治者會被樹立起來,且可能是選民的統治者,他完全不承擔對人民應負的責任,而隻把他們當作剝削和獲利的來源。描寫期待無價值的統治者興起之後,隨即有一首喚醒報仇的短歌,在歌中詩人道出無價值的牧人是受了傷的,瞎了眼的。
對這一段的注釋亦是困難的。很可能當最初先知宣講這篇信息時,心裏已有一個特別無價值的人勢力興起的情況。但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不能肯定這個人是誰。也許這神諭隨著前麵的經文有特殊的目的:它可能指示百姓拒絕好牧人的一個結果,是無用的牧人的出現。即使帶有這種消極的觀點,這段經文的結束帶著一種希望的信息:無用的牧人將要在上帝的咒詛之下傾倒(17節)。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